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數據挖掘的理脾陰法治療虛勞(重癥遷延期)規律探討*

2018-06-04 04:20胡淵龍羅偉康
中國中醫急癥 2018年4期
關鍵詞:頻數方劑甘草

胡淵龍 羅偉康

(山東中醫藥大學,山東 濟南 250000)

危急重病經積極搶救治療后,進入非急性的重癥遷延期,而此期的治療得當與否決定著疾病的轉歸及預后[1]。有學者提出以虛勞論治的診療思路,以“和補”為治則,并分為氣血虧虛、心肺兩虛、脾胃虛弱、肝腎虧虛4種基本證型[2]。虛勞,又名虛損,區別于虛證,關鍵在于氣血陰陽虧虛導致臟腑形體損傷[3]。張景岳提出“陽化氣,陰成形”,故“凡損在形質者,總曰陰虛,此大目也”,后世醫家以此為宗。然危急重病患者中氣受損嚴重以致虛不受補,滋陰填精涼潤往往引起泄瀉,甚則導致中氣進一步受損,故理脾陰法的應用為虛不受補的患者贏得一線生機[4]。數據挖掘善于發現隱藏的新知識,近年在方劑配伍規律客觀化研究中的地位越來越高[5]。理脾陰法興盛于明、清、民國,故本研究以明、清、民國理脾陰方劑為研究對象,采用數據挖掘與方劑計量學的方法,以方測法,探究虛勞(重癥遷延期)理脾陰法的證治規律,以求為臨床診療提供新思路?,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方劑來源與納入標準

納入標準:1)古籍文獻原文明確記載以理脾陰為主要功效者;2)組成描述完整、無爭議者;3)組成相同而方名不同者視為同一首方劑;4)不限劑型、服法。方劑來源:共納入31首理脾陰方劑。明代張景岳《景岳全書》1首、胡慎柔《慎柔五書》2首;清代吳澄《不居集》9首、唐宗?!堆C論》1首;民國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18首。

1.2 數據預處理

對方劑進行數據預處理,參考《中藥大辭典》與《中藥學》與對方劑組成藥物藥名進行標準化、規范化,包括以地名命名的藥物規范為正名,如“于術”規范為“白術”;以藥物部分或不同炮制方法命名的藥物規范為本藥物正名,如“歸身”規范為“當歸”,而雖屬同種植物,但功效不同,則視為兩種獨立藥物,如“熟地黃”與“生地黃”,“蓮子”與“蓮須”。

1.3 數據錄入與統計分析

采用Microsoft Office Access建立虛勞理脾陰方劑數據庫,錄入藥物組成、四氣五味、歸經。四氣錄入寒涼性、溫熱性、平性3類,五味錄入甘淡味、苦味、辛味、酸味、咸味、澀味6類。對于用藥范圍分析,運用IBM SPSSStatistics 23.0進行藥物、四氣、五味、歸經的頻數分析,指標選用方劑用藥總數(Z),即納入方劑選用藥物的種數、方劑用藥頻數(P)、方劑用藥四性頻數(X)、方劑用藥五味頻數(W)、方劑用藥歸經頻數(J)[6]。對于方劑配伍分析,運用IBM SPSSModeler 18.0進行基于Apriori算法的關聯分析,指標選用支持度(Support,S)、置信度(Confident,C)、增益(Lift,L),并繪制關聯規則網絡圖。

2 結 果

2.1 用藥范圍分析

2.1.1 理脾陰法方劑用藥頻次分析 見表1。對納入的31首方劑進行用藥頻次分析,共用藥204次,方劑用藥總數(Z)為59種藥,用藥頻次從高到底前6為山藥、白芍、甘草、人參、白扁豆、茯苓。

2.1.2 理脾陰法方劑用藥四氣五味歸經頻次分析 共用藥204次。方劑用藥五味頻數(W):甘淡味144次,占70.59%;苦味75次,占36.76%;辛味24次,占11.76%;酸味23次,占11.27%;澀味17次,占8.33%;咸味14次,占6.86%。方劑用藥四性頻數(X):平性94次,占46.08%;寒涼性61次,占29.90%;溫熱性49次,占24.02%。方劑用藥歸經頻數(J):脾經131次,占64.22%;肺經117次,占57.35%;腎經101次,占49.51%;胃經76次,占37.25%;心經72次,占35.29%;肝經60次,占29.41%;膀胱經7次,占3.43%;大腸經7次,占3.43%;心包經4次,占1.96%;膽經3次,占1.47%;小腸經2次,占0.98%。

