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化“一帶一路”經貿合作開創內蒙古對外貿易新局面

2018-07-18 14:44丁曉龍
北方經濟 2018年5期
關鍵詞:對外貿易一帶一路

丁曉龍

摘 要:本文深入分析了習近平總書記“一帶一路”倡議對推動內蒙古對外開放、促進內蒙古外貿創新發展的重要意義,梳理了內蒙古在“一帶一路”戰略中所具有的獨特綜合優勢,對借助優勢、搶抓機遇、積極主動,努力開創內蒙古對外貿易新局面提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 一帶一路 對外貿易 開創新局面

一、深入理解“一帶一路”倡議對推動內蒙古對外開放、促進內蒙古外貿創新發展的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的重要演講發表一年來,“一帶一路”建設扎實推進,并充分展現其強大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塑造力。從中巴經濟走廊上的瓜達爾港到肯尼來的蒙內鐵路,一個個合作項目相繼落地;從“光明之路”到“草原之路”,再到“兩廊一圈”,多國的發展戰略紛紛同“一帶一路”倡議緊密對接;“一帶一路”朋友圈持續擴大,已有8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中國簽署了合作協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倡議5年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累計超過5萬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超過700億美元,中國企業在沿線國家推進建設75個經濟合作區。內蒙古在“一帶一路”經濟貿易通道中處于重要節點,2014年至2017年,內蒙古與62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貿易往來,貨物貿易額累計超過2169億元。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提出要發揮內蒙古聯通俄蒙的區位優勢,建設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中蒙俄經濟走廊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同打造的六大經濟走廊之一,內蒙古要深度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合作倡議,以鞏固發展同俄羅斯和蒙古國經貿優勢為基礎,積極拓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合作,推進草原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在融入和服務國家發展戰略中拓展外貿發展空間。

二、充分認識內蒙古在“一帶一路”倡議中所具有的獨特綜合優勢

內蒙古在共建“一帶一路”愿景與行動中,特別是在借助“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做大做強內蒙古與俄、蒙為主的沿線國家貿易中具有四大綜合優勢。

(一)傳統貿易優勢

早在公元前5世紀前后,蒙古高原溝通歐亞大陸的商貿大通道“草原絲綢之路”就已初步形成,到蒙元時期發展與繁榮達到頂峰。草原絲綢之路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由內蒙古陰山長城沿線,向西北穿越蒙古高原、中西亞北部,直達地中海北陸的歐洲地區。它是人類歷史上最長的經貿和文化交流大通道,絲綢、茶葉、瓷器以及沿途各國的商品在此流動,也帶來了東西方文化的碰撞、融合和升華,對人類文明、社會發展產生了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

(二)區位優勢

內蒙古橫跨我國東北、華北、西北,內與8省區毗鄰,外與蒙古國、俄羅斯毗鄰,邊境線長4221公里。有18個對外開放口岸,其中對俄邊境口岸4個,對蒙邊境口岸10個,航空口岸4個,對俄蒙口岸分別承擔著中俄陸路運輸貨物總量的65%和中蒙貨運總量的95%。滿洲里口岸目前是我國環渤海地區通往俄羅斯等獨聯體國家和歐洲最便捷、最經濟、最重要的陸海聯運大通道。二連浩特鐵路口岸是我國通往蒙古國的唯一鐵路口岸和溝通歐亞大陸的重要國際通道。在各項政策的支持下,2017年,內蒙古全面推進開行中歐班列常態化運行,過境、開行班列數量明顯增加,現經內蒙古境內口岸進出境的中歐班列線路已達55條,其中滿洲里口岸41條,二連浩特口岸14條。2017年1月至11月,內蒙古累計進出境中歐班列1688列,同比增長54%,貨值12.3萬標箱,到發中歐班列基本實現常態化運行。同期由內蒙古組織開行中歐(中亞)班列75列(返程11列),累計運送貨物6744標箱,貨值1.9億美元,開行班列數量已超過2016年全年的兩倍。班列運行終點遠及俄羅斯、德國、波蘭、伊朗等國家和城市,跨境班列開行路線日趨豐富,輻射范圍不斷擴大,實現了與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地區鐵路或陸海聯運跨省運輸,內蒙古已成為中歐班列出入境黃金樞紐。

