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注核心素養,聚焦語文能力

2018-10-09 07:40何國躋
廣東教育·高中 2018年7期
關鍵詞:小題選項試題

何國躋

2018年高考語文全國Ⅰ卷與2017年全國Ⅰ卷比較有兩大直觀的明顯變化:一是卷面長度增加,全卷增加了1000字的閱讀量,達到了9000字;二是主客觀題分值作了較大幅度的調整,主觀題分值增加了4分,客觀題分值下降。這種變化顯示,高考語文試卷正朝著部編語文新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所強調“專治不讀書的病”和“讓15%的考生無法完卷”的方向前行。試卷強力聚焦語文核心素養,指向語文能力的考查。高考語文復習企圖依靠類型化試題訓練或者模式化答題思路獲得高分的時代即將結束。

一直以來,語文試題似乎已經進入了“模式—改革—再模式—再改革—新模式”的怪圈。2018年高考語文試題開始了走出這種模式化思路的嘗試,把著眼點放在檢測考生真正的語文素養、考查文字理解和文本整體把握的能力上。這個方向正逐漸明朗。這里,我們試從主客觀試題類型的角度對試卷作一些具體分析,希望能揭示該語文試卷主要考查了哪些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它是怎樣考查的。以此為2019年高考語文有效性復習提供參考建議。

一、 客觀性試題

語文客觀性試題的最直觀變化是取消了“五選二”的多項選擇題,全部改換成“四選一”的單項選擇題。這種調整的主要目的應該是為了減少客觀性試題分值而提高主觀題的分值,更體現語言考查的特點,突出考查考生語言表達和語言思維的邏輯過程??陀^題選項的設置,主要考查考生關于概念內涵的理解、信息的篩選與整合、文本表述特征的認知、作者的觀點和情感態度等等。

我們先看今年論述文閱讀第1小題。

1. 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廣義上的諸子之學始于先秦,貫穿于此后中國思想史,也是當代思想的組成部分。

B.“照著講”主要指對經典的整理和實證性研究,并發掘歷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內涵。

C.“接著講”主要指接續諸子注重思想創造的傳統,在新條件下形成創造性的思想。

D. 不同于以往諸子之學,“新子學”受西方思想影響,脫離了既有思想演進的過程。

該題要求考生選出“對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我們逐一分析選項發現,四個選項分別考查了對文本中有關概念的語言信息的篩選與整合、觀點的提煉與概括、作者情感態度的把握等。

A選項“廣義上的諸子之學始于先秦,貫穿于此后中國思想史,也是當代思想的組成部分”來源于文本第一自然段(限于篇幅,涉及的具體文本從略,下同)。該文段的表述視角是介紹諸子之學興起的歷史背景以及它在狹義和廣義上的意義界定。而A選項表述角度是介紹廣義上的“諸子之學”的“歷史”范疇及其與當代思想的關系。表述視角的差異,需要考生有關于表述視角的轉換意識,也要有對文本信息的檢索、篩選和整合能力。A選項內容涉及到關于“諸子之學”的三個判斷,即“始于先秦”、“貫穿于”“中國思想史”和“當代思想的組成部分”,這三個判斷都可以從第一段的表述中找到有關信息予以確認。在此確認的過程中,它分別考查了考生對語言信息的搜索(“興起于先秦”)、表述的同義轉換(“不限于先秦而綿延于此后中國思想發展的整個過程”)和相關觀點(“這一過程至今沒有終結”)的語境意義的理解等能力。

B選項則是考查對文本表述內容進行抽象概括的能力??忌鷮υ撨x項中“整理”、“發掘……思想內涵”的概括表達與所對應的文本第二段中內容(“訓詁、???、文獻編撰”以及“把握歷史上的思想家實際說了些什么,也應總結其中具有創造性和生命力的內容”)能否有正確的理解。

C選項的考查思想兼具A選項考查的同義轉換與B選項考查的抽象概括兩個方面。C選項的“接續諸子”與文本第三段中的“延續諸子”同義,選項中“在新條件下形成創造性的思想”的判斷源于對文本中“延續諸子思想創造的傳統”和“在中西之學已相遇的背景下……展開為世界文化的建構與發展過程”以及“新子學……表現為創造性的思想系統”的理解和概括。

