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德育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實踐策略

2018-09-28 10:37馬志雄
東方教育 2018年27期
關鍵詞:實踐策略物理教學德育

馬志雄

摘要:物理學體系的形成源于人們對自然現象和規律的認識總結,與生產生活實際聯系緊密。物理知識中隱含著很多德育內容。德育在初中物理教學中不僅是物理教學工作的要求,也是當前物理素質教育的需要。物理教學不僅要對學生進行知識層面的信息傳遞,更應該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層面的信息交流。而作為非認知因素的德育在學習活動中具有動力作用,因此應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遵循教育規律,將德育教學引入到物理課堂教學之中,激發起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寓德育效果于智育教育之中,才是成功的教學,才能從真正意義上促使學生生動活潑地健康發展。

關鍵詞:德育;物理教學;實踐策略

物理作為一門自然學科,與生活實際聯系緊密,而且物理知識中隱含著很多的德育內容。例如,科學態度、愛國主義精神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因素。其實,德育在學校教育中處于首要地位,而初中學生正處在心智發展的重要時期。因此,作為一名物理教師要精心研究教材,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充分挖掘各種德育教育因素,使之與物理知識的學習有機結合,寓德育效果于智育教育之中,進而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努力培養德才兼備的創造型人才。

一、列舉發展成就,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我國古代的發明創造舉不勝數,例如回音壁、指南針、地動儀、日晷、小孔成像等。這些成果都閃耀著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火花,不僅在古代的軍事、生產、日常生活中起過重要作用,而且對促進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世界經濟發展都有重要功績。同時,也充分體現了祖先的聰明才智,值得每一位炎黃子孫為之自豪。古往今來我國許多科學家對物理學的發展有過很大的貢獻,不少研究成果甚至居于世界領先水平,這些都是很好的德語教材。例如,在講授“能的轉化和守恒定律”時,介紹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和長江三峽工程,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我國在能源方面的巨大成就;在講授“機械能及其轉化”時,重點介紹我國通信衛星的發射情況和載人飛船成功發射與回收的情況;在講授“超導體”時介紹我國超導磁懸浮的研究進展及上海磁懸浮列車的運行情況。這些重大科研項目都處在世界的領先地位,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有利于培養學生科教興國的意識;在“核能”的教學中,介紹中國的“導彈之父”錢學森、核物理學家鄧稼先的杰出貢獻,讓學生認識到:正因為有這樣的科研成果,才換來了今天新中國的強大。通過此類實例,使學生了解我國現代科技飛速發展的喜人景象,感受到祖國的飛速前進,從而不斷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立志為祖國騰飛而努力學習。這樣做既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促進了學習探究。

二、體會實際用途,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

物理學的產生和發展,從來就是和生產實踐與科學水平密切相關的。能否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順利地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也是評價物理教學質量的重要標志。因此,在物理教學中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把“學”與“用”精密結合起來。事實上,整個初中物理課程非常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從緒論課起就提到學習物理的目的在于應用,努力用學習過的物理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其實,從物理教材的整體安排來看,無處不滲透著重視物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的思想。因此,講完知識點后,需要列舉有應用方面的事例。例如,講完“參照物”后,緊接著講解衛星對接的相關知識,其目的是加強物理知識與現代科技的聯系,使學生了解所學的物理知識也可以用來解釋一些高科技領域的問題;在講完“摩擦力”后,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摩擦力,分析是有益的還是需要避免的摩擦力;在講過“電磁繼電器”后,讓學生動手設計制作小電器,使學生體會到物理是一門很有用的課程,生產生活中到處都有物理知識,社會的發展更離不開物理。我們要善于挖掘教材資源,重視物理與生產生活的聯系,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

三、解釋物理現象,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

由于科學的東西才是最真實的、最正確的、最可靠的,應當將科學理念融入物理教學中。例如,在學習“電荷”知識后,可以揭示“聽話的噴泉”的魔術謎底。小水柱剛開始不聽話,玻璃棒靠近后無反應,但用絲綢摩擦過玻璃棒后由于帶上了電荷,隨著玻璃棒的移動,水柱就開始聽話和移動了。其實,有許多電視節目都有這樣的示范:表演者赤腳站在釘板上或是站在刀刃上,博得觀眾熱烈的掌聲。在學習了壓強知識后,可以這樣去問學生:如果釘板上只有一枚鋒利的釘子,讓人站上去有什么結果?還有站在雞蛋和氣球上的表演,只要受力面積大,是不會破的。通過這樣的解釋,學會用物理知識去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逐步使學生樹立起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觀。當然,最好能夠引導學生自己解釋。

四、針對現實問題,強化學生的品德教育

在多元化社會中成長的學生,在思想上不可辟免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一些認識誤區,比如趕時髦、自私自利等不好的思想傾向。由于脫離學生實際的教育是沒有成效的,所以在物理教學中也要注意結合教材內容對學生加強思想品德的教育。例如,在講“相互作用力”時,可引用陶行之的一段話:“你打我,我打你,借別人的手打自己;你罵我,我罵你,借別人的嘴罵自己”。以此來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教育,教育學生學會與人相處和團結互助。再如,在“噪聲的危害和控制”的教學活動中教育學生“一個有修養的現代人應時刻警惕自己會成為令人厭惡的噪聲來源”;在講“能量守恒定律”時,強調“能量雖然是守恒的,但有些轉化后的能量是無法再次利用的,就像胡亂花錢,是無法實現利益最大化的”。又如,在講“電磁感應、發電機”時,可以介紹“倒霉的科拉頓”,按理科拉頓比法拉第早做這個實驗,但與成功失之交臂,主要原因是沒有同伴與他團結互助,否則科學史上又是另一番景象了。由此,進一步說明“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

五、品讀感人事跡,砥礪學生的勤學意志

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科學史也是一部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奮斗史。事實上,每一次重大的科學發現,都浸透著科學家辛勤的汗水,顯示著科學家一絲不茍、嚴謹求實、百折不撓、敢于創新的優良品質。據此,教師可適當利用這些素材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例如,在教學“電磁感應、發電機”后,應深有感觸地說:法拉第研究“電磁感應現象”整整用了十年時間,而跟他同時期開始研究的許多著名的科學家,由于種種原因中途放棄了,都沒有取得成功。只有法拉第孜孜不倦的執著地追求,終于在一個看似偶然的機會完成了這個重大的科學發現。又如,在學《歐姆定律》時,給學生介紹德國物理學家歐姆得到這個結論是很不容易的,經歷了10多年的辛勤勞動,做了大量實驗。讓學生明白,機會只賜給那些有準備的頭腦,成功永遠屬于勤奮的人,勉勵學生發揚這樣的科學精神,鼓勵學生發奮學習,以辛勤勞動換取成功。

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還要培養有理想有道德的學生。然而,物理教學過程中德育因素的深入挖掘和教育契機的隨時捕捉,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也是一種充滿生機的藝術。實踐證明,物理教學中的德育工作不僅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會對學生的終身發展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

猜你喜歡
實踐策略物理教學德育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無痕 滲透有方——小學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方法探析
淺談提高初中生牢記英語單詞的實踐教學策略
高級英語課程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實踐策略研究
試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實踐
基于“翻轉課堂”模式的教學設計
淺析加強物理實驗教學 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
淺談如何讓學生“樂學”“會學”初中物理
提高物理校本作業有效性的教學探索
德育測評:質性與量化的平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