?

白居易的音樂思想

2018-05-14 08:59梁靜梅
北方音樂 2018年2期
關鍵詞:矛盾性白居易

梁靜梅

【摘要】作為著名的唐朝詩人,白居易的很多詩詞作品至今都是耳熟能詳的。然而,白居易還是一位基礎的音樂家,他的音樂思想獨樹一幟。在他的多數詩中都蘊含著他的音樂思想。越靠近白居易的音樂思想就越會發現,矛盾性是白居易音樂觀的主要特點,他的音樂思想是自相矛盾的,也是與時代相矛盾的。正是由于這一矛盾性,成就了一位與眾不同的白居易。

【關鍵詞】白居易;音樂思想;矛盾性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白居易的詩歌不僅得到了現代人的認可,在古代甚至得到了唐玄宗的高度贊譽,唐玄宗甚至創作了一首吊唁詩來專門概括白居易的詩歌,從這一點可以看出白居易的詩歌在唐朝的影響力是不容忽視的。由于唐朝時期,我國詩歌和音樂的創作量非常大,取得的成就也很高。詩歌與音樂事實上是相輔相成的,二者擁有不可分割的聯系。而能夠將音樂與詩進行有效結合并獲得人們認可的詩人并不多,白居易就是其中之一。綜觀白居易的詩歌作品以及音樂思想可以發現,二者并不始終是一致統一的,二者之間甚至存在嚴重的矛盾性,而這一矛盾性是白居易詩歌和音樂觀呈現出多樣化特點的主要原因。

一、白居易的政治音樂觀具有矛盾統一性

研究白居易的音樂思想,是離不開對其出生背景以及生長經歷探索的。出生于官宦家庭的白居易,從小受在朝中為官的祖父、父親的影響,幼年時期受仕途教育較大,他的思想中充滿了積極“入世”的概念。在這一時期,儒家音樂思想嚴重影響著白居易的音樂思想,這為白居易音樂主張、音樂觀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例如,在《策林》六十四中,白居易為了表達他對儒家“樂與政通”觀點的認可,有“斯所謂音聲之道,與政通矣?!闭Z句。[1]此時所表現出來的音樂觀受到政治、仕途等思想的影響,相比之下,這與“音樂影響政治”的儒家傳統音樂思想存在一定差異。

此時的白居易初入仕途,受其童年經歷和現有“左拾遺”官職的影響,導致其產生了這一音樂觀。由于擔任這一官職,白居易可以直接參議朝政,但作為諫官,他并沒有得到較高的品位。此時的白居易,這樣的任職機會為其直抒胸臆,實現抱負提供了條件。[2]但是,由于年幼時的白居易經歷過戰爭之苦,因此他的內心中對黎明百姓具有深深的牽掛,因此他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能力來改善政治環境,創造安定的社會,為百姓帶來美好的生活,從而推動民間音樂更加快速地發展。正因為如此,白居易將儒家音樂思想內涵作為了自己音樂觀的一部分,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一定創新,將進步性意義灌輸在了自己的音樂思想上。

新樂府運動是由白居易和元稹等人倡導的,該運動是由于部分詩人注重在歌詠時事時必須自創新題,此時不可以對古樂府詩題進行應用,這樣一來“新事”就不會因古題而被限制。白居易在此時的音樂觀和詩歌特點可以應用一句詩來概括,即“文章合為時而作,歌詩合為事而作?!边@充分說明了白居易的現實主義精神。

在白居易的整個人生中,一個重要的分界線就是他左遷江州司馬,這是他積極的政治思想開始向消極方向轉變的關鍵階段,導致其音樂思想以及詩歌的創作風格也產生了根本性的變化。[3]在此之后,白居易經歷了多次官職任免,而佛家“出世”的思想開始對白居易整個人生觀造成直接影響,而白居易晚年的思想是受到佛道二教思想影響而來的。即使如此,從整體上觀察白居易的政治音樂觀,對其影響最深、最根本的始終是儒家思想。例如,在白居易《開成大行皇帝挽歌詞四首奉敕撰進》中,他曾用“唯有云韶樂,長留治世音”來描述唐文宗,這充分說明禮樂是得到白居易推崇的。而這一階段,白居易通常以詩詞來抒發政治音樂觀,而不再付諸行動。

二、白居易的民間音樂觀具有“口是心非”的特點

白居易的政治音樂觀隨著他“入世”和“出世”的思想變化形成了兩種態度,分為積極的和消極的,這充分說明了白居易在音樂思想上存在著嚴重的自我矛盾性,這一點從其民間音樂觀方面也可以看出來。

