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寧老工業基地經濟增長動力結構及衰退原因分析

2018-07-18 14:44蘭曉紅
北方經濟 2018年5期
關鍵詞:經濟增長

蘭曉紅

摘 要:2013年以來,遼寧經濟出現大幅下滑,除了“三期疊加”等共性原因,實質上是舊動能的衰退加大了經濟下行的壓力,是長期積累的需求結構、產業結構、經濟主體結構、要素結構不合理等問題的集中爆發。第一輪遼寧振興的動力主要是依靠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路徑依賴,振興主體主要是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市場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不充分,產業結構不合理, 傳統產業難以與新興技術融合形成內生增長動力,一旦政府難以推動大量投資,經濟衰退成為必然,這也是此輪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

關鍵詞:經濟增長 動力結構 動力轉換

一、遼寧經濟增長動力結構分析

(一)需求動力:投資需求單一驅動經濟增長

遼寧經濟增長及需求結構的變動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1978-1994年,消費和投資共同拉動經濟增長。其中1978-1981年期間全省消費率不斷上升,由1978年的47.72%上升為61.47%,之后消費率出現下降趨勢, 而投資率則逐年上升為1993年的44.82%,上升幅度顯著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傮w來看,這一時期由于我國經濟整體上處于過熱狀態,遼寧省的投資需求拉動力不斷增強,但消費需求依然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拉動力, 1994年投資需求、消費需求分別拉動經濟增長5.9個百分點和6.3個百分點,屬于共同拉動經濟增長。

第二階段,1995-2002年,投資率逐年下降,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進一步增強。 從宏觀環境來看,這一時期我國針對經濟過熱采取了壓縮投資和控制信貸過快增長的宏觀調控政策,進而投資率逐步下降,特別是1995年投資需求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和拉動率為負; 消費率小幅度上升,2002年投資需求、消費需求分別拉動經濟增長3.8個百分點和5.4個百分點。

第三階段,2003-2013年,投資逐步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這一時期,經濟進入了新的擴張性周期,加上相對積極的政策因素,使得固定資產投資大幅增長,社會總需求呈現出投資拉動型的格局。2005年投資率超過了消費率,這種態勢一直延續到2013年。 投資對經濟的拉動率顯著高于消費需求,特別是2006-2010年間,投資拉動率保持在10個百分點以上。 與先進地區相比,遼寧投資率遠高于北京、上海等先進地區,2013年,遼寧投資率高達62.58%,同期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廣東分別僅為40.35%、38.69%、48.40%、45.55%、41.91%。

第四階段,2013年以來,投資拉動急劇下降,2015年投資需求對全省經濟的貢獻率和拉動率分別為-417.6%和-12.5%。

(二)產業動力:工業規模擴張拉動經濟增長

從遼寧產業結構的演變過程來看,遼寧第一產業產值比重1978年以來始終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遼寧第一產業占比曾有小幅的上升,從1980年的16.4%上升至1983年的19.9%。之后第一產業產值比重持續下降,2015年為8.3%。從第一產業貢獻率來看,第一產業貢獻率在波動中下降。 第一產業貢獻率1996年達到18%,成為歷史最大值。到了2000年,這一指標甚至出現了負值,為-2%。2001-2013年第一產業貢獻率穩中有降,由8%降為4.5%。

作為老工業基地,遼寧第二產業占比則始終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978年第二產業比重高達71.1%,此后該比重不斷下降,1991年第二產業比重首次低于50%,為49.2%。 東北振興戰略實施以來,遼寧工業呈現跨越式發展,第二產業比重出現持續上升趨勢,除2014年和2015年外,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均高于50%,成為全省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從第二產業內部結構來看,遼寧形成了以鋼鐵、有色金屬及裝備制造等重化工業為主的工業結構,輕重結構失調較嚴重,傳統產業比重大,高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展相對緩慢,遼寧高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不足廣東省的1/10,出口產品中僅有16%真正屬于“遼寧制造”。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工業是全省經濟增長的主動力,但由于工業結構以資源消耗型及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所以遼寧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工業規模擴張拉動。

