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生活化”

2018-07-27 10:06肖凱
魅力中國 2018年6期
關鍵詞:高中生物生活化課堂教學

肖凱

摘要:生活化教學是一種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學習.在當前時期下加強高中生物課堂“生活化模式”的教學,意義十分重大。它符合了高中生物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是當前時期下高中生物教學的必然趨勢,它可以幫助學生攻克高中生物教學重點和難點,能夠使高中生物課堂更加的高效。

關鍵詞: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生活化”

在新課程標準要求推動下,生活化教學成為當前主流教學傾向。生活化教學在鼓勵學生對生活加以關注的同時,以學生熟知的日常生活為基礎,幫助學生學會生活、體驗生活,從而從中感悟知識,最終超越生活,達到自我生活狀態的有效提升。在日常生活中,與高中生物教學各部分內容存在密切關聯的事物隨處可見,教師可對此加以充分利用,將學生日常生活與生物知識內容有機融合為一體,從而使學生在對日常生活作更深層次探索的同時激發其探究欲望,不斷學習、發掘新知識以充實個人生物知識體系。

一、生活化教學的含義

生活化教學是指生物教學應基于社會生產和生產實際,應以日常生活為依托,聯系人們的衣、食、往、行。教師要擯棄“書呆子式”的教育,要聯系學生的生活背景,精心選取生活實例,讓學生運用生活經驗去發現、思考、分析問題,并嘗試解決一些與生物技術相關的問題。

二、生活化教學的基本原則

(一)直觀性原則。教師應避免簡單、枯燥、單調的文字描述,對于學生熟悉的事物,應借助于掛圖、模型、標本、多媒體課件呈現清晰且直觀的表象,以豐富學生的感官認識,引導學生主動觀察,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二)啟發性原則。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教師要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引發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究、合作交流,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問題。

(三)接受性原則。生物教學內容的選擇、方法的確定、進度的把握都必須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適應,讓學生通過自身努力就可以達成目標。設置難度過大,學生苦思冥想而不得其解,會喪失學習信心;難度過低,起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四)梯度性原則。教師在教學中應遵循“循序漸進”的規律,采取由淺人深、由易到難的方法,合理設計梯度性問題,讓學生在系統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課堂教學過程生活化體現

首先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生活化的體現,能夠較好地運用生活中的經驗,更好地搭建學習平臺。學生應將生物與生活中的具體內容聯系起來,讓學習更生活化。這種情況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聯系生物知識和實際問題,對學生的動手能力進行培養。其次教師要善于引入生活環境,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氛圍。例如在高中生物《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的學習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一些食品,這些食品的配料表上,都擁有蛋白質的含量,然后從蛋白質的排序上分析,說明蛋白質的作用及地位。在學習《植物激素》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攜帶一些水果,仔細品嘗一下,看看同樣的水果在不同的季節食用有什么不同。這樣有趣的問答,能夠活躍氣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最后是運用生活的話題進行新課導入,讓學生更好地關注生活,能夠在學習中產生濃厚興趣。興趣是一種心理傾向,讓學生的多種感官處于非?;钴S的狀態,能夠最快接受到最準確的信息。學生在注意力集中的氛圍中,認真體驗生活,運用思維,并在教師的帶動下,進入教學情境,增強學習動力。

高中生物教材內容源最初源自于生活,但同時又高于生活。身為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從現實生活出發,結合生活經驗對學生進行鼓勵和引導,指導其進行生活化教學活動的組織和開展,學生由此對生活有更深的感受和體驗,能夠更進一步認識到生活與生物知識之間聯系的緊密性,對高中生物所具有的實用性也有深刻感悟,學生由此能夠結合生活實踐經驗認識生物知識,同時又能在生活實踐中運用生物知識,其掌握和運用生物知識的能力在此過程中得到強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學生生活狀態以及個性特征結合起來,營造出熟知的教學環境引導學生開展生活化教學活動,學會將生物知識和生活兩相結合,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生活作為原始動力。例如提出問題:“為什么秧苗不可一次性過多施肥?腌制品和糖漬食品為什么不容易變質?病人輸液時可否用高濃度葡萄糖以及鹽水?”諸如此類的問題,在學生回答或老師講解后,將生物知識融入生活中,學生由此更樂意對生活保持一份關注和探究心理,其掌握的知識也有效地轉化為實踐能力,生活課堂內容由此得到深化。

四、課后延伸途徑生活化

高中生物課后,學生也應善于使用生物知識解決一些生活上的問題,讓學生更貼近生活。教師應多為學生舉辦課外活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熟練掌握生活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使課堂內容得到較好的延伸,鍛煉自身學習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例如,在實際生活中,糖尿病人要嚴格控制自身的飲食,這些食物不僅是含有糖分的食品,而且包括米飯和面食等。這些現象都可以運用生物學的知識進行解答,從而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糖類的范圍及種類。學生也會聯想到《通過激素的調節》的內容,然后學生之間探討內環境的穩態問題,對糖尿病有更深刻的理解,形成解決此類問題的能力。教師在使用生活素材的過程中,要注意生活現象問題化,由此引起學生的注意。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都具有生物學知識,教師要將這些地方問題化,引起學生的注意,愿意分析和研究。

陶行知先生曾提到“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沒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用學生身邊的事情進行教學,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發展思維,也保證了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一旦我們教師能將生活中的教學資源與書本知識兩相融通,學生就會感受到書本知識學習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就會意識到自己學習的重大責任及價值,從而從根本上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曹燕波.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初探[J].課外閱讀:中旬,2011(9):99

[2]魏雙寶.想說學你也容易———淺析新課標下的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10):260

[3]張明.在高中生物新課程中落實“生活化教學”的矛盾與困惑[J].中學生物學,2012,28(3):61-62

猜你喜歡
高中生物生活化課堂教學
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學指導策略
“則”與“擇”:指向生活化學習的幼兒園數學活動實施的原則與選擇
簡約化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實踐探索
生活化美術教學的課程設置及實踐應用
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融入
數學開放題在初中課堂教學的探索
試論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主動學習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綠色生物實驗
高中生物解題教學中應用化學知識的可行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