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晉南北朝漢字史研究材料述論

2018-05-26 06:55顧盼張顯成
文學教育 2018年5期
關鍵詞:魏晉南北朝

顧盼 張顯成

內容摘要:魏晉南北朝是漢字隸書楷化、行書產生的關鍵時期,在漢字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研究這一時期文字所需要的材料大致分為出土材料和傳世材料,其中出土材料又大致可分為碑刻、簡牘、殘紙、寫卷、銘文、法帖、璽印和小件雜刻等,傳世文獻又可分為字書、舊注和傳世文獻用字等。

關鍵詞:魏晉南北朝 出土材料 傳世材料

魏晉南北朝是漢字書體由隸轉楷的重要歷史階段,也是行草書發展的重要時期,隨之產生出一系列巨大的文字變革,文字形體各逞姿態,紛繁復雜。全面展示和科學清理魏晉南北朝漢字史,是一項具有深刻歷史意義和現實研究價值的工作。

文字實質上是動態書寫的結果,書寫的對象、工具、方式及載體均會對文體產生相應的影響,現在流傳下來的各種文字均是靠不同載體保留下來的。就魏晉南北朝而言,文字的載體大致可以分為出土材料和傳世材料兩大類。其中出土材料又大致可分為碑碣、磚瓦、簡牘、殘紙、寫卷、銘文、璽印和小件雜刻等,而傳世文獻又可分為字書、舊注和傳世文獻用字等。根據以上思路,我們擬對以上各種載體分別討論。

一.出土材料

(一)石刻材料

魏晉南北朝文字研究的最大宗材料就是石刻材料。石刻類別不同,用途不同,其內容差別較大,特別是文字的使用,其差別更明顯。如墓碑用字比較正規,異體字相對比較少,而造像記、買地券書寫比較草率,用字比較隨意,異體字、俗別字更多。學界對碑刻的分類很不統一,最少的僅分成四類,最多的分到四十多類。我們根據研究需要,結合六朝石刻的實際情況,并參考毛遠明先生《碑刻文獻學通論》,分為以下七大類。

1.碑碣

刻寫有文字或者圖案的豎立石頭都可稱碑碣,秦代稱刻石,主要起紀念和標記作用。細分的話,方首、圭首者稱碑,渾圓首則稱碣,也可泛稱不別。其主要類別是墓碑,刻寫死者的生平事跡,用作對死者的紀念或作為墳墓的標記;也有文告、贊頌、記事、詩文碑以及各種經典銘刻。碑碣是碑刻文獻語料的大宗,是研究魏晉南北朝的主要材料之一。

2.石闕

闕本是宮殿大門口兩座左右對立的門樓,木制構建。后來改用石頭,壘迭成石門臺觀,左右對峙,狀如門闕,故稱石闕。根據其建造地點的不同,可以分為宮闕、廟闕、墓闕、民居門闕等。

其中神廟闕和墓道闕最多,也最有特色。闕上常??嚏U浮雕,或線刻各種圖案。有的刻有銘文,內容為姓氏、官爵、功績,文字一般都比較簡要,其功用主要在于標記或裝飾。也有鐫刻長篇銘文的石闕,如著名的漢代嵩山三闕,內容多頌揚之詞,書法也甚精美。

3.摩崖

摩崖是刻寫在山崖石壁上面的詩文、題字以及造像題記等碑刻的通稱。字又作“磨崖”。其內容主要有以下七類:記事頌贊類、記人褒賞類、詩歌散文類、宗教經刻類、摩崖造像類、題名題記類、應用文書類。文風多典重文雅,也有部分銘文含白話成分。

4.墓志及其他幽埋銘刻

墓志是埋葬于墳墓中,記録與墓主姓名、籍貫、譜系、履歷、壽年、卒葬年月、官階品級、生平事跡、子孫概況等相關內容的碑刻文字的統稱。歷史上對墓志有不同的稱謂,有的純粹是名稱不同,實質完全無別,有的則因對象、內容特殊而略有差異。墓志產生于東漢,發展于南北朝,數量巨大,異體眾多。

5.石柱銘刻

石柱多為紀念、標志或者裝飾而建,產生于漢代。古代造橋修路,建廟興學往往要立碑或立石柱,鐫刻銘文以述其緣起,記其經過,贊其功德。文末有捐資出力人題名,以張揚其善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如祭祀慶典,戰爭告捷等,也要豎碑立柱,撰寫銘文,以示紀念。