第三產業產值比重總體上呈上升趨勢。 上世紀80年代,第三產業比重由1980年的15.2%升至1989年的31.6%。在90年代,第三產業仍保持快速發展,產值占比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東北振興戰略實施以來,由于工業規模擴張迅速,第三產業比重出現小幅下降,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除2015年外均低于50%。從第三產業內部結構來看,遼寧第三產業集中于低層次的勞動密集型行業,生產性服務業的比重偏低,尚未與裝備制造業形成互動融合發展,這也導致全省產業整體層次較低、產品附加值不高,產業發展主要依賴投資驅動。

(三)要素動力:資源消耗驅動經濟增長

遼寧產業結構以資源消耗型、勞動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產業為主。從要素投入的角度來看,遼寧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大量廉價勞動力和自然資源的投入,據相關統計分析,10%左右的年平均GDP增長率中,資本積累擴大和勞動力數量增長的貢獻率達到近8個百分點。同時,遼寧以重化工業為主,能源消耗與地區產業發展、經濟增長高度相關。 自1978年以來,遼寧省能源生產總量呈緩慢上升趨勢,從1978年的3890.7萬噸標準煤上升到2015年的5071.5萬噸標準煤,而消費總量卻呈快速增長趨勢,從1978年的5261.5萬噸標準煤增長到2015年的20522.1萬噸標準煤, 能源消費增長率速度是能源生產增長率的2.4倍。 能源消費與生產的缺口逐漸擴大,1978年二者缺口僅為1370.8萬噸標準煤,可以通過外省調入等途徑解決,到2015年,遼寧省能源消費量已達到生產量的4倍,供需缺口達14326.2萬噸標準煤。

二、遼寧經濟增長動力衰退的原因分析

(一)結構不合理,投資效率低

投資具有供給和需求雙重屬性,“三駕馬車”拉動經濟增長多數考慮的是投資的需求屬性,即通過投資需求能帶動各種投資品行業的生產,然而,投資更重要的是生產屬性。遼寧此輪經濟下滑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振興戰略實施期間多數投資項目忽視了其生產屬性,造成投資結構不合理。首先,從投資的產業分布來看,大量投資集中在能源、原材料工業、機械工業和房地產業,這也是遼寧出現嚴重產能過剩的根本原因。 其次,更新投資比例偏低,更新改造投資是推動傳統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途徑,從遼寧固定資產的建設性質構成來看,新建的比重在不斷擴大,而改建、擴建的比重已由2002年的44.01%下降到15.10%。 再次,投資資金來源結構不合理。 自籌資金占固定資產投資比例呈現上升趨勢,形成了以自籌資金為主、非自籌資金為輔的投資資金來源模式,即“內源型”的經濟增長方式。以“內源型經濟”為主,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較小,但這種以地方自籌為主的資金來源格局,在地方財政困境下日益難以維系,并且大量的國有經濟投資有可能對民間資本產生擠出效應。 投資結構的不合理,直接的后果就是大量無效投資和低效投資, 數據顯示,雖然遼寧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占GDP的比重不斷提升,但固定資產投資效果系數一直呈下降趨勢。

(二)傳統產業產能過剩,新經濟發展滯后

遼寧產業結構呈現偏重化工型、偏資源型、偏傳統型等特點,在經濟起飛階段,全省產業結構和產業優勢也正好吻合重化工業的發展周期,但隨著刺激政策的結束,經濟社會發展對重化工業產品的需求大幅下降,上述行業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根據遼寧省統計局的企業抽樣調查數據,全省90%以上的工業行業存在產能過剩,重化工業過剩更為明顯。

