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三彩:康熙時期的名貴瓷器

2018-05-14 11:01樂兵
東方收藏 2018年11期
關鍵詞:現藏紋飾康熙

樂兵

素三彩是康熙朝瓷器的名貴品種,因其色調冷艷、素雅,且用彩上底色釉不施紅彩,而以黃、綠、紫三色彩料為主,并輔以少量白、黑(墨)兩色作搭配圖案而得名。如以明黃色為地,則為帶清宮等級標志之專用色。早在明成化年間,其作為景德鎮生產的一種釉上低溫彩瓷器,即已出現并取得了一定成就。至康熙朝,其不僅傳承了明代技術并進一步發揚光大,而且成為了中國陶瓷史上的素三彩制瓷之全盛時期。

● 康熙素三彩的二次燒成與兩種含義

康熙素三彩最好的作品,是御窯廠和景德鎮民窯中部分高級作坊的制瓷。它需要二次燒成:即第一次要在已成形的各類器型上,用1250℃以上的高溫燒素瓷;第二次則是在畫成彩畫的瓷上,再進行850℃~950℃的高溫燒彩。素三彩和五彩的區別,是在用彩上不用紅彩。同時由于“素三彩瓷”是以黃、綠、紫三色為主的瓷器,故業內人士將其種類界定為釉上彩瓷器之一;且其用彩并不限于此三色,不過一定不能用紅色。

另外素三彩中的“素”,還有著兩種不同的含義:一種是根據“紅為葷色,非紅為素色”的古代說法,指不含紅色的瓷器。另一種是指素三彩瓷運用了“素燒胎”燒制。而陶瓷生坯沒有上釉前預燒的胎,稱為“素燒胎”或“素胎”。它不僅能使其在轉移時不容易損壞,從而增強坯體機械強度,且還不會因坯體浸濕而在上彩釉時招致坼裂。

● 康熙素三彩的色地釉彩與品種分類

相對于明成化和正德的三彩、嘉靖和萬歷的色地重疊工藝而言,極富盛名的康熙素三彩不但在前朝基礎上多有所繼承發揚,而且還發明了紋飾輪線刻畫在素燒胎上,同時涂以釉彩、繪以圖畫制瓷。其質樸雅潔的風格,標新立異的工藝,豐富多樣的品種,尤其是各種色地與虎皮釉的反復交替使用,更顯得康熙素三彩頗具匠心、變化莫測。

康熙白地素三彩 其為康熙素三彩中公認的最精美之品種。它以素白器為地,畫出紋飾后再繪以黃、綠、紫三彩圖案,最后以白釉外罩成瓷。它的圖飾一般為云龍、花紋、三果等,其胎體細膩,釉面平潤,釉澀鮮艷,最為動人的是嫩如春水的淺綠色(圖1-3)。由于其身份不凡,因此白地素三彩目前存世極少,精品更為罕見。

清·康熙素三彩暗花云龍花果紋盤(圖1)

高4.7、口徑25.1、足徑16.7厘米,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盤內外暗刻云龍紋,以白地素三彩裝飾。其中盤內有折枝花果紋的彩繪石榴等,外壁有兩組彩繪的折枝牡丹花紋?;ɑ苁┮跃G、紫、黃、黑等低溫彩釉,白釉施以圈足內。底署青花雙線圈“大清康熙年制”楷書款。該盤淋漓盡致地表現了果實的飽滿和豐碩。其新穎別致之處,是釉下刻花與釉上彩繪的結合。

清·康熙素三彩茄式壺(圖2)

高37.5、口徑2.5、腹徑27.2厘米,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該壺因形如圓茄,故有“茄式壺”的俗稱。其小口、曲長頸、口至頸部位漸粗,腹為球形。通體施白釉為地。另以黃、綠、墨三色,在頸之近肩處繪有卷枝紋裝飾帶。而一組綠彩繡球花紋,則繪于腹下部。素三彩壺胎體厚重,造型奇特,是獨有的康熙官窯制瓷。

