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五大發展理念”的耦合性探析

2018-07-16 01:54軍,
關鍵詞:五大發展理念小康社會階段

劉 成 軍, 王 宇 飛

(1.中央編譯局 馬克思主義研究部, 北京100032;2.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管理世界》雜志社, 北京100013)

一、全面小康社會的基本特征

小康一詞最早源于《詩經》:“民亦勞止,汔可小康”,而后在《禮記·禮運》中作為一種與“大同”相對的社會模式和社會理想得到了系統的闡述。20世紀80年代,我國提出了要建設小康社會;黨的十六大又進一步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確立為奮斗目標;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我國已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由此可以看出,小康社會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社會理想,也是我黨長期為之奮斗的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個歷史的、漸進的發展過程,作為一個特殊的歷史階段,全面小康社會具有內源性、均衡性、持續性、全面性和人本性等獨特的特性。目前,我國已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在此階段,全面小康社會的基本特征將更加突顯。

第一,全面小康社會的內源性。內源性是指小康社會本身所具有的動力特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應該是外在力量強加的,而是依據我國具體的實際情況,自力更生,自主創新,靠自身力量,發揮內在優勢,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小康社會。

第二,全面小康社會的均衡性。全面小康社會作為一個包含一系列因素的綜合體系,要求其各子系統實現相互包容的均衡、協調發展。全面小康社會是經濟發展、政治民主、社會和諧、文化繁榮、生態友好的“全能型”社會,社會各個方面協調發展,共同進步。

第三,全面小康社會的持續性。全面小康社會是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資源利用率顯著提高、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的社會。全面小康社會就是要實現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生產方式、消費方式和思維方式得到綠色轉變,生產、生活和生態密切結合,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協同共進。

第四,全面小康社會的全面性。全面小康社會是一個全面的、開放的社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深化,國內市場、國外市場全面發展,市場經濟更加國際化,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以開放發展的方式應對國際化和全球化的挑戰。

第五,全面小康社會的人本性。全面小康社會是以人為本的社會。一方面,全面小康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消滅貧困,改善人的生活條件,提高人的生活水平;實現政治文明,保障人的權利和地位;建設精神文明,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過程中,有賴于人的聰明才智,人的潛能被激發,人的才能被重用,此過程促進了人的全面的發展。全面小康社會就是一個發展依靠人,發展為了人,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以人為本的社會。

二、“五大發展理念”的科學內涵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新理念,是“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保持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2]?!拔宕蟀l展理念”回答了“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這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問題,集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拔宕蟀l展理念”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創新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整個國家發展的原動力,因而居于五大發展理念之首;協調、綠色、開放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三個重要支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居于五大發展理念之中;共享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目的和歸宿,是五大發展理念的落腳點。因此,五大發展理念有其內在邏輯和結構,其排列也不是隨意的”[3]。

創新發展是我國面對新情況、新問題和新挑戰的必然應對方式;協調發展是要解決社會不平衡問題,實現物質與精神、整體與部分的系統性、整體性協調;綠色發展是“破解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社會生產、經濟增長與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發展難題的需要”[4],是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開放發展是促進我國在國際化浪潮中穩健發展,以及發揮在世界經濟發展中第二大經濟體的作用,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是時代發展的潮流;共享發展是社會主義本質屬性的基本要求,人人公平享有經濟發展成果是共享發展的根本歸宿。

三、“五大發展理念”促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十三五”時期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也進一步指出,未來一段時間將是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重要階段。在此階段,“五大發展理念”作為我國未來社會主義建設的科學指導理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綱領的靈魂,用“五大發展理念”指導小康社會的建設,必然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如期實現。

創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動力所在,創新發展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先導和必然要求,“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關鍵是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創新發展模式,破解發展難題……創造新的發展動力和增長點,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依靠創新驅動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大幅提升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實現科學發展……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創新能力強、創新效益高、創新環境好、創新創業人才輩出的國家?!盵5]

以創新發展理念指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是要培育創新動力,拓展創新空間,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理論、制度、科技和文化等多方面不斷進行創新,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提高創新效益,優化創新環境,培養創新人才,緊密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需求,大幅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積極創新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模式,創造新的發展動力和增長點,以創新作為經濟增長的動力源泉,實現科學技術創新與經濟增長的緊密結合,以此為動力,促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速度,使創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發揮“火車頭”的作用。

社會各個要素協調發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要前提,只有協調、穩定的前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才會如期實現。協調發展理念可以有效地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避免全面小康社會中出現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實現我國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生態等各個方面全面發展。由于我國地域遼闊,各地區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經濟基礎、技術水平、生活習慣和民俗文化等多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我國在全面小康社會決勝階段,貧困人口問題、收入差距問題、區域和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不協調問題、科教文衛事業建設不均衡問題和社會階層日益分化等諸多不協調問題突顯,這些問題嚴重地影響了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