與此同時,以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代表的新經濟發展滯后,服務業發展滯后等問題突出。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較小,缺乏核心技術。 生產性服務業缺乏支撐行業發展的領軍企業和知名品牌,相對于沿海發達地區,工業設計、科創、金融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等產業發展落后于沿海地區,2015年遼寧生產性服務業占服務業比重為35%,遠低于廣東53.1%的占比。同時生產性服務業的同質化現象突出,與裝備制造業的融合和互動不足,裝備制造業與服務業發展沒有跳出供給與需求“低效平衡”的怪圈。

(三)體制機制問題突出,市場主體活力不足

在過去若干年中,遼寧產業轉型升級問題始終沒有得到很好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體制機制問題突出,深層次的矛盾仍未得到解決。首先,第一輪東北振興的動力主要是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政府“有形之手”限制了市場活力。 一些地方政府對企業發展行政干預較多,企業稅負較重,而且在招商引資和經濟建設中缺少科學評估和戰略規劃,重復建設、產業趨同等問題比比皆是。其次,遼寧雖進行了國企股份制改造,但大多僅局限于國有企業間的互相參股,原國有企業仍然是一股獨大,以遼寧幾家大型國有企業為例, 沈陽機床、華晨金杯等國有企業國有股占90%以上,沈陽鼓風機集團、沈陽北方重工集團、大連冰山集團等都還沒有實現真正意義的改制。另一方面,央企難以實現與地方經濟的融合發展。再次,民營經濟發展不到位。 長期以來社會資源多數集中在國有企業,國有企業的“擠出效應”導致遼寧民營經濟發展緩慢,沒有形成對全省經濟的有效“補充”。近年來,遼寧民營經濟發展迅速,民營企業已占企業總數的90%以上,占全省經濟總量的69%。但無論是體量還是質量和東南沿海相比,差距仍然較大,遼寧入圍全國民營企業五百強企業數量不足浙江省的一個區。與此同時,遼寧民營企業經營領域主要集中在原材料加工、農產品加工、一般傳統服務業,企業規模小,技術含量低,產品水平差,企業素質不高,總體市場競爭能力不強。

(四)要素結構初級化,創新驅動動力不足

創新驅動戰略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要實現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化,人才和科技創新是基礎所在。然而,就目前遼寧的情況看,人才流失問題嚴重、企業研發投入不足、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突出,制約新舊動力轉換。

人才流失問題嚴重。 遼寧傳統重化工業占主體,就業以產業工人為主體,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新經濟發展不足,就業面相對較窄且缺乏產業發展活力,對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強。與此同時,國有企業多,市場經濟發展不充分,政府和企業等用人單位用人機制不完善,且收入普遍較低,人才流失現象普遍。

科技創新能力不強。 從全省產業技術來看,表現為產業鏈兩端的低度化,缺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知名品牌,基礎性研究相對薄弱,發明專利申請量偏少,能夠占領國際產業前沿、引領相關產業發展的重大科技項目較少。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經費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僅為2.15%,而同期北京、上海、廣東、江蘇和浙江分別達到6.58%、6.62%、5.03%、5.38%和4.96%。企業核心技術匱乏,技術對外依存度較高,裝備制造業配套零部件60%以上依賴進口??蒲谐晒D化為生產力的有效機制尚未形成,遼寧有一大批高水平的重點高校和研究機構,科研專利產出占全社會的50%以上,但相關成果難以在本地企業產業化。

參考文獻:

[1]郭赩,李寶會,蔡穎.轉型發展新階段經濟增長動力演變研究[J].調研世界,2015,(1).

[2]鄧若冰,吳福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提升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的戰略選擇[J].天津社會科學,2016,(6).

[3]張萬強.新常態下促進東北老工業基地增長動力轉換[J].遼寧經濟,2016 ,(9) .

[4]陳守東,孫彥林,毛志方.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長動力的階段轉換研究[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

[5]胡家勇.論經濟新常態下增長新動力的培育[J].中州學刊,2016,(5).

(作者單位:遼寧社會科學院)

責任編輯:代建明

猜你喜歡
經濟增長
知識產權保護、國際貿易與經濟增長的文獻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