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頓“降E大調第62號奏鳴曲”與巴赫《平均律鋼琴曲(上冊)第21首賦格曲》演奏淺析

2018-09-04 09:15劉東月
世界家苑 2018年8期
關鍵詞:音樂特征曲式結構作者簡介

摘 要:通過對《降E大調第62號奏鳴曲(Hob.XVI:52)》《平均律鋼琴曲(上冊)第21首賦格曲》三部作品深刻的分析、理解、演唱,以音樂會的形式全面檢驗自己的鋼琴表演綜合能力。

關鍵詞:作者簡介;曲式結構;音樂特征;演奏提示

一、海頓“降E大調第62號奏鳴曲(Hob.XVI:52)

古典主義音樂,首先映入人們腦海的人物肯定是海頓、莫扎特、貝多芬。三位大師的的音樂雖然相互影響,但是又各具特色。

人們親切的稱海頓為“海頓爸爸”,因為海頓的一生過得相對安穩,雖然有時對周圍的環境感到痛恨,但是他卻能安于現狀,樂在其中。海頓一生經歷了音樂史上的巴洛克時期、古典主義時期、浪漫主義前期,所以其音樂也經歷了風格上的巨大演變。他一生共創作了62首鋼琴奏鳴曲,其音樂風格樸素、自在,并且充滿活力和幽默的氣息,作品中沒有反映強烈的矛盾對比,而更多的是對世態風俗性的描述。

海頓的“第62首奏鳴曲海頓的 《降 E 大調奏鳴曲》(Hob.XVI/52)是其最后一首鋼琴奏鳴曲,于 1794 年—1795 年間完成,”[1]是演奏會上最經常聽到的曲目,也是海頓所有的鋼琴奏鳴曲中最艱難的作品。不論是曲調還是技巧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種精湛的技巧和大膽的和聲進行,使該曲產生了很高的藝術價值。

整部作品共分為三個樂章,第一樂章共有116小節,降E大調,奏鳴曲式結構。這個樂章的結構非常龐大,素材較之前變化豐富,調性對比頻繁,大量的使用遠關系調。不僅僅是單一的旋律流動或飽滿的和聲語匯連接,還有更多的交響性和幽默性穿插其中。呈示部一開始就不斷的突出主題,并且將這一簡單的樂思形象不斷的擴展,直至形成一個龐大的音樂結構,這一點與貝多芬的奏鳴曲有很多相似之處。,展開部音樂引入新的素材,附點音符和裝飾音成為本段落的一大特色。

第1-2小節在音響造成了如整個交響樂隊齊奏的效果,給人一種宏偉飽滿的感受。第3小節,提高一個八度奏響主旋律,并且在右手的安排上從飽滿的三和弦減成了單旋律,給聽眾一種交響樂隊齊奏之后單獨吹響的木管樂器,清晰而柔和。經過一拍休止之后,帶出了一連串的疑問,以及沿著疑問找到了答案。第6-8小節顯得特別的平穩,像是穩步的歌唱。右手使用不超過二度的旋律走向,給人穩定前進的感受。左手采用六度音程分解下行,與右手的主旋律聲部形成默契的呼應。第9-10小節又一次奏響1-2小節主題,不同的是這次交換了雙手的材料。第17小節再次重復主題,但經過一個小節就展開了發展。到此為止,此曲的交織性體現了交響性。并在展開部、再現部多次運用此手法,仿佛如一種川流不息的生命在流動與延續,充分體現了海頓的積極向上,奮勇向前的個性。28-29、46-47、68-72、98-99小節采用反拍的節奏型,模仿樂隊中的響鈴,達到了一種清脆的音響效果。并與前后的不同色彩的對比,達到了很好的效果。體現出了海頓的幽默性。

通過演奏可以感知,演奏海頓的作品需要很好的手指支撐達到飽滿的音響效果,時而需要指尖的顆粒性,時而需要連奏的慢觸鍵。鑒于古鋼琴的發音特點和當時的鋼琴和現代鋼琴的區別,演奏他的作品力度不可過大。譜面p實際演奏效果可以是pp;f實際演奏效果可以是mf。音量上,最大音量控制在mf,最小音量控制在ppp。海頓早期奏鳴曲很少標記力度符號,所以早期作品可能是為撥弦古鋼琴創作的。中期的許多奏鳴曲可能受鋼琴的影響或者羽管鍵琴創作,作品出現了力度符號,音與音之間輕重富于變化。在晚期奏鳴曲中,海頓充分利用鋼琴越來越豐富的性能,頻繁的使用pp,p,f,ff,dim,crescendo,等力度符號,其中海頓特別喜歡使用fz。踏板的運用也要謹慎。演奏海頓還需要充分的運用想象力,才能很好的將每個樂句隨心所欲迅速改變音色與表情。海頓對巴洛克的復調手法進行了自己個性化的創造,他一方面保持華麗風格的旋律手段,另外還恢復復調的技巧,將復調以音型化的形式出現。這樣一來不僅簡化了復調,而且增加了不少的趣味。

