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愛城市“留守兒童”的對策分析

2018-07-14 02:05翁茂現
師道·教研 2018年7期
關鍵詞:異地留守兒童愛心

翁茂現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因父母雙方外出務工而形成了一個特殊少年群體——“留守兒童”。在提到“留守兒童”問題時,人們會第一時間想到農村“留守兒童”。實際上,由于戶籍制度的不斷放松和人們價值觀念的持續轉變,“農轉非”及城域之間異地務工日益頻繁,產生了一個新的弱勢群體——城市“留守兒童”。為了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筆者對他們進行了細致的觀察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針對性措施。

一、城市“留守兒童”的成因分析

通過家訪、側面了解、走訪社區等方式,我發現形成城市“留守兒童”的主要原因有:農村父母通過在城市置業買房或拆遷將家庭戶口遷入城市實現“農轉非”,而他們迫于生活的壓力不得不到大城市務工,將孩子交由老人照顧。有些父母是國家公職人員,因工作需要,下鄉到基層單位任職,這樣就很難照顧孩子的生活學習。有部分父母處于職業上升期,一方或雙方因學習進修選擇去其他城市或國家,不得已暫時與孩子分開。有些父母由于工作性質的原因,隨時被派往異地工作,出差頻繁,無暇顧及孩子的生活學習。部分父母工作繁忙,每天工作起早貪黑。早上孩子還在熟睡,他們就起床去工作了,晚上孩子睡著了,才回來,很少有與孩子交流的機會。有一些孩子是異地求學。為追求更好的教育資源,父母忍痛將孩子送到另一座城市學習。這類孩子或是寄養在親戚家,或是獨自生活在異地,得不到這個年齡段應有的父母的關愛。

二、城市“留守兒童”的性格特點

1.極端思維、不善交流

由于長期缺乏與父母交流,城市“留守兒童”的情感得不到有效釋放,使得他們容易產生極端思維,缺乏與同伴交往的主動意識,人際關系緊張,遇事易沖動、走極端。

2.自負、虛榮心強,以自我為中心

農村“留守兒童”主要表現為自卑,而城市“留守兒童”主要表現為自負。這主要是由于城市孩子的生活環境相對優越,平時得到的總是爺爺奶奶的夸贊,老人們總是把他們當“小皇帝”供著。久而久之,這些孩子只能聽進贊揚的聲音,而接受不了批評,不能及時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3.價值觀扭曲

由于父母的“缺位”,使得“留守兒童”極易出現認知、價值取向的扭曲、偏離。與一般兒童相比,“留守兒童”更易出現缺乏理想和追求、學習目標不明確、對集體的活動積極性不高、缺乏愛心、講究吃喝、穿戴名牌、花錢大手大腳等現象。

4.學習被動,易厭學

我通過對我班的“留守兒童”進行摸底,發現他們大多數祖輩的文化水平低,難以承擔課業輔導的任務。此外,多數“留守兒童”學習自覺性差,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被動,極易產生厭學情緒,最終出現逃學的不良行為。我班上有個學生,他很少按時完成作業,批評他,他也毫不在乎。我從他爺爺那里得知,他一回到家就進房間,反鎖房門;問他作業完成沒有,他總是說完成了;讓他少玩電腦,他總是說在查資料。爺爺不懂電腦,不能給孩子輔導功課,就只能選擇相信孩子的話。

三、關愛城市“留守兒童”的對策

1.發揮家庭的主導作用

外出務工的父母常給孩子打打電話,多與他們溝通,鼓勵孩子上進;在孩子學習遇到困難時,不要總是批評他們不努力;不要一打電話就說自己在外面工作多么辛苦,要多給孩子講講外面的世界;利用寒暑假的機會,帶孩子出去旅旅游,或者去自己工作的城市度過假期時光。

2.守住學校教育的主陣地

學校作為教育的主陣地,要認識到城市“留守兒童”這一群體的存在,對于他們的需求、困惑及問題,學校要給予更多的幫助與疏導。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成立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小組,摸排“留守兒童”情況,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并持續跟蹤,定期匯總變動情況;選有愛心、有精力、責任心強的老師做“愛心媽媽(爸爸)”;充分發揮家訪作用,每次家訪都要有的放矢;開設心理課程,配備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師;組織學生社團活動,形式靈活多樣。

3.提高社會對城市“留守兒童”的認知

當前,社會各界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給予了高度重視,但是對城市“留守兒童”的認知度不夠,相關研究欠缺、制度缺失,重視程度遠遠不夠。要充分發揮媒體、志愿者等愛心群體的作用,加強宣傳,提高社會公眾對城市“留守兒童”的認知,動員社會力量關愛城市“留守兒童”,尋求解決這一問題的措施辦法。

責任編輯黃博彥

猜你喜歡
異地留守兒童愛心
為愛奔跑 愛心滿滿
推進醫保異地結算 穩字當先
如何開拓異地市場?
破除異地結算的地方抵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