6.造像題記

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廣泛傳播,佛教造像也風靡天下。流風所及,道教也有造像。很多造像都附有造像者的題記或愿望之類的文字,這類文字可統稱造像記。造像多是以像設為主體,題記只是附屬銘刻,故刻記并不十分在意。大多數造像記,其撰文人、書寫人、鐫刻人多非名家,書法都比較草率,往往俗體、訛字連篇。歷史上也曾出現過造像記書法名品,如《龍門二十品》,終究數量甚微。造像記是魏晉南北朝碑刻的又一大宗,而且絕大多數文字屬于手頭字,因此也是研究文字的重要材料之一。

7.畫像及其題字

碑刻畫像主要是刻畫在墳墓石壁、墓地祠堂、闕廟等石構建筑上的圖形,包括人物、草木、鳥獸、云水等,屬于中國喪葬習俗的一部分,人稱“畫像石”。其內容極其豐富,是政治、經濟、歷史、文化、文學、藝術研究的重要材料。有的畫像沒有文字,只有圖像,有歷史、思想、文化、藝術、衣冠文物、宮室制度等方面的研究價值;而有榜題,甚至有題記等文字的畫像,其歷史文獻價值則更大。

(二)簡牘材料

簡牘是書寫在竹簡或木牘上的文字。在對殷墟甲骨的研究中,人們就發現了用朱筆寫成的文字,在《尚書》中也有“唯殷先人,有典有冊”的記載,這些現象表明簡牘在當時就已經是重要的文字載體。因其材質容易腐朽,沒有實物保存下來?,F在發現的時間最晚的簡牘就是三國兩晉簡,數量極為有限。主要有:樓蘭尼雅漢晉木簡。據不完全統計,尼雅和樓蘭遺址所出漢文簡紙文書共728件,絕大部分為魏晉時期的遺物。1966——1969年,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群53號墓出土晉泰始九年木簡1枚,內容為私人書信。1974年,江西南昌M1號晉墓出土木刺5枚,木櫝l枚,內容為隨葬衣物清單。1979年,江西南昌三國吳墓出土木刺21枚,木牘2枚,其中1枚木牘內容為隨葬器物清單。1984年,安徽馬鞍山東吳朱然墓出土木刺14枚,木楬3枚。1985年,甘肅武威旱灘坡19號墓出土東晉木櫝5故,內容為墓主人身份、職位記事和隨葬衣物疏。

魏晉南北朝最大宗的簡牘材料是《三國吳簡》。1996年于湖南長沙走馬樓J22遺址中發現,數量達10萬余枚,超過20世紀所發現其他簡牘的總和。根據材質與形制,這批簡牘從形式上可分為竹簡、大木簡、木櫝、封檢和簽牌等,從內容上可分為符券、薄籍、書檄、信札,還有一些雜類。時限包括東漢中平二年(185)至嘉禾六年(237),但絕大多數為孫吳年號。主要是長沙郡與臨湘侯國的地方文書檔案。

吳簡的文字處在由隸書向楷書過渡的過程中,各種書體相互交雜,隸書、楷書兩種特征在同一個字中出現的情況極為常見,同時還有行書、草書等書體特征。除了在書體上表現出鮮明特征之外,其文字應用現象也比較突出,表現為古今字、異體字、假借字,多種多樣,是研究魏晉南北朝漢字史的重要文獻。

(三)六朝寫卷

敦煌遺書,主要指敦煌17號藏經洞出土的敦煌寫本。敦煌寫本最早可考的是李盛鐸、張伯駒藏《佛說五王經》①,其題記標注的時間是曹魏景初二年(公元238)九月十六日,最晚的Ф.32A《大般若波羅蜜多經》②為宋咸平五年(西公元1002)七月十五日寫成。前后相距700多年,跨越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初等幾個時期。魏晉南北朝敦煌寫本是早期敦煌遺書,始于曹魏建國(公元221),止于陳后主禎明三年(公元589)。材料內容主要有佛經、古籍、文書等,其中以佛經寫本最多。

早期敦煌遺書反映了漢字書體的“轉型期”,即從隸書過渡到楷書的萌發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以隸書為母體的不甚成熟的楷書模式。具體來說,先后有兩種形態:隸楷型和魏楷型。隸楷型是漢隸之余續,方筆體勢為其主要特征。魏楷型,是隸楷的進化,圓筆筆意是這種書體的特征。魏晉南北朝時期雖已產生行書和草書,但敦煌反映比較遲鈍,仍然以魏楷體為主,行書和草書的寫本很少,特別是整文的行草書尚未發現。

文字使用方面,敦煌寫本除了正字以外,還存在大量的俗字,異體字、訛誤字、草書楷化字、記號字等。這些文字的出現直接導致了部分文字的字形、結構、構件甚至筆畫等破壞了原有的構字理據,同時建立了新的構字理據,從而,把文字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

