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氣相求,心領神會

2018-08-09 01:57張濤甫
新民周刊 2018年29期
關鍵詞:摩登新民媒介

張濤甫

媒介的好處,可以隨時隨地將城市一個個即時“現場”定格、記錄下來,進入城市歷史,沉淀為文化記憶。

一座城市,一本雜志,彼此之間形成強關聯:看到一座城,自然想起一份雜志;看到一份雜志,情不自禁會念及一座城。城市與雜志之間,彼此會心,默契,不需要客氣和刻意

“摩登”上海

上海是一個充滿想象的城市,也是經得起人們想象、不辜負人們想象的城市。

關于上海,有很多美麗的傳說。有的傳說有據可查,這方面的文獻資料汗牛充棟;有的傳說來路不明,靠傳說去演繹傳說,在民間廣泛傳播。在各種來路的傳說中有一個詞是繞不過去的,那就是:“摩登”?!澳Φ恰背闪松虾_@座城市的代名詞,在中國城市族群中,似乎也只有上海才配得上“摩登”這個詞。即便后來民間賦予上?!澳Ф肌钡姆Q謂,并不折損人們對上?!澳Φ恰钡南胂?。

上?!澳Φ恰笔侨轿坏?,既有形,也無形。有形的上?!澳Φ恰北憩F在:就是用你的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可直接感受到的上海城市。不論你身臨其境,零距離體驗,還是借助媒介間接感知,皆能感受到上海的時尚和洋氣。上海的城市景觀經得起你從天上看,地上看,遠處看,近處看,正面看,背面看,正視抑或側視……上海景觀經得起觀者魔方式翻轉折疊,也就是說,不管你怎么看,上海都能配得上“摩登”。無形的上?!澳Φ恰北憩F在:上海有一種與眾不同的氣質,彌漫在上海城市的空氣、文化、韻味中,這種氣質,只能意會,不可言傳,眼大心粗的人往往容易忽略這種無形氣質,只有有心者、會心者才解其中風味。

上?!澳Φ恰彪x不開媒介的加持。在現代城市史演進軌跡來看,城市和媒介簡直是渾然一體的?,F代城市如果離開媒介的勾連和觀照,城市景觀也會暗淡不少,彼此交光互影,形成繽紛多姿的城市景觀。城市越發達,媒介資源也就會越加豐沛。從媒介視角研究上海,已成為上海城市史研究的一大熱點。有《上海摩登》一書為證。中,李歐梵先生用翔實的史料、精致的分析,令人信服地復現傳說中的“老上?!蹦Φ鞘老?。該書所用的大量史料來自于當年留存下來的報紙、雜志、電影海報等。

城市的生命在時間的河流中流轉,時隔幾十年甚至百年,城市的容顏會發生變化,許多當年的城市風物,會在時間中磨損、流逝,被新的景觀所替代。媒介的好處,可以隨時隨地將城市一個個即時“現場”定格、記錄下來,進入城市歷史,沉淀為文化記憶。對于一座城市來說,媒介的意義有仨:其一,媒介介入城市文化生活,成為城市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是城市想象的一部分;其二,成為城市生活的見證者和記錄者,為城市留下“備份”,進而反照、反哺現實,成為影響現實的思想和文化力量;其三,為后人反觀、追溯、研究城市歷史提供文獻材料。正如,我們研究上海的過往,需要折返回去,從一大堆的歷史留存和媒介資料中尋找相關的文獻,借此拼貼出歷史上的某些城市景觀或文化事件。

一座城市,一份雜志

上海這座中國最“摩登”的大都市,是整天被各種形形色色的媒介簇擁著的。各類媒介從不同方位、以各自方式感知、報道、建構這座城市,形成斑駁多彩的上海景觀。在互聯網似乎要把整個世界一網打盡的今天,傳媒格局遭遇互聯網起底式深度改寫,傳統媒體的主場地位漸漸讓位于新媒體,傳統媒體的感光度不再像曾經那么美好。很多傳統媒體紛紛從前臺淡出,甚至有的媒體徹底從傳媒江湖中消失。由互聯網重新編織的傳媒網絡,對城市景觀形成新的感光邏輯。這是近20年來堅硬的媒介現實。

