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教師職業倦怠成因與對策研究

2018-09-28 10:37徐敏
東方教育 2018年27期
關鍵詞:職業倦怠高職院校教師

摘要:教師職業倦怠影響危害巨大,對教師的個人職業發展,院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甚至長遠發展都有重要影響。在這種背景下,對高職教師職業倦怠問題進行研究,探尋造成當前高職教師職業倦怠的影響因素,研究改善現狀的應對策略,意義重大。

關鍵詞:高職院校;教師;職業倦怠

引言

作為一名高職院校的專職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和項目研究中,時常會聽到“職業倦怠”這個詞。那么什么是“職業倦怠”,對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和個人發展又有哪些不良的影響?帶著這個問題,本項目組查閱了大量心理學方面的書籍,收集了一些相關案例,并參考了國內國外的相關研究成果,試圖對高職院校教師的職業倦怠做出成因分析并形成一定的對策。

一、高職教師職業倦怠的現狀

長期以來,高職院校為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只注重對教師高標準、嚴要求的管理,不斷施加壓力,卻忽視了對教師職業生涯及其心理、行為變化的研究,沒有及時緩解教師職業壓力,幫助教師調節心態,導致一些教師出現了職業倦怠現象。

美國心理學家H.J. Freudenberger(1973) 提出了“職業懈怠”的概念,認為是指個人在體力及精力上因無法滿足外界的要求而產生的身心疲勞及耗竭的狀態。它是一種由工作引發的心理枯竭現象,是工作者在工作的重壓之下所體驗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盡的感覺。

前美國教育協會主席麥克古瑞說過:“一個重大的新的疾病正在折磨著教學職業,倦怠的感受正在打擊著無數有愛心、有理想、樂于奉獻的教師們,教師們已在逐漸放棄他們的專業工作?!?015年, 騰訊教育與麥可思研究院合作發布了“大學教師職業倦怠調查”,共收回有效答卷10734份。調查結果顯示,超半數高校教師出現了職業倦怠,在實際工作中感到精疲力竭,且教齡越長,職業倦怠發生率越高。職業倦怠產生的負面情緒會影響教師的正常工作。在受訪教師中,超八成表示有過因厭倦教學工作而不能投入工作的經歷。

二、高職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分析

目前,針對高職院校教師職業倦怠的研究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通過調查,筆者總結了影響教師職業懈怠的因素:

1. 社會環境的影響與來自各方的壓力

自古以來,社會對教師的期許就是“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因此長期以來,將教育的重擔和責任單方面過多地轉嫁給教師,而忽視了社會和家庭等其他環境因素對于教育的重要性。只強調教師的教育責任,無疑會給教師造成很大的精神壓力和心理負擔,因此容易形成職業倦怠。同時,由于學校工作不僅是教書,同時涉及到諸如迎評、評優等工作,給本已繁重的教師工作又增添了很多負擔。

2. 高職院校管理體制與評價機制的影響

在目前很多高職院校中,許多院校都是新辦或由中職升級而來,在高等教育管理上,存在管理經驗不足,管理方法單一,管理制度脫離實際等問題。院校官本位現象嚴重,教師在學校的管理活動中普遍處于邊緣地位,缺乏參與學校管理和決策的機會,在關注度缺乏的工作崗位上,比較容易缺乏歸宿感,產生抱怨與逆反。有些學校的管理制度缺乏客觀性和公正性,沒有建立相對科學的教師評價體系,評價結果又與工資和職稱評定等掛鉤,如果評價方式較片面,很多教師的工作可能得不到表彰和肯定,久而久之失去了工作的激情。很多高職院校在科研等目標設定和任務上,向普通大學學習,要求科研工作量、論文發表量達到一定的分數,卻不考慮高職院校課時較多,很多教師周課時量都是普通大學教師的四五倍,一邊是繁重的教學任務、一邊是不斷加碼的科研要求,使教師長期處于精神緊張的狀態,容易產生疲勞、敏感等負面情緒。

3. 教師自身因素及教學對象因素的影響

每年的學期末在筆者所工作的院校都會有許多教師出現較嚴重的咽喉炎,不少教師出現失聲現象,甚至感冒發燒等小病不斷,這與教師的工作場所主要在教室和辦公室,戶外活動較少,體能下降有很大關系。體能差則容易產生疲勞感,疲勞感進而造成工作效率打折,產生倦怠情緒。

近年來,高職院校對于學校的基礎建設和儀器設備等硬件投入很多,卻對教師的培訓進修不重視,而很多教師由于畢業多年,以往的知識觀念相對于目前的信息爆炸時代稍顯陳舊,面對在信息時代中能廣泛接受信息刺激的大學生,教師的知識和能力都會有枯竭之感。教學過程中所使用的案例和引用等可能是學生輕松便能在網絡上獲得的資源,因此如何使教師的知識和授課技能跟上時代的要求,也是高職院校應該著重考慮的問題。