(四)樓蘭漢文殘紙文書

樓蘭作為西域三十六國之一,是中西交通的樞紐。關于樓蘭的最早記載是《史記》?!妒酚洝ば倥袀鳌酚涊d了公元前176年匈奴冒頓單于致漢文帝的信札“定樓蘭、烏孫、呼揭其旁二十六國。皆以為匈奴?!睎|漢以后漸趨隱沒。十九世紀末,瑞典科學家斯文赫定深入中國新疆地區,發現了樓蘭古城及其大批的文物,其中包括著名的樓蘭殘紙文書。歷經近一個世紀的時間,樓蘭殘紙文書先后共有五批出土。

第一批出土文書是1901年3月斯文赫定在對羅布淖爾是否是游移湖的地理考察中,發現了樓蘭古城,在城中挖獲木簡殘紙共157件。1906年12月斯坦因第一次來到樓蘭古城,挖掘出土第二批漢文簡紙文書,共201件。1901年3月日本大谷探險隊員橘瑞超,進入羅布荒原,考察樓蘭遺址期間獲得第三批漢文簡紙文書共49件。1941年2月斯因坦第二次來到樓蘭,對樓蘭古城及附近十余處遺址和墓葬進行挖掘,獲取第四批漢文簡紙文書103件。1980年4月新疆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侯燦,深入羅布荒原對樓蘭遺址調查發掘,出土第五批簡紙文書共65件。

樓蘭殘紙與甲骨文、簡牘等出土文獻相比,雖然在數量和規模上不能與之相提并論,但它作為目前出土的最早的寫在紙上的文書,在地理、歷史等研究方面均具有特殊的意義。同時,樓蘭殘紙文書處于我國文字發展的過渡階段,隸書、行書、楷書、草書等多種書體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對漢字形體產生重要影響。對于語言文字和書法藝術的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獻史料價值。

(五)六朝書帖

魏晉南北朝還是書法名家輩出的時代,如曹魏有曹操,三國時魏有胡昭、鐘繇、衛覬,吳有皇象。西晉有索靖、衛瓘。東晉政治掌握于門閥大族,而對書法的崇尚與學習是這些大族的門風。王、謝、郗、庾是南朝書風最盛的四個家族。王廙、衛夫人、王導、王敦諸家承流于前,王洽、庾翼、郗愔、王珉接響于后,而二王父子領一代之風騷。不僅如此,南朝宋還有有羊欣、孔琳之、蕭思話、范曄、薄紹之;齊有王僧虔、王慈、王志、張融;梁有陶弘景、蕭子云;陳有釋智永。筆墨相繼,代代不絕。這一代人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法帖。如鐘繇的《尚書宣示表》《賀克捷表》《薦季直表》,索靖的草書的《七月帖》《月儀帖》,衛瓘的草書的《頓州帖》,陸機的《平復帖》,王廙的楷書《祥除帖》與草書《嫂何如帖》,王洽的楷行相間的《仁愛帖》、草書《辱告帖》,庾翼的《故吏帖》,郗愔的《廿四日帖》《九月帖》《遠近帖》,王羲之的《姨母帖》《初月帖》《喪亂帖》《二謝帖》《奉橘帖》《得示帖》《頻有哀禍帖》《孔侍中帖》《憂懸帖》,王獻之的《洛神賦十三行》《廿九日帖》《授衣帖》《衛軍帖》《思戀帖》《十二月帖》《乞假帖》,王徽之的《新月帖》《得信帖》,王珉的《此年帖》《力書帖》,王珣的《伯遠帖》,羊欣的《移屋帖》《足下帖》,蕭思話的《節近帖》,薄紹之的《回換帖》,王僧虔的《太子舍人帖》,王慈的《翁尊體安和帖》《柏酒帖》《汝比帖》,王志的《喉痛帖》,智永的《真草千字文》等等。這些不僅是重要的學習書法的模板,也是研究魏晉南北朝文字的重要材料。

魏晉南北朝法帖雖然真跡甚少,多為唐宋摹本,與原文有一定的差距,但總體上還是保留了當時文字的特征,如《集王圣教序》,雖為后世的集字和摹本,但基本保留了王羲之書法的精髓。如果從文字結構而不是就書法神韻的角度看,則與原文應無多少差異。魏晉南北朝是隸書向楷書轉化的最關鍵的階段,隸、草、楷、行融為一體,作為手寫的法帖更是如此,因此造成大量的異體字、俗字、訛字,同時產生出一些新的字形,這為我們研究當時文字提供了有用的材料。

