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眾心理對核能市場的影響

2018-06-13 10:38于潔
中國市場 2018年16期
關鍵詞:謬誤核能

于潔

[摘 要]文章從心理學謬誤的角度深刻剖析了中國公眾對核能接受度的現狀與對中國核能市場的影響。結合實例,建議核能工作者在理解大腦對核能“感性”緣由的基礎上,通過對國外有效經驗的借鑒和消化,提出符合中國國情的解決方案,使公眾看到核能的市場與發展,讓核能越來越親民。

[關鍵詞]核能;公眾接受度;謬誤

[DOI]10.13939/j.cnki.zgsc.2018.16.057

1 引 言

公眾接受度是一個很敏感的話題,接受或不接受是一個非常私人的決定。但是,當每個人的私人決定匯聚在一起時,卻擁有能讓某個概念衍生出龐大的市場的魔力,具備能與某個項目落地抗衡的勇氣。因此,公眾接受度不再僅僅是一個私人態度,已成為公眾表達強烈意愿的途徑,起著左右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影響公眾接受度的因素很多,如受教育程度、所處地理位置、宗教信仰等,大腦在匯總所有信息后,得出接受或不接受的結論。在這過程中,大腦像計算機一樣,對信息進行著對比和分析。然而,大腦并不是計算機,大腦是有感知的,這種感知往往會先入為主,悄無聲息地影響著每個人的判斷。這一細節極易被人忽視,卻無時無刻、無法避免地長期影響著民眾做出的每一個決定?!罢労松儭本褪且粋€典型的例子。

中國是核能大國,核能民用技術的發展已躋身國際前列,可與之相對應的核能公眾接受度卻一直有待提高,甚至成為制約中國核能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1]“談核色變”曾一度成為公眾對核能態度的代名詞。[2]

2 公眾對核能的心理態度

為什么核能如此神秘?這么容易被公眾誤解?也許是核能界一直都太過理性地研究“采用何種模型提高公眾認可度”,卻忘記了公眾接受度的研究對象是人。人是感性的,大腦是感性的。也許我們應該“感性”的去分析核能公眾接受度,體會大腦的“態度”,運用大腦的“感性”有機有效地提高核能公眾接受度。

大腦常常會犯感性的錯誤(被稱為謬誤謬誤概念:人的認識是一個極為復雜的活動,它能產生正確和錯誤兩種不同的結果,前者即為真理,后者就是謬誤。真理和謬誤之間存在著對立統一關系。)。對核能這樣稍顯生僻,且有過歷史陰影的事物,大腦簡直就是感情用事的重災區。大腦最常犯的5項謬誤有生存者偏差、錨定效應、證實偏見、可利用性法則和損失厭惡,[3]每一項都能解釋公眾為什么總是對核能敬而遠之。

2.1 生存者偏差生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概念:另譯為“生存者偏差”或“存活者偏差”,指的是只能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比如“沉默的數據”等。

近年來,作為清潔能源的代表,核能與太陽能、風能均保持高速增長態勢。2016年,核能發電比重為3.5%,發電增長24.9%。[4]然而,民眾對核能的快速發展感覺非常突兀,認為“核能怎么可能與太陽能、風能相提并論?”其實原因很簡單,核能在大眾媒體上的曝光率遠遠低于太陽能和風能等其他清潔能源,大腦潛意識認為看到的即是全部,沒有看到的即為不存在。核能被莫名其妙地雪藏多年,成為一直以來最默默無聞的清潔能源。當核能從潛意識里的“不存在”成為“異軍突起”時,公眾怎能輕而易舉地接受?

