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語語序中的性別歧視

2018-05-26 06:55顧珺
文學教育 2018年5期
關鍵詞:性別歧視俗語

顧珺

內容摘要:語言本應一視同仁地為全民服務,但對于兩性,其態度卻有失公允。漢語在造字、構詞,成句過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對女性的歧視。漢語俗語作為廣大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背后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也為性別語言研究提供大量語料。本文采用定量分析法以收詞較全的兩本詞典作為考察對象,分析常序俗語常見語義模型、異序俗語原因。

關鍵詞:俗語 常序 異序 性別歧視

漢語在造字,構詞,以致形成句子的過程中,都普遍存在著對女性的歧視?,F代漢語中常用第三人稱代詞為“他”與“她”,當兩者同時出現時,通常寫作“他和她”,在不確定性別的情況下,用“他或她”來進行詢問,無論哪種情況,都遵循男先女后的語序。漢語俗語的背后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同時也為性別語言研究提供大量語料,以此作為語序研究切入點,可進一步豐富性別語言學研究。

一.語料來源及數據統計

溫端政在《漢語語匯學》一書中提到“俗語是漢語語匯里為群眾所創造、并在群眾口中流傳,具有口語性和通俗性的語言單位”。[1]按其說法,俗語應包括諺語。此外《諺?!非把灾姓f道:“俗語可以按內容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描述性的,如慣用語和歇后語,一類則是知識性的,這就是諺語?!北疚囊詫O洪德編著《漢語俗語詞典》以及溫端政主編《中國諺語大辭典》作為全部語料來源,對上述兩書中涉及性別成分的語料進行系統分析。共發現與性別語素相關的語料共288條,按照“男先女后”順序排列的為223條,以“女先男后”為順序排列的有53條。因此,我們可以說在俗語中確實存在“男先女后”這種約定俗成的語序,我們將其稱作為常序,那與之相對的“女先男后”的語序便成了打破常規的異序。

二.常序俗語及性別語義模型

俗語有其固定的形式,也包含著重要的性別信息。通過對兩性相關俗語語料的梳理,筆者發先以“男先女后”作為語序的大量語料可根據關鍵性別語素對其進行細分,一共可分為十類,前九類與人相關,最后一類與動物相關。具體分類如下:

(一)“父母”類俗語:天下無不是的父母。要知父母恩,懷里抱兒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母在不遠游。娶媳由父,嫁女由母。父道尊,母道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

(二)“爹(爺)娘”類俗語:爹娘心,賽過金。病人有叫爺叫娘之苦。好蔥包的好白子,好爹好娘養的好孩子。錢是爺,錢是娘,一天沒錢急得慌。莊家不認爹和娘,深耕細作多打糧。一年土,兩年洋,三年不認爹和娘。

(三)“夫妻(婦)”類俗語:夫妻琴瑟,兄弟孔懷。貧賤夫妻百事哀。無妾時,夫與妻,有妾時,五眼雞。知夫莫如妻。夫婦相保易,君臣相保難。窮義夫,富節婦。

(四)“男女”類俗語:男女七歲,不可同席。男女授受不親。男怕失足,女怕失身。男務耕,女務織。男子火性,女子水性。男子由左,女子由右。

(五)“兒女”類俗語:償不完的兒女債。兒女多來冤業多。生兒育女鬼門關。一兒一女一枝花。好兒不在家當,好女不在陪嫁。養兒養女望上長。秩兒秩女秩莊家。

(六)“公婆”類俗語:丑媳婦怕見公婆。公婆難斷床幃事。公不離婆,秤不離砣。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丑媳婦總要見公婆面。

(七)“兄妹”類俗語:干柴烈火好煮飯,干兄干妹好做親。

(八)“爺奶”類俗語:求爺爺拜奶奶。

(九)其他俗語:自古才子愛佳人。寶劍贈與烈士,紅粉送于佳人。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大將難過美人關。馬上看壯士,月下看美人。懶漢種蕎麥,懶婦種綠豆。老兒不發狠,婆兒沒布裙。兄弟如手足,妻子是衣服。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十)與動物相關的諺語:龍生龍子,鳳生鳳兒。蚊子走眼前飛過知道公母。

通過大量語料的列舉,不難發現俗語中性別語素往往成對出現,并且按照由男及女的順序構成“父母”、“爹娘”、“夫妻”、“男女”、“兒女”、“公婆”、“兄妹”、“爺奶”、“龍鳳”、“公母”等兩性語義模型。除了上述10對與習慣用法及認知相符合的固定語義模型外,需特別注意的是還存在著第九項中列舉的其他類非典型兩性語義模型。如“佳人”除了與“才子”相對構成“才子佳人”之這一通常用法外,也可與“烈士”相對應。

三.異序俗語及原因分析

雖然在俗語中存在大量“男先女后”這樣的常序語料,但是也有部分以“女先男后”作為語序的俗語,下面就其具體原因進行分析。

(一)褒貶對語序的影響

通常來講,人們在認識和感知事物時,習慣將肯定積極的那一方排在優先地位。而語言符號的選擇帶有很大的任意性,語言的各種色彩是社會或使用語言的主體——人賦予的,有貶女現象的存在,則必然存在著貶男現象。[2]因此當褒贊、肯定女性,貶低、否定男性時會將與女性相關的語素放在前面。相關語料如下:

(1)十女九守,十男九偷。

(2)女胎穩重男胎躁。

(3)癡情女子薄情郎。

(二)邏輯關系對語序的影響

思維的進行和發展受到邏輯關系的制約,語言作為思維的工具,也應是使思維符合邏輯的工具,其表達形式必須將思維和邏輯緊密聯系,從而使思維更加正確地反映客觀現實和規律。因而俗語語序也必然遵循一定先后因果的邏輯關系。相關語料如下:

(1)妻賢夫禍少。

(2)未看老婆,先看阿舅。

(3)有了妻室,方認丈人。

上述(1)指因為妻子賢惠,丈夫就少招惹災禍,含因果關系。(2)意為相親時先看看未婚妻兄弟的情況,就可以知道妻子的大概情況了,遵循一定先后順序。

(三)長幼尊卑對語序的影響

傳統中國社會自古就有孝悌傳統,長幼尊卑有序,當一則俗語中出現表示長者及尊者的諸如“母”、“嫂”、“妻”、“姑”等女性語素,通常將其置于“子”、“叔”等男性語素之前。如:

(1)頑妻拗子,無法可治。

(2)姥姥不疼舅舅不愛。

(3)老嫂比母,小叔似兒。

(四)語境對語序的影響

(1)娶妻要小,嫁漢要老。

(2)娶婦易,擇婿難。

語境作為言語交際活動的一個重要背景條件,一定程度上也會對語序有著影響、制約作用。上述兩則俗語均與婚嫁相關,表面看來為“女先男后”的語序,但男的才娶妻,女的才嫁人,本質上仍舊符合“男先女后”的語序。

(五)常識對語序的影響

語序問題,實際上為線性排列的語言結構在反映客觀世界時采取的排列方式。[3]因此語言結構也將與人類經驗相似,才能真實傳達信息。如:

(1)母雞打鳴,公雞抱蛋。

(2)春不打母,秋不打公。

按照常識,(1)應為公雞打鳴,母雞抱蛋,此處用錯位的方式來表示男女職能的互換。(2)指春天母獸懷孕期不能獵殺,秋天公獸配種期不能獵殺?!芭饶泻蟆钡恼Z序受社會常識的制約。

(六)話題對語序的影響

所謂話題,是指句子里表示語境中已知的成分,是句子其余部分的陳述對象[4]。沈家煊指出話題的突出特點是居于句首[5]。因此,如若一則俗語中將女性列為主題,則應將表示女性的詞置于前。例如:

(1)女人比男人更兇殘。

(2)一個姑娘頂半個兒子。

(3)巾幗不讓須眉。

上述3條俗語,語序的變換與話題相關,如(1)談論的主題為女人,想表達的是女性比男性更加兇惡殘暴,“女人”為話題,應置于“男人”前,如若調整男女兩性語序,則語義有變。

(七)語音對語序的影響

在詩詞歌賦創作中,通常將某些句子的末一字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誦或詠唱時,音調或和諧優美,或鏗鏘有力。俗語中部分“女先男后”的變序情況也受到語音因素的制約。如:

(1)少女少郎,情色相當。

(2)不喑不聾,不成姑公。

(3)女愁哭,男愁唱。

以上3例中“郎”與“當”,“公”與“聾”押韻;“女”與“哭”、“男”與“唱”音近。因此女性語素置于前,男性語素置于后。

四.俗語性別歧視原因探析

俗語中大多將男性置于前,女性置于后,這是一種系統性的現象,不具有隨意性和巧合性。即使存在少數異序情況,也可從褒貶、邏輯、語境、常識、話題等方面尋求合理解釋。為何女性總是作為第二性置于男性之后呢?漢語屬于四大語言類型中的孤立語,雖詞形缺乏變化,但詞的順序要求非常嚴格,不能隨便更改。俗語是由相關詞組成,而漢語詞匯在語素次序排列上按照先尊后卑這一史學界公認的原則,一般將表示“長”、“尊”之類的語素置于前,表示“幼”、“卑”之類的語素置于后。推及性別語素構成的合成詞以及含兩性詞匯的俗語,則男性語素、詞匯在前,女性語素、詞匯在后。

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世界由陰陽兩部分組成。陽被認為擁有光明、溫暖、創造力、生命和陽剛之氣等特性;而陰則是黑暗,冷漠,墮落,死亡,邪惡之源。在組詞的過程中,我們的祖先似乎遵循由好至壞的順序,如好——壞;光明——黑暗等。男女詞序的安排似乎也遵循這一規則。

參考文獻

[1]溫端政.漢語語匯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73.

[2]張莉萍.稱謂語性別差異的社會語言學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07:83

[3]劉春光.認知視角下的現代漢語語序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1

[4]Trask.R.L.A Dictionary of Grammatical Terms in Linguistics[M].London: Routledge,1993.279

[5]沈家煊.不對稱和標記論[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221

(作者單位:江蘇商貿職業學院)

猜你喜歡
性別歧視俗語
客家俗語巧誦讀
反問俗語
俗語圖文對對碰
數字俗語
重壓下的迷失
我國就業中的性別歧視問題探究
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性別歧視現象
泰政客因批副總理“性別歧視”遭起訴
那些年,我們誤傳的俗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