D選項對文中“新子學”作出了三個理解性判斷,即“不同于以往諸子之學”、“受西方思想影響”和“脫離了既有思想演進的進程”。該選項的前兩個判斷是有文本依據的,即第三段后面的“‘新子學無疑獲得了新的內涵與新的形態以及‘接著講同時展開為中西之學的交融”等內容。而第三個判斷“脫離了既有思想演進的進程”的意義則是與文本第四段中的“總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進過程”等表述相違背的。這樣,該選項就是符合題干要求的選項,即為“不正確”的一項。它考查的語言能力點與前面三個選項基本相同,分別是語意的概括、表述的同義轉換等。不過,我們認為,該選項由于第三個判斷中的“脫離了”與文本中的“總是基于”比較,其“錯誤”比較明顯,從整體上降低了該題的“難度”,從某種意義上也“犧牲”了該題前面三個選項考查設計的“良苦用心”,這也是客觀性試題設計的考查的科學性方面需要注意的問題。

利用客觀性試題形式考查考生的語言信息篩選、同義轉換、抽象概括、語境理解等能力也體現在實用類文本閱讀的考查上。我們試看第7小題:

7. 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量子通信把量子物理與信息技術結合起來,利用量子調控技術,對信息進行編碼、存儲、傳輸和操縱,可以有效解決經典密碼被破譯的問題。

B. 潘建偉研究團隊在天宮二號空間站上進行太空量子實驗,并計劃發射“墨子號”后的第二顆衛星,他對未來五年會取得更多成果充滿信心。

C. 中國繼美國、英國、日本之后成為第四個擁有散裂中子源設施的國家,有些日本科學家有了危機感,認為亞洲的中心正逐漸向中國轉移。

D. 在基礎科學研究領域,比如使用人造衛星開展科學實驗,需要耗費巨額資金,歐洲和日本都還在猶豫不決,因而尚未涉足這些領域。

該題A選項對量子通信的特點和作用作了解說,其文本依據在材料一的第二自然段后半部分。該選項的難點在理解“可以有效解決經典密碼被破譯的問題”的意義。但只要能夠整合理解材料一中的“在原理上存在著被破譯的可能性”和“從而在確保信息安全……”的語言信息,這個選項是比較容易確認下來的??梢?,該選項考查的仍然是對文本信息進行整合和同義轉換的理解能力。

B選項表達的內容與材料二中的表述基本一致,只要完成簡單的信息搜索與比較,基本就可以確認下來。

C選項有兩個判斷,一個是“中國繼美國、英國、日本之后成為第四個擁有散裂中子源設施的國家”,這在材料三的第二自然段中有同樣的表述,容易找到并確認下來;第二個判斷是“有些日本科學家有了危機感”,理解這一判斷是該選項的難點所在。不少考生認為,第二個判斷對應的文本內容是“日本的J-PARC加速器設施中心主任齊藤直人說:“雖然日本在技術和經驗上領先,但中國發展得實在太快,亞洲的中心正在從日本向中國轉移”,不能從這里看出日本科學家的“危機感”。其實,這道題考查的是考生對語言文字蘊含的“情感態度”的把握。句子中“實在太快”四字和“正在從日本向中國轉移”的感嘆所表現的遺憾與無奈就隱含著日本科學家的“危機感”。

D選項是關于基礎科學研究領域的兩個判斷,一是“需要耗費巨額資金”,二是歐洲和日本都“尚未涉足”及其原因(“需要耗費巨額資金”)。與此相關的文本是“使用人造衛星的實驗要耗費巨額資金,歐洲和日本還在猶豫不決。日本的研究人員認為,“在基礎科學領域,中國正在踏入他國難以涉足的領域,領先世界”?!边@里考查的也是語言信息的“整合”與理解。文本表述的是“人造衛星實驗”“歐洲和日本還在猶豫不決”,選項表達的是在“基礎科學研究領域”歐洲和日本“尚未涉足”,二者概念意義不一致,即D項的表述與文本意義不合。D項屬于符合題干要求的“不正確”的一項。

從上面的分析中,我們看到,不論是論述文還是實用類文本閱讀,客觀性試題考查的能力點可以說是相同和相近的。認識到這一點,對于我們提高高考語文復習效率非常重要。它啟發我們,語文核心素養和語文能力是考查的基礎著眼點,或者說,不論是什么文體,語言的建構和運用能力是語文的核心能力,有了這樣的語言能力,不論是實用類還是文學類文本閱讀試題,我們都能輕松應對。

事實正是如此。我們還可以看到,審美鑒賞、文化理解、思維發展等方面的試題都會集中在能力考查、聚焦素養檢測上。

我們看論述文文本閱讀第2小題。

2. 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文章采用了對比的論證手法,以突出“新子學”與歷史上諸子之學的差異。

B. 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學”的品格可從兩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關系進行論證。

