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介時代文學經典閱讀現狀研究

2018-10-10 00:55黃平飛
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 2018年3期
關鍵詞:參與者媒介問卷

黃平飛

自有人類以來,傳播活動就已經出現。人類傳播的歷史,可以分為非言語的模擬式傳播時代、口語傳播時代、書面傳播時代、大眾電力傳播時代、互動式數字媒介或“新媒介”時代[1]。新媒介時代的到來,使傳播媒介、方式、內容、場所等等,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主要形成于書面傳播時代的文學經典,必然面臨著新的挑戰。 “在人類文化中,任何一個時代都必須有傳統文學經典的存在。這是人類社會文化存在和發展的自身需要。[2]” 而文學經典價值的實現,來自于人們的閱讀。

為了解當今社會人們文學經典閱讀的真實情況,課題組從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進行了問卷調查。問卷中設置20道題目,在問卷星以網絡答題的形式開展。調查的對象主要是高中及以上學歷人群。前后共計回收有效問卷1076份。

1 問卷答題情況

1.1 參與者情況

圖1 年齡結構圖

圖2 學歷結構圖

在問卷的1-4題中,主要是了解參與者的基本情況。包括參與者的年齡、學歷、性別、專業等。年齡、學歷情況,見圖1、圖2。在1076位參與者中,男女比例是34.48%:65.52%;所學或將選擇專業,文理科比例是58.36%:41.64%。

1.2 問卷答題情況

問卷中,5至20題主要針對閱讀的目的、類型、原因、場所、方式、困惑、建議等進行設計。在回收的1076份有效問卷中,只有13.48%的參與者對自己的書籍閱讀量是滿意的。對于閱讀的主要目的,答案比例從高到低依次是擴展知識面、休閑放松、提高修養、學業需要、其他。喜歡的讀物類型位于前三名的是文學經典、專業書和科普作品。選擇喜歡上述讀物的原因中,占據比例較高的原因依次是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排解壓力、休閑娛樂,提高修養。62.36%的人對經典閱讀持肯定的態度。在信息化社會,經典閱讀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只有8.36%的參與者認為周圍經典閱讀的氛圍好。了解經典閱讀的方式位于前三位的是紙質讀本、影視劇、電子閱讀。但是,對于古典四大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中的文學形象諸如賈寶玉、曹操、宋江、孫悟空等的了解,參與者51.3%是通過電視、電影、網絡等媒體。在詢問“您選擇除閱讀原著以外的方式了解名著后,是否會閱讀原著”,只有37.64%的人會再閱讀原著。對于先秦諸子散文如《論語》、《老子》、《莊子》、《荀子》、《墨子》等,史書如《史記》、《漢書》等的閱讀情況,只有7.62%的參與者較為系統完整地讀過其中一部或幾部。在閱讀文學經典著作的過程中的困惑,主要是讀不懂,不知道如何讀,讀完后感覺沒什么收獲。在回答“選擇哪種方式幫助解決閱讀中遇到的問題”時,“通過網絡快速獲取信息就算了”占據了39.41%,“查閱書籍資料,但淺嘗輒止”的占據37.08%,“放置一邊,不去理會”的占據6.41%,“深入研讀各種書籍,與別人深度探討”只占據17.1%。在“建議以什么形式推進文學經典閱讀,”中,占比例較大的答案依次是加強學校教育,設置相關課程;重視家庭閱讀氛圍的營造,提倡親子閱讀;組織各類社團,舉辦社團活動;媒體積極參與,制作相關節目。

以上是對問卷答題情況做的簡要概括。從中可以看出當代文學經典閱讀,特別是青年人的閱讀現狀并不樂觀。

2 閱讀現狀分析

2.1 認識到經典閱讀的重要性,但行動力不足

參與者認識到經典閱讀的重要性,喜歡的讀物類型排在第一位的也是文學經典,但就問卷的實際情況而言,86.52%的人對自己的閱讀量是不滿意的。對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的了解,只有31.4%的人的方式是閱讀原著。對先秦諸子散文,較為系統地讀過一部或幾部的只有82人。從這些數據都可以看出,參與者能夠認識到文學經典閱讀的重要性。但意識到重要性,并不代表一定會去閱讀。行動力不足,是其顯著特征。影響人的行動力的因素很多,就調查問卷的總體答題情況來看,閱讀的目的性、閱讀的方式直接影響了人們對讀物的選擇。