表1 理脾陰法方劑用藥頻次(頻率>10%)

2.2 方劑配伍分析

對納入方劑進行關聯分析,設置支持度閾值為20%,置信度閾值為80%,挖掘出關聯規則9條,結果詳見表2,關聯規則網絡圖見圖1,鏈接上限為16。

表2 理脾陰法方劑用藥關聯分析

圖1 五味關聯規則網絡圖

3 討 論

理脾陰法不僅僅是一個治法,實際上它涵蓋了古人對虛勞(重癥遷延期)證治的一整套思路,包括治則、治法、用藥原則等。而以數據挖掘的結果為客觀依據,提取理脾陰法指導下的方劑的共性[7],即可得到理脾陰法證治虛勞(重癥遷延期)的一般規律。

虛勞(重癥遷延期)的病機本質為“虛”,包括氣血陰陽的虧虛,又以陰精虧虛為主[8]。區別于一般虛證的是虛勞疾病又有臟腑形體的損傷,兩者又可互為因果,故重癥遷延期恰當的調治可改善疾病的轉歸與預后?!熬珰鈯Z則虛”,故“虛則補之”,選用補法施治此為常理。

從歸經來看,配伍歸脾肺二經的藥物最多。理脾陰自當補脾陰為要,而汪綺石《理虛元鑒》又言“治虛二統,統之于肺、脾而已”,故補脾應保肺[8]。從五味的配伍來看,補脾陰有二法,一者,甘淡扶脾;一者,酸甘化陰。而脾虛證中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2017)推薦甘淡扶脾治療脾陰虛[10]。 所謂淡味,即為“甘之薄味”,與甘淡味同義[11],徐靈胎稱淡為土之正味,“味之淡者,皆屬土”。山藥居用藥頻次之首,為甘淡扶脾的代表藥物。張錫純言“山藥之性,能滋陰又能利濕”。甘能補,又以生用效果最佳。淡味滲泄為陽,《素問·經脈別論》言“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并行”。淡性升浮,能引脾之津液上歸于肺,肺為水之上源,能通調水道,布散津液。至于酸甘化陰法,此為仲景法,在現代補脾陰劑中常被忽視,代表藥物為芍藥、甘草,而芍藥與甘草配伍在關聯分析中支持度最高。張仲景有芍藥甘草湯,此為其滋陰基本組合,《血證論》稱之為甲乙化土湯,小建中湯中用此二味補脾陰。從關聯分析結果來看,兩法常配合使用,代表組合甘草、白芍與山藥。

臟腑形體的損傷是虛勞的重要病機之一。體用不二,故臟腑形體的損傷必然影響臟腑功能[12]。太陰體陰而用陽,故滋陰應和陽,正所謂“善補陰者,必于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和陽之法有二,一者補氣,一者調氣。補氣多用四君子湯化裁,高頻藥物中甘草、人參、茯苓、人參、白術、白扁豆、蓮子,關聯規則中甘草與人參,白扁豆與蓮子,白扁豆、茯苓與甘草,人參、茯苓與甘草均能補氣,而核心配伍仍為四君子湯,取其中和之意。中焦調氣應以降胃為要,中焦氣虛,脾臟升清無力,則胃腑降濁無能,胃氣沖逆而上,又因虛不受補,中氣壅滯,胃氣甚至沖逆而上?;诖?,張錫純提出降胃以調中氣的治法[13],善用高頻藥物中的牛蒡子、代赭石以降胃氣,而數據挖掘顯示牛蒡子多與山藥配伍?,F代臨床研究證明保持大便通暢對于危急重病的轉歸和預后有重要意義,尤其對于心腦血管疾?。?4]。