不過,互聯網之天網恢恢,疏而有漏,互聯網邏輯有簡單粗暴的一面。表面上看,互聯網無所不能,率土之濱,街衢陌巷,無不能及?;ヂ摼W媒介的觸角已延伸到城市的各個角落,將城市盡收眼底。即是說,互聯網可以覆蓋傳統媒體的所有功能區。但互聯網這種大水漫灌式的輻射入侵,并不能替代傳統媒體的所有功能。特別是當一個媒體在一座城市、在其主場優勢上深耕多年,成為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標時,當其根系已深深地扎在城市的精神命脈上時,其地位就難以撼動了。比如,北京《三聯生活周刊》、上?!缎旅裰芸?、廣州《新周刊》,一座城市,一本雜志,彼此之間形成強關聯:看到一座城,自然想起一份雜志;看到一份雜志,情不自禁會念及一座城。城市與雜志之間,彼此會心,默契,不需要客氣和刻意。

當然,在社會城市媒介群落中,并不是每一種媒介皆與其所在的城市形成深度關聯的。即便在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中,大大小小的媒體與上海這座城市存在深深淺淺的關系,它們以不同方式、從不同的側面,與上海交會,感知、反映、代表上海。其中,有那么幾個媒體與上海發生深層交感,會心會意,形成神交。若在上海媒體圈中尋找這樣的“知心”媒體,《新民周刊》恐怕是逃不過的選項。

1999年,《新民周刊》問世。世紀之交,恰是中國新聞資訊類媒體的“鍍金時代”?;ヂ摼W在中國登陸只有幾年光景,對中國新聞資訊媒介尚未形成席卷之勢?!缎旅裰芸愤x擇在這個時間點臨盆,正好趕上了中國新聞周刊發展的黃金期。早在《新民周刊》問世之前,就有廣州的《南風窗》《新周刊》、北京《三聯生活周刊》等雜志,這些新聞周刊南北呼應,一時風生水起?!缎旅裰芸菲鸩街?,曾走時尚路線,追求花哨和時尚,2003年之后,把刊物定位為一個嚴肅新聞大刊。其辦刊理念:“我們影響主流”。這一定位可謂是氣度軒昂,不同凡響。他們開始借鑒國際主流新聞周刊的經驗,欄目設置也學習國際大牌新聞雜志模式。此后,一直新聞周刊上深耕,形成了與上海城市氣質相匹配的雜志風格。

千期之行海派之旅

《新民周刊》之所以能代表上海,在于上海的胸襟和氣質在這本新聞周刊上皆能得到體認。

站在中國看世界

《新民周刊》國際化特征不僅表現在其辦刊版式以及欄目設置上,還表現在其國際化新聞視野上。有研究者對前10年《新民周刊》封面報道所涉及的地域范圍作了如下統計(孫葉青,2010),其中,涉及境外主題的比例近20%。而后10年中,對國際的關注仍舊一以貫之。

世界之大,《新民周刊》無法將其一覽無余。但是,《新民周刊》以其獨特的方式打量世界,站在中國人和上海人的新聞偏好區間內選擇新聞事件,站在中國和上海立場上觀察世界,從事國際報道。比如,2000年第9期《對微笑的米盧說不》、2000年第14期《普京的身世》、2001年第30期《劉光溪親歷WTO談判13年》、2001年第38期《目標:恐怖主義打!》、2002年第43期《莫斯科人質事件目擊記》、2003年第22期《胡錦濤埃維昂之旅》、2004年第12期《中國警官走進美利堅》、2004年第14期《切尼,“雙贏”使者》《置身前線:我目睹的伊拉克》、2005年第1期《沉默的方舟印度洋海嘯實錄》、2005年第8期《再婚查爾斯》、2006年第7期《賴斯旋風“布道”》《“制造”裴勇俊》、2008年第35期《誰發動了糧食戰爭》、2008年第44期《解密奧巴馬》、2009年第21期《悲情盧武鉉》、2011年第11期《核恐慌來襲》、2012年第3期《歐元冷寂10周年》、2012年第39期《悄然變化的朝鮮》、2013年第47期《危機中的維基百科》、2014年第31期《跳來跳去的越南》、2015年第39期《難民潮,歐洲還債》、2015年第45期《巴黎恐襲的“精神分析”》、2017年第8期《一個中國人在世界》、2018年第11期《跨越三八線》等等?!缎旅裰芸犯窬种?,在于其眼里有乾坤。