《策林》—《復樂古器古曲》中有“故臣以為銷鄭衛之音,復正始之音者,在乎善其政,和其情”這樣一句,此處針對民間音樂,白居易再一次說明了自己的觀點和態度,他認為在恢復古樂時,不可以采用“銷鄭衛之音”這一極端復古派的思想,而是引導堅持“少抑鄭聲”。由此可見,白居易與極端復古派是對立的。并且,民間恢復古樂也是白居易所推崇的,他為忽視百姓疾苦的領導者過度尊崇民間音樂的行為所不恥。[4]當白居易被貶謫做了江州司馬以后,這已經到了他的晚年時期,這一時期他對“鄭衛之音”非常癡迷,并創作出了大量專門刻畫民間音樂的詩篇,典型代表為《琵琶行》。由于他對這類型音樂的癡迷,為了享受音樂甚至還在家中專門養了一批樂工。然而,這些做法同白居易早期反對奢靡民間音樂,堅持“少抑鄭聲”和古樂的關鍵完全相悖,這更加說明了矛盾性在其前期和后期音樂思想中的體現。[5]詳細分析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可以發現,白居易之所以深陷于民間音樂之中,同其政治失意是密不可分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在政治上開始呈現出極其消極的態度,而此時佛道思想開始對白居易作品產生影響。因此,相互矛盾的佛道音樂思想和儒家音樂思想成為白居易在音樂思想上矛盾性的主要表現形式。

三、白居易的民族音樂觀與潮流不符

由于唐朝時期,我國的經濟發展較快,通商、朝覲的過程中,中原開始有各個民族的音樂和思想涌入,從文化和思想上來看,唐朝呈現出了一定開發性,宮廷中、市里坊間開始有少數民族、異域風情音樂的演奏和流傳。在這種情況下,隋朝七部樂的完善在唐朝初年就得以完成,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再創作,湊成了十部樂。其中包含“胡樂”八部、“清商伎”和“國伎”各一部,其中還包含了如“天竺伎”等的外國音樂。[6]從這一角度來看,當時的社會以及大眾都更加偏好于“胡樂”,然而,白居易卻對少數民族音樂持反對意見。他所創作的《廢琴》一詩就充分說明了自己對少數民族音樂的態度,這一點從“不辭為君彈,縱彈人不聽。何物使之然,羌笛與秦箏?!眱删渲斜磉_最為明顯。根據這首詩的前四句描述了人們對琴音古聲的忽視,并在最后兩句中說明了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即傳統音樂被胡樂“入侵”的結果,如“羌笛與秦箏”等。白居易自相矛盾的音樂觀不足以完全說明他的民族音樂觀,同時他不隨波逐流地追逐社會“大潮流”“大風氣”的態度,他與潮流不相符的態度說明了白居易民族音樂觀的矛盾性。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白居易充滿矛盾性的一生中,他在政治、民間以及民族等方面的音樂觀,始終都堅持著自己的觀點和想法,盡管這些觀念同當時的潮流是相互矛盾的,甚至同自己早期的觀念也是矛盾的。但這一矛盾性音樂思想在同他的詩進行結合的過程中,為中華民族燦爛的歷史文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參考文獻

[1]葛蓁蓁.白居易音樂思想中的三重身份交織特征探析[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4(04):81-91.

[2]楊溢.志在兼濟 行在獨善——白居易詩歌、文集所折射出的音樂美學思想[J].音樂創作,2012(06):115-117.

[3]秦序.崇雅與愛俗的矛盾組合──多層面的白居易音樂美學觀及其變化發展[J].中國音樂學,2001(01):6-18.

[4]李秀蓮.補察時政與暢情適性——白居易詩歌與音樂美學思想比較研究之二[J].青海民族學院學報,1991(02):87-93.

[5]李秀蓮,田島.“感事而發”與訴志詠情——白居易詩歌與音樂美學思想比較研究之一[J].渭南師專學報,1991(Z1):15-20.

[6]金學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音樂美——兼談白居易的音樂美學思想[J].學術月刊,1985(07):65-71,29.

猜你喜歡
矛盾性白居易
例談霍米巴巴的后殖民敘事視角
消暑詩
談羅伯特文丘里的《建筑的復雜性與矛盾性》
淺析《當代英雄》中畢巧林的形象
波特小說中矛盾的宗教觀
夜雪
從圣經《傳道書》視角下解讀德萊塞創作中的矛盾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