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州窯瓷器的鑒定

2018-05-14 11:01賴金明鐘華
東方收藏 2018年11期
關鍵詞:仿品釉色器物

賴金明 鐘華

隨著改革開放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國家的繁榮昌盛,收藏古玩和股市、樓市一樣成為熱門話題,盛世興收藏,伴隨高古瓷收藏的升溫,藏家越來越看好漢晉隋唐時期的青瓷,洪州窯作為歷史上著名的青瓷窯場、唐代六大青瓷名窯之一,特別是那些造型端莊、釉色溫潤、藝術性高的洪州窯青瓷尤為藏家所喜愛。伴隨著洪州窯瓷器價格的突飛猛漲,受金錢利益的驅動,洪州窯瓷器仿品日漸增多,雖然仿品的質量高低不齊,也有的質量較好,達到可以亂真的程度。如何鑒別洪州窯青瓷的真偽,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其實陶瓷鑒定的真偽并非藏家收藏才需要,也并非僅僅真偽一項內容。陶瓷鑒定本身就是陶瓷器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瓷器研究和鑒賞的前置基礎。任何一件古陶瓷,在作為收藏和研究對象之前首先有一個鑒別確認的過程。而瓷器鑒定的內容至少應該包括時代的斷定、窯口的區分、真偽的判斷等三個方面。瓷器年代的斷定,就是要斷定瓷器的生產時間。瓷器窯口的區分,就是要分別瓷器的生產地。古陶瓷真偽的判斷,也就是判斷古陶瓷是真品還是贗品。這三者之間相輔相成,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目前瓷器鑒定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自然科學測試法;一種是傳統的“目鑒法”。

自然科學測試法是從器物的胎、釉化學成分組成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通過化學測試分析來推斷產地,在此基礎上解決瓷器真偽的判定問題。利用科學儀器測定年代,古代瓷器應用得比較多的自然科學方法是熱釋光法,其依據是自陶瓷器燒成后,其體內細顆粒石英中所含的熱釋光劑量隨著日照輻射而積年累月的增長,年代越久,熱釋光量也就越大。由于各地區礦藏、地質結構不同,每個窯場瓷土的化學組成都與其他地方瓷土有所差異,而某些特定時期窯場的瓷土化學組成是基本不變的,借助化學分析、測試的手段,把被測古瓷的化學組成與不同產地瓷土的化學組成進行比較,或與確定窯口的標本進行比較,可以確認古瓷產地,可以判斷瓷器所屬窯口。借助科學測試成果鑒定古陶瓷歷來為研究者所注重,特別是利用物理化學分析成果分析瓷器的胎釉組成,已經成為古陶瓷研究中的重要手段。

而傳統的“目鑒法”,正如著名古陶瓷專家馮先銘先生所說:“……從以下五個方面鑒定瓷器,即瓷器的造型、紋飾、胎釉彩、款識、支燒方法。這五方面互為補充,不可偏廢,偏重一方面,而忽視其他方面,鑒定便會有誤差;五方面聯系起來看,對瓷器的年代、產地的判斷,其可靠系數就比較大?!保T先銘:《瓷器鑒定五大要領》,《故宮博物院院刊》1994年第1期)當然洪州窯瓷器,由于其所處的時代較早,沒有后期瓷器,尤其是明清瓷器那么復雜,有些環節因為瓷器本身不具備,可以省略,比如釉彩、款識方面??傮w上,對洪州窯瓷器的鑒定也主要是從這五個方面出發,適當注重洪州窯的地方特色。

對造型

瓷器的造型一般是指由器物的口部、頸部、肩部、腹部、底部以及足部等組成的外在形狀。造型是瓷器最具時代特色的指標之一,器物形式的演化和發展,隱藏著當時人的行事習慣和生活方式,乃至背后的精神生活和思想觀念。

