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現狀與改進策略探討

2018-09-08 10:26段建甫
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 2018年7期
關鍵詞:教育現狀農村信息技術

摘 要:信息技術課程雖然已納入各中小學必修課的范圍之內,但農村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受各方面因素影響,并未引起足夠重視。諸如地域和學校因素導致的相關硬件設備落后、師資力量薄弱、課程體系不健全,以及家庭條件的限制等,嚴重影響了農村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效果。該課程要想走出在農村小學的尷尬境遇,促進課程得到均衡發展,可以從加大財政投入、健全課程體系、加強師資培訓、改進教學方法、加強家校共管幾方面入手。

關鍵詞:農村;信息技術;教育現狀;策略

作者簡介:段建甫,四川省渠縣新市鄉中心小學教師。(四川 渠縣 635224)

中圖分類號:G623.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8)19-0110-02

隨著計算機技術迅猛發展,信息技術教育也進入了我國中小學教學體系。對于農村小學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該課程受各方面因素影響,在農村小學教育中沒有得到足夠重視,存在很多問題。本文就有關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改進途徑。

一、農村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存在的問題

1. 硬件設備落后。受到計算機硬件條件制約,農村小學學生動手能力難以保證,教學效果無法有效提升。作為學校,由于受地域、交通、經濟、生源等諸多方面影響,發展也同樣存在許多不均衡。一些農村小學還存在基礎設施陳舊、教學設備落后等諸多不利教學的情形,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地域因素。城鎮學校往往因占盡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而“近水樓臺先得月”,各種教學設備和資源能優先獲得并充分運用。農村學校則有可能因生源少、交通差而失去一些政策扶持,邊遠偏窮地區尤為明顯,這使得農村學校相比城鎮學校更處于劣勢地位。二是學校因素。雖然國家一直在大力提倡和推行素質教育,但應試教育的影響卻根深蒂固。受中考、高考的影響,小學更注重的是語文和數學,其他的科目都是“豆芽科”,也不納入教學考核,教師沒有動力,學生沒有興趣,可學可不學,可教可不教,從而導致在很多農村學校,信息技術課程基本上是流于形式。有一些農村學校在資金困難的情況下,沒有專業的信息技術實踐教室,或計算機設備嚴重老舊,甚至損壞,無法用于正常的教學工作。

2. 師資力量薄弱。教師是否專業是衡量一個學校正常和高效運轉的關鍵要素之一。相較于其他課程,信息技術課程對教師的要求則更為嚴格。如果任課教師自身能力無法滿足教學和指導實踐的需要,即使有精良的設備,聰明的學生,也不一定能達到預期效果,反而有可能造成另一種的資源浪費,甚至誤人子弟。

3. 課程體系不健全。農村教育資源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課程體系不健全的問題。由于受師資力量匱乏的限制,有的學校雖然設置有信息技術課程,但因沒有相應的專業教師,導致無人上課,或者該課程用于改上其他課程而致有名無實。有的學校雖然也有計算機專業的教師,但由于其他科目缺乏教師,受此影響而抽調或安排其擔任其他課程教學導致無法人盡其用,英語專業教師教語文、計算機專業教師上數學的情形時有發生。

4. 家庭條件限制。信息技術課程與其它課程有所區別,它更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除了在校學習和實踐外,課外的操作時間與學生計算機操作技能的熟練程度和操作技巧密不可分。由于農村家庭條件限制,教學效果無法有效提升。筆者曾對所教班級學生家庭的計算機數量、操作條件和時間進行了專項調查,得到以下數據:可用計算機占比4.9%,在家或網吧上機操作占比19.1%,上機時長每周1-2小時,且多以網絡游戲為主,真正能對課堂所學知識進行實踐操作的學生不足3%;用正確指法使用計算機的只有3名,使用“一陽指”“二指禪”“三爪功”(游戲模式)的畸形指法隨處可見,鍵盤操作無法實現盲打,速度極慢,一旦養成習慣將難以糾正,勢必會給以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帶來嚴重影響。

