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由貿易協定下我國農產品關稅問題探討

2018-06-13 10:38景喆
中國市場 2018年16期

景喆

[摘 要]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全球性多邊貿易合作逐漸深化,國家與國家之間開始謀求互利共贏的貿易合作。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全球掀起了一股建立自由貿易協定(FTA)的熱潮。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代表,理應順應時代發展潮流,與時俱進,積極推進實施自由貿易戰略。近些年,中國在自由貿易之路上越走越遠,目前已成功與全球多個國家與地區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如與東盟、歐盟、韓國等23個國家與地區簽訂了15個自貿區協定,并積極與更多的國家和地區進行談判,爭取開展更多的自由貿易。經過多年的實踐,我國在農產品的生產和貿易方面取得了驕人的成果。但自由貿易區在建立的過程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機遇與挑戰并存。尤其在我國農產品的關稅問題上還有較長的一段路要走。文章就自由貿易協定下我國農產品關稅問題進行了探討,希望讀者可以借鑒。

[關鍵詞]自由貿易協定;我國農產品;關稅問題

[DOI]10.13939/j.cnki.zgsc.2018.16.074

1 自由貿易協定對中國農產品貿易的影響

(1)關稅的降低有利于農產品出口規模的擴大。

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最明顯的優點就是能夠使成員國之間互利合作、打破原始的貿易保護壁壘,降低相互間的關稅。如中韓間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在協定生效實施的第一年就將許多農產品的進口關稅降低為零。協定成員國降低農產品的進口關稅,大大降低了中國農產品進入成員國的門檻,大幅度提升了我國農產品的出口規模。并且隨著自由貿易協定的發展,協定成員國數量的不斷增加,未來我國農產品貿易的出口規模無疑會進一步擴大。

(2)農業方面投資增多,農產品質量不斷提升。

我國是典型的農業大國,至今我國的農民還有數億之多,但我國在農業方面投入的資金卻遠遠不夠,農業模式仍然以傳統的粗放型為主。而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對于推動我國農業資本的增加以及促進我國由粗放型農業向精準型農業的轉變起到了重要作用。國家之間自貿區的建立使得農業間的貿易壁壘不復存在,這大大促進了資本、技術、人力在更大范圍內的流通與互補。中國較大的農業比重以及龐大的農產品市場吸引了眾多外資流入到農業領域,中國的農業將迎來新的曙光。

(3)提升我國農產品的國際地位。

隨著更多國家認識到自由貿易協定帶來的互利共贏的局面,原來沒有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那些國家為了促進本國經濟,紛紛與中國協商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建立自由貿易區,進一步謀求與中國在經濟上尤其是在農業領域上進行深度合作。我國之前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大多都涉及農產品關稅減免的相關內容,而這一內容對于我國農產品擴大國際市場份額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之前取得的談判成功對于后續的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起到了重要的參考與示范作用。伴隨著自由貿易協定戰略的進一步實施,我國將與全球更多的國家建立自由貿易區,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我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

2 我國農產品關稅現狀

跟實施自由貿易協定戰略一樣,加入世貿組織(WTO)對中國來說是一件大事,加入世貿組織給我國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加入WTO后,我國農產品市場未受到較大沖擊,主要原因并不是我國農產品的競爭力大大增強了,而是由于近些年國際市場上的農產品價格一直居高不下。我國的農產品如果在競爭力上沒有明顯優勢,未來遭受沖擊的威脅就依然存在。自由貿易協定戰略實施以前,關稅壁壘是保護本國農業的主要方式和手段。中國的農業在經濟總成分中占比較大,因此農產品貿易對于我國來講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來講,我國農產品的平均關稅較低,普遍低于發展中國家,同時低于部分發達國家。