洪州窯場燒制的青釉,器型多樣,有雙唇罐(圖1)、罐、盤口壺(圖2、3)、雞首壺、壺(圖4)、唾壺、虎子(圖5)、盆、缽(圖6)、碗(圖7)、盞、盤、釜、洗、燈、盅、擂缽、碟、香薰、硯臺等日用器和耳杯、耳杯盤(圖8)、灶、井(圖9)、倉、雞舍、鴨圈、狗圈等模型。這些器物打上深刻的時代烙印,凝聚著不同時代的文化心理和審美藝術取向,也是當時生產力和匠師們高超技藝的綜合結果。不同時期的洪州窯場生產不同造型的瓷器,滿足不同時期不同階層消費者的需要。某些器物只有在特定的時代才有,其他時代則不見,如圓形瓷硯見于漢末至唐代(圖10、11),以后雖有生產,但硯臺的造型卻有很大變化。筆者見到一件仿漢晉時期的青釉瓷塑(圖12),動物立于圓形座上,所塑動物頭有雙角,長嘴前突,頸部有項圈,身披長毛,尾巴上卷。似狗非狗,似獅非獅,與隋唐時期鎮墓獸相去甚遠,完全是一件意造的物件,是現代作偽的產品。

洪州窯青釉瓷器為手工制作,造型古拙、自然,尤其瓶壺罐的系、頸、口沿等部位,處理干脆,隨意而不失整體,結構比例恰當,像西晉青釉羊形器(圖13)、南朝青釉雞首壺(圖14)、東晉青釉博山爐(圖15)等造型更是意趣天成,形態優美。真品造型自然灑脫,輪廓線飄逸流暢,圓潤而有神韻。真品的整體與局部之間、局部與局部之間的大小比例適當,即使由于某種需要,特為夸張某個局部而使其增大或縮小,也是有一定限度的。而仿品多用機械成型,顯得線條僵硬、比例失調,全無古物自然之感。尤其是附件與整體的比例不協調,如這件青釉雞首壺(圖16),把手的高度、弧度與腹部的比例明顯不一致,把手龍頭的制法粗糙。而圖17的青釉虎子,則是規整有余,靈性不足,非常呆板。

辨胎釉

不同時期、不同地區制瓷原料有所差異,各地采用的瓷土原料和配制原料的方法也不同,決定了各窯產品胎釉色調和質地的差別。

洪州窯東漢青瓷胎質堅硬而不細膩,胎色灰、深灰或灰白(圖18),瓷土的選擇并不嚴格,表現出初創時期的特征。三國時期青瓷胎骨致密不吸水,偶見氣泡,胎色多呈黑灰(圖19),也有灰、灰白或灰泛紫紅色。西晉開始制瓷技術有了較大的改進,對瓷土的選擇有更嚴格的規定,粉碎和淘洗更細,雜質較少,捏煉和陳腐的工藝過程相對較長,使原料中的顆粒能夠得到充分的水解,產生良好的膠質。坯泥經過燒結后,胎質變得細膩致密,胎體孔隙度較小,釉層不起氣泡,胎釉結合較緊密(圖20)。東晉至隋代坯泥煉制精細,燒成溫度較高,胎堅質細。器物精美者含雜質較少,淘洗精細者胎色以灰白色為主,胎質粗松厚重者呈淺灰色(圖21)。整體上南朝時期的胎質略勝一籌,絕大多數呈現白或灰白色(圖22)。唐代胎色較深,以深灰色為主(圖23)。晚唐五代胎體厚重,胎泥陳腐時間不夠,淘洗不夠精細,胎質較粗松,胎色多呈灰、深灰或灰泛紫紅,胎中鐵含量較高(圖24)。

洪州窯瓷器不同時期呈現不同的胎質特征,但整體上胎質較為粗糙、干燥,有的肉眼可見胎中顆粒的間隙,有的器物底足粘存顆粒土渣。早期仿品為了模仿這種較粗顆粒的胎質,采用石膏和瓷土混合料進行仿制,胎質顯得非常輕,感覺沒有一點分量(圖25)。后期仿品由于采用高嶺瓷土,胎質又非常細膩,不過整體分量仍顯輕。后來有的作偽者在胎中加入水泥,給人以一種“硬”的感覺,但比真品分量又要重。

