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小學生語文問題意識的現狀與探析

2018-09-17 05:42黃雀然
課程教育研究·上 2018年24期
關鍵詞:培養對策

【摘要】文章通過問卷調查與課堂觀察的研究方法,對廣州市增城區派潭鎮七境小學學生的語文問題意識進行調查研究,基于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提高學生語文問題意識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語文問題意識 語文問題意識現狀 培養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4-0083-02

所謂語文問題意識就是指小學生在語文認識活動中,面對意義不明確的問題情境時,對其中所包含的問題的一種清醒、自覺,并攪之以強烈的困惑、疑慮及想要去探究的內心狀態[1]。學生的語文問題意識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從已有的經驗或情境中創造出新問題;用準確的語言把所發現的問題表達出來;學生向老師提問的主動性。以語文問題意識的概念及其外在表現為依據,我們選取了七境小學四至六年級學生共181人作為調查對象,采用課堂觀察及問卷調查的方法對該校學生語文問題意識現狀進行調查。

依據研究目的,設計了《七境小學學生語文問題意識調查問卷》,問卷選取了16個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問題。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81份,收回問卷181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180份,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歸納出研究結論。另外,隨堂聽取四至六年級語文課15節,并作好詳盡記錄,為研究積累第一手資料。下面選取若干個問題的調查結果,對七境小學學生語文問題意識進行分析:

表中的數據讓我們發現,在語文課堂中,23.3%的學生無問題可問,偶爾有問題可問的占46.1%,僅有30.6%的學生表示有疑可問。很明顯,大部分的學生沒有意識到自己在語文課堂學習中存在的疑難和困惑。

按照部頒標準,四至六年級每周設置6節語文課,然而,在一周內,提問題少于10個的學生占總人數的93.3%,學生的問題意識確實令人擔憂。本來,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遇到疑難時,首先想到的是老師,都喜歡向老師提問,可一周內他們向老師提問的數量又是那么的少,隨堂聽課記錄又進一步證明了這一點,在記錄的中高年級15節語文課中,學生提出的問題最多時為6個,最少時僅有3個。

調查數據顯示,73.3%的學生只有在完成語文作業或練習遇到問題時才會引起問題意識,提出的問題都是呈現式問題,而敢于對教師的講解提出質疑的學生僅占6.1%,這也說明學生提出的問題質量偏低,不善于提出思維水平較高的創造型和發現型問題。

綜上所述,我校小學生語文問題意識是“問題”,我們能溝勒出我校學生語文問題意識現狀的輪廓為:(1)不敢問。從學生心理進行分析,缺乏安全的環境,傳統的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體,教師常以自己的“問題”替代學生的問,教師具有絕對的“權威”,教師專制的態勢讓學生不敢問,同時學生生怕提出的問題過于簡單,被同學或老師譏笑;(2)不想問。傳統的結論性教學,讓學生習慣于教師給出的答案或結論,一個問題一個答案,學生聽,教師講,學生從不懷疑教師的解答,學生沒有意識到語文問題意識的重要性,沒有意識到問題意識是發展思維和創新意識的動力;(3)不會問。學生知識匱乏,缺乏提問技能基礎,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在語文學習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困惑和疑難,自己能提出新問題的學生并不多,只能針對語文作業或練習提出一些呈現式的問題,提出的問題缺乏深度。

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我校從學生的心理、問題的創設和提問的技巧等方面出發,培養學生語文問題意識。

一、建立平等、互助的課堂,讓學生敢問

1.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營造合作氛圍,既是課堂教學本身客觀的要求,又是培養學生語文問題意識的有效策略[2]。傳統的師生關系由于學生的年齡、知識處于弱勢,因而處于被動的地位,教師不樂于傾聽學生的意見,學生不敢向老師質疑,更不敢否定老師的講解,這種關系就必然導致師生間缺乏溝通與理解,缺乏對話與交流。寬松的課堂氛圍需要教師與學生零距離接觸,建立一種亦師亦友的關系,成為學生學習的激勵者和引導者,教師要通過自己的動作、語言和表情向學生傳遞一種信任、親切和尊重的情感信息,多一些幫助,多一些寬容,把學生從教師的畏懼和依賴中解脫出來,把教師看作是自己學習的合作者,敢于質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

2.建立互助的同伴關系

同伴關系同師生關系一樣,也影響著課堂的氛圍。很多學生生怕提的問題過于簡單而受到同學的譏笑,而不敢提出自己的見解,將問題隱藏在心里。首先教師要以支持性的態度,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和探究,對學生提出的有創意、有價值的問題要給予鼓勵和表揚;對與課堂教學相關不大,過難或過于簡單的問題要給予尊重和肯定。同時教師要正面引導學生,以寬容、開放的心態看待主動提問的同學,不要嘲笑別人的錯誤,為主動提問的學生創設一種既無拘束又較熱烈的“安全”環境。

