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準扶貧:海南實踐與海南特色

2018-07-18 14:44陳小燕高園
北方經濟 2018年5期
關鍵詞:實踐路徑精準扶貧海南

陳小燕 高園

摘 要:海南地處中國的最南端,由于海南的地域特點、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等與內地不盡相同,因此,在精準扶貧方面,海南表現出鮮明的地方特色,在實踐中探索出了一條具有海南特色的精準扶貧之路。海南精準扶貧的路徑主要包括幾個方面:以精神思想扶貧改變安貧樂道的“島民思維”;以生態移民扶貧實現生態保護的現實需要;以生態旅游扶貧開發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以農業特色產業扶貧挖掘豐富的熱帶農業資源;以教育扶貧彌補先天薄弱的教育基礎。

關鍵詞:海南 精準扶貧 實踐路徑

海南省位于中國的最南端,1988年立省建經濟特區,是中國最年輕的省份和最大的經濟特區。經過三十年來的發展,海南經濟取得了重大的躍升,然而,仍有一部分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近年來,海南省在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思想的指導下,取得了顯著的扶貧成效。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海南貧困人口數量大幅下降。由于海南的地域特點、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等與內地不盡相同,因此,在精準扶貧方面,海南表現出鮮明的地方特色,在實踐中探索出了一條具有海南特色的精準扶貧之路。

以精神思想扶貧改變安貧樂道的“島民思維”

海南本土人相對于內陸人來說,比較安貧樂道。這主要與海南自身的特點、海南本土的環境、海南的地理位置和海南文化氛圍有關。海南地處中國的最南端,擁有宜人的氣候、豐富的自然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生活在這里的人 過得很舒適。由于自然資源豐富,人們無需辛勤勞作,也可以采果充饑、抓魚求生,海南四季如春,水稻一年最多可種三季,人們能夠比較輕松地得到食物。另外,海南古時是個流放之地,發展起步較晚,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相對滯后,生活工作節奏不快,競爭不太激烈。久而久之,在海南島上生活的人們,逐漸形成了一種看似懶散的獨特“島民思維”方式和悠然自得的“島民生活”方式。比如,老爸茶文化和私彩文化就是海南本土人民安貧樂道生活方式的生動寫照。改革開放以后,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內陸人民來到海南,大陸和海南文化逐漸交融,海南本土人民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自己的習慣,受大陸文化的影響,海南人民尤其是年輕的一代,開始擁有極向上的心態和活躍的思想以及良好的習慣。但是,在海南偏遠山區貧困地區,人們思想仍然比較落后,不少貧困戶脫貧致富的積極性不高,不少富余勞動力寧愿閑在家,也不愿意外出打工。這種觀念在貧困地區形成了代際傳遞。

擺脫貧困,首先要擺脫思想上的貧困。要拔掉窮根,還需要從思想脫貧開始。在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積極的外部物質幫扶下,海南貧困地區的貧困狀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這始終不是脫貧致富的長久之計。要實現最終的脫貧致富,首先需要實現“思想上的富?!?。因此,要實現海南貧困人口的真正脫貧,首先要解決的是,貧困人口的精神思想問題,即要擁有主動致富的意愿。如果沒有貧困人群的主動配合和積極行動,再好的幫扶資源和幫扶措施,也難以達到應有的效果。因此,“精神思想扶貧”顯得尤為重要。除了進行物質上的幫扶,更要注重思想上的幫扶。要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讓貧困群眾從思想上、精神上樹立勤勞致富的信心、勇氣和動力,讓他們意識到必須依靠自身努力才能斬斷窮根。只有實現貧困人口的精神富裕,才能實現貧困群眾的真正脫貧致富。

以生態移民扶貧實現生態保護的現實需要

海南省總人口917.13萬人,其中,包括47.7萬貧困人口、300個貧困村莊。這些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白沙、瓊中、保亭、五指山、臨高5個國定貧困縣,其中白沙、瓊中、保亭、五指山4個少數民族縣市屬于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其余部分主要分布在樂東黎族自治縣、昌江黎族自治縣、陵水黎族自治縣、屯昌縣、儋州市等市縣。這些市縣大多與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相鄰,且擁有各級自然保護區。這些區域的村民,生產生活受到一定的限制,無法“靠山吃山”在當地進行資源開發從而脫貧致富。因此,生態核心區的部分村莊以及邊遠地區交通不便的村莊,需要進行生態移民扶貧,轉移居民的生產生活空間。海南生態移民扶貧與內地中西部地區有很大的不同,內地中西部地區移民的原因往往是因為自然生活環境惡劣,而海南需要移民的地區自然生活環境往往很好。因此,不少需要移民的村民都不太愿意移民?;诖?,海南生態移民扶貧需要有相應的產業支撐作為脫貧的長效保障。

