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國際貿易理論發展

2018-08-15 10:04蘇冉
商場現代化 2018年9期
關鍵詞:古典國際貿易要素

蘇冉

摘 要: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正逐步加強,各國對外貿易也得到迅速的發展,國際貿易理論正是在不斷批判和繼承中逐漸得到完善的。本文梳理了西方經濟理論的發展脈絡,并對主要的核心理論做出簡要概括和評價。

關鍵詞:傳統國際貿易理論;新國際貿易理論

在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西方經濟學家提出了不同的國際貿易理論,其發展歷程大致為:古典貿易理論、新古典貿易理論、新貿易理論以及新興古典貿易理論四個階段。主要的國際貿易理論有絕對優勢理論、比較優勢理論、生產要素稟賦理論、產業內貿易理論以及競爭優勢理論。這些理論的核心都是探討如何通過國際貿易實現本國乃至全世界利益的最大化。

一、古典貿易理論階段

1.絕對優勢理論

亞當·斯密所處的時代重商主義盛行,為了防止本國貨幣的外流,各國政府采取各種手段限制產品的進口,保護主義的蔓延制約了國際貿易的健康發展,因而對外貿易受到經濟政策的限制。而亞當·斯密卻對這一系列的限制措施提出質疑,他認為國家應當主張自由的國際貿易,反對政府的干預限制。各國政府比較明智的做法是實行勞動的分工,專業化的分工有利于提高各國的生產效率。在分工的基礎上引出了絕對優勢理論。該理論認為各國進行貿易交換的產品應當是具有絕對優勢的產品,按照絕對優勢進行貿易分工,這樣雙方都可以獲得利益,整個世界的福利水平也有所提高。亞當·斯密的絕對優勢理論闡述了國際貿易的雙贏思想,駁斥了貿易的零和游戲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但該理論條件太過苛刻,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只能解釋部分國際貿易,根據該理論,沒有絕對優勢的國家不能參與對外貿易,只能安于現狀,這不符合國際貿易現實。

2.比較優勢理論

大衛·李嘉圖針對決定國際貿易的基礎問題進行了完善和發展。他認為國際貿易產生的基礎是比較優勢,假設世界上只存在著兩個國家,生產兩種產品,一個國家在兩種產品的生產上都具有絕對優勢,而另一個國家在兩種產品的生產上都處于絕對劣勢,那么兩個國家依然可以根據“兩優取其重,兩劣取其輕”的原則進行分工專業化生產,然后進行貿易交換,此時兩國均可獲利,世界產量也會增加。比較優勢理論相較于絕對優勢理論具有很大的進步性,它揭示了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的國家間也是可以進行貿易并能實現雙方都能獲利,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但比較優勢說的完全自由競爭、資源充分利用等諸多假設均不符合經濟現實,且忽略了每個國家勞動生產率等可變因素,假設過于苛刻影響其普遍適用性。

二、新古典貿易理論階段

1.生產要素稟賦理論

1929年-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導致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各個國家都在爭奪世界市場份額,同時嚴格限制國外商品的進口。在這種背景下,俄林在其發表的《地區間貿易和國際貿易》一書中,提倡國際分工和貿易的自由化。H-O定理指出:當一國生產某種商品使用了大量本國豐富的生產要素時,則應出口該商品;若生產某種商品時使用了大量本國稀缺的生產要素,則應進口該商品。這是因為各地區要素稟賦的差異,導致各個地區生產要素價格的差異,由此生產同種商品各地區的所付出的成本也就不同,而各國生產同一產品的相對價格的差異是導致國際貿易發生的直接原因。俄林的要素稟賦學說使用的仍然是比較優勢理論的分析方法,但俄林在李嘉圖的個量分析的基礎上上升至含有多種要素的總量分析,它考慮了經濟結構中最基本的要素如勞動、資本等來解釋國際貿易分工,更接近理論現實。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比較優勢一樣,它的理論也是建立在一系列苛刻的假設條件的基礎上的,例如完全競爭的市場環境、自由貿易等等,這些假設與現實的國際貿易也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此外這一理論對國際貿易的分析是屬于靜態分析,沒有考慮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方面的影響。

2.里昂惕夫之謎

隨著貿易的開展,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與H-O定理慢慢暴露出其局限性,它們已無法解釋有些貿易現象。里昂惕夫對1947年美國的進出口貿易數據作出的實證分析,其結果卻有悖于H-O定理。根據要素稟賦學說,美國是個資本豐富型國家,它應專注生產并出口資本密集型商品,進口勞動密集型商品,但里昂惕夫運用投入產出分析法計算出美國出口的產品中勞動密集型產品大于資本密集型產品,這就是有名的“里昂惕夫之謎”。