信息時代下,學生的知識結構和接觸外界環境的模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智能手機的應用和普及,使大學生們成為一刻不能脫離手機的低頭族。很多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都感嘆如何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已經成為令人頭痛的問題。大學招生范圍的無限擴大,也使得高職院校的學生入校分數和知識基礎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同樣的知識點教師反復強調學生可能限于知識基礎的原因不能理解,都使得能在授課過程中容易產生無力感和挫敗感,找不到自己的職業成就感。

三、緩解高職教師職業倦怠的策略

造成高職教師職業倦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認識到問題的所在不是關鍵,重要的是如何改善或緩解教師的職業倦怠現象。

1. 改善外部環境對教師的認知

從大環境上來看,對教師的認知應該回歸理性,增加教師職業的社會認同感。既要看到教師工作的創造性,尊重知識積累,更要看到教師工作的重復性和繁重性,在社會中能形成既尊重教師職業,又能看到教師也是一份普通職業,需要多些理解和支持,少些質疑和否定。在高職院校內部,打造獨特的校園文化,建立民主和諧的校園環境,增強教師對學校的情懷和歸屬感,使老師們樂于參與學校生活,提高工作的積極性。

2. 物質鼓勵是緩解職業懈怠的必要措施

當前對于高職院校的各種硬件投入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是高職教師的收入在社會整體收入上卻落后一大截。根據麥克思研究院于2016年發布的以“大學教師薪酬福利”為主題研究報告,通過對被調查教師的深入分析發現,在對月收入不滿意的教師群體中,教師職業“收入整體偏低(71%)”是教師對月收入不滿意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其他原因還包括“收入增長與物價上漲幅度不匹配(67%)”和“績效分配不公,多勞不能多得(55%)”。因此,當前一個階段,提高高職教師待遇,尤其是青年教師待遇,使廣大高職教師的職業成就感和職業榮譽感更高一些將是社會和院校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

3. 改善高職院校管理制度及評價體系

高職院校應在教師評價體系上,在院校內形成合理的激勵機制,改革院校內部的分配制度,爭取在教師績效分配上力爭做到公平公正,能夠體現多勞多得。采用民主開放的管理模式,使教師能夠參與學校管理,在學校發展的重大決策上有發言權。制定合理的教學和科研評價機制,使教師們既能安心教學又能在科研上日漸精進。建立多樣化的教師激勵機制,不僅重視物質激勵,更重視情感激勵。

4. 高職院校應協助中青年教師制定合理職業規劃

按照美國學者費斯勒的理論,把教師的發展過程分為八個階段:職前教育階段、引導階段、能力建立階段、熱心與成長階段、職業挫折階段、職業穩定和停滯階段、職業低落階段、職業退出階段。教師在工作6-10年時會進入職業挫折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剛成為教師的熱情和自豪已經消退,但是在教學工作中的挫折感的增加會使他們的工作滿意度下降、自信心降低。這時候就需要從院校層面搭建屬于中青年教師的職業化發展平臺,多創造一些青年教師的進修學習機會,開拓其視野,提高其專業素質,能使迷茫中中青年教師對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有更為清晰的認知和定位,有利于其更好地投入教育教學和科研工作中,

5. 高職教師群體應自我努力緩解職業倦怠

教師職業的特殊性使之要承受各方面的壓力,作為教師自身要看到具備個體調節能力的重要性。掌握必要的心理學常識,在遇到倦怠情緒時能夠進行自我調節。加強個人業余興趣和特長的培養,在工作的閑暇能有效緩解工作壓力和焦慮。平衡教學工作與家庭生活的關系。在與學生的相處中,做到心態平和,采用多種方式與學生建立新時代良好師生關系。在業務上,不斷學習和進步,掌握最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不斷更新自己的業務知識等。

高職教育已經撐起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建設一支有活力、健康發展的高職教師隊伍尤其重要。教師職業倦怠影響危害巨大,不僅會影響到教育教學質量,影響到教師的個人職業發展,更會影響到一個學校的長遠發展。應對教師職業倦怠是一個長期且艱巨的任務。教師本人應在關注教學的同時多加關注自己的職業健康,保持良好的心態。同時更需要教師所在的學校重視職業倦怠問題,在管理制度和評價體系上做出改進,更需要整個社會層面能夠給予教師團隊支持。

參考文獻:

[1]《教師職業倦怠的現狀及解決策略》盧新蕾 北方文學 2017年15期

[2]惠顯波 《高職院校教師職業倦怠成因及對策》 職教與經濟研究 2007.

[3]張峰 《新時期高職教師職業倦怠應對》 山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 2018年3月

[4]艾華武 《淺談高職教師職業倦怠成因及應對措施》 中國校外教育 2012年16期

作者簡介:徐敏(1980- ),女,山東青島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國際航運與海商法研究。

本文由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教學研究項目《高職院校教師職業倦怠成因與對策研究》(項目編號GW2016B05)提供資金支持。

猜你喜歡
職業倦怠高職院校教師
職場人職業倦怠擾
教師職業倦怠何時休?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師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韓語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
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
淺談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完善措施
城鎮普通學校教師職業倦怠比鄉村教師更嚴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