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

2018-07-26 04:25徐曉玲
新課程·教師 2018年3期
關鍵詞:實踐策略高中生物生活化

徐曉玲

摘 要:生物學習內容來源于生活,與學生有緊密的聯系。這就要求教師在生物教學中注重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以此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達成生物的教學目的。

關鍵詞:高中生物;生活化;實踐策略

高中生物課程由于在高考中所占的分數比例較小,所以在傳統教學中,學生對生物重視不足,學習方法也存在問題,把生物當作一門死記硬背的學科。事實上,生物學習內容來源于生活,與每個人都有緊密的聯系。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注重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的結合,讓他們能夠通過課堂學習關注生活、熱愛生活,并學會利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教師在生物教學中要學會利用生活中的一切資源,引導學生去解決實際問題,使課堂更加生活化和實用化。在目前的生物教學中,教師已經意識到要將生活融入教學中,但是部分教師一味地追求生活化的教學形式,沒有考慮到實際教學效果,不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使生活化教學僅僅存在于表面,甚至起到了適得其反的效果。因此,教師在生活化的生物教學中一定要采用合適的方法。

一、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身邊的環境影響,良好的教學環境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所以,教師結合這一特點,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他們感受到生物與生活之間的聯系,以此激發學習興趣,主動進行知識點的探索??梢哉f,生活與生物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課堂中所講述的生物知識點和各種生物原理都來源于學生的生活,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不斷地完善總結生物的知識要點,也就是在了解生活的同時掌握生物知識。

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將生物和生活聯系在一起,用生活化的方式進行教學。例如,在學習“應激性”“反射”和“反應”這幾個概念時,由于它們相對來說比較抽象,學生在理解上可能會存在問題。教師可以隨便叫一個學生的名字,該學生在聽到教師叫自己后立即看向教師然后站了起來,此時,教師便可以以這一連串的行為為學生區分這幾個詞的意思:點這個學生的名字就是給了他“刺激”,他立即看向教師就是“條件反射”,之后立即站起來就是做出的“反應”,這一系列的過程就是我們所講的“應激性”。這種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通過與生活相聯系對幾個詞語進行區分,并大大加深了印象,提升了學習興趣。另一種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的方式是教師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設問,以生活化的問題吸引學生的好奇心,提升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根對無機鹽的吸收”這部分內容時,可以讓學生去思考為什么農民在種植作物時都要進行施肥?如果只澆水作物會怎么樣?這樣的問題可以有效加強學生的探索欲望,達成教學目的。

二、利用生活熱點拓展教學

除了日常學習之外,學生對生活中的熱點問題通常也會有較高的興趣。因此,生物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日常的生物熱點,為學生拓展生物知識,以此提升他們的生物學習興趣,增強對生物知識的認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流感爆發的情況,此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講解傳染病原理的知識,讓他們能夠認識到流感的本質,并且學會科學地預防流感。這種教學方式抓住了學生的興趣,在講述過程中學生自然也會變得更加認真、積極。

另外,教師還可以針對學生感興趣的生物知識開展專題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系列活動中以生活化的問題探究生物教學內容,如食品安全問題。食品安全是目前社會比較關注的熱點,也是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幾個食品安全問題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1)如何選擇購買安全的食品?(2)分析環境與食品安全的關系。(3)制定一份營養早餐食譜。由于這些問題和學生自身緊密聯系,他們的參與度普遍較高,并且能夠進一步感受到生活與生物之間的關系。

三、讓生物教學內容聯系生活

雖然生物與生活之間聯系緊密,但是并不意味著生物課本是簡單直接的生活化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對生物課本中的知識進行深入的挖掘,為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例如,在學習基因組合定律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對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一個個子矮小卻長得漂亮的女孩和一個個子較高但樣貌丑陋的男孩生下了一個孩子,那么他們的孩子應該是什么樣子呢?這一問題提出后,學生便開始討論所有的可能性,教師便可以以此引入教學內容。再如,在學習“糖類”如何轉化為“脂肪”和“蛋白質”這一知識點后,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家庭中是否有肥胖或是患有糖尿病的親人,并讓學生共同為他們制定一個合理的飲食方案。高血脂、糖尿病這些慢性疾病目前在我國的患病人數越來越多,這些問題已經足夠引起所有人的重視,包括學生在內,為他們制定健康的飲食方案,讓學生能夠在鞏固知識的同時提高生物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能力。

四、增加生物課外活動機會

除了課堂教學之外,課外活動也是生物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外活動相對于傳統的課堂教學來說,因為時間、地點相對比較寬松,學生更容易發揮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以此不斷豐富自己的生物知識,并做到靈活運用。教師不妨利用這一特點,增加學生課外活動的機會,讓學生養成獨自解決問題的習慣,達到生物教學的目標。例如,在講述“光合作用”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在課下完成對比實驗。兩盆相同的植物,一盆放在陽光下,一盆放在陰暗的角落,每天對植物的生長狀況進行記錄,然后再將結果進行對比,以此明確陽光對植物的重要性。在觀察結束后,教師還可以讓他們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對好的想法及時進行鼓勵,對錯誤的想法進行糾正,以此不斷完善學生的學習內容,提高教學質量。

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因此,教師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要注重教學資源和學生生活之間的聯系,讓他們感受到生物學習的意義。教師要時刻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特點構建生活化課堂,使知識內容和實踐相結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知識的應用能力,提高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王強.提高高中生物學科探究性學習實效的思考[J].中學時代,2013(24).

[2]耿璐璐.打造個性化課程呈現多樣化課堂:例談高中生物教材重構的幾點原則[J].中學生物學,2013(10).

?誗編輯 李建軍

猜你喜歡
實踐策略高中生物生活化
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學指導策略
“則”與“擇”:指向生活化學習的幼兒園數學活動實施的原則與選擇
生活化美術教學的課程設置及實踐應用
淺談提高初中生牢記英語單詞的實踐教學策略
高級英語課程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實踐策略研究
試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實踐
試論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主動學習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綠色生物實驗
高中生物解題教學中應用化學知識的可行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