2.2 錨定效應錨定效應(Anchoring)概念:指的是人們在對某人某事做出判斷時,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作為一種心理現象,沉錨效應普遍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一印象和先入為主是其在社會生活中的表現形式。

公眾對核能的最初認識基本都源于核武器、核爆炸、核事故等歷史信息,上問七八十歲的老人,下問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他們對核能的認識十有八九都是上面提到的三個核詞匯。公眾對核能的理解如此根深蒂固,是大腦對核能的負面印象在作祟。雖然第一印象極有可能是片面,甚至是錯誤的,大腦認為事物的第一印象是最重要、最準確的。核能的軍事用途和其造成的災難性后果早已成為公眾對核能的思維定勢,當被告知核能的民事用途優勢顯著并決定大力發展時,公眾均表態愕然,一下子無法接受。

2.3 證實偏見證實偏見(Confirmation Bias)概念:人們普遍偏好能夠驗證假設的信息,而不是那些否定假設的信息。尋找信息以證真而非證偽自己的假設傾向。

當因負面的第一印象被公眾打入冷宮后,核能的日子一直都不好過。即使公眾試圖再次了解核能時,滿眼看到的也大多是負面信息,因為大腦會主動關注能證實第一印象的更多證據,自覺過濾掉與之相反的新信息。錨定效應和證實偏見聯同發作,使大部分公眾至今仍然談核色變,對核能的誤解越發深刻。2017年,核電為社會貢獻了“1000億度清潔電能,相當于減少標煤消耗3129萬噸,減排二氧化碳7441萬噸,減排二氧化硫27萬噸、減排氮氧化物31萬噸、造林約688個籃球場”;[5]不知有多少公眾在了解核能時能看到或看到過這組非負面數據?

2.4 可利用性法則可利用性法則(Availability Heuristic)概念:指在很多時候,人們只是簡單根據他們對事件已有的信息,包括記憶的難易程度或記憶中的多寡,來確定該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而不是去尋找其他相關的信息,容易被知覺到或回想起的被認為更容易出現。

核能的負面印象(錨定效應)以及看到的有關核能的非正面新聞(證實偏見)使公眾的大腦早早就建立了自己的“核能3D圖”。明知不完整,可公眾在表達看法或做決定時,還是會對這些信息信手拈來,從而在各場合對核能給出片面的解釋。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公眾對核能認識的“死循環”。對大腦里原有信息的拿來主義就是大腦對核能“感性”犯錯的最明顯表現。還以2017年的核能數據為例(詳見2.3),如果能常閱讀到類似的非負面數據,公眾是否會逐步修正大腦里的核能3D圖,為大腦提供一個更客觀更全面的核能認識?答案是肯定的。

2.5 損失厭惡損失厭惡(Loss Aversion)概念:損失厭惡是指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認為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同量的損失帶來的負效用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

院士葉奇蓁說“核電站不對水、不對空氣、不對周圍的環境造成污染”。[6]公眾并不都認可院士的說法;“核電站在安全運行的情況下也許是安全的,但在事故情況下,可要比火電、煤電的威力可怕得多?!惫姷恼f法沒有錯,但公眾忽視了一個事實,核能技術一直在提高和優化。通過很多技術手段,“完全可以避免類似(福島)大型核事故的發生”。[6]公眾也總質疑核輻射的危害,可公眾沒有比較過,“核電廠附近生活一年受到的輻射劑量遠小于乘飛機往返北京與歐洲所受到的輻射劑量”。[6]當比較核能的“得”與“失”時,公眾的敏感神經被核事故、核輻射觸碰,“失”的重量級被瞬間放大,直接影響了公眾對核能的公平態度,接受核能簡直成為天方夜譚。

3 提高核能公眾接受度

從造成大腦對核能謬誤的情況分析來看,有歷史原因,有自身的感性原因,也有客觀環境原因。歷史無法改變,自身的“感性”因個體而異,但客觀環境可以大大改善??陀^環境提升的第一步就是核能工作者不能只研究硬性的技術參數,還要研究“如何把核能變得親民”類似的軟課題,為公眾創造親近核能的友善環境。除了公開和透明,放低身段、全方位公眾參與、親民宣傳可能是打動公眾的最有效方式。