以協調發展理念指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應對目前我國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經濟與社會發展之間、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之間、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之間等方面的不平衡問題的必然選擇。以協調發展理念指導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就是要將社會看作由多種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有機整體,把握其相關性、整體性和有序性,增強整體性的發展方式,解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存在的各類短板問題、瓶頸問題,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實現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態文明的協同共進,以此構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穩定前提[6]。

全面小康社會強調在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斷優化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持續發展和有機統一[7]。我國目前面臨著資源短缺、生態環境脆弱、環境容量不足、生物多樣性減少,生態環境承載力下降等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已經直接影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實現和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習近平指出:“要清醒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和艱巨性,清醒認識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和責任,真正下決心把環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態環境建設好,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為人民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盵8]

以綠色發展理念指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是要形成綠色價值取向,形成綠色思維方式,形成綠色生活方式,將生產、生活、生態密切結合,實現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緊密結合,建設生態更加良好的綠色文明社會。具體來說,就是要制定科學可行的生態總體規劃,構建綠色機制體制,加強綠色發展的法制建設,推動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的綠色轉型,培育綠色文化等,以此緩解資源短缺和環境惡化的現狀,擺脫生態環境對經濟發展的束縛,緩解資源環境壓力,實現山清水秀、綠水青山的美麗中國,不斷推進綠色富國、綠色強國,構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堅實的基礎,實現小康社會乃至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

全面小康社會是一個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迎接國際挑戰,深度融入世界經濟和參與全球治理的開放型社會。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如何促進我國未來經濟社會穩健發展以及發揮好我國在世界發展中第二大經濟體的作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所面臨的艱巨問題?!叭蚪洕壳罢幱谝粋€破立結合的新階段:經濟增長動力正從傳統產業和技術轉向新技術、新理念和新業態,經濟增長引擎正在由發達世界轉向新興地區,而新規則也在由‘中心’國家主導轉向‘外圍’世界的多元參與?!盵9]在此背景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一定要堅持開放發展,深度融入世界經濟中,重新構建我國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結構地位,在商品、資本、技術、信息和人力等生產要素的跨國流動中,保持我國固有的優勢;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經濟增長、工業消耗、城市生活垃圾、高資源消耗、環境污染、大氣治理等問題;轉變過去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中制度性話語權弱化的局面……這一系列問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所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堅持開放發展就是要在深度融入世界經濟活動中,順應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積極尋找和主動搭建參與全球經濟治理規則構建的渠道和平臺,爭取我國在與各國交往過程中“游戲規則”制定的權利,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努力把我國開放型經濟提升到新水平,完善對外開放戰略布局,積極主動實施開放戰略,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和物流鏈之中;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樹立“命運共同體”意識,與各國互通有無,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伙伴關系,積極促使中國發展為全球其他國家帶來更多的福利;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推動國際政治經濟治理體系改革完善,建立更加公正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在經濟全球化中堅定不移地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促進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朝著平等公正、合作共贏的方向發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的就是實現人民公平享有經濟發展成果,共享發展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習近平指出:“中國將堅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盵10]實現社會資源均衡配置與共享,不僅是小康社會本身的發展趨勢,更重要的是制度、政策、體制機制等各方面支撐體系的完善[11]。因而,共享發展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選擇,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的所在,是凝聚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要支撐,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堅持共享發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乃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最終目的。

以共享發展理念指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是要以人民群眾為中心,建立和完善社會成員應有權益的保障制度,使全體成員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建設公平社會要以推進社會公平正義為前提,做到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提高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推進扶貧脫貧,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縮小收入差距,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推進區域、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緊盯薄弱地區和困難群體,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讓全國各地基本均等、全體人民普遍受惠等;牢牢把握共建與共享的辯證法,以共享引領共建,以共建推動共享,凝聚發展動力,提升發展境界。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對“五大發展理念”的檢驗、豐富和完善

“五大發展理念”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面對新情況、迎接新挑戰、解決新問題所提出的科學發展理念,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五大發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反映出我們黨對我國發展規律的新認識?!盵12]“五大發展理念”遵循了社會主義建設規律,是基于黨對目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與發展實際形勢的透徹把握,“從各個方面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發展觀,把中國共產黨關于發展的理論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它豐富了發展內涵,充實了發展內容,指明了發展方向,強調了發展重點,明確了發展目的,強化了發展動力,是黨的發展理論的又一次重要升華”。[13]

