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藝術學研究生思政課程教學研究

2018-09-28 10:37岳陽趙帥
東方教育 2018年27期
關鍵詞:研究生思政價值觀

岳陽 趙帥

摘要: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睂⒅袊鴥炐銈鹘y文化融入課堂之中,不僅有著現實的意義,也是政策指導中的重要舉措。藝術學研究生思政課程教育中,對于融合優秀傳統文化,有著特定的目標和指向,對進行藝術再創作有著長遠的意義和價值。本文立足于此,從學科的角度探討優秀傳統文化與藝術學門類結合的多種可能性,從教學方法的角度進行策略與途徑的研究,從課程評價的角度討論授課方式的改進,從研究生的特定群體為出發點研究導師與輔導員進行傳統文化主題教育的協作機制,從藝術學研究生的專業特性為出發點探索課程協同機制建立。

一、優秀傳統文化在思政課程教學的應用現狀

目前,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政課程體系進行研究的視角主要有優秀傳統文化案例與文本的選擇,如對于國學經典的文本梳理與選擇、傳統優秀文化價值觀在課堂講授中的案例梳理。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提綱式的整理與提煉研究,并擬在此基礎上形成課程教案。在高校學生課程評價與反饋中,對于優秀傳統文化在課程講授的現狀調研與思考。

對于優秀傳統文化在藝術學研究生教學中的研究基礎偏弱,前期研究多著眼于高校,將其作為全方位育人中的一個環節,從宏觀的角度著眼和把握;或深入優秀傳統文化之中,從價值觀與經典文獻著眼研究。面對藝術學方向的研究生,思政課程教學的獨特性與教學的靈活性較為薄弱,研究缺乏實地調研與對比,研究結果并不完全適用于研究生教學體系,更缺乏協同機制研究。

二、優秀傳統文化在思政課程中教學策略研究

優秀傳統文化在思政課程講授時,應當與各專業課程、導師建立協同機制,進而形成全程育人的體系。同時,探索在信息時代,優秀傳統文化的數字化體系建立。以教育部“本科教學工程”的“突出重點、改革創新、繼承發展、引領示范”原則為指導,以鼓勵“興趣驅動、自主實踐、注重過程、交叉融合”為目的,培養學生具有創新思維、問題意識和研究能力的復合型人才。作為第二課堂,學生在其中起著主導地位,發揮著“翻轉課堂”的作用。

應積極探索研究生與學生社團的契合,在學生社團中積極融入中國優秀文化的探索工作。在研究生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明確社團文化培育體系的建設,通過社團活動的外在顯現,引導參與者去認同、接受社團活動所呈現的價值觀、所體現的社團精神。進行文化培育的制度培訓和浸潤,使成員熟悉社團制度,讓文化建設成為一種自覺機制和習慣,從而影響人、感染人。這一體系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組織成員的行為方式,它代表了組織成員所持有的共同理念。積極利用“互聯網+”的創新性平臺,積極利用跨界融合、創新驅動、重塑結構、尊重人性、開放生態和連接一切的特征,學習自由、開放、平等、分享等互聯網精神特質,培養學生在現實社會中的進步思想、堅強意志、健康人格和良好技能等為基本價值的旨歸,以素質培養入手,喚醒大學生內在的自覺性。以勤學博覽的態度,打破學科與專業壁壘,實現文理融通、匯通中外、兼通文理;以實踐歷練為先導,在自我反思、知識沉淀、經驗積累中掌握知識;以總結歸納的方式,輔以系統梳理、深入思索、明晰比較、遴選消化、明確判斷。

三、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大綱與要點梳理探索

高校藝術學門類的研究生,在媒介傳播復雜、信息更新迅速、西方思潮沖擊的當下,在思政課堂教育中如何抵制腐朽落后的文化侵蝕,弘揚時代新風、推進誠信建設、強化社會責任意識、規劃意識和奉獻意識等等方面,均有進一步探索和提升的空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授可選角度多樣、囊括范圍廣泛,針對藝術學研究生,授課過程如何與創作實踐相結合,深入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加強現實題材創作”、“提升文藝原創力”等理念,將其與教育目標、教育理念相結合,通過較為靈活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中體現,進而獲得較好的教學評價力求建構更適應于藝術學研究生的邏輯體系。

在德育與心育德理論支持下,研究生教育中應當明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中華優秀文化的繼承和升華,而中華優秀傳統文根華蘊含的教育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課程實施路徑建構的重要基石。在課內教學中,應利用學科課程夯實理論基礎,在課外活動中,應利用活動課程促進知行合一,應利用隱性課程激發價值情感,應進行主體自我建構,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升華。

四、基于學生課程評價的再研究與反思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辈⒃谖幕囆g繁榮發展的當下,指出應當“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和文化觀”、“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政治導向。藝術學門類與其他學科門類有較強的交叉與融合的可能性,在設計學、藝術學理論和美術學等學科架構中,藝術學學生表現出較強的實踐能力和活躍的創新性思維。

思政教育課程變革與探索,一直是思政教育研究的熱點話題,在十九大之后,思政課程教育具有了新的價值與方向,同時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在此前提下,思政課程如何順應與新時期的需要,培養和適應于社會主義發展需要的全方位人才,成為研究者新的探索與思考的方向。藝術學研究生,是推動未來國家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是探索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創新生產經營機制的主要踐行者,是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中國的重要傳播者。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和藝術學研究生思政課堂教育,具有鮮明的當下特色和深遠的未來意義。

參考文獻:

[1]徐園媛,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四位一體”課程實施路徑研究,博士論文,西南大學,2017-9。

[2]戴倩,《“德心共育”理論與實踐》,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6。

[3]楊業華,《當代中國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

本文受“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思想政治理論課青年教師專項)”資助,資助號SZQ2017041。

作者簡介:

岳陽,1988年,四川大學藝術學院,講師。

趙帥,1989年,四川大學藝術學院,講師。

猜你喜歡
研究生思政價值觀
課程思政邁向高質量發展
清華大學:“如鹽在水”開展課程思政
我的價值觀
寓莊于諧:高中思政課堂教學語言活力之彰顯
借力大數據分析 創新“三位一體”思政課教學模式
價值觀(二)
價值觀(一)
伍小東研究生作品選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選登
沈銘存研究生作品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