站在上??粗袊?/p>

在國內報道方面,《新民周刊》并沒有固守一隅,而是放眼全國,將其報道視野輻射到全國。從前十年《新民周刊》封面報道所涉及的地域范圍來看,全國性報道選題超過三分之一。在做全國性新聞選題時,《新民周刊》抓大放小,選擇那些關切面大,切中公共痛點和牽掛公眾神經的重量級選題和熱點選題,推出有分量的報道。1999年北約轟炸南聯盟中國大使館,《新民周刊》第20期旋即推出封面報道《5月8日中國人記住這一天……》,2008年第2期《1978,中國重新出發》在改革開放30年節點上,對中國剛剛作宏觀分析和總結。此外,諸如《賣了大院再賣什么》《深圳樓市怎么了》《瘋狂普洱茶調查》《直面重慶“釘子戶”》《中國流行音樂80年》《奧運浮世繪》《城市乞丐調查》《中國網絡乍暖還寒》《阻擊“非典”》《閻世鐸之鑒》《收購新浪:“陳老虎搶親”》《“零點”前的瘋狂——“聚焦太湖”現場舉報追蹤報道》《全民教育恐慌》《醫怨醫鬧為何兇猛》《吹不走的霾》《水與癌》《中國大媽v5》《中國體壇貪腐黑幕》《兒童留守,怎樣的痛?》《大國需要工匠》《我們需要怎樣的共享出行》等等。這些報道打全國牌,聚焦熱點,報道有深度,有力度,也有自己的角度。

深耕上海,文化上海

深耕上海已成為《新民周刊》的文化自覺。這倒不僅在于《新民周刊》的讀者群集中于上海,深耕上海,打本土化牌,有利于拉近與讀者之間的距離,還在于《新民周刊》主動站在上海角度,發掘上海成之為上海的元素,探尋上海城市密碼,觸摸上海人的精神脈搏?!缎旅裰芸酚靡环蓦s志,測度上海城市體溫,連接城市歷史?!缎旅裰芸费壑械纳虾>坝^,既有遠景和深景,也有近景和特寫?!渡虾k娪?00年》是遠景;《跨越蘇州河》是深景.《透視上?!耙关垺薄肥墙啊蹲詈蟮陌徒稹贰镀謻|一間房》是特寫?!皶r髦上?!薄凹で樯虾!薄鞍踩虾!薄笆啦┥虾!薄皩羯虾!薄疤越鹕虾!钡鹊?,在不同時刻,不同方位,上海被賦予不同的命名。在上海,似乎一切皆有可能。風從海上來,陽光也最早光顧這座中國最大的都市,有很多新生事物,也會最早踏上這座城市。諸如,《獨家披露都市女性調查》《婚房焦慮》《城市養老調查》《上海白領臉譜》《張江男調查》等篇什,敏銳地揭示出上海這座城市獨特的問題和景觀。上海話也成了《新民周刊》惦念的話題:《“上海閑話”勿來?》這篇報道關注獨具風情的上海話。還有連續幾年在春節推出的《舌尖上的上?!贰侗編筒藶槭裁催@么甜?》《年夜飯》,關注上海豐富而獨特的飲食文化。上海是一座移民城市,海納百川,迎接四方賓客,匯聚多元文化,然而,上海具有超強的文化吸附能力,它能將來自五湖四海的文化,同化為一種文化語系,軟化成一種甜性的文化。

一座城市,一份雜志,彼此守望20年,展枝散葉1000期;每一期都是一枚文化浮標,記錄這座城市的生命軌跡。城市的生命與雜志的生命,同氣相求,心領神會。彼此相遇,皆是幸運的。

猜你喜歡
摩登新民媒介
摩登之家
媒介論爭,孰是孰非
書,最優雅的媒介
歡迎訂閱創新的媒介
回到摩登70’S
摩登一周
摩登一周
初中英語單項選擇練與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