C. 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動為前提,論證“新子學”“接著講”的必要和可能。

D. 文章論證“照著講”“接著講”無法分離,是按從邏輯到現實的順序推進的。

這道題看似最體現“文體”特色的考查,究其實,除了A選項體現了“論述文”特色之外,其他三個選項都是從“賞識”的角度考查“審美鑒賞”和“思維發展”能力的。先看A選項,它的兩個判斷都不準確。文本的第二、三段的確有關于“新子學”和“諸子之學”的“比較”分析,但作者的著眼點不在于“論證”二者的“差異”,而在于指出它們的“聯系”。該選項是符合題干要求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選項。B、C、D三項主要考查的是關于文章的論證思路、結構關系、內容層次的理解,這些是屬于“審美鑒賞”和“思維發展”范疇的考查。(同樣地,我們容易看到,文學類文本閱讀第4小題是典型的關于文本內容和藝術特色的思維能力和鑒賞水平檢測的試題,文言文閱讀第11小題考查的是核心素養中的“文化傳承和理解”的內容。)

如果說,2018年語文全國Ⅰ卷第1、2小題是延續了2017年全國Ⅰ卷第1、2小題考查概念理解、文本分析的思路,那么,今年第3小題(試題略)則改變了去年全國Ⅰ卷第3小題關于文本內容延伸的邏輯意義推斷的考查思路,仍然回到文本內容的分析上進行考查。也許是基于文本內容特色命題而避免題型模式化的原因,我們目前還不是十分確定命題人改變該題考查思路的初衷,但這一改變的結果是降低了試題難度,這是值得我們留意的一個觀察點。

二、 主觀性試題

從試題調整的趨勢看,試卷強化主觀題考查的意圖是明顯的。這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增加了主觀題分值4分,二是突出語言考查的實踐性。在主觀題增加的分值中,其中2分是從將古代詩歌閱讀客觀題第14題“五選二”的5分變為“四選三”的3分調整而來,分別為文學類閱讀的第5題和默寫題第16題增加1分;另外是實用類文本閱讀第8小題客觀題由5分調整為3分,將第9小題主觀題分值由4分增加為6分。如前所述,減少客觀性試題的分數將其調整到主觀性試題上,是用分值向我們“彰顯”主觀性試題的“重要性”,也意味著主觀性試題難度的增加。下面我們簡要分析部分典型主觀性試題的內容。

文學類文本閱讀第5小題: 小說中說趙一曼“身上彌漫著拔俗的文人氣質和職業軍人的冷峻”,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6分)

回答該題需要有對文本相關語言信息的理解、篩選、分類、概括與整合能力,還要有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的邏輯層次意識??忌茏プ≡囶}的關鍵詞準確理解其意義。如該題的關鍵詞是“拔俗的文人氣質”、“職業軍人的冷峻”和“分析”。作答時,考生先要找到文本中體現“文人氣質”和“軍人的冷峻”的語言信息,包括人物的形象特征、情趣愛好、言行心理、情感意志態度等等,其次要將其分類歸納、概括作答。該題從理解信息、形象分析、情感把握等多種能力點出發,考查的是考生的語言理解、審美鑒賞、思維發展等語文核心素養?;卮鹪擃}時,不少考生僅僅將在文章中找到的有關語言信息抄錄下來寫在答卷上,不能針對試題要求將其分類整理,不能扣住試題中“分析”這一要求完成任務,不能理解“分析”的“分”和“析”是發散與聚合思維的綜合運用。這些正是語文思維發展等核心素養不足的表現。不少考生完全忽略了文本中關于人物在森林里“烤野味”、“唱著”歌、病房里插著丁香花等內容,以致造成對人物重要特征的遺漏。也許,有的考生認為,這些“描述”不是一個“職業軍人”和“女英雄”應有的內涵形象,也與“文人氣質”無關。其實,這些描述正是人物內涵的豐富性所在,而對這些描述的理解程度正是考生審美鑒賞水平的“縮影”。

再看文學類文本閱讀第6小題:小說中歷史與現實交織穿插,這種敘述方式有哪些好處?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

該題是更具體的關于表達方式的考查。一般地,表達方式是指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五種。我們注意到,這道題不是考查分析某段文字“運用了怎樣的表達方式”的意義 ,而是指出了“敘述”的表達方式中更具體的某一種特定的“敘述方式”。一般地敘述方式有兩種分類,即按時間分類(順敘、倒敘、插敘、補敘、平敘)和按人稱分類 (第一、二、三人稱)。但該題考查的卻不是上述一般的敘述方式,而是考查了按敘述題材性質分類組接的特別的敘述方式。這樣,就打破了考生考前復習過程中掌握的所謂關于一般“表達方式”試題的答題模式。這種“打破”的意義在于引導高三師生破除模式思維、發展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真正的文本理解和閱讀能力。當然,這道題難度也就增大了。

