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非物態文化元素在展示藝術設計中的應用
——以龍川客家人口姓氏文化館項目為例

2018-07-05 01:22趙永軍
文化產業 2018年8期
關鍵詞:物態客家人姓氏

◎趙永軍

(廣東文藝職業學院 廣東 廣州 511400)

文化實質是一種精神現象,以非物態形式存在,比如思想、觀念、習慣、信仰等。其現象要被人們所感知,就需有與之對應的物態載體,如文字、書籍、道具、活動、色彩等來體現。非物態文化離不開一定形式的物態載體,物態載體形式離開了非物態文化內涵,就失去應具有的自身價值。非物態文化現象和物態文化載體是相互依存的關系。在展示藝術設計中,將非物態的文化元素轉換為物態的設計元素加以應用是設計的重要路徑,其物態文化元素所包含的文化內涵決定了展示設計的內涵深度,本文以“河源龍川客家人口姓氏文化館”設計項目為例,闡述如何將客家非物態文化元素轉換為物態設計元素,并展示設計中的應用思路。

一、客家文化概述

“客家文化是指客家人共同創造的物質文化(物態文化)與精神文化(非物態文化)的總和,包括語言、戲劇、音樂、舞蹈、工藝、民俗、建筑、飲食等方面,客家文化既繼承了古代畬族文化、百越文化,又融合了古代漢文化?!笨图胰擞杀狈竭w徙而來,居住在嶺南丘陵地區,因其歷史及生存環境影響,形成了耕讀傳家文化、移民文化與山區文化相結合的客家文化特點??图胰顺绨葑嫦?、崇文重教、尋根意識、開拓精神等都是其重要特征;廣東河源地區是客家人聚集區,其具有客家文化的共性特征,同時因地域的差別也具有自己特色。河源因處于粵北山區,經濟發展相對滯后,但傳統文化受到現代經濟沖擊較少,是優質的文化創意產業資源,政府重視文化建設,文化發展空間廣闊。

二、客家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文化傳承一直是依附在不同時代中或實用型或觀賞藝術型的產品上進行傳播,將客家傳統文化與時代產品相結合,從傳統文化中提煉元素[1],將其發展成藝術語言,融入我們的藝術設計作品中,從而使傳統文化被現代消費者接受,進行流通傳播。所以說,優秀的藝術設計作品既要注重形態的新穎性、獨特性,更要突顯蘊含的文化內涵,達到設計與傳統文化、民族文化、時代文化等內容的相匹配。只有這樣的設計才有助于傳統文化的傳播和推廣。

三、“龍川人口姓氏文化館”設計項目

“姓”在古代是部落、家族、氏族的標志,起源于母系社會,是為了區分血緣,防止同族人之間近親結婚而制定的標識?!笆稀笔枪糯F族標志與宗族系統的稱號,從夏朝中期開始“氏”成為“姓”的支系,表示功勛和地位。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國家,大約在5000年前,“姓”被定為世襲,且由父親傳遞。姓氏文化是客家人祖先崇拜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河源龍川縣佗城鎮共有179個姓氏,是全國姓氏最多的鄉鎮之一,該地區保留有多座姓氏宗祠,姓氏文化底蘊深厚。龍川縣佗城鎮由南越王趙佗設立,是南下的中原文化與土著百越文化交流融合之地?;趯鹘y文化傳承的重視,龍川縣決定在佗城鎮籌建“龍川人口姓氏文化館設計項目”。該項目以河源客家姓氏文化為主題[2],展示客家姓氏文化中,從小孩出生起名、教育、婚嫁、生子到殯葬的過程,從中體現河源客家人對生命過程的理解及其文化觀念的形成歷程,該文化館雖為專題展示設計項目,但展示內容卻涵蓋當地客家文化的方方面面,我們在設計中需要對當地客家文化的歷史、現狀做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展現客家姓氏文化。

四、客家非物態文化元素融入

1.客家非物態文化元素設計應用路徑

河源客家傳統文化可分為物態文化與非物態文化兩種[3],物態文化有具體的物質載體,看得見摸得著,如客家祠堂、民居建筑、服飾樣式、裝飾圖案、生活生產工具等。物態文化依托具體的物態載體形式,通過提煉、組合、變形等設計程序轉換為藝術設計元素,可直接應用到展示設計中,如將客家的建筑山墻樣式運用到展板設計中,裝飾圖案作為展板裝飾圖案運用等,對物態文化元素進行再設計,使其成為設計應用元素,其設計程序可操作性強。而非物態文化元素,為精神文化層面,并沒有具體的物質形態,如尋根問祖、祖先崇拜、開拓精神、重視教育等。人們認知非物態文化,除口傳心授之外,還需要依托具體的物態載體來再現??图椅幕械奈飸B與非物態文化元素是相輔相成的,非物態文化是依托物態文化來展現,如崇文重教(非物態文化元素),其物態載體就是功名柱??图椅幕乃形飸B文化,都為非物態文化的物化再現,將客家相關非物態文化元素重新定位,尋找符合現代社會視覺經驗的物態載體,是文化館設計的難點。

