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過閱讀教學培養初中生的英語思維品質

2018-09-17 05:42池永青
課程教育研究·上 2018年24期
關鍵詞:思維品質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池永青

【摘要】我們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從四個方面落實: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學習能力。[1] 隨著課改的深入,思維品質的培養已成為英語課程的目標之一,通過閱讀教學培養思維品質是有效且便捷的途徑之一。本文結合教學實例,分析閱讀教學問題設計存在的問題,從學生情況分析、教學文本分析、內在聯系及難度梯度等方面,提出問題有效設計的建議,期望在閱讀教學中促進初中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

【關鍵詞】閱讀教學 初中英語 思維品質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4-0061-02

常言道,腹有詩書氣自華。閱讀影響的是一個人素質中最基本也最核心的素養,重要性可見一斑。那么,閱讀這樣一項非常個人化的活動,真的可以教學嗎?閱讀教學又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呢?

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2011)指出:英語課程要著重培養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傳達信息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2]。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立足于發展和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大背景,樹立強烈的“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意識,將關注焦點從教師的教轉移到學生學習參與的實際獲得。在閱讀課的教學設計里,教師設計的任務要重視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本文將從目前初中英語閱讀課設計存在的問題,以及在閱讀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英語思維品質兩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閱讀教學設計的不足

筆者在參加各種校內外英語教研活動中對閱讀課進行觀察、分析和總結,再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發現閱讀教學設計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不足:

1.學情分析不足

[案例1]

這是一篇課外閱讀的材料。是一則旅游廣告,介紹了海南島、泰國、澳大利亞和韓國濟州島的地理位置、旅游景點、當地特色等。教師在讀后設計了一個report環節,要求學生任選一個文章內的旅游景點,完成My trip to...的輸出任務。教師設計這個任務的目的是想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再次梳理和運用,可在實際的教學中,這一任務的完成情況不理想,有些學生無從下手,不知從何說起。這主要是因為學生僅僅通過一篇文章的閱讀,對這些旅游景點了解不多,而且這是一所地處農村的學校,有些學生他們的生活中或許根本沒有外出旅行的經歷。教師沒有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和實際生活情況,只是按照自己原先的設想設計了題目,最終導致閱讀教學難以完成預期的目標。

2.設計的問題比較單一

[案例2]

這也是一篇課外閱讀材料,是一封信及它的回復,Wang Wei給朋友寫信,講述自己碰到的問題并尋求幫助;Li Lei針對他的問題給出合理化的建議。教師要求學生快速瀏覽這封信,回答以下問題:Who wrote the letter? Who is the letter to? What did they do with the problem in learning English?接著要求學生尋讀這一文本,完成書本第三部分的填空練習。最后,學生通讀全文,補全文章摘要。

閱讀教學中問題設置的種類主要有以下三種形式:細節理解型問題、猜測型問題和推理判斷型問題??v觀教師設計的問題,絕大部分是圍繞文本信息提取的細節理解型問題;猜測型問題和推理判斷型問題所占比列不足,問題類型不平衡,促進學生對文本內容以及深層次理解的問題不多。

3.問題設計缺乏梯度和難度

[案例3]

仁愛英語八下Unit6Topic2SectionC是一篇故事情節按照時間先后順序發展的文章。文章脈絡非常清晰,比較容易理解。教師在處理文本時按照故事發生的先后順序依次提出以下問題:(1)What were they doing when they parked their bicycles?(2)What happened to Darren and Michael when they were exploring happily?(3)Were they happy at last?

教師通過這些問題,幫助學生理解整個故事的發生和發展情況。學生在回答完這些問題之后能把握大意,但這些問題缺少梯度和難度。閱讀理解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問題設計要充分考慮問題之間的深度和廣度,使多個問題形成一條主線,層層遞進,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本脈絡,更深入理解文本,挖掘內涵并提升思維。

二、閱讀教學問題有效設計的建議

1.設計問題以學生為主體,滿足學生的需求

設計問題時,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關注他們的興趣,滿足他們的需求。根據初中英語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生活經歷、認知水平等因素,將學生的已有知識和閱讀內容緊密聯系起來,激活學生的思維,精心設計有趣的問題,幫助學生由表及里、層層遞進理解文本。

[案例1]

仁愛英語七上Unit 3 Topic 2 Section C,本節課是閱讀課,以A photo of my family 為主線,談論家庭成員和家譜圖。讀前環節教師通過頭腦風暴等游戲活動幫助學生學習單詞,用快速讀出消失的單詞,來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在讀中環節教師在PPT中呈現教師自己的家庭照片,運用文本中掌握的知識引導學生談論家庭稱謂、職業、愛好等,因為談論的是老師的家庭,學生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引發了學生的主動思維;在足夠的輸入活動后,教師要求學生拿出自己的家庭照片,和同桌進行討論并生成report,培養了創造思維能力。