(三)經濟結構互補優勢

中國自俄羅斯進口主要集中在礦產原料類產品、非食用類原料,出口主要是服飾、鞋類、儀器等雜項制品與機械;中國自蒙古國的進口主要集中在煤炭、鐵礦石、銅精粉等礦產原料類產品,出口主要是建材、機械及運輸設備類。貿易數據說明中俄、中蒙雙方的貿易互補性比較強,具有很大的貿易互利空間。蒙古國是內蒙古最大的貿易伙伴,蒙古國已連續6年保持內蒙古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2017年,全區與蒙古國貿易額達到264.51億元,同比增長42.5%,增幅高于全區平均增幅19.7個百分點,占全區進出口總額比重28.1%,同比提升4.6個百分點。俄羅斯為內蒙古第二大貿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場,2017年,內蒙古與俄羅斯貿易額達到205.88億元,同比增長12.4%,占全區進出口總額比重達到21.8%。內蒙古與俄蒙兩國貿易額近年來基本占內蒙古對外貿易額的50%左右。前十大貿易伙伴除日、韓外,與澳大利亞、美國、伊朗、越南、英國、印度等其他貿易伙伴也實現正增長,其中與澳大利亞、英國、伊朗、印度、越南增長明顯,增速分別達到114.3%、81.9%、60.4%、37.2%、27.5%。

(四)政策機遇優勢

內蒙古一直肩負著我國向北開放的橋梁和窗口的使命,具備服務于“一帶一路”國家愿景與行動的多項功能。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時明確要求,要通過擴大開放促進改革發展,發展口岸經濟,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同俄羅斯、蒙古國合作機制,深化各領域合作,把內蒙古建成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從2014年至今,內蒙古把擴大開放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上提出要主動融入和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加快形成“北上南下、東進西出、內外聯動、八面來風”對外開放新格局的重要部署。2017年,自治區召開了全區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暨對外開放工作會議,相繼出臺的《關于深入實施開放帶動戰略全面提升開發發展水平的決定》《關于加快滿洲里、二連浩特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的若干意見》《內蒙古參與中蒙俄走廊建設實施方案》等政策措施,為自治區外貿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和難得機遇。

三、借助優勢、搶抓機遇、積極主動,努力開創內蒙古對外貿易新局面

“一帶一路”發展任重而道遠,內蒙古外貿還存在諸多問題和障礙。一是內蒙古缺乏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進出口企業普遍規模較小,經營業績不佳,缺乏開拓市場的能力,創新能力和意識較差,難以形成規模經營。2017年,全區有進出口業績的企業2036家,全區進出口業績企業僅占全區備案企業的16.3%;進出口額上3000萬美元的企業僅占有進出口業績企業的3.8%,上億美元的企業僅占有進出口業績企業的1.0%。二是出口商品主要以依托資源優勢的初加工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質量和技術含量較低,缺乏知名度較高的自主品牌,“三自”(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自主營銷網絡)和三高”(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產品占比很低,主要依靠數量擴張占領國際市場。進口商品中資源能源類商品占比較大,貿易逆差明顯。三是國際市場結構單一,內蒙古對外貿易以俄蒙市場為主,基本占全區進出口額的50%左右,歐美、日韓、中東等傳統市場份額平均、占比較低。2017年,內蒙古與 “一帶一路”沿線62個國家有貿易往來,除俄、蒙外與其它60個沿線國家貿易額為140.4億元,平均占比僅為0.2%。四是加工貿易與區內相關產業關聯度差,產業配套跟不上,承接東、中部產業轉移的優勢不明顯。2017年,加工貿易進出口實現22.66億元,同比下降29.2%,僅占全區外貿進出口總額的2.4%,與全國35%的平均水平相距甚遠。邊境貿易占對外貿易比例持續低位徘徊,雖然今年上半年占比增加了6個百分點,但與以往邊境貿易占內蒙古外貿近半壁江山的局面相距甚遠。外向型產業基礎較為薄弱,加工貿易與區內相關產業關聯度差,產業配套跟不上,承接東、中部產業轉移的優勢不明顯。五是區域布局不均衡。內蒙古外貿進出口主要集中在呼包鄂、巴彥淖爾和二連浩特、滿洲里,上述地區進出口額占全區進出口額70%以上,其它盟市占比較低,呼倫貝爾市、烏蘭察布市、烏海市、興安盟、錫林郭勒盟進出口總和僅占全區進出口總額的5.3%左右。

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外貿工作,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統籌施策。既頂住下行壓力,努力促進外貿增長,也要打好發展基礎,把握關鍵、重點突破。

