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歷史典故豐富德育課堂

2018-06-16 08:45柯曉莉
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版 2018年4期
關鍵詞:立木典故中華文化

柯曉莉

典故是指關于歷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傳說。歷史典故是古代傳下來的對社會、人生、自然的深刻認識,是經得起時間考驗和深入人心的,它更多的是關注事件的過程和值得人們借鑒的道理,對人們的啟發生動而深刻。

部編《道德與法治》已于2017年秋季在全國使用。在內容上,部編教材更加強化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端枷肫返抡n程標準》指出:“用優秀的人類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學生心靈,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社會責任感?!庇弥腥A歷史文化豐富德育課堂既是課標的要求,也能起到優化學科教學的作用。以下是筆者在教學中的一些體會。

一、歷史故事導入,激發興趣與熱情

歷史故事是孩子們成長中的好朋友,能讓孩子們倍感親切、樂于接受。在德育課堂上,用既生動有趣又能很好地反映本課內容的歷史故事導入新課,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點燃學生思考探究的熱情,為新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我在教授《誠信是金》一課時,用商鞅《立木為信》的故事作為課堂導入。我首先用多媒體播放了《立木為信》的歷史動畫故事,然后請學生思考并回答以下問題:商鞅立木賞金的目的是什么?商鞅為什么要用立木賞金的辦法取信于民?

學生回答后,我通過設疑,引入新課學習:為什么商鞅認為只有取得百姓的信任才能取得辦法的成功?誠信有什么意義?失信有什么危害?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該怎樣取得他人的信任?這節課我們將一起學習、探討這些問題。

趣味性較強且寓意深刻的歷史故事,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課本內容的理解,還能通過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相結合的方法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道德認知。

二、歷史典故剖析,幫助理解新知

思品學科內容看似簡單,但學生對其中的一些原理、道理和觀點等理論性的內容并不理解。學生在學習時,僅憑教材不能對理論性強的內容進行客觀的分析和透徹的理解,所以,教師要用恰當的歷史典故剖析其中的原理和觀點等,使內容變得淺顯易懂,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人文素養。

在講《心有他人天地寬》一課時,我用多媒體播放了《六尺巷》的歷史典故,由這個故事提出問題讓孩子們去思考、討論:1.張英的家人和鄰居為什么會轉變態度?2.為什么寬容會有如此大的力量?3.如果張英不寬容,結果會怎樣?4.張英處理事情的方法對我們有何啟發?

其實,《道德與法治》課中的很多原理、觀點、認識、道理都源于或升華于歷史文化。

三、歷史事實再現,培養情感態度

我國豐富的歷史典故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和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思品學科中關于“中華文化、民族精神、民族團結”等內容,無論在教材的編寫上還是在教師的授課中,都離不開歷史典故的再現。

我在上《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一課時,用多媒體演示中國近代史上四次重要的侵略與反侵略戰爭(鴉片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和抗日戰爭)的相關歷史事實,然后把學生分成四大組,每一組討論其中的一個反侵略戰爭,讓他們結合中國近代侵略與反侵略斗爭的史實談談民族精神的偉大作用。

小組討論后,每組派代表總結發言。通過觀看四次戰爭的歷史事實,同學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中國近代史上山河破碎、生死存亡的恥辱與憂患,真切地體會到中華兒女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在分組討論和總結發言中,同學們的愛國熱情又一次被激發,深深認識到偉大的民族精神在中國人民一次又一次地反抗西方列強侵略的悲壯歷史中所發揮出的巨大作用。

四、歷史文化活動,實現傳承創新

自《道德與法治》投入使用以來,活動教學已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很多滲透歷史典故的課內外活動。例如,在中秋節舉行“詠月”經典誦讀,元宵節猜燈謎,農歷新年寫春聯,去體驗濃郁的節日氛圍,體會美麗的生活情趣,感受神奇的中華歷史文化的魅力,踐行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等等。

通過這些活動,同學們品味了中華文化的情趣,感受了中華文化的力量,體會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也增添了《道德與法治》課的歷史厚重感和文化底蘊,培養了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和創新精神。

中外歷史典故深厚博大,滋養、孕育了一代代人,是一座有著無比豐富的知識和思想資源的寶藏,需要我們去開采、去發展。就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充分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并用于教學,用歷史典故豐富、提升德育課堂。

猜你喜歡
立木典故中華文化
立木為信
讓中華文化在海外華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吉林一號衛星在吉林省中東部松林變色立木監測中的應用
懸壺濟世典故的由來
漢字對中華文化的影響
立木電阻斷層成像檢測激勵源的改進設計
七夕節有什么典故呢
那些年,我們寫作文用爛的典故
中華文化傳承創新的路徑建構
中華文化在臺灣的傳承和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