與該題同樣增加難度而有更大增分幅度的是實用類文本閱讀的第9小題。乍一看該題與2017年的語文全國Ⅰ卷實用類閱讀第9小題的提問形式一致,都是要求考生“比較”非連續性文本材料的“不同”點,難度似乎相同。但具體地分析后發現,2017年的第9小題要比較的是中美兩國電視臺“直播運營模式方面的不同”,這只需要從文本材料中“搜索信息”即可完成比較而得到答案,今年的第9小題要求比較“《人民日報》《自然》《讀賣新聞》報道的側重點有什么不同”,這就不僅僅是文本信息異同的比較,而是考查了考生對文本信息層次關系的理解、材料意義不同旨趣的認知、字里行間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把握等多種語文能力,該題的背后是命題人對考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關注。

2018年全國Ⅰ卷的主客觀試題變化比較明顯的還有“語言文字運用”試題。該題的前三道小題不再是“各自為戰”的“獨立體”,而是置其于同一個文字語境中考查病句辨識、邏輯連貫、同義詞運用等能力。這樣的考查更體現“文本閱讀”的意義,更加切合“語言運用”的實際,更能檢測考生語言建構與運用的素養。

綜上所述,2018年普通高考語文全國Ⅰ卷的主客觀試題在引導中學語文教學聚焦發展考生語文素養方面做出了較大努力,為新一輪課程改革做了基礎鋪墊工作。在語文備考時,重視閱讀積累,把握閱讀規律,提高語言素養才是根本之道。

為此,我們對2019年高考語文備考提出以下建議。

三、 2019屆高三語文復習建議

(一) 強化閱讀練習的針對性

有的高三師生可能認為,大家進入高三已經沒有時間“閱讀”了。我們不很認同這一觀點。我們的看法是,閱讀是高三語文復習的第一“要義”,因為,高考試卷的全部內容就是“閱讀”和“寫作”,沒有廣泛而深入的閱讀,沒有積累一定的閱讀感悟和閱讀能力,高考語文就會走向“盲人瞎馬”的境地。只是,高三復習閱讀應該有不同于高一和高二的特殊性,更應該講求閱讀的效率。所以,我們這里提出了“閱讀練習的針對性”的建議。這里的“針對性”主要是指兩個方面。一是特別關注文本內容、主題和結構特色的理解,二是關注考生閱讀理解存在問題的癥結診斷與突破。

高三閱讀訓練切忌隨意性。我們不能將其他地方考試過的任意一篇文章不加甄別地就拿來閱讀和練習,而要從文本整體閱讀能力和理解的系統性上著眼,選擇具有不同內容和藝術表現特色的文本深入閱讀并領會其奧秘。這種閱讀,對文本特色的要求和試題類型的選擇都要十分謹慎。比如,就上文中提到的關于表達方式的理解訓練,具有完整系統的關于表達方式的一般知識和理解能力是必要前提。但今年的高考文學類閱讀文本《趙一曼女士》告訴我們,僅僅具有這樣的“前提”是不夠的,還需要有更深入地對每一種常見表達方式的具體解讀能力和特殊處理方式的理解能力。如記敘方式中的人稱的轉換、時空的交錯、今昔的穿插,記敘議論的結合等;議論的歸納演繹、緣事析理、旁征博引、以一當十等;描寫的時空推移、視角轉換、虛實結合、細枝末節等。認真研究《趙一曼女士》主觀題的命題思想,會給我們加強高三語文復習閱讀的針對性和提高閱讀效率等方面帶來更多的啟示。

(二) 掌握閱讀規律,形成閱讀能力

如同任何事物本身都有其自身的內在規律一樣,文本閱讀理解本身也是有規律的。我們不能把“套路”當作規律,同樣地,規律也不等同于“套路”。二者的根本區別在于,我們是從文本本身內在聯系出發理解文本還是主觀上帶著某種既有的理解文本的“經驗”和“招數”去“套用”文本、套作試題。