初中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教師在課堂中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的注意力和反應能力,不斷創設情景以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在閱讀環節中注意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的能力,引導學生把本課所學內容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把語言學活用活,激活了學生的思維。

2.設計問題多樣化,促進學生積極思維和互相交流。

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可以根據文本的內容及語言特點,靈活設置任務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積極思維和互相交流。在pre-reading中,教師可以基于語篇設置一些情景詞匯題,鼓勵學生積極運用;在while-reading中,可以將中考所需的能力融入問題中,通過問題引領學生積極思考;最后還可以鼓勵學生運用本節課所學知識,完成語篇輸出[3]。

[案例2]

仁愛英語八下Unit 5Topic 3 Section C,本節課是閱讀課,主要談論環境對情緒的影響,教師先出示了幾張汶川地震的照片,然后要求學生回答問題。接下來又出示一組關于環境影響情緒的圖片,要求小組合作,選擇其中一張照片,討論這個情景是如何影響情緒。照片中真實的情境能夠讓學生觸景生情,產生共鳴,構思語言內容更加真實。在討論之后,再布置report任務,內容需要包括What can affect the moods?Why?How to deal with?等。這個活動讓學生模仿課文中的語言進行個性化表達,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使所學內容變得條理化,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3.設計問題有廣度和梯度,挖掘文本內涵并提升思維。

教師在處理文本時要有整體意識和主線意識,任務難度需要有一定的梯度(葛炳芳,2015)。教師設計的問題難度要逐漸遞加,難度太小,好的學生沒有什么挑戰,就很難保持閱讀興趣的的持續性,如果問題難度過大或過于開放,超過學生能力范圍,會打擊大部分學生閱讀的信心。所以,閱讀問題的設計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既要有直觀性的問題,讓學生在文本表層就能找到答案,也要有歸納、推理的問題,鼓勵學生在字里行間挖掘深層含義,體會言外之意。

[案例3]

仁愛英語八年級下Unit3 Topic2 Section C介紹了莫扎特的音樂天賦及對音樂的熱愛,突出了他talented和hard-working的品質,教師設計任務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引導學生通過文章細節品味、提煉人物精神品質。圍繞文本,教師設計了三個任務:

任務1:瀏覽文章,分段并總結每段的中心意思。

教師讓學生采用略讀,梳理文本框架,培養學生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任務2:(1)回答問題What did Mozart think when he watched and listened to every note his sister played?

(2)短文填空

When Father Mozart and Nannerl_________the room, little Wolfgang______ ______to the piano and_______the keys. He ______The music________beautiful. Father Mozart________him and________to see him. Wolfgang _______well without any help. Father Mozart______to give his little boy music lessons.

(3)亂句排序

教師讓學生采用尋讀,進行細節閱讀。問題設置由淺入深,學生通過對Mozart品質的分析,達到了文本的升華,激發了學生的邏輯性和創造性思維。

任務3:分享一個方仲永的故事,思考討論:What do you think of Mozart and Fang Zhongyong ? Why?

學生運用今天所學(框架,品質),暢所欲言,做到了“學以致用”,并通過這個故事和莫扎特的故事進行對比,提煉出天才與努力的關系,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思維。一節課下來,每個層面的學生的思維品質都得到了提升。

總之,以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為宗旨的英語閱讀教學活動的主要目的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閱讀與思維不可分離,相輔相成。閱讀教學應該注重培養通過閱讀掌握信息獲取能力,進一步到梳理、歸納、分析、推理等思維能力的提升。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還要積極運用思維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在閱讀問題設計時需要從具體的學情出發,注意問題種類的均衡化和多樣性,關注問題之間內部的關聯和邏輯,做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發展思維能力,提升思維品質。

參考文獻:

[1] 魯子問.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要從四個方面落實,2016.6.23.

[2] 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2012).

[3]楊曉鈺,段春濤. 如何基于目標進行初中英語閱讀課的設計?2017.11.14.

[4] 陳琳.2016.頌“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J].英語學習(教師版)(1)5-6.

[5]程曉堂,趙思奇. 2016.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 [J]. 課程.教材.教法,(5):79-86.

[6]葛炳芳.2015.英語閱讀教學的綜合視野:理論與實踐 [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7] 顧明遠.2015.核心素養:課程改革的原動力 [J].人民教育,(13):17-18

[8]孫琳.大閱讀視角下的小學英語閱讀課程建設與教學設計創新,2018.1.19.

猜你喜歡
思維品質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初中英語“三段四部式”寫作教學法的實踐探索
初中英語評判性閱讀教學實踐與探索
多元讀寫理論指導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
高階思維介入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媒介運營管理者應具備的一種新的思維品質
提升學生對數學的喜愛度
在“教學做合一”中優化思維品質 提升創新能力
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初中英語單項選擇練與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