二、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想問

1.創設生活化問題

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有利于學生依據生活經驗,提出感興趣的問題,讓學生快速、準確地建構起語文的認知結構,獲得語文學習的經驗[3]。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課文《趙州橋》是一篇精讀課文,重點向我們介紹了趙州橋結構雄偉、堅固、美觀的特點,教學前,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討論:家鄉的橋梁是怎么樣的?使他們進入實境,更多地獲得橋梁印象,然后借助多媒體,通過播放視頻和圖像,向學生介紹其它大橋的情況,增加學生對橋的感悟。

2.創設懸念式的問題

小學生好奇心強,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教材的內容,創設懸念式的問題,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以問題解決為線索,以自主探究為學習切入點去學習課文。如在教學《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時,準備兩個重量相差懸殊的鐵球,讓學生猜猜,如果這兩個鐵球同時從高處掉下來,到底哪個先著地呢?很多同學根據自己的經驗都會認為是重的先著地,事實上是這樣子的嗎?讓學生閱讀《兩個鐵球同時著地》,這樣學生帶著懸念,產生了探究的需求。

3.創設沖突式問題

挖掘文本中的矛盾因素,創設引發學生認知沖突的情境,打破學生認識平衡,引導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把提問變成學生的質疑。如《唯一的聽眾》中的音樂教授說自己耳聾,顯然他說的不是真話。學了課文后,可引導學生討論:有人說,說假話就是撒謊,人要講誠信,不能撒謊,你認為音樂教授這樣做對嗎?通過討論,讓學生被動接受轉化成主動探索,有效地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三、教給提問的技巧,讓學生會問

1.提高學生的自身素質

弗萊明發現青霉素的作用并非偶然,這與他博大精深知識基礎密不可分。同樣,學生的知識基礎是問題意識產生和發展的基石,知識逾豐富,提出和發現的問題水平就逾高。因而教師應通過多種途徑擴大學生視野,鼓勵學生廣泛地進行課外閱讀和探究閱讀,豐富文化內涵,既關注學生良好的知識結構的形成,又關注學生知識的應用,形成敏捷的思維,質疑問難。

2.教給學生問的方法

(1)質疑課題

文章的題目是文章內容的高度濃縮,是作者寫作意圖、文章主旨的高度概括,也是文章感情和思想的透露,如能緊扣課題設計懸疑,讓學生帶著問題主動探究,有利于激活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有利于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如,《山中訪友》可質疑:作者到山中拜訪了那些朋友?《草蟲的村落》可質疑:草蟲的“村落”是怎么樣的?

(2)質疑重點詞句

重點詞句是理解課文的關鍵,引導學生質疑重點詞句,讓學生產生爭議的欲望,查閱的動力,可為進一步學習課文作好鋪墊。如:《窮人》一文中有這樣的句子:“桑娜臉色蒼白,神情激動?!币龑W生抓住關鍵詞提出問題:“桑娜為什么會臉色蒼白呢?桑娜為什么會神情激動呢?”學生提出這些問題后,通過問題研讀,就會把課文理解得更深,有效地拉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

(3)質疑空白處

一些文章會留下懸念,讓人讀了意猶未盡,想多知道些。這些課文我們可讓學生發揮豐富的想象,從不同的角度去探求問題,質疑課文的空白處,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如《草蟲的村落》中許多地方都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可以引發學生進一步思考:如:課文的第九自然段,“我還看見了許多許多……”啟發學生思考:“我”還會看見些什么?

實踐證明,以上的舉措是行之有效的。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運用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讓學生敢問、想問、會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不斷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真正實現語文新課標的理念。

參考文獻:

[1]周春艷.我國小學生的問題意識及其培養研究[J].《科學教育》,2009(11).

[2]許建云.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探索與培養[J].《科學教育》,2008(07) .

[3]任暉.徐德新.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初探[J].《中國教育現代化》,2012(05).

作者簡介:黃雀然(1971.10-),男,46歲,中小學語文一級教師,主研方向為小學語文、小學德育。

猜你喜歡
培養對策
財會人才培養的現存問題及改革建議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媒體素養現狀觀察與培養對策
信息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淺議
公安專業學生計算思維能力培養對策初探
創新發展背景下的高職本科人才培養對策
對我國文化經紀人的素質培養探討
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策略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感的培養
基于模糊層次分析法的管制員班組資源管理分析
關于大學生專業興趣的現狀思考和培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