這里,我們仍然以《趙一曼女士》閱讀題第6小題為例來簡要地說明這個問題。命題人問:小說中歷史與現實交織穿插,這種敘述方式有哪些好處?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如果我們依據“套路化”思路理解,按照所謂“表現手法”的答題要點回答該題,我們就會“套用”關于這種“手法”的某些特色、它在主題思想上、人物形象上的意義,它對于讀者的表達效果等等方面去作答。生搬硬套這些所謂答題“模式”和名詞術語,得到的答案是不理想的。如果我們真正理解并掌握了閱讀規律,我們就會認識到該題考查的不單純是一個“寫作技巧”問題,它還隱含地考查了關于“選材”和“結構方式”的問題。這樣,我們就會考慮到文本中關于“歷史”和“現實”的材料內容對于人物形象和主題思想的意義,考慮到材料“結構方式”對于主旨和技巧的“反作用”等等,這樣,我們的思路就更加符合文本閱讀理解的規律,所作的答案就會更加完整而準確了。

(三) 正確認知高考作文試題

2018年高考語文Ⅰ卷作文題可能是引發網上最多爭議的一道試題。爭議主要集中在如何看待試題的“時事熱點”的熱度上。我們認為,作文試題引導青少年學生關心國家大事、關注時事政治是語文教育的應盡責任,在青少年心靈中注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能量,是教育立德樹人的必然選擇。當然,作文試題在處理宏大時代主題與考生具體生活視角的關系上更加貼近他們的生活實際和心理發展的特征,更能觸發考場的寫作靈感,更易激發考生的家國情懷,更能引導青少年從發展的視角觀察身邊的細枝末節,從時代的高度思考身邊的一顰一笑等等,在這些方面是否可以做得更加令人滿意一些,是值得探討和期待的。這里我們主要討論的是要正確認識高三作文的時事寫作練習,認真研究在貫徹立德樹人的教育方針過程中,我們的作文訓練怎樣才能更加有效。

一是加強高三寫作練習的針對性。據我們觀察,高三作文訓練的盲目和無序是比較普遍存在的現象,我們的作文到底容易犯什么錯誤?導致這些錯誤的根源在哪里?我們需要運用和可能運用怎樣的辦法才能克服作文的困難提高作文水平?這些都是我們關注的重點問題。

在作文練習中,我們發現,比較普遍的毛病是行文思路不清,邏輯關系混亂;論述主題偏移,甚至漸行漸遠;熱衷“辛苦”古人,簡單堆砌事例等。為解決高三作文存在的這些問題,我們曾探索出比較有效的從“立意”(中心觀點)的表達入手展開邏輯分析論證的方法。它的主要思路是,抓住作文立意表達的關鍵詞,著意于關鍵詞概念的理解與辨析,由概念辨析入手,分析相關概念和事理,以此邏輯闡釋論證觀點,而不是局限于用“古人(名人)例證”的套路論證觀點。實踐告訴我們,這是一種有效的訓練思路。我們的訓練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我們高三習作,有十多篇發表在省、市級大型報刊,大量優秀習作被推送在“目送與放飛”公眾號上,得到大家充分肯定。

二是加強作文具體寫法的練習。不少高三師生認為作文試題過于宏大,容易寫空。這個看法當然是有一定事實依據的。但我們若能正視這一“事實”,就可以通過我們的努力克服“空談”的毛病。比如,我們可以訓練如何在宏大的背景中聚焦一個生動的“小處”的寫法,也就是我們可以訓練從小處著筆表現宏大的主題的寫作思路和“手法”,掌握具體的讓文章的主題以小見大的寫作規律,追求文章內涵的豐富性和深刻性,我們的文章既有宏闊的視野,又有生動的“細節”,這是可以做到的。其實,“以小見大”不僅僅是一種寫作的“技巧”,也是觀察和認識事物的一種視角和方法。

如何寫好作文,雖然是我們感到“棘手”的問題,但因為它是語文學習的“半壁江山”,是關乎終身發展的重要方面,我們不能不倍加重視。從具體寫作問題出發,付出耐心和努力,我們總會取得成績的。在積極的探索和堅持中,一定會有不同程度的進步,對此,我們要有足夠的信心。

一年一度的高考,是檢驗我們學習成果的重要時刻,也是我們不斷總結反思語文學習得失的重要契機。讓我們乘著新時代的東風,追隨新課改的腳步,發揮我們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致力于發展語文核心素養,培養扎實的語文能力,讓高考語文成為我們心中一道靚麗的風景。

責任編輯 廖宇紅

猜你喜歡
小題選項試題
2021年高考數學模擬試題(四)
2019年高考數學模擬試題(五)
《陳涉世家》初三復習試題
2019屆高考數學模擬試題(二)
跟蹤導練(四)
閱讀理解
跟蹤導練(5)
單項填空精選練習100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