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孩子親密“有間”

2018-06-05 10:11沈麗新
今日教育 2018年4期
關鍵詞:晚安兒女子女

沈麗新

小女辰辰直到初中畢業仍然跟媽媽親密無間。初中畢業的暑假里,她入睡前的擁抱儀式仍然一日不缺?!皨寢?,我要睡覺啦!”她躺下后一定會喊,我聽聞后一定會走進她臥室,擁抱這個已經躺在被窩里的孩子。我會親親她的臉頰,然后互道晚安:“辰辰我愛你。晚安!”“媽媽我愛你。晚安!”這樣的入睡儀式讓母女之間親密無比。

跟媽媽這樣親密的孩子,高中開始在學校住宿。每個星期周五才能回家,周日晚自習前就要回校。一開始母女皆不適應,兩人每天電話、短信無數。我想多了解她的在校細節,她有任何問題不是想著去問同學或老師而是找媽媽。一個多月過去后,我幾乎沒聽到她提起過同學們的名字。這令我警醒。

那時候,突然想起紀伯倫的詩句: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們是生命對于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p>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

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于明天,

屬于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辰辰的明天應該有更廣闊的天地,我不應該覺得她“只是媽媽的孩子”,而應該明確她“并不僅僅是父母的孩子”。

不過于密集地參與孩子的在校生活

沒有什么特別情況,我不再主動打電話給她。除非天氣將突變,還是會忍不住提醒她增減衣物或者帶好雨傘。有時候很想念她,很想聽聽她的聲音,但仍然提醒自己克制,別太密集地參與到她的在校生活。

有一個周五下午,辰辰在乘校車回家之前給我打電話:“媽媽,有什么東西是我這個周末需要帶回家的?”——我們常常在她回家前的電話里確認一下需要帶什么東西回家。確認完畢后,辰辰突然很愧疚地說:“媽媽對不起!這個星期太忙了,我一次電話都沒有打給你!”

我在電話這頭微笑:“沒關系。你可以隨時隨地給我打電話,有困難了找媽媽想辦法,不開心了找媽媽求安慰,高興的時候找媽媽分享,任何時間打電話都歡迎——哪怕半夜都可以。當你沒有給我打電話的時候,我就知道你過得一切都好,我會非常放心。你現在還是孩子,還是學生,你不用為沒有給我天天打電話而自責。你在我身邊的時候,我的安排幾乎圍著你轉?,F在開始你不在我身邊,我會學習安排好我自己。我們各自努力學習或工作,大家都爭取做更好的自己?!背匠綕u漸釋然。

孩子的高中三年,這樣一個星期沒通過一次電話的情況很少,但每周的通話的確日漸稀疏。我們彼此聯系著,依然親密,卻有著相當舒服的距離。每個周末、節假日和寒暑假,都是我們在一起的美好時光。

與孩子各自享受獨處空間

因為我是教師,孩子的寒暑假我能全陪。但即便如此,從辰辰小學開始,我們經常會在合理安排的情況下各忙各的。比如,我去超市的時候,她去圖書館。比如,我去聽講座,她留在家里背單詞。比如,她看日本動漫片的時候,我出去散步……

辰辰高二暑假的一個晚上,我被家人“放鴿子”了。先生約了外商會談,辰辰去看電影。辰辰看的電影,是前幾天我們一起看過的《大魚海棠》,她知道我不想再重看一遍,所以她有些過意不去:“媽媽,我去看電影,你怎么辦呢?”我笑著回答:“我自己玩兒??!我可能去星巴克喝咖啡,或者去圖書館。到電影結束時間我來接你?!?/p>

辰辰念叨著要重看一遍電影,我當然支持——雖然她當時每天要去上雅思課,連雙休日也沒有,時間非常緊張。但這是孩子對這個世界一種可貴的熱情,對美好愛情的向往與肯定。我自己有無數喜歡反復翻閱的書——比如每年一讀的《紅樓夢》,孩子自然也會有想重看一遍的電影。彼此的心愿都值得尊重與鼓勵。我支持她去再看一遍剛看過的電影,即便我個人并無重看這部電影的意愿。她去電影院,我去圖書館,我們各自做自己喜歡的事,就是最自在的幸福。

即便是母女,我們仍然需要足夠的空間彼此獨處。在獨處的時候,辰辰不再是“父母的孩子”,我也不再是“孩子的母親”,我們各自是更完整的“人”。一次次的獨處,會讓我們的心靈一點點成長。

儲備勇氣面對更大分離

辰辰高中畢業后,選擇了去澳洲留學。對于孩子而言,因為高中讀的是國際學校,同學們討論的不是“要不要出國留學”而是“去哪個國家讀書”,她自己心理上早已做好出國留學的準備。到了這個階段,要儲備勇氣面對更大分離的不再是孩子,而完全是我這個母親。

其實我真的眷戀孩子在身邊的感覺。即便她高中三年住校,但我們依然有很多在一起的美好時光。但是,“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于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我沒有理由因為自己的“不舍得”而勸阻、反對孩子離家萬里去求學。

如今看辰辰在朋友圈隔三差五曬出自己愉快的生活、學習場景,我能夠非常清晰地感受到辰辰對留學生活的習慣與適應。與父母分離后,孩子更獨立,也更有力量去實現自我成長。

事實上,父母真的需要比孩子儲備更多的勇氣去面對更大的分離,接受“他們的靈魂屬于明天”,他們的明天屬于我們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親密無間”是個有問題的詞語

父母與子女之間,除了孩子的嬰兒時期,其實也該親密“有間”。父母與子女彼此太過依戀,都會影響到未來各自的生活。孩子成年后或許很難在心理上斷乳,會一直把父母的原生家庭視為自己的第一家庭——而不是把自己的小家庭視為第一家庭。而父母有可能在孩子成家后失去生活重心,不斷以愛的名義,去干擾孩子的小家庭。

不僅父母與子女之間,其實男女兩性之間,同樣需要親密“有間”。無論戀愛關系,還是夫妻關系,彼此都應該精神獨立,共同成長。男女之間,最好如同兩棵比鄰而居的樹??康锰?,會遮擋對方的陽光,影響對方的根系。而比鄰而居的大樹,頭頂同一片藍天,腳踏同一塊大地,一起迎風沐雨,你熟悉我,我了解你,彼此關照,互相呵護,卻有各自的天地。

如果兩個人的關系不幸成為菟絲花與大樹,花開的時候看起來風景旖旎,卻有可能互相纏繞到彼此不能呼吸,甚至停止生長。而一個青少年時期開始與父母合理分離的孩子,成年后應該更能夠與愛人“親密有間”,更有可能獲得幸福的家庭生活。

父母與子女之間,親密“有間”,才是合適的相處之道。

作者系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青劍湖學校教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中國而教”首批培訓師,多個教育媒體專欄作者

猜你喜歡
晚安兒女子女
晚安
天山兒女
為子女無限付出,為何還受累不討好?
與子女同住如何相處?
農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遠?
江湖兒女
晚安,大猩猩
晚 安
她為“破爛王”子女辦幼兒園
流行色(2009年9期)2009-10-2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