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教學中四種關系的處理

2018-09-17 05:42呂蓓蕾
課程教育研究·上 2018年24期
關鍵詞:處理小學語文

呂蓓蕾

【摘要】小學語文是小學教育過程中一門基礎學科,目的是通過對語言的學習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新能力。核心素養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出發點和目的,而核心素養是一個復合型概念,包含的層面比較多,本文主要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幾種關系的處理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關系 處理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4-0173-02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教學出發點和目的,但是核心素養包含的層面比較廣泛,其涉及到的各種關系。要實現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改變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思維,將語文教學中的幾種關系進行有效處理,以實現核心素養的培養。

一、隱性關系和顯性關系

語文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建構、思維發展、審美鑒賞和文化傳承幾個方面,這幾個方面構成相互包容相互影響的整體。在語文素養教育中要用外顯的的語言文字能力去探究內隱的語言思維和審美文化能力。處理好顯性與隱性的關系,可以用顯性語言引出豐富的隱性教學價值,可以找出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共振點。如在進行《詹天佑》這篇傳統名篇講授時,可以從2022年北京-張家口的冬奧會和京張高鐵作為導入,之后談一談百年前的詹天佑舉辦京張鐵路記者招待會的情況。此時可以設計一個情境,如果你當時在現場,你會問詹天佑什么問題?學生帶著情境問題進行文章閱讀時就可以找到文章關鍵詞,會覺得修建這條鐵路要經過一路的懸崖和高山,外國工程師當時都不敢嘗試,您是否可以完成?還有類似問題“您在修建鐵路過程中遇到最大困難是什么?”“當外國工程師說能修建這條鐵路的人還沒有出現時您是怎么想的?”“用隧道進行修建鐵路會不會破壞長城?”在對學生問題進行篩選時可以以詹天佑的口氣進行回答,以表現詹天佑當時的愛國品德。這樣通過顯性問題的提問作為切入點,可以實現隱性與顯示的有機統一,使學生能達到思想的共鳴。

二、語感關系和語理關系

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是通過感性和理性相結合完成的。感性主要是學生的語言語感的體現,理性主要是通過對語言知識和規則的學習來建構。語感主要偏重直覺,語理主要是更改分析,兩者缺一不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語言是無限手段和有限有段運用的結合,在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時需要用有限手段來提高對語言的語感。在進行課程設計時需要讓學生經歷上浮和下沉的一個過程,先讓學生下沉到文章情境中進行體驗情感,之后通過感悟、體驗和思考探究再上浮到語言規律和運用的層面。語文教學要遵循一個模式,即言語-語言,從與生活最切近的言語入手,通過感悟總結出有規律的語言規范,通過對規律的領悟再回到言語的應用中。如在講授《牛郎織女》時可以引導學生將文章中人物的出聲順序進行更換,可以從織女被抓開始,可以從變成星星開始,也可以從鵲橋相會開始。不管是哪種出場順序,都可以讓學生領悟到倒敘、插敘和正敘的用法,這樣既提升了學生講故事的積極性,也讓學生感悟了民間故事的巧妙特點。

三、個體關系和群體關系

在進行語文教學時一些課堂組成因素,如學生自我展示、練習等的不同組合,可以展示出不同的課堂學習形態。兒童的語言學習主要是兩方面,一種是自發的,一種是由某種動力促成的。自發的語言學習可以稱為習得,由動力促成的可以稱為學得?;谶@兩個學習方面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需要先根據習得的自然條件進行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強調學生主體性,再通過教師的指引使學生在學習時提升到自覺層面上。之后要通過精確的教學設計來引發學生的群體思維。在課堂上的每一位學生都是獨特的資源,每一位學生的個體思維的發揮都可能引起群體思維的覺醒,而覺醒的群體思維又可以促進個體思維的提升。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教學的本質是在激情的原則指導下對重要的事物進行永恒的對話。在進行課程設計時在尊重學生個性化基礎上要注重教學目標的實現,以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如在講授《墨梅》時可以課前讓學生進行自學,在課堂上,教師提出問題“你們怎么證明你們讀懂了這首詩呢?”有的學生可能會回答“我可以正確翻譯這首詩”,有的可能回答“我能有感情的朗讀”等。在學生的回答過程中教師要傾聽學生的心聲,使師生之間的交流更有效更暢通。

四、整體關系和部分關系

在進行語文素養的培養時,核心的形成需要日常點滴的積累。對于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節課來說都是增強核心素養培養的關鍵,需要教師運用整體與部分的關系進行思維優化,以找到教材中與核心素養相關的內容,方便學生進行學習和理解。如在進行《三打白骨精》講授時,可以讓學生思考,為什么一打和二打都不行,只有三打才可以?這樣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思考,可以理解故事一波三折的寫法。通過其他一波三折故事的聚合,可以讓學生在理解后拓展到寫作模塊,提升他們在作文寫作時一波三折的寫法。此時的語文教學不是簡單的拼湊,而是以核心內容為指導進行學習任務的構建,通過訓練幫助學生形成真正的素養。學習任務群就體現了整體與部分的統一,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們要強化教什么,怎么教的理念,以從教材文章中挖掘有價值的要素,并站在學生角度進行講授。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處理好隱性與顯示關系、整體與部分關系、語感與語理關系和個體與群體關系,通過系統的教、有選擇性的教和有創造性的教,把語文教學重點融入到設計中,把文章中有價值有表現力的語言放大并進行拓展,在打破學生固有的簡單學習模式基礎上豐富學生的語言學習模式,教出語文的魅力,體現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王寧.語文教育與核心素養[J].中學語文教學,2016(11).

[2]帕克·帕爾默.教學的勇氣—漫步教師心靈[M].沈桂芳,金洪芹,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猜你喜歡
處理小學語文
橋梁軟土基礎處理應用
淺談語文課堂的情感教育滲透
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語言溝通探析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