對此,經濟學界大為震驚,掀起了一場對里昂惕夫之謎的解釋、探討的浪潮。有的學者認為這是勞動效率作用的結果,美國工人的勞動熟練程度高,相比于其他國家,在同等衡量標準下,美國就成為了勞動相對豐富,資本相對稀缺的國家;有的經濟學家提出了需求逆轉理論,他們主張美國對資本密集型商品具備生產上的比較優勢,且其國民又傾向于該商品的消費,因此會改變原來根據H-O定理所決定的進口方向;有的學者指出貿易壁壘說,他們認為里昂惕夫的結果是由于美國對雇傭大量工人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采取貿易保護政策,造成外國的勞動密集型產品難以進口,而資本密集型產品卻相對比較容易輸入,其他國家為了保護本國工業的發展,會對本國的資本密集型產業進行保護,阻礙美國的資本密集型產品的進口。此外西方經濟學家還提出了要素密集度轉換理論、技術差距說等等學說用以解釋該“謎”。這些理論并非對要素稟賦學說進行全盤否定,而是在原理論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地延伸和發展。若沒有不同學者之間思想的碰撞貿易理論又怎能得到發展呢?由此經濟學界掀起了一場研究新國際貿易理論的浪潮。

三、新貿易理論階段

二戰后一些西方經濟學家,將規模經濟、不完全競爭等因素引入貿易理論的分析當中,成功的解釋了資源稟賦和技術相似、發展水平相當的國家間的貿易以及行業內貿易急劇上升等新國際貿易現象,由此產生了“新貿易理論”。

1.產業內貿易理論

二戰之后發達國家之間相互開展的貿易迅速增加,并逐漸在國際貿易中占據主體地位,且發達國家之間開展的貿易中,產業內貿易迅速發展。傳統的貿易理論無法解釋現實國際貿易中發生的一國既進口又出口同一產業部門的產品的情況,由此也就引出了產業內貿易理論。

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一個國家同時進口和出口同種產品,這種貿易現象越來越普遍。貿易的現實促使理論的發展以對此作出解釋,因而產業內貿易理論應運而生。該理論認為,H-O定理只是用于研究產業間貿易,而不能解釋為什么存在產業內貿易。同一產品不同的生產階段要素投入比例不同,比如生產零部件環節需要投入較多的資本、技術等要素,而在零件組裝環節需要投入較多的勞動力要素,這就促進了同一產業部門產品之間的流動以及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貿易分工。此外戰后跨國公司迅速興起,通過直接投資在各地設立子公司和分公司,利用各國的優勢進行專業化生產,公司內部產品的生產與轉移都是屬于國際貿易的形式,從而促進了產業內貿易的發展。產業內貿易在貿易理論中引入產業組織理論,在分析國際貿易的競爭條件時,它引入了一個新的視角。同時它更強調了政府的作用,政策上的阻礙或支持作用將直接導致企業規模經濟優勢的發揮,這是產業內貿易理論的創新之處,但不足之處在于其對規模經濟作用的范圍沒有明確界定。

2.競爭優勢理論

波特提出的競爭優勢理論表明一國能否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定份額取決于它是否存在競爭優勢,傳統的貿易理論認為一國的競爭優勢在于其勞動資本的豐缺,而波特卻在此基礎上引入創新、企業戰略、機遇等因素,并由此建立了鉆石模型,以說明國家競爭優勢是如何在不同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該理論建立了較為系統的理論框架,比起傳統貿易理論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它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

四、新興古典貿易理論

新興古典貿易理論是貿易理論的最新發展,它依托新興古典經濟學的框架,引入專業化經濟與交易費用的因素,從一個全新的視角解釋了貿易的產生。楊小凱等人通過努力把外生比較利益的因素引入了基于規模經濟報酬遞增的新興古典經濟學的貿易理論模型,將國內貿易與國際貿易聯系起來,將消費者和生產者合二為一,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繼承和發展了傳統貿易理論和新貿易理論,把它們都統一在了新興古典的貿易理論框架之中。盡管新興貿易理論還未得到大量實證的檢驗,對一些實際的經濟問題還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釋,但在理論意義上新興古典貿易理論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開辟了一條貿易理論研究的新路徑。

參考文獻:

[1]王建福.論國際貿易理論的發展歷程[J].經濟師,2005(09):35-37.

[2]李艷.論國際貿易理論的體系與發展[D].黑龍江大學,2005.

[3]紀昀.從新古典到新興古典:國際貿易理論的最新發展[J].世界經濟研究,2000(01):83-87.

猜你喜歡
古典國際貿易要素
商務書屋你應該知道的國際貿易
你應該知道的國際貿易
古典名畫神配文,第一幅就笑了,哈哈
對中國國際貿易中“貧困化增長”的思考
對中國國際貿易中“貧困化增長”的思考
年底前我國將實現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全國口岸全覆蓋
2015年8月債券發行要素一覽表
2015年6月債券發行要素一覽表
輕古典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