脫貧需要以產業發展為支撐,為了讓生態移民扶貧實現“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和區域生態修復雙贏”的目標,生態移民扶貧要堅持發展生態經濟,實現綠色產業脫貧。以樂東黎族自治縣為例,樂東在貧困人口較多的23個行政村組織貧困戶成立專業合作社,培育“一村一品”養殖項目,統一建圈舍、統一養殖,利益共享,人均分紅,風險共擔,已吸收貧困戶2330戶7720人進入合作社,帶動1513戶6502人實現脫貧。樂東佛羅鎮丹村和青山村76戶貧困戶抱團成立共富養牛合作社,通過“工資+分紅”的模式,年終合作社將紅利按比例分配給加入合作社的每個貧困戶,實現“分紅不分物”抱團共致富。樂東黎族自治縣在推進尖峰鎮翁毛村委會試驗場村24戶126人(其中貧困戶19戶95人)生態扶貧移民搬遷方面,規劃新宅基地安置地塊25畝,每戶120平方米住房;改造農田160畝,每戶不少于6畝的水田用于移民農業生產。通過組織貧困戶發展熱帶高效農業生產,成立養豬、羊專業合作社發展養殖業和引導就近打工就業,不斷增加貧困戶收入。

以鄉村旅游扶貧開發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

由于海南擁有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因地制宜地發展鄉村旅游產業是海南貧困地區實現脫貧的重要方式。如海南中部山區少數民族地區可以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稟賦,挖掘當地的民俗文化,打造差異化與個性化的富美鄉村。

海南最貧困的少數民族自治縣之一的瓊中縣,地處海南島中部山區生態保護核心區,經濟發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在實現旅游脫貧方面,瓊中縣創新“奔格內”鄉村旅游模式,把什寒村列為首個“奔格內”鄉村旅游示范點,什寒村的旅游發展模式成為瓊中旅游扶貧開發的成功典范。什寒村海拔800多米,是海南省海拔最高的村莊之一,由于海拔高、溫度低,無法種植檳榔、橡膠等傳統經濟作物,曾是瓊中縣最貧困的村莊之一。為了實現脫貧致富,什寒村大力發展鄉村旅游,融入黎苗文化,打造農家休閑體驗旅游, 引導貧困戶參與農家樂、民宿、旅游商品開發等業態,村民向游客銷售自己家的農產品、野生蜂蜜等,成功實現了脫貧致富。白沙黎族自治縣位于海南島中部偏西,是海南的生態核心區和國定貧困縣。白沙縣在扶貧開發方面,取得了可供借鑒的經驗。以芭蕉村為例,在打造鄉村旅游方面,芭蕉村積極探索“合作社+貧困戶+鄉村旅游”的旅游扶貧模式,農戶以土地入股,充分整合村集體土地資源,成立白沙芭蕉村休閑觀光專業合作社。重點發展旅游服務業,經營鄉村休閑客棧、觀光棧道和民俗體驗活動等。白沙縣結合當地的民俗文化特色,開發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服飾、手工藝品、特色食品、旅游紀念品等旅游商品,舉辦鄉村旅游節慶活動,讓貧困戶全面參與鄉村旅游,促進貧困村增產增收。

以農業特色產業扶貧挖掘豐富的熱帶農業資源

扶持貧困戶發展生產是實現內部“造血式”扶貧方式的重要途徑。海南擁有豐富的熱帶特色農業資源,可以通過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實現脫貧。農業特色產業扶貧指的是在農戶已有傳統種養產業基礎上,針對農村實際情況,重點開發環保、無污染的特色農業。如瓊中縣根據該縣的農業資源情況,主要養桑養蠶、養蜂、引種南藥益智等短平快項目;儋州因地制宜扶持貧困農戶發展檳榔、益智、冬季瓜菜、牛、羊、豬、鵝等種養產業。