(一)進一步解放思想

外貿工作是聯結國際與國內、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生產與消費的橋梁和紐帶,涉及面廣、專業性強、形勢變化快,各級領導干部只有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摒棄束縛手腳的“老框框”“老套套”“老調調”,充分借鑒發達地區的先進經驗和管理模式,結合本地實際,大膽探索,敢于突破,開辟新途徑,尋找新路子,才能推動外貿工作順利開展。只有站在新的起點上,凝聚開放的共識,增強開放的自信,理清開放的思路,提高開放的能力,牢牢把握對外開放的主動權,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闖難關,才能不斷為內蒙古外貿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二)促進政策落實

從2013年至今,國家出臺了18個促進外貿發展的文件,自治區配套出臺了13個文件。從我國外貿發展歷史上看,一個時期專門針對一項工作,從國家層面密集出臺一系列相關文件實屬罕見,這從一個側面體現了國家對促進外貿發展的重視程度。為推進各項政策結合自治區實際落地生效,除了自治區配套出臺一系列相關文件外,還要充分利用自治區外貿工作廳際聯席會議機制,對政策文件進行一次認真梳理,建立政策落實臺賬,特別是對還沒有落實到位的內容,認真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工作落實。同時對外貿重點企業實施包保服務,針對經營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困難和問題,積極協調相關部門進行研究解決,推動政策紅利全面施放,促進內蒙古外貿持續健康發展。

(三)積極推動外貿新業態發展

外貿新業態主要包括跨境電子商務、市場采購貿易和外貿綜合服務平臺三項內容??缇畴娚淌侵袊赓Q發展的新增長點,市場采購貿易方式拓展了傳統商品市場的外貿功能,外貿綜合服務平臺(企業)幫助中小企業實現外貿業務專業化、規范化經營,大幅降低了企業交易成本。積極發展外貿新業態,既是主動應對市場變化、創新商業模式的必然之選,也是借力新技術條件、實現外貿發展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路徑。就內蒙古而言,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市場采購貿易三種外貿新業態發展起步晚、規模小、推動難度大,影響外貿新業態發展的瓶頸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突出表現在跨境電商和外貿綜合服務平臺與海關、檢驗檢疫、國稅和外匯管理系統對接存在困難,相關部門還不能夠針對B2B業務和綜合服務平臺開放數據,導致無法實現各環節信息的實時交換和共享,不能在線處理通關、檢驗檢疫、結匯、退稅以及物流、融資、保險等業務,利用外貿新業態發展,激活一批外貿中小企業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下一步自治區各相關部門要聯合發力,促進三種外貿新業態健康規范發展,幫助企業降低成本、開拓市場,鞏固外貿傳統優勢,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

(四)承接加工貿易轉移

從國內來看,在經濟下行重壓下,各省市之間的競爭加劇。內蒙古的營商成本、配套能力、發展基礎和沿海地區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即使和中西部地區比,在優惠政策、發展環境、要素成本上也沒有明顯優勢。近年來,國家對中西部地區承接加工貿易轉移給予專項支持,資金支持力度將直接與地區招商工作的成績掛鉤。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各盟市要開動腦筋,密切跟蹤中東部地區,特別是京津冀產業轉移的動向,拓寬政策思路,實施更加優惠的政策,打造政策洼地,圍繞產業鏈和本地資源特色精準引項目、精準抓招商,全力做好承接加工貿易梯度轉移工作。

(五)促進企業“走出去”

促進企業“走出去”要充分發揮政府和企業兩個積極性,形成政企合力。自治區要出臺扶持政策,支持企業建設一批境外展示中心、分撥中心、零售網點、售后維修服務中心。各盟市要充分發揮規劃、引領、協調作用,積極引導、鼓勵、幫助、服務企業,為各類企業“走出去”創造有利條件,搭建重要平臺,提供有力支持。各類企業要充分發揮主體作用,依靠自身努力,利用自身優勢,積極開展國際合作。特別要充分發揮行業龍頭企業、“走出去”先行企業的引領示范作用,鼓勵企業以產業聯盟、項目合作等形式抱團走出去,共同發展。

(六)夯實產業基礎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關于拓展對外貿易,推進貿易強國建設的要求,商務部于2017年9月啟動了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的考核認定工作,內蒙古共有10個基地獲批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獲批數在中西部地區中位列第一。下一步,將按照國家10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建設的指導意見》,結合內蒙古實際研究制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發展規劃,從財政、金融、信保、公共服務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形成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差異化發展的外貿產業集群,推動外貿傳統產業新型化、新興產業規?;?、支柱產業多元化,增強對產業和地方經濟發展的帶動和示范作用。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商務廳)

責任編輯:張莉莉

猜你喜歡
對外貿易一帶一路
人口紅利漸失對我國外貿的影響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