法國著名核能企業阿?,m公司(英文為“AREVA”)每年都舉辦企業公開日,邀請合作伙伴、員工家屬以及所有民眾參加。2012年的阿?,m日,在巴黎體育場舉辦,是一場盛大的游園會。提前一個季度,阿?,m公司就在各大媒體進行宣傳,游園會不僅有各種美食軟飲和休閑游戲,還有民眾喜歡的明星助陣,其中著名的世界短跑冠軍博爾特最引人關注。這樣的活動一經宣傳就吸引了大批民眾。在公開日上,阿?,m公司把核能的大形象打碎,以圖標、服飾、硬幣、游戲等形式將核能的各種小概念零散展現,從不引起參與者過多關注、使參與者專注娛樂到參與者主動發現其中的奧妙,成功地實現了核能概念的軟植入。這就是一個放低架子、融入大眾生活、以滲透方式科普核能的最佳實例。

這樣的活動看似簡單,其實蘊藏著核能工作者的大量心思,對減少公眾對核能謬誤起到非常重要的影響。首先,在類似活動中受到啟發對核能產生好感的參與者對阿?,m品牌和核能概念的定位是美好的,不會直接與核事故、核爆炸等歷史信息掛鉤。這就降低了謬誤錨定效益發生的可能性。其次,以含有核能零散信息、寓教于樂的活動為引子,使參與者對核能產生好奇,自覺挖掘更全面更理性的核能信息,完善或者顛覆參與者對核能的原有概念。這就大大降低了謬誤證實偏見、可利用性法則、損失厭惡的發生。最后,公眾開放日本身就是本著宣傳核能的精神進行,提高了核能曝光率,對民眾覆蓋率廣,對民眾傳播力度大,大大減少了謬誤生存者偏差的存在。

在中國,公眾對核能的接受度較低,公眾的態度可能更加感性,打消公眾對核能顧慮的難度系數可能更大。如果把煤電比喻成粗茶淡飯,核能在中國民眾心里就是高端奢華的盛宴;在沒有興趣、好奇、利益相關等驅動力的情況下,公眾基本不會主動了解核能。核能工作者應在理解大腦對核能“感性”緣由的基礎上,通過對國外有效經驗的借鑒和消化,提出符合中國國情的解決方案,例如通過電視劇植入、廣告宣傳、冠名某節目等方式使核能概念日?;?,在民眾生活中刷存在感。該處借鑒了資深心理學家高巖女士的思路。高巖女士現為國際心理咨詢師,專注為政府機關提供心理咨詢服務。通過對外部客觀環境的改善,獲得公眾好感,使公眾主動對大腦里原有對核能的“感性”態度進行反思,自發了解核能,逐步優化核能在大腦里的生存環境,讓核能越來越親民。

參考文獻:

[1]環保部.公眾接受度拖累 中國核電比例2%遠低于發達國家[EB/OL].http://www.in-en.com/article/html/energy-2231009.shtml.

[2]樊明武.科普欠缺致公眾“談核色變”[EB/OL].http://scitech.people.com.cn/n/2013/0131/c1007-20384018.html.

[3]James Clear.5 Common Mental Errors That Sway You From Making Good Decisions[EB/OL].https://jamesclear.com/common-mental-errors.

[4]國家統計局.2016年能源生產情況[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702/t20170228_1467575.html.

[5]中國核電.中國核電年度發電量首次突破1000億度 創歷史新高[EB/OL].http://www.cnnp.com.cn/art/2017/12/29/art_220_5347.html.

[6]楊長利.法國核能與核燃料循環[M].北京:中國原子能出版社,2015.

猜你喜歡
謬誤核能
混淆視聽的語義謬誤
“核能駕馭者”王大中
第十四章 地獄之城——核能
例談計算核能的五種方法
漢字筆畫理論謬誤辨正
第三屆“核能夢·勞動美”活動
核能對節能減排做出了哪些貢獻
揭秘核能
概率組合與警告類型對合取謬誤的影響
謬誤與真理之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