清·康熙雕地素三彩碗花蝶紋碗(圖3)

高6.8、口徑14.7厘米,現藏于南京博物院。

白地的碗外壁在雕地上刻趕珠龍紋,素三彩刻月季花蝶紋。底書青花雙圈“大清康熙年制”楷書款。

康熙色地素三彩 其地有黃、綠、紫、米等色,是于胎上刻畫好紋飾后再加彩制成的器物(圖4-6)。它以代表皇室的黃地最為尊貴,并以大瓶、大盤、大罐、香薰等陳設瓷為多,通常有高硬度、肥厚有光暈的釉面,紋飾亦層次分明。其需二次燒成:第一次先素燒,素燒后再在素胎上直接用色料繪畫,繪成后還要一絲不茍地在紋飾的空隙處填上色地;第二次再低溫燒成。所以與白地素三彩的制作相比,它的制作顯得更加繁復。

清·康熙黃地素三彩龍紋盤(圖4)

高7.2、口徑41、底徑26.2厘米,現藏于江西省景德鎮陶瓷館。

龍紋盤唇口、折邊、弧壁,圈足的足底書有青花雙圈“大清康熙年制”楷款。其通體以素三彩為飾,有四、六條五爪趕珠龍,分別飾于折邊盤的外壁與內壁;另有折枝碧桃、牡丹、石榴、荷蓮,以及菊花、芙蓉、茶花、梅花,均衡立置于內壁;而盤心則以雙龍戲珠為主體畫面。全器造型磅礴大氣,色彩濃厚富麗,不愧為清宮祭器之上品。

清·康熙素三彩綠地海馬紋瓶(圖5)

高23、口徑10.3厘米,現藏于天津博物館。

綠地的瓶身以素三彩通體繪波浪紋和海馬紋。底書青花雙圈“大明成化年制”仿款。

清·康熙素三彩海八怪紋觀音瓶(圖6)

高39.1、口徑9、底徑9.5厘米,現藏于觀復博物館。

外壁以素三彩為飾的觀音瓶,在繪海八怪紋樣的同時,層次分明地另飾以海水浪花。其色彩素雅,風格清新。

康熙墨地素三彩 其為康熙素三彩中公認最尊貴的品種,為康熙時首創、主要用作奠祀之禮的彩瓷。它的工藝非常繁縟:制作時先施綠釉,再施光亮鮮明的墨地即黑色釉彩,然后用深紫的黑筆白描禽鳥、花卉、荷蓮等圖案,而黃、紫、綠等色釉施于留白紋飾處方成。故許之衡著《飲流齋說瓷》中,曾云“素三彩以墨地為最貴……西人嗜此,身價極高,一瓶之值,輒以萬金”。并且有趣的是,由于官窯禁燒,因此只有民窯的作品,其質量甚至不遜于官窯(圖7、8)。

清·康熙墨地素三彩四季花鳥瓷方瓶(圖7)

高51.2、口徑15.1厘米,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方瓶有圓撇口、長頸和長筒形的器身。上圓下方器型,取棕式瓶天圓地方的造型概念,底有透明釉下青花書“大清康熙年制”楷款,為康熙時期民窯的作品。器內施白釉,外無釉,高溫素燒后,在無釉素坯的外壁上以焦墨勾勒、點畫紋飾輪廓,再填繪綠葉,黃色和紫色夏荷、秋菊、芙蓉等四季花。素坯留白作梅花,并有蝴蝶、鳥雀穿梭其間?;ㄈ~色彩分明,釉色分濃淡,使紋飾有陰陽向背的層次感。細心避開紋飾,填入勻亮如漆的墨地。彩上再罩一層透明乳白鉛釉。