(1)中國農產品的進口關稅水平。

在農產品貿易方面,中國的平均關稅是普遍低于世界其他各國的平均關稅水平,我國的農產品種類較多,但使用高關稅保護的農村品種類非常有限。據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農產品水平最高為41%,最低為5%,其余大多數農產品的關稅水平接近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對于部分高關稅的農產品,如小麥、食糖等,這些農產品均是實行關稅配額的,由于統計時計算的是配額外關稅,實際上額內關稅要低許多。如小麥的配額外關稅高達65%,而實際上配額內關稅僅為1%。

(2)中國農產品關稅結構。

就中國農產品的關稅結構總體上來講,一方面,中國農產品方面的稅收數目較少,從價稅所占據的比重相對較低。另一方面,中國政府通過關稅保護農產品的力度逐漸減弱。對相關統計數據進行分析能夠發現,我國的稅收存在著兩方面明顯特征:第一,我國農產品稅收總數偏少,到目前為止,我國農產品稅收總數不到歐盟數量的1/3,不足日本數量的3/5,。第二,中國農產品非從價稅比重偏低,中國只有為數很少的非從價稅,而歐盟、日本的非從價稅的比重是中國的數十倍。

3 對我國農產品削減關稅的建議

(1)積極倡導解決關稅升級問題。

我國農產品的關稅結構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改進,目前已經形成一套完整的稅收結構體系,各農產品間的關稅稅率差異相對較小,但仍有一些改進的空間。我國政府應力促農產品關稅升級,不斷加強與世界各國建立自由貿易區,進一步降低成員國的關稅稅率,促進國際間的農產品貿易合作,最終實現互惠互利。

(2)支持關稅配額量的擴大。

農產品的經濟貿易作為我國總體商品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國計民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在農產品的國際貿易中,關稅配額還將持續存在,因此我國在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過程中要對此進行高度關注。我國農產品種類非常豐富,包括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等,尤其是蔬菜瓜果與肉禽等產品大量地出口各個自由貿易協定成員國,而多數成員都采用關稅配額的管理方式,我國也應該在原來的基礎上,積極擴大關稅配額量,這有利于我國農產品的出口。

(3)推進并達成大幅減讓全球農產品關稅協議。

我國的農業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作為世界上一個典型的農業大國,我國的“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多年以來政府持續關注的重大民生問題,我國的農業經濟、農村發展以及農民就業等問題長期以來面臨著較大壓力,從長遠來看只有提升中國農業在國際上的地位,構建國際農業新秩序,才能推動我國“三農”問題的真正健康持續發展。世界的發展離不開中國,同時中國的發展也離不開世界。因此,貿易保護壁壘不利于各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合作共贏才是最理想的選擇。當今世界是一個經濟全球一體化的時代,開放合作、互利共贏是全球發展的主旋律。在自由貿易不斷推進的背景下,我國應積極促進農產品關稅的大幅度減讓,深入研究農產品關稅減讓策略,努力實現我國農業經濟利益的最大化。

4 結 論

綜上所述,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全球性多邊貿易合作逐漸深化,國家與國家之間開始謀求互利共贏的貿易合作。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全球掀起了一股建立自由貿易協定(FTA)的熱潮。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代表,理應順應時代發展潮流,與時俱進,積極推進實施自由貿易戰略。經濟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在自由貿易逐步推進的背景下,全球性多邊貿易合作逐漸深化,國家與國家之間開始謀求互利共贏的貿易合作。中國作為發展中的代表,理應順應時代發展潮流,與時俱進,積極推進實施自由貿易戰略。自由貿易協定戰略對于中國農產品來說既有機遇也有挑戰,一方面,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有利于促進成員國之間互利合作,打破原始的貿易保護壁壘,降低相互間的關稅。另一方面,我國在農產品關稅方面還應積極倡導解決關稅升級問題、努力達成大幅減讓全球農產品關稅協議,最終實現我國農業經濟利益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胡超,盧江海.中國—東盟農產品貿易發展評析[J].財經論叢,2014(4).

[2]楊枝煌.中國自由貿易區科學發展的戰略推進[J].對外經貿實務,2015(4).

[3]李宇彤.中國—新西蘭自貿區的實施對中國農業的影響及政策建議[J].農業經濟問題,2016(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