洪州窯青瓷施釉技法單調,器物內壁采用蕩釉法,外壁用蘸釉或涮釉法。有的底足足緣留存大小不一的釉斑。胎釉結合較牢固,少見垂釉和脫釉的現象。釉質光亮滋潤,色調柔和,以青、青綠或青灰色為主,因胎、釉中含鐵量的多寡以及施釉技術的差異,不同時期風格不同,有的呈現青褐、黃褐、青黑色。東漢三國時期青釉瓷器釉層厚薄不均,較薄者釉面粗,較厚者釉面細膩。釉色以黑褐和青黑色為主(圖26),也有少量精品瓷釉色呈青黃色。西晉器物釉層均勻,釉面光潔透明,釉色以青色或青綠色常見。東晉南朝釉面晶瑩,?;潭容^高。釉色以青黃色、米黃色為主(圖27),釉層較厚處或凝釉處呈碧綠色。隋唐時期釉下涂一層細膩的灰白色化妝土,增加釉的瑩潤效果,釉面光潤柔和,玻璃質感較強,注重實用性與藝術性的結合。隋代釉色以青泛白、青灰為主,其中青泛白色釉很具有時代特征(圖28)。唐代通過胎釉的改造,使胎質細膩,釉層厚而均勻,形成釉層飽滿滋潤,光澤感強,使此時期的洪州窯瓷達到以釉取勝、追求釉色本身的裝飾效果,釉色多呈青褐、黃褐色(圖29),與陸羽《茶經》描述的釉色類似。晚唐五代青釉器物釉層薄而不均勻,釉面缺乏光澤,欠滋潤,胎釉間不施灰白色化妝土,釉色以黑褐、醬褐為主。

而洪州窯仿品的釉色大多色澤偏青綠,開片不自然,紋理附胎緊密,不似真品開片呈魚鱗狀,由內往外拱起。贗品給人以賊光和呆板感,手感不溫潤,絕無真品那種瑩汁內蘊的感覺。有的仿品釉層是用膠水粘貼的,像這件方形龜鈕印,外壁的釉層是人工貼的(圖30)。有的器型與朝代流行的釉色不對應。

洪州窯真品都具有一種古拙氣,給人一種精光內蘊之感。而仿品無論如何都難以達到這種效果。要么火氣賊光外露,要么釉光發木。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有部分仿品采用老胎加新釉,粗看頗能迷惑人。

看裝飾

瓷器在追求造型美的同時,也十分注重器物的花紋裝飾。瓷器紋飾集中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思想觀念和審美意趣,有非常明顯的時代發展脈胳。洪州窯瓷器的裝飾技法、花紋內容雖說不太復雜,但具有鮮明的特色,裝飾較簡單,注重實用,紋飾不多,樸素大方,以素面為主,以造型為美,以釉色取勝。裝飾技法有刻花(圖31、32)、劃花、模?。▓D33、34、35)、點彩(圖36)、鏤孔(圖37)、捏塑、錐刺等,有的一種技法單用,有的兩種甚至三種、多種技法混用。自東漢晚期燒制成熟瓷器起,洪州窯瓷器的裝飾技法和內容一直在有序地發展、變化。洪州窯的裝飾特征:東漢晚期、東吳時期至隋代處于上升時期,至隋代達到了鼎盛;進入唐代早期開始簡化,唐中期到了最低點;唐代晚期、五代南唐時期試圖恢復,但已無回天之力。洪州窯的裝飾工藝發展自成系列,具有鮮明的自身特色和藝術風格。作偽者比較常見的就是把南朝、隋代流行的紋樣加到唐代的器物上。

