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中高段閱讀拓展教學有效性的思路

2018-08-27 08:35張慧玲
報刊薈萃·上半月 2018年8期
關鍵詞:拓展教學閱讀教學

摘 要:在小學進入中高段學習中,學習的重心由字詞的積累轉向閱讀的學習,教學中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基礎閱讀知識,更要教學生相應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實現閱讀的拓展教學,能夠進一步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實現課堂教學的發展。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到閱讀教學課前、課中、課后的全面拓展,實現教學的發展及完善。

關鍵詞:閱讀教學;拓展教學;人文發展

盡管新課程改革已經提出多年,但是在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仍然存在著對教材的過度依賴、對教學內容的程式化講解,甚至對閱讀文體的不加區分。這些情況的存在,不僅阻礙著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更難以體現閱讀的真正意義,打擊學生的閱讀興趣。在當前小學語文中高段閱讀教學中,增加拓展教學的內容,能夠鼓勵學生進一步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實現閱讀能力的全面發展。

一、拓展閱讀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意義

(一)滿足閱讀的需求

在當前教學中,實現閱讀的拓展教學,能夠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進入到小學中高段教學中,學生的學習重心由單純的字詞積累轉向對閱讀的教學中。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將基本的閱讀知識教給學生,更要教學生基礎的閱讀方法,建設閱讀能力,增加學生的閱讀興趣等。在教學過程中,實現閱讀的拓展教學,就是能夠跳出教材的限制,實現對學生閱讀的全面發展,為學生的成長奠定扎實的基礎,引導學生逐漸發現閱讀的基本興趣,實現教學的全面發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最終實現教學的全面發展。

(二)實現課堂教學的發展

在小學中高段閱讀拓展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實現課堂教學的發展。在傳統語文閱讀教學中,受制于考試的需求,往往會走向格式化教學,忽略學生本身對閱讀文章的理解、忽視學生的學習情況等,這些都阻礙著課堂教學的發展,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率。本文針對當前小學中高段閱讀拓展教學展開討論,能夠關注到閱讀的本質,在對學生對閱讀背景、文章作者、閱讀內容、拓展思考等全面的拓展中,實現教學的全面發展,為學生的成長奠定扎實的基礎,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全面突破,幫助學生更好地實現教學的發展。

二、閱讀教學中實現有效的課堂拓展

(一)實現課前的拓展

在當前語文閱讀教學中,實現課堂之前的拓展,需要學生在閱讀之前進行簡單的預習,并且有針對性的進行資料的搜集與拓展,幫助實現對閱讀文章的理解。在課堂之前的拓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對作者及文章背景的拓展。在對一篇文章的閱讀中,學生先對文章作者有所了解,能夠對文章的主旨思想、作者創作思路有所了解。借助文章進行心意的抒發,實現作者內心的表達等,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實際上也是讀者與文本、讀者與作者的交流過程,最終實現教學的全面發展,為學生的成長奠定扎實的基礎。將對作者的了解提升在課堂開始之前,能夠幫助學生提前做出準備,對課堂教學做出輔助。

(2)實現對閱讀背景的拓展。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對于一些內容還不是很理解,如在學習《再見了,親人》這篇課文時,許多學生實際上是很難理解蘊藏其中的中朝人民的友誼;在學習《為人民服務》時,也有些學生對于“重于泰山”和“輕于鴻毛”的人生意義很難有所體味,在這個過程,如果鼓勵學生先去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了解當年“抗美援朝”戰爭的時代背景,能夠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為閱讀掃清障礙。在課前的這一系類拓展,能夠幫助學生的閱讀掃清障礙、增加對知識的理解。

(二)實現課堂教學的拓展

在當前課堂教學中,也要實現課堂的拓展。而課堂之中的拓展已然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實現教學工作的進一步突破及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針對閱讀內容的拓展,在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到針對內容的拓展。除了課前組織學生進行的作者背景、時代背景等的準備,在課堂中為學生留有一定的交流時間,也要在課堂進行恰當的拓展,豐富課堂教學。在教學中《火燒圓明園》一課時,盡管已經做了背景知識的補充,但是學生在情感也很難在對于文字的閱讀中快速的激發出來,此時借助于多媒體技術進行展示,能夠在直觀視覺上對學生產生影響,可以通過一小段微視頻,將學生快速的帶入到火燒圓明園的場景中,當大火真正的燃燒起來之后,學生的情感能快速的被激發出來。

實現表達方式的拓展,嘗試在閱讀中實現對比的閱讀。在當前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打破閱讀課程的限制,在學習一課內容時,有效阻礙教學的發展,為學生的成長奠定扎實的基礎。在教學中學習《桂林山水》一課時,可以組織學生在進一步的閱讀《故宮》等文章時,進行對比。在閱讀知識的對比過程中,能夠實現對學生思維的啟發,全面推動學生的成長,使學生關注到文章的情感、內容、表達方式等的特色所在,使得教學細致化。

(三)實現課后的閱讀拓展

實現閱讀的拓展教學,不僅限制于課堂教學中,而是要更進一步的影響到學生的課后的拓展。再課后的拓展中需要關注到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以及對閱讀內容的進一步思考。在閱讀習慣的養成中,實際上要實現課上課下的聯動,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在課下做出進一步的閱讀,這需要教師在課堂中盡可能的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講故事也要適當的留白,給學生留有自主閱讀的目標。在課后的拓展中,也要充分關照到語文學科的人文特性,激發學生與文章、作者形成溝通,針對閱讀文章產生自己的感悟,雖然小學階段學生的社會認知比較少,但是在成長中會對文章產生獨特的感悟,需要給學生留有思考的余地。

在當前小學語文進入到中高年級,對閱讀的學習需要給予足夠的關照,正是為學生奠定扎實的語文閱讀基礎的階段,此時關注到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對課堂教學進行合理的拓展,能夠全面推進學生的成長,為學生的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推動學生閱讀能力、興趣、知識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新理念導讀[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154.

[2]閱讀與學習心理的認知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173.

[3]小學語文精彩教學片段賞析[M].寧波:寧波出版社,2007,182.

作者簡介:張慧玲,金華市蘭溪聚仁學校。

猜你喜歡
拓展教學閱讀教學
圖式理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初中英語評判性閱讀教學實踐與探索
習作單元中的閱讀教學
多元讀寫理論指導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
高階思維介入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分析小學中高段語文閱讀拓展教學有效性探索
初中語文拓展教學應用淺談
初中語文拓展教學應用淺談
關于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拓展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