二、農村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改進途徑

1. 加大財政投入,增強硬件建設。面對學校硬件中存在的問題,一是需要上級各教育職能部門在硬件配備時適當向農村偏遠地區傾斜,促進教育均衡發展。二是學校要摒棄“等、靠、要”的依賴思想,規劃專用教室,并從自有資金中提取一定數額的經費用于購置計算機設備,逐年擴充,以滿足學生上機實踐操作的需要。近年來,個別地區的農村中小學對教學設備進行了更新,但也存在很多嶄新電腦閑置在機房的現象,這同樣需要引起各級各部門的高度重視。

2. 健全課程體系,促進學科均衡。為達到素質教育目的,學校在對課程進行安排時,應嚴格按照教育部門的要求健全課程體系,促進學科均衡發展。學校教師本身足額,在對任課教師進行分配時,應綜合教師所學專業、擅長教學科目等進行科學管理,對口安排。若確因計算機專業教師缺乏,可動員有較好基礎的教師參加業務進修,或由教育主管部門統一協調其他學校教師兼聘,或在歷年新進人員考察時側重這方面人才的招錄。

當前使用的小學信息技術教材,雖然多次修改日臻完善,但有些內容仍然不適合農村教學,沒有充分考慮到城市與偏遠山區農村的差距。教育部門可依據《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結合農村小學現狀,組織有關專家,編寫適合農村小學特點的信息技術教材。

3. 加強師資培訓,提高教師水平。鄧小平同志提出,計算機要從娃娃抓起。我們不能讓農村學生在信息技術方面輸在起跑線上。起跑線最關鍵的因素還是在于教師隊伍水平?,F階段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目標和任務是什么?新時期信息技術教育出現哪些新生事物?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如何改進教師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如何提高教育機關、學校、老師、學生、家長各方面的信息技術教育認識上的差距?一系列課題擺在信息技術教師面前。

正因為信息技術課程教師肩負著重要的責任,所以有關部門應該針對農村信息技術教學現狀,及時組織任課教師培訓、交流。信息技術瞬息萬變,城市和農村師生的感受不同步。應該盡量讓農村信息技術教師跟上時代潮流,重視信息技術課程教學。

4. 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對于小學生來說,信息技術課應該是非常有趣的課程。教師應該抓住學生年齡特征,開展多種多樣的教學。抓住學生新奇、積極性高的特點,呵護學生的學習熱情,采取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

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正確引導作用不可忽視。通過諸如創設情境、任務驅動等方式,形成求知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樂中學”“學中樂”,從而引導他們愉快自然地掌握新的知識。比如,針對農村很多學生使用智能手機的新情況,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手機,控制玩游戲的頻次和時間,多探索新鮮有趣的智能小軟件,鼓勵學生向農村父母傳授聊天通訊軟件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了解網絡交流和電子支付等信息安全常識,同樣可以提高學生信息技術實踐的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興趣。其實,在很多老師牢騷滿腹的時候,一些農村孩子經過自己摸索出來的信息水平已經超過了老師。所以,教師應該調整心態,放下身架,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使師生互助互進,關系更為和諧,教學效果將會得到較大的提升。

5. 加強家校共管,社會力量合作。在加強學校與教師建設的同時,還應加大課程宣傳力度,從而改變農村家長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認知,讓其認識到讓學生課后進行實踐操作的重要性和對學生以后的影響。建議有條件的家庭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購買計算機,若無力購買可與同學共同或分時使用,并適當支付一些費用。也可以與其他設備充足的學?;蛏鐣逃龣C構展開合作,租借或協議安裝相關軟件和使用計算機設備,以加強課后實踐操作,提高學生的計算機上機率和應用水平。

總之,按照國家信息技術教育標準要求,結合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與農村學生學習成長規律,應該形成農村信息技術教學特點,搭建農村信息技術課程體系,實現農村信息技術教學任務的轉化,提高農村信息技術教學質量。

責任編輯 羅 佳

猜你喜歡
教育現狀農村信息技術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思考
巧學信息技術課程
淺談初中信息技術項目式學習教改實踐
巧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效率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生存狀況與教育現狀研究*
淺析新課改形勢下初中政治教學的策略與途徑
一般工科院校大學生對我國環境保護現狀的認知分析
高校ACCA教育現狀及其問題探討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