識裝燒

裝燒是制瓷工藝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裝燒工藝涉及到窯爐和窯具,洪州窯產品的燒成從東漢晚期至五代南唐時期主要在龍窯窯爐中燒造進行。器物的裝燒各時期使用的方式不一樣,裝燒技術的不同,直接影響器物的特點,留下不同時代的燒造痕跡,具有強烈的時代特點。

東漢至東晉前期基本相同,主要采用裸燒,即將支座置于龍窯窯床上,然后把坯件放在支座上裸露燒造。罐、壺、虎子等琢器多是單件置于支座上;而碗盤類圓器使用環形、環形三足(圖38)、圓形鋸齒狀間隔器疊燒(圖39),每摞4—5件置于支座上,因此在多數器物的內底留有4—5個圓形或長方形的墊燒痕。東晉晚期裝燒工藝出現重大突破,開始使用匣缽裝燒,正因為使用這種先進工藝,洪州窯從東晉后期南朝早期開始進入興盛期(圖40、41)。該方法一直延續到唐代中期。精品青釉瓷器采用一匣一器燒成;一般的產品使用一匣多器的方法,坯件間以劇齒狀、環形間隔器或細砂間隔。晚唐五代產品一改以往的匣缽裝燒法,采用砂堆裸露疊燒的方法,在器物的內底和底足邊緣留存有5—8個長圓形沙堆泥團痕(圖42)。

不僅裝燒方法不同時代有所差異,有時甚至燃料都可以對古瓷的胎釉成色起作用?,F代工藝采用電爐煤氣爐燒制,大多缺乏古代那種用木柴燃料燒成的釉面光潤瑩厚的感覺,外觀上顯得粉白刺眼。新仿者的燒成溫度過高,彈之聲響過于清脆;有的燒成溫度過低,胎質過于松散,彈之聲音,悶聲悶氣。

比工藝

洪州窯青瓷的制作方法多種多樣,圓器類采用拉坯成型。在底足,尤其是圓餅足足面留有密集的割線痕,有的留存釉斑。琢器類采用拉坯成型,系耳把柄等附件采用模制或捏塑成型,然后粘接。早期青褐釉瓷則采用泥條盤筑法成型,瓷塑類多采用捏塑而成。

一般古瓷作偽者不了解古代制瓷工藝的特殊,往往留下破綻。如洪州窯的青瓷碗、盤、高足杯、花插之類均拉坯成型,而有的仿古者為了追求胎釉、造型的刻意模仿,運用計算機掃描圖紙,采用模壓注漿成型,采用石膏模注漿工藝,成型后坯表產生許多線條狀紋路,一下子就露出了破綻(圖43)。

綜上,對洪州窯瓷器的鑒定要綜合來看,包括制作工藝、造型、胎釉、紋飾、燒造工藝,甚至神態等結合起來,才能鑒定準確。鑒別時,要認真仔細地從各個方面去觀察,切記不可機械地只從某個方面去鑒別,否則就容易出現差錯。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洪州窯燒制的青釉瓷器型多樣,有瓶(圖44)、凈瓶(圖45)、雙唇罐、罐(圖46)、盤口壺(圖47)、雞首壺、壺、唾壺、虎子、盆、缽、碗、盞、盤、釜、洗、燈(圖48)、盅、擂缽、碟、香薰、硯臺等日用器和耳杯、耳杯盤、灶(圖49)、井、倉、雞舍、鴨圈、狗圈等模型以及杯、高足杯(圖50)等仿金銀器的產品。因為燒制工藝的改進和社會需求的變化,不同時期的洪州窯生產不同造型的產品,滿足不同階層消費者的需要,不同時期的產品有了明顯的時代特征,這是我們鑒定和鑒賞洪州窯瓷器的重要依據。

猜你喜歡
仿品釉色器物
身如器物
器物之心
漫話國寶·陜西歷史博物館
明朝成化時期斗彩雞缸杯研究
探索銅官陶釉色應用于室內空間設計
壽州窯瓷器釉色之流變
如何鑒定瓷器的真偽
吳昌碩篆刻實踐研究
龍泉窯三問
器物之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