但是,凡是理論都需要接受實踐的檢驗,“五大發展理念”也不例外?!拔宕蟀l展理念”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依據中國的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所產生的,它必然要經過實踐的檢驗才能得到改進和發展,變得更加豐富和完善?!拔宕蟀l展理念”產生于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因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必然是檢驗、豐富、發展、完善“五大發展理念”最適合的土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實踐中,依據中國的實際情況,豐富“五大發展理念”的內容和對實踐的具體指導方式,在具體的實踐中找到理論與實踐的契合點,實踐中發現偏差及時進行修正后,再一次用實踐進行檢驗,循環往復,方能使“五大發展理念”持續發展,更加豐富。只有接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踐檢驗,“五大發展理念”的內涵、外延、具體指導方法才能不斷完善,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的真理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優秀理論成果,為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力量。

全面小康社會具有內源性、均衡性、持續性、全面性和人本性等基本特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這些特性將更加突顯,這些基本特征就是“五大發展理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得以實踐的主要契合點。

內源性是全面小康社會的動力特征,是一個不斷發展的本質特性。內源性既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力量所在,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后,國家和社會繼續向前發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進而實現共產主義奮斗目標的動力源泉。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認為,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它是第一位的,它決定著事物發展的基本趨向;外因是事物發展的外部條件,它是第二位的,它對事物的發展起著加速或延緩的作用,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因而,內源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在原因,是外在因素起作用的關鍵因素,是“五大發展理念”得以落實的重要基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其內源性主要表現在需要不斷探求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探尋內生動力,更新發展理念等,這些自身內部所產生的創新因素是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的重要力量。在此過程中,創新發展理念將會得到很好的落實,思維創新、科技創新、制度創新、道路創新等一系列創新發展理念將被全面小康社會的內源性所激發,創新發展理念在這一過程被應用、落實、檢驗和完善。全面小康社會的內源性不僅激發創新、落實創新發展理念、檢驗創新發展理念,還敦促理念不斷進行創新。與此同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出現了一些亟待破解的難題,如應對經濟發展增速換擋問題、產業結構調整問題、動力轉換的問題等。解決這些新問題都需要探索新的發展動力源,這是創新發展理念得以實現的現實依托。以精準扶貧為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我國加大扶貧力度,預計到2020年,我國現行貧困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個目標所在。在此之前,我國的扶貧方式總體上呈現出“大水漫灌”式,而隨著全面小康社會建設進程的不斷深化,我國創新的發展理念中扶貧方式發展成為“精準滴灌”式的精準扶貧。伴隨這一創新理念的提出,我國進行了一系列的相關制度創新:頂層制度設計與具體落地制度相結合;政策創新:堅持政策分類,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等。由此可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依據小康社會的本質要求和內源性特征,創新發展是其必要的發展方式,且由于小康社會是一個全面的有機體,任何一方面的創新都必然會引起相關的思想創新、科技創新、制度創新、道路創新等一系列創新行為,實現創新發展理念在實踐中的應用。

全面小康社會是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生態等社會各方面整體推進、均衡發展的社會,均衡性也是全面小康社會區別于中國其他社會發展階段最顯著的特點[14]。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協調發展理念成為社會均衡發展最重要的指導理念,在平衡各方面關系之中,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解決多種不協調發展問題。具體說來,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一系列舉措都是協調發展理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具體實踐,協調發展理念也在以上所述的建設實踐中得到了檢驗和發展,不斷豐富,成為更完整的科學理念。此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不協調的因素具有變動性,因為在矛盾體內,對立的雙方是運動、變化、發展的,并且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優勢和劣勢在一定條件下可能會相互轉化,短板和長板之間也可能會相互轉化,因而,在此過程中如何協調也會因時、因地發生調整和變動。

全面小康社會是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社會,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然要實現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一些地區出于對環境利益與需求的認知差異,面對環境事實,出現了一些環境沖突問題[15],嚴重地影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與質量,因而在此階段,我國更加注重“生產、生活、生態”的密切結合,在此過程中堅撐“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格外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在生態文明建設進程,各種綠色發展方式應運而生,綠色發展理念得到運用、貫徹和落實,在社會發展中,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因地制宜、因時制宜、與時俱進地制定了多種與綠色發展理念相關的規章制度,這些規章制度應用于實踐之后需要根據現實的情況進行調整和補充、刪減內容、制訂配套政策、增補地方性法律法規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我國更加堅定地走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之路,突破資源環境瓶頸制約,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準確把握世界生態文明發展趨勢,探索各種綠色發展路徑,包括探索綠色經濟發展路徑、探索傳統經濟綠色改造理念、完善綠色政策體系、強化綠色科技支撐、探索綠色發展方式的轉變等。以此豐富綠色發展理念,使其發展成為更加科學的指導理念,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體系之中。