該類高溫素坯上低溫鉛釉的作品,為康熙素三彩的特色。其濃厚漆黑瑩亮,獨樹一幟,并以外銷歐洲為主,傳世數量不多。據推測,當時在歐洲或有如漆器般被珍視。此方瓶的典藏號為“中日瓷”,是抗戰勝利后的1950年日方歸還抵臺的文物之一。

清·康熙素三彩黑地四季花卉圖方瓶(圖8)

高50.2、腹徑20.3厘米,現藏于英國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

方瓶撇口,細頸,折肩,長方形直腹,方底內凹。瓶內施白釉。外壁以黑釉為地,素三彩裝飾??谘睾皖i底部繪幾何紋一周,頸部繪花鳥圖案,肩部繪折枝花卉圖。腹部繪荷花、梅花、牡丹、菊花,輔以山石蟲鳥,腹部圖案邊緣施白釉。底足有青花雙圈“大明成化年制”仿款。此瓶雖然以黃、綠、白三色為主,但是在黑地的襯托下,顯得格外潔凈明晰。

康熙虎皮三彩 其為康熙素三彩中最為新穎、特殊的品種。由于它不帶絲毫紅色的釉面光亮變幻,特別是以黃、綠、紫三彩色釉點染的虎皮狀斑塊器表有如虎皮斑紋,因此它又有“虎皮三彩”“虎皮釉”的俗稱。其胎骨致密沉重,風格粗獷豪放,現有壺、碗、盤等器物傳世(圖9、10)。它的出現不僅與當時的瓷器外銷脫不了干系,而且還和崇尚狩獵的康熙皇帝有關。史載當時的康熙爺立國后為了勵志,每年都要組織大規模的射獵活動,且每年還獵殺了百頭以上的老虎。因被獵殺動物(包括老虎)的血為紅色,自然就認定紅色為葷色,所以紅色以外的色彩自然為素色。

清·康熙虎皮三彩多穆壺(圖9)

高40.5、口徑13.8、足徑12.6厘米,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多穆”為藏語,意思是盛酥油的桶。它在添把、嘴的基礎上,又加僧帽狀邊于口沿,于是成為了多穆壺。該壺壺身通體施虎皮三彩釉,大小不一的虎皮斑片自然垂流,釉面光亮和諧。其造型高大秀美,胎骨沉重細膩,色彩斑斕亮麗,為極富民族特色的藏瓷珍品。

清·康熙虎皮素三彩碗(圖10)

高8.9、口徑19.4厘米,現藏于英國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

碗撇口,弧壁,深腹,圈足。壺身通體施黃、綠、白、紫虎皮三彩釉,色彩斑駁陸離。該碗胎質縝密,胎薄體輕,釉面光亮,有變幻的金屬光澤,是康熙虎皮素三彩中的傳世代表佳作。

康熙三彩瓷塑 其為康熙素三彩中最受中外藏家追捧的稀罕品種。它類似于唐三彩俑,是康熙時期雕塑、釉彩相結合的素三彩瓷器。其胎質皆十分堅致,品種有仙佛人物、飛禽走獸、鬼怪形象、“福祿壽”字壺等(圖11-13)。同時它造型生動,工藝精湛,為康熙朝不可多得的瓷塑藝術珍品。

清·康熙素三彩壽星捧桃像(圖11)

通高28厘米,現藏于河北省博物館。

瓷塑像面部、手部、壽桃皆施白釉,褐色釉則施外衣、足靴,另有綠色釉施內衣,黃色釉施飄帶。而兩頰深陷的壽星光頭、垂耳、長髯,身軀斜立,神情喜笑顏開,呈雙手捧桃狀。

清·康熙素三彩瓷塑財神像(圖12)

通高57.8厘米,現藏于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財神坐于龍首圈椅上,頭戴金冠,肩佩霞披,胸掛金鎖,外罩黑蟒袍,內藍絲系黃裳,足登云頭履。其面皮紫黑,濃眉大眼,闊方口,雙耳垂肩,面相威武,左手掩于袍袖之內,右手持左袖口。金冠銅鎏金制成,點藍裝飾龍紋,冠前鑲嵌珍珠和綠寶石。圈椅為銅制,靠背為鏤空龍紋欄板,扶手雕龍頭,連桿雕龍紋,四條椅腿為獸足式,下有紅木雕花須彌座,通體罩紫彩。