虛則氣血不暢,瘀血、氣滯、水濕易生,故重癥遷延期多呈現虛實夾雜的特點?!熬淤F流而不貴滯”,故配伍高頻藥物中的丹參行血,白芍、茯苓、白扁豆等利水,牛蒡子、代赭石調氣。而陰虛陰不配陽則生虛熱,從數據挖掘的結果來看,理脾陰法多通過利水的方法引熱下行,使之從下而解;又可配伍高頻藥物之中的玄參,其味苦甘咸,正合“熱淫于內,平以咸寒,佐以苦甘”之意。由此可見補瀉兼施為理脾陰法的重要原則。

由上文分析可得,虛勞(重癥遷延期)病機上有虛實夾雜、陰陽俱損的特點,故理脾陰法亦具備和法的特點。和法對于此種復雜病機的疾病能起到燮理陰陽的作用[11],故亦用做虛勞(重癥遷延期)的治法[12]。具體表現在:一者,補瀉兼施;二者,滋陰不忘和陽;三者,用藥平和,多用甘淡味藥與平性藥,寒熱兼施又不偏頗。

綜上所述,理脾陰法證治虛勞(重癥遷延期)的一般規律是治法上以和法與補法并重,補法上甘淡扶脾法與酸甘化陰法合用;治則上補瀉兼施,滋陰輔以和陽;用藥五味配伍以甘淡酸苦為主;用藥平和,平性藥為主,輔以寒熱并施。

[1]范鐵兵,楊志旭.從虛勞論治重癥遷延期的理論探討及虛勞(重癥遷延期)概念的提出[J].中國中醫急癥,2017,26(5):819-822.

[2]范鐵兵,楊志旭.虛勞(重癥遷延期)診療方案[J].中國中醫急癥,2017,26(10):1721-1723.

[3]譚春雨,徐列明.虛損概念及病機證治的歷史沿革[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30(5):756-758,766.

[4]施翔,戰麗彬,陳靜,等.從虛不受補證辨析吳澄理脾陰法[J].中醫雜志,2014,55(18):1613-1615.

[5]于林童,曲文白,余新波,等.數據挖掘方法在名老中醫用藥規律研究中的應用現狀[J].中醫雜志,2017,58(10):886-888,900.

[6]周銘心.方劑計量學研究方法與指標體系概論[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3,19(7):23-27.

[7]胡淵龍,羅偉康.基于數據挖掘的和解劑新定義研究[J].中醫藥導報,2017,23(24):47-48,59.

[8]茅曉.張景岳補陰治形理論對后世臨床的影響[J].遼寧中醫雜志,1988,11(2):31-33.

[9]徐秋玲,劉濤.《理虛元鑒》治療虛勞的特色[J].江蘇中醫藥,2010,42(4):67.

[10]張聲生,胡玲,李茹柳.脾虛證中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2017)[J].中醫雜志,2017,58(17):1525-1530.

[11]吳蘭朝.淡味藥含義探析[J].安徽中醫學院學報,2001,21(4):52-53.

[12]鄒瑞嬋,張國駿.從“體用一源”縱橫觀探討整體恒動思維模式[J].天津中醫藥,2013,30(6):369-372.

[13]郭小洪,黃孟君.張錫純論治“胃氣不降”探微[J].中醫藥導報,2015,21(22):22-24.

[14]管曉樞,張會茹,徐惠琴.急性腦出血合并便秘患者的臨床表現及對近期預后影響[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4):783-784.

[15]胡淵龍,羅偉康.基于陰陽理論的和解劑定義新內涵[J].陜西中醫,2017,38(3):380-381.

[16]范鐵兵,王婷婷,楊志旭.和法在虛勞(重癥遷延期)中的運用[J].中國中醫急癥,2016,25(12):2270-2274.

猜你喜歡
頻數方劑甘草
蒙醫藥清瘟殺黏類方劑組方的知識發現研究
中醫醫案方劑多維相似度算法設計與探索
基于信任模型的中醫藥方劑相似度計算方法
炙甘草湯,適用于哪些病癥
《金匱要略》黃芪類方劑探析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
Systematic 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COVID-19
頻數與頻率:“統計學”的兩個重要指標
中考頻數分布直方圖題型展示
學習制作頻數分布直方圖三部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