二、巴赫《平均律鋼琴曲(上冊)第21首賦格曲》

巴赫(1685-1750),德國作曲家,享有“音樂之父”之稱,巴洛克時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一生創作了各類體裁形式的作品500余部。巴赫扎根前人的研究傳統,但是又超越前人的豐碑,將復調音樂推向了最高峰?!镀骄射撉偾房梢哉f是巴赫音樂創作的巔峰之作,這部作品被譽為鋼琴音樂的“舊約圣經”,是巴赫為人類創造的一大遺產?!捌骄伞痹?671年(中國明代朱載堉1584年首次找出《新法密律》)由德國的維克邁斯特發明,將一個八度內的音均等的劃分為十二個半音,這就是平均律。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集》便是為了證明這一理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平均律鋼琴曲集》一共兩卷,各24首,上卷是為其長子利德曼和次子艾曼紐而作,創作于 1722 年。[2]22《平均律鋼琴曲集——上卷》第21首賦格曲是《平均律鋼琴曲集》的入門作品,是學習鋼琴音樂的必奏作品。這首樂曲是一首世俗舞蹈性的賦格曲,類似于前奏。將第21首前奏曲的主音進行節奏變化,開始了以屬音開頭的主題音樂。該曲呈示部一開始的主題平穩方整,在演奏時應該飽滿、活潑、有力;進入展開部之后,突出中間聲部的音樂;再現部與呈示部相呼應,依舊保持著舞曲的性格,最后結尾處做了一個漸慢的音樂處理,給人一種意味深長的結束感。賦格在巴赫的創作形式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賦格通常是由最精練的素材來構筑成的音樂作品,往往要求作曲家以最小量的元素來達到最大量的變化。每首賦格的主題不僅各具個性而且寓意深刻。有宗教受難性的、有世俗舞蹈性的、有節奏動力性的、有抒情歌唱性的、有雄偉英雄性的,這些賦格主題既是當時德國人民精神面貌的反映,也是巴赫個人內心世界的寫照。而每首賦格都是主題個性的邏輯發展和表達。它們在織體、形式、和處理上各有千秋,令人嘆決。

在演奏這首作品之前,首先應該對復調音樂的內涵有明確的認知,并且在演奏過程中要注意左右手的協調與各聲部之間的密切配合。為了更好的整體性把握這首作品,應該從人文背景上理解巴洛克精神。巴洛克時期是一段充滿矛盾的歷史,人們一方面崇尚理性意識形態,一方面又受到宗教意識的滲透。正是這兩者的結合才構成了巴洛克音樂風格,所以在演奏的時候應該顯示出自己的審美理念,并且將賦格音樂的層次性彈奏出來。

參考文獻

[1]王賀.解析海頓《降 E 大調奏鳴曲》(Hob.XVI /52)的創作手法與整體結構[J].當代音樂,2017(11):54-56

[2]于莉莉.巴赫《平均律鋼琴曲集》解析——以第一卷第八首為例[J].當代音樂,2015(3):77-79

作者簡介

劉東月(1993.06-),女,漢,籍貫:四川萬源,學歷學位:藝術碩士,研究方向:音樂。

(作者單位:四川師范大學)

猜你喜歡
音樂特征曲式結構作者簡介
《新媒體研究》雜志論文投稿須知
理性中的即興隨想
淺析隴東民歌的音樂特征
中國當代古風音樂曲式形態特征探析
淺談肖邦《升c小調波洛乃茲舞曲》的音樂特征
和聲曲式分析
淺析女高音詠嘆調《求愛神給我安慰》的演唱風格與藝術處理
《中興通訊技術》雜志(雙月刊)投稿須知
舒伯特《D大調鋼琴奏鳴曲》(D850)第一樂章創作特點分析
淺析貝多芬奏鳴曲OP.10 No.2 第一樂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