整個瓷塑以黃、綠、黑、紫為主色,輔以藍、金二色。其形體巨大,眉目清秀,神態飄逸,繪工精細,雕工精湛,是康熙素三彩瓷塑中的經典之作。

清·康熙素三彩瓷塑福神像(圖13)

通高60.6厘米,現藏于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福神和財神的大小基本相同,金冠和圈椅、須彌座為同一形制。該福神白面朱唇,慈眉善目,肩佩牡丹紋霞披,外穿黃蟒袍,內穿紫色團花鶴紋裳,足登獸頭履。該瓷塑以黃、綠、紫為主色調,輔以黑、白二色。其胎質堅硬,雕工細膩,刀法嫻熟,神態自若。

● 康熙素三彩的器型與紋飾

由于康熙素三彩的品種繁多,因此它的器型不僅有盤、攢盤、碗、盞托等日常用具,以及當時較為少見的小幾(圖14);而且還有瓶、罐等陳設器(圖16),爐、觀音、財神、童子、壽星等供奉用瓷,以及筆筒、硯臺、筆洗等文房四寶(圖15)。另外小如鸚鵡、大如獅子形瓷塑,當時亦十分常見。其胎體和康熙五彩、粉彩、青花瓷一樣,極富釉質光潤、潔白如玉的特點。而紋飾方面,它多以大塊涂抹的龍、鳳、花果、蝴蝶、花卉、人物為常見,并以花卉為主,以飛舞的蝴蝶間飾,同時加以龍紋的暗刻,故此尤為清新雅致。

清·康熙素三彩花鳥圖小幾(圖14)

高8.4、長21.3、寬14.3厘米,現藏于荷蘭國立博物館。

長方形幾面仿當時流行的家具形制,以素三彩繪花鳥圖裝飾。

清·康熙素三彩海水龍紋筆筒(圖15)

高15.2、口徑19.9厘米,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腹部施以三彩釉的筆筒,胎體厚重。其雙龍戲珠、海水、彩云紋飾刻畫外壁,顯得氣勢磅礴、別有情趣。

清·康熙素三彩海馬八吉祥紋罐(圖16)

高29.8、口徑13.2厘米,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罐以素三彩裝飾外壁,并以海水江崖八吉祥紋繪頸部,以海水浪花八吉祥紋飾肩部,以海馬穿行于海水江崖、八吉祥之間的圖案繪腹部;其中涂繪的海馬,分別以素三彩中的黃、紫、深綠、淺綠四色用彩。足邊飾海水浪花八吉祥紋。

● 康熙素三彩的精細與淡雅

作為康熙彩瓷之一的素三彩,盡管用彩上沒有五彩的豐富、艷麗,但由于它工藝精細、藝術品位高雅,故其在清宮用瓷中有著非同凡響的極高地位。同時因其標新立異的施彩工藝,使得它不僅有豐富多樣的品種,而且突出特點更非一個簡單的“細”字了得。

其一,是康熙素三彩的胎體精細,對配制的制胎原料、各道工序的錘煉均非常嚴格。這樣素三彩瓷雖然制作得薄而精巧,卻無任何厚薄不勻或變形的現象,且處理胎體各部分的厚薄方面皆完美、和諧。同時為了保證胎體表面的細潤、繪瓷藝術的效果,以及保證坯體晾干后器物里外壁的施釉方便,通常還要在器外壁作畫的部位細細地刮掉釉層,從而使得坯體泥料細微顆粒之間的孔隙填實,令坯體更加細潤、精美。