圖1 非物態文化元素轉換路徑

非物態文化元素轉換為設計應用元素過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其轉換設計程序需要尋求文化內涵相同或者相似的物態載體與之對應(圖1),如巖石對應客家人堅韌不拔的精神,河流對應追根溯源的觀念等。然而在新時代下,如何更好地展現客家文化內涵,需要對其物質載體重新挖掘與定位,這個過程需要推陳出新,另辟蹊徑,賦予客家文化內涵更多的展示形式。

2.“龍”與“川”的元素設計

龍川縣位于廣東省北部丘陵地區,東江上游,其縣名顧名思義為有龍的河流。龍是中國傳統圖騰,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權力、高貴、尊嚴等的象征,同時又是幸運和成功的象征,將龍的圖案元素融入到設計中,即體現了民族精神,又凸顯了龍川縣的地域特色。川為河流,河流必有其源頭,追根溯源、追根問祖為客家族群的重要文化特征,也是重要的非物態文化。以河流形態作為物態載體,可較好地體現出河源客家人“追根溯源”的精神文化內涵?;谝陨媳尘胺治?,文化館的平面布局及行動線路以龍圖騰與河流形態作為基本的設計思路,將二者合二為一,龍在水中穿行時形成的s形動勢圖,結合建筑條件,經過提煉與簡化,形成文化館的平面布局,觀眾在參觀時,如同游龍在客家族群形成的歷史河流中暢游,實現了形式與內容的統一(圖2)。

圖2 平面布局設計

3.姓氏文化元素在序廳設計中的應用

祠堂文化是客家人對祖先的崇拜思想的體現,每個姓氏都有自己的宗祠建筑[4],是祖先崇拜文化物態載體,而姓氏文化本身也是祖先崇拜文化體現,人口姓氏文化館館址所在地姓氏文化底蘊深厚。在文化館項目設計中,如何將該鎮的姓氏文化特點與客家宗祠文化相結合,是項目設計中的重點,也是難點。將179個姓氏文字經過精心設計,以陣列的形式排列在序廳的形象墻上,材料采用實木鏤空文字,內藏光源。序廳天花板設計迎合形象墻的表現形式,以姓氏文字組成的燈箱從展館入口一直延伸到序廳盡頭,起到了照明作用和視覺引導作用,和形象墻上的文字姓氏相呼應,使整個序廳莊重大氣,塑造嚴肅氛圍,是客家姓氏文化的闡釋,也是客家非物態文化元素轉換為物態設計元素的成功案例(圖3)。

圖3 序廳姓氏文字墻設計

4.客家人起“賤名”“花名”元素應用設計

在貧病交迫的生存環境里,父母將兒女的成長寄托于天命,希望孩子靠神靈和祖先保佑健康成長,天生天養。因而對小孩的稱呼,就反映了這樣的思想??图胰瞬辉笇⑿『⒖吹眠^于寶貴,常把小孩的乳名叫得很賤,如把男孩叫作“狗牯、細狗、蠻牛牯、猴哥”等。生活在中下層的客家人,幾乎人人都會有一個甚至多個花名,如芋頭、番薯頭、樹頭、唐梨頭、叫化頭、瘌痢古等。女性往往沒有正式名字,只以花名代之,一般會在其原姓氏后加上個“嫲”或兄弟姐妹中的排名,如羅嫲、陳嫲、朱八妹等。其特點就在一個字:“損”,被叫者則“賤”。如何將起“賤名”“花名”的非物態文化元素用物態的形式展示,需要更深入地分析文化背景:起“賤名”的風俗習慣實際也是客家人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精神品格。采用泥塑創作的形式表現阿狗牯和陳四妹等童年快樂玩耍的場景,結合展板文字說明,較好地闡釋了客家人起“賤名”“花名”的文化習俗。

5.姓氏文化的互動設計。

“認祖歸宗”“姓氏崇拜”是客家人的重要文化特征[5],該族群通過各種祭祀活動,體現了對姓氏的崇拜。在文化館設計的最后部分,設計的一個互動展示裝置,將每一個姓氏制作成象棋大小的姓氏牌,以陣列的形式安裝在大紅色的墻體上,共有179個姓氏牌,觀眾可以將自己的姓氏牌摘下來,在姓氏墻前面的河源地圖平臺裝置上,找到自己家鄉所在地,并把姓氏牌插到家鄉所在地的鐵釬上,該互動裝置雖然沒有家族祠堂祭祖活動的儀式感,但操作簡單,趣味性強。該裝置的設計思路實際是一個簡化版的尋根行動過程,與祠堂祭祀活動具有異曲同工之處。因客家人有強烈的追根問祖的文化,他們在完成這一過程時更能體會其含義,文化館開館以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圖4)。

圖4 客家人起“賤名”“花名”元素設計

五、結語

傳統物態文化元素是文化精神的物態顯現,而非物態文化元素是文化本身,如何將傳統的非物態文化元素以現代的視覺經驗轉換為設計元素,并合理地應用到展示設計中,是傳統文化為內容的展示設計之終極目的。龍川縣客家人口姓氏文化館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展示窗口,因此,設計師要深入了解客家傳統文化的內涵與外延,認真搜集整理河源客家傳統文化的各方面資料,整合物態與非物態文化元素,更好地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猜你喜歡
物態客家人姓氏
姓氏從何而來
有趣的姓氏
『物態變化』易錯警示
闖蕩牙買加的客家人
姓氏拆解
第三章物態變化
寧化石壁:客家人的第一中轉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