二.字書材料

魏晉南北朝是文字訓詁的又一個高潮期。自三國至隋,所著字書近百部,如按漢字形體編排的晉呂忱《字林》、南朝梁顧野王《玉篇》,按字音分韻編排的魏李登《聲類》、晉呂靜《韻集》等。惜時代久遠,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字書已經亡佚,不見全本。

《字林》是我國辭書史上一部十分重要的字典,后人稱之為“上承《說文》,下啟《玉篇》”?!蹲至帧分畬W在唐朝時幾與《說文》齊名,其后逐漸消亡,至今已無傳本,唯清人廣泛搜羅輯得其所釋字詞約一千六百六十個,加之今人所輯零星片斷,總數約為原書的六分之一,其中尤以任大椿《字林考逸》一千五百余條為甚。這些都為后人研究《字林》一書保留了珍貴的資料。

《玉篇》是南朝梁顧野王所編纂的一部字典,與《說文》以小篆為字頭不同,《玉篇》是以楷書字頭編排的字典?,F在的《玉篇》已非原來面目,唐代處士孫強曾修訂增字,到宋代陳彭年又再次重修,增字很多,但又被刪節了大部分釋義,只保留了極簡單的注釋,取名為《大廣益會玉篇》。據唐代封演《聞見錄》載,《玉篇》共16917字,現存本則為22561字,大約是孫強等后人陸續增加的。與《說文》對照,《玉篇》原本多出7564字,今本多13208字。從十九世紀開始,又陸續從日本影印回保留的唐代《玉篇》殘卷三種,取名為《原本玉篇》。它比較完整地保留了南北朝文字的原貌,是研究南北朝文字的重要依據。

三.舊注材料

魏晉時期保存下來的古書舊注,三國時期主要有王弼《周易注》、何晏《論語集解》、韋昭《國語注》。晉代有郭璞《爾雅注》《方言注》《山海經注》,此外,王肅、服虔亦曾為典籍作注,惜他們的著作都沒有保存下來,而只是在后人的著作中有所摘錄。還有裴松之《三國志注》,其子裴骃《史記集解》。

魏晉以后出現了一種注釋新樣式,即音義體。南朝梁皇侃《論語集解義疏》,以何晏《論語集解》為主,兼采老、莊玄學,不拘家法,闡發經義,是南學的主要經注之一。據典籍記載,魏晉南北朝古注還很多,惜后世多已亡佚。值得注意的是,陸德明于唐初撰成《經典釋文》十四種,其中搜集了大量異文材料,對魏晉南北朝時期產生的字形多有引據,也可以作為該時期文字研究的佐證。

參考文獻

[1]毛遠明:《碑刻文獻學通論》,中華書局,2009.

[2]劉延玲:《魏晉行書構形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長沙簡牘博物館、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發掘組:《2003年長沙走馬樓西漢簡牘重大考古發現,《出土文獻研究》(第七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4]黎石生:《近年來長沙走馬樓簡牘研究綜述》,《中國史研究動態》,2002第4期.

[5]王素、李方:《魏晉南北朝敦煌文獻編年》,新文豐出版公司,1997.

[6]蔡忠霖:《敦煌漢文寫卷俗字及其現象》,文津出版社,2002.

[7]侯燦、楊代欣:《樓蘭漢文簡紙文書集成》,天地出版社,1999.

[8](梁)顧野王:《原本玉篇殘卷》,中華書局,1985.

[9](北齊)魏收:《魏書》,中華書局,1987.

[10](魏)王弼:《周易注》,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11]劉濤:《中國書法史·魏晉南北朝卷》,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注 釋

①王素、李方:《魏晉南北朝敦煌文獻編年》,新文豐出版公司,1997年,第3頁?!吨袊糯鷮懕踞屨Z集錄》認為可疑.

②據原蘇聯公布之敦煌遺書目錄中,第229號為宋真宗景德三年(公元1006).

基金項目:本文為西南大學創新團隊項目“基于出土文獻綜合研究的文化推廣工程”(項目號:SWU1509395)成果。

(作者介紹:顧盼,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2015級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漢語漢字史;張顯成,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二級教授、博導,主要從事出土文獻整理與研究,以及中醫文獻整理與研究)

猜你喜歡
魏晉南北朝
淺析秦漢到魏晉南北朝印章藝術風格變化的原因
論魏晉南北朝“禮”與“法”的結合
魏晉南北朝經學的演變與更新
淺析魏晉南北朝服飾文化的特征
魏晉南北朝隱逸風尚探究
淺析魏晉南北朝書法教育
魏晉南北朝聯句詩初探
簡論魏晉南北朝上層社會婦女的悍妒風氣
魏晉南北朝序文芻議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樂妓活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