其二,是康熙素三彩的繪畫精細。為了繪畫形象與用彩的準確,保證紋樣內容布局與設色的嚴謹,有的素三彩瓷甚至還用針一樣的工具,在釉下胎體上線刻紋樣的輪廓,并沿輪廓線用色料在燒成后的釉上繪畫。而配制的彩料,其原料的研磨十分精細。另外素三彩釉上彩畫的各種紋飾圖案,色彩與色地均處于一個平面之上,如用手撫摸會感覺繪畫的畫面細滑、平整、舒適,基本無粉彩所有的凸凹層次感(圖17、18)。正是康熙素三彩的胎細、釉細、彩料細,再加上繪畫細、工藝細,才讓這種彩瓷的品質得到了保障和提高。

清·康熙素三彩“蓮池圖”攢盤(圖17)

高2.2、口徑40.3厘米,現藏于上海博物館。

攢盤亦稱拼盤,為盛放食物的一種成套器具。其始見于明萬歷時期,康熙朝相當流行。攢盤的數量不等,多者達二十多個,少則僅有五個。如按件數的不同,又有“五子”“七巧”“八仙”“九子”“十成”。該素三彩盤是由“七巧”即七個攢盤合成的,中心呈六瓣花形。并以精細的線條、遒勁的筆力,繪畫了其主題紋飾“蓮池圖”。

清·康熙素三彩紋章紋攢盤(圖18)

高2.2、口徑16.2厘米,現藏于英國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

攢盤內外兩層由“九子”即九個攢盤組成花瓣形。其中的小盤如蓮瓣,為扇形;中心盤呈八瓣花形。四周八個小盤圍繞中心盤,嚴絲合縫。該康熙時期的外銷瓷精品,通體素三彩裝飾,并以周密的布局、嚴謹的設色、精細的繪畫,繪出九個盤心的番蓮紋托手持斧紋章。

其三,是康熙素三彩瓷器還有色彩淡雅的特點。雖然它用彩不多,僅有白、黃、綠、紫等,但是每種顏色均十分淺淡、雅致(圖19、20)。其相比用彩多樣、色彩濃烈的五彩,以及層次分明、嫵媚嬌艷的粉彩,可謂于風姿素靜高雅之中,有如花季少女的淡妝與純情,使得人們在“淡”“雅”之中,能品味到這種獨樹一幟的康熙釉上彩之新風格、新感受。

清·康熙素三彩鏤空香薰(圖19)

高17.8、口徑18.5厘米,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呈八方體的香薰,下承八方束腰臺座。其裝飾有素三彩鏤空錦地、錢紋和“卍”字圖案的透雕、素三彩描繪的纏枝花紋和螭龍。香薰用彩淡雅,形體、線條硬朗,不失為美觀、實用的一件清宮用瓷。其造型除了八方體以外,康熙素三彩香薰亦有四方體、六方體的造型。

清·康熙白地素三彩鏤空香薰(圖20)

高17.1、寬19.1厘米,現藏于英國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

香薰呈六方體,下承可以拆下的六方形底座。薰體六面均有鏤空的海棠形開光,薰頂部中心有六邊形圍繞海棠形鏤空開光,開光外圍有鏤空“壽”字一周。器身以綠彩珍珠圓點為地,六棱上均繪有一龍。整個畫面以黃、綠、紫彩為主,黑彩為輔,間以白地,色調淡雅。

本文可見素三彩在數量上,康熙朝不但超越了以往任何一個時代,而且在造型、紋飾、彩繪、點綴技法、色彩變化等方面,亦獲得了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成果。自雍正朝以后,素三彩鮮有制作,直至清光緒年才出現仿品,從而更加彰顯了康熙素三彩的盛名與光輝。

猜你喜歡
現藏紋飾康熙
論漢畫像石中吉祥紋飾的意象之美
蠟染的紋飾探討
《玄宗避蜀圖》
七月·美夢
一月·如意
商代青銅器紋飾變化初探
梵天東土 并蒂蓮華
如此原因
民間紋飾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
年度第21期,P.8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