在農業特色產業扶貧模式方面,海南也進行了創新。一是鼓勵龍頭企業帶動貧困戶發展特色種養產業。政府投資幫助龍頭企業和貧困戶建設產業基地和種養場地,龍頭企業負責種苗供給、技術指導和保底價產品回購,貧困戶負責提供種養場地以及投工投勞。二是引導農民合作社帶動扶貧。以海南儋州市為和慶賜豐養殖合作社為例,政府按照每戶18對的標準幫助貧困戶購買合作社竹貍種苗;合作社負責提供飼養欄舍,統一技術指導和管理,并統一以不低于70元/斤的價格收購商品竹貍;貧困戶負責投工投勞?,F該合作社已帶動26個貧困戶總共養殖了468對竹貍。按每對竹貍年產三胎,一胎至少三只測算,每戶年增收可達1.3萬元以上。三是引導能人帶動扶貧。以海南儋州市木棠鎮薛宅村支部書記薛鳳駒為例,其所在村共有貧困戶242戶1244人,是全市脫貧攻堅整村推進村。2016年以來,薛鳳駒帶領全村貧困戶立足本村,大力發展特色種養產業,已發展種桑養蠶120畝、種植南藥300畝、建設養蛇場1個、綠殼蛋雞養殖場3個,不僅幫助許多貧困戶實現脫貧,還促成了一些貧困戶向特色產業大戶轉變。四是創新資產托管托養脫貧模式。貧困戶利用扶貧政策,通過政府擔保貸款和扶貧資金扶持,購買生產物資,量化折股給貧困戶自己信得過、有發展潛力的專業合作社,由合作社統一經營管理,增值所得按股分紅。

以教育扶貧彌補先天薄弱的教育基礎

進行思想脫貧最關鍵的方式是教育。由于海南的歷史原因,海南的經濟社會發展比較滯后,經濟發展水平嚴重地影響了本地的教育水平。另外,海南是一個小島,四面環海,交通不夠便利。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海南與內地之間的學術交流,對本地教育和科技的發展也有一定的影響。方方面面的原因造成了海南教育資源的匱乏和教育水平的落后。海南貧困地區的孩子,受貧困文化的影響,從小養成了安于現狀、不思進取的思想。由于貧困地區的孩子家庭貧困以及教育資源缺乏,基本上不能像城里的孩子那樣從小就學習各種藝術特長,針對這一問題,可以充分利用海南的教育資源,從海南省各大高校選派具有藝術特長的優秀學生到貧困地區支教,開設各種特長班,如繪畫班、舞蹈班等,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得以全面、健康發展,通過教育讓貧困人群的思想先富起來,激發貧困地區的內生動力。

在教育扶貧方面,海南各個貧困市縣分別采取了一定的政策扶持。如瓊中針對全縣被列為精準扶貧對象家庭的全日制在校大學生、高中生、中職生、初中生、小學生、幼兒園(小學附設班)在園兒童,實施精準幫扶。幫扶標準為:學前教育生活補貼3000元/生/年;義務教育生活補貼1750元/生/年;普通高中生活補貼3500元/生/年;中職教育生活補貼縣內就讀補助4500元/生/年,縣外就讀補助3500元/生/年;高等教育生活補助2000元/生/年、學費補助5000元/生/年。另外,對中職、高職類學生給予畢業實習交通費2000元,每生一次,最后一學年發放。儋州市實行教育扶貧資助政策全覆蓋,以“免、減、助、獎、貸、補”等形式實行多元化教育扶持,著力構建覆蓋全市所有學段貧困學生的幫扶工作機制,實現所有貧困家庭學生應助盡助、應貸盡貸、應保盡保。其中,補助生活費標準為:學前教育100元/生/月,小學150元/生/月,初中200元/生/月,高中、中職教育300元/生/月,普通高校、高職教育500元/生/月。此外,還辦理生源地助學貸款,對于無法申請到助學貸款的貧困生,本市采取政府兜底的方式,通過儋州教育基金會或財政資金給予幫扶,教育扶貧資助政策實現全體貧困學生全覆蓋。

參考文獻:

[1]劉笑非,彭青林,蘇曉杰.開對“藥方子”拔掉“窮根子”[ 海南日報,2016-1-16,A03版.

[2]王明初,王增智.實現“三個轉變”推進精準扶貧[J].求是,2017,(6).

[3]劉笑非,王偉,林呈.遷出深山住新樓 生態移民惠黎鄉[N].海南日報, 2014-4-21,A03版.

[4]樂東縣政府辦.扎實推進我縣精準扶貧工作[EB/OL].http://ledong.hainan.gov.cn/ldxw/jrld/201606/t20160622_2042634.html,2016-06-22.

[5]梁振君,張琳.扶貧先扶智 斬斷貧困鏈[N].海南日報,2016-5-24,A05版.

(作者單位:1.海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2.海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責任編輯:代建明

猜你喜歡
實踐路徑精準扶貧海南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海南的云
59國免簽游海南
為海南停留
以“大扶貧”理念開辟精準扶貧新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