全面小康社會是一個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的開放社會,是一個能很好融入全球化浪潮中探索機遇和迎接挑戰的社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我國更要堅持改革開放,不斷擴大國際市場,充分利用國際資源,把引進來和走出去結合起來,擴大對外開放。開放發展理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必不可少,因為,在此階段為應對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格局發生深刻的變化,既需要攜手應對發展問題和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各種挑戰,又存在搶占科技制高點、整合全球價值鏈、重構國際經貿規則的激烈競爭。落實開放發展理念要以新思路、新舉措發展更高水平、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立足國內,充分發揮我國資源、市場、制度等優勢,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與世界各國互利共贏。習近平指出:“各國經濟,相通則共進,相閉則各退?!币徽Z道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開放發展的重要性,也證明了在此階段開放發展理念必將得到全面的應用。例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基于國際格局的深刻變革和我國現實情況的需要,我國主張堅持協商對話、共享共建、合作共贏、交流互鑒,構建相互依存的利益共同體、和而不同的價值共同體、共享共建的安全共同體、同舟共濟的行動聯合體,即人類命運共同體[16]。這是我國開放發展理念的最新成果,也是未來我國擴大對外開放處理國際事物的準則。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的是為了人,為了人的素質的提高,為了人的全面發展。歸根到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是要實現全民的共享共建。共享本身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價值的主體這一社會主義本質更加突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脫貧攻堅戰如火如荼地進行,公平的收入分配的制度將逐漸完善。在此過程中,公共服務的共享共建水平將提高,共享理念得到很好的落實、發展和完善。共享發展理念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得到發展:其一,共享發展理念逐步呈多層次發展,不僅包括經濟成果的共享,還包括社會成果的共享。堅持“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的權利觀和“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共享理念。其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共享發展理念將個體利益與整體利益有機地結合起來,建立一種新的、協調的利益分配機制。在這個新機制中,通過鼓勵每一個經濟個體去努力追求自己的經濟社會利益,從而保證社會整體經濟利益的不斷增長。其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共享發展是由注重效率的“分配”與兼顧弱勢群體利益的“補償”組成?!胺峙洹笔浅姓J經濟個體的差異性,肯定他們追求經濟利益的權利?!把a償”則是彌補弱勢群體不能享受到經濟進步所帶來的經濟成果的缺陷,是對整體利益的認可。所以,共享發展打破了傳統的平均主義,在補償的基礎上強調效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落實共享發展理念,主要通過以下途徑:消除貧困,縮小收入差距,著力解決共享發展的兩大難題;積極促進就業,促進教育公平,提升參與共享發展的能力;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保障人民的基本權益,進一步全面共享發展成果等[17]。

五、結 語

在分析“五大發展理念”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引領、指導作用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五大發展理念”的檢驗、豐富和完善的基礎之上,可以得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與“五大發展理念”是相輔相成的,將二者構建在一個耦合性的體系中進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二者的內涵。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 以創新發展理念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速度,而小康社會的內源性是創新發展理念得以落實、發展和完善的內在動力;第二,以協調發展理念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前提,而小康社會的均衡性是協調發展理念得以落實、發展和完善的基本保障;第三,以綠色發展理念構建全面小康社會基礎,而小康社會的持續性是綠色發展理念得以落實、發展和完善的必由之路;第四,以開放發展理念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而全面小康社會的全面性是開放發展理念得以落實、發展和完善的必然要求;第五,以共享發展理念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歸宿,而全面小康社會的人本性是共享發展理念得以落實、發展和完善的最終目的。二者的耦合性體系如圖1所示。

圖1 “五大發展理念”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耦合性體系示意圖

由此可見,“五大發展理念”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一個耦合性的體系。將二者置于耦合性的體系中進行分析,有助于全面小康社會的如期建成,更有助于“五大發展理念”的發展和完善,使其不僅用于指導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更能用于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更好地實現中國夢。

猜你喜歡
五大發展理念小康社會階段
關于基礎教育階段實驗教學的幾點看法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在學前教育階段,提前搶跑,只能跑得快一時,卻跑不快一生。
凝聚三秦巾幗力量 決勝全面小康社會
貫徹五大發展理念的法治保障
以“五大發展理念”統領推動陜南移民搬遷工作創新發展
以新理念開啟新征程
為小康社會提供健康保障
大同夢想與小康社會
大熱的O2O三個階段,你在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