2.2 閱讀的娛樂性占有一定比重

在調查問卷中,關于參與者選擇閱讀書籍的主要目的時,除“擴展知識面”之外,就是“休閑放松”,兩者只相差4.27%。追求娛樂性是人們閱讀目的之一。

當代社會已進入了消費社會。社會中存在的事物皆可成為消費的對象,文學經典也不例外。而一涉及到“經典”,往往“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思想與言說,它想當然地寄托了我們對它的種種之‘最’的想象或期許,經典的特征和功能都被人們理想化了。[3]”。在追求娛樂性的前提之下,人們在選擇書籍的時候,往往會屏蔽文學經典。而多以純文字呈現的文學經典,也不能完全滿足人們對娛樂性的追求。

2.3 圖像化閱讀占據主導

新媒介時代,信息圖像化是其重要特征,文字不再是唯一而且居于主導地位的表現形式。因為“讀圖成為我們獲取信息的最主要方式[4]”。大眾享受圖像帶來的審美快感,并將這種感受轉移到媒介中,從而產生對圖像化的視覺媒介的特殊偏愛。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參與者通過閱讀原著來認識文學作品的只有338人,占31.4%。而通過電影、電視、網絡等媒體了解的有552人,占51.3%。從當今社會文學經典的傳播形式來看,圖像化是其發展趨勢。以古典四大名著為例,每一部作品都曾多次以影視作品的形式展現在大眾面前。大部分青年人對于孫悟空、唐僧、賈寶玉、林黛玉、宋江、林沖、諸葛亮、曹操等人物形象的了解,多來自于影視作品。圖像化成為文學經典新的存在模式。文學經典圖像化,與文學作品本身存在一定差異。因為文字與圖像是兩種不同的表現形式,相互轉化必然受到限制。同時,影視作品相對于文學作品,減弱了人獨立思考的能力,使人物形象固定化,讀者缺少了想象的空間。

2.4 缺乏深度思考,解決問題依賴網絡

在解決閱讀中遇到的問題時,只有184人選擇“深入研讀各種書籍,與別人深度探討”,424人選擇“通過網絡快速獲取信息就算了”,399人選擇“查閱書籍資料,但淺嘗輒止”,69人選擇“放置一邊,不去理會”。從中,可以看到,在閱讀文學經典時,閱讀者缺乏深度思考。解決問題時依賴網絡。對于網絡的信息,值得我們關注的是:一方面,網絡上信息的可信性,值得商榷;另一方面,網絡能快速搜尋到問題的答案,缺少人獨立思考的環節,易養成惰性,又難以有個人的獨立見解。

3 加強文學經典有效閱讀的對策

針對問卷調查所顯現出來的閱讀特點,課題組提出以下增強文學經典有效閱讀的對策。

3.1 正視媒介帶來的社會環境變化,理解正在發生的事情

“一種媒介造就一種環境。[5]”因為“任何信息傳播過程中的變化必然要引起一切社會模式的調整,教育模式、政治權利的環境都要隨之調整?!?/p>

深處于新媒介時代,與書面傳播時代的社會環境相比,顯而易見的特征是信息傳播速度加快,可以做到實時傳播。每個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傳播者,人人都是傳播媒介。這完全改變了人在書面傳播時代對生活的感知。要正視媒介帶來的社會環境的變化,適應媒介帶來的社會巨大變化。當用客觀、公正的眼光來看新媒介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新媒介積極的一面。新媒介環境下,文學經典的傳播速度、范圍相比于書面傳播時代,都具有優勢,因此利用新環境,更能促進文學經典的有效閱讀。

3.2 傳統文學經典與新媒介共存

3.2.1 與新媒介共存,以媒介的生存方式為生產方式 新媒介的出現,并不意味著舊媒介的消失。新舊媒介可以共存,“共存的基礎是了解每一種媒介獨特的外型所固有的力量和訊息”。新媒介提高了舊媒介的傳播效力。電子文本是對紙質文本的有益補充,文字閱讀還可轉化為有聲閱讀。文學經典要煥發出活力,必須與新媒介相適應。借助于新媒介,擴大受眾的范圍,提高文學經典的影響力。充分利用符合青年人的閱讀習慣、思維模式新媒介,抓住媒介的本質,真正做到人役使于物。

3.2.2 注重文學經典的形式美 當社會存在的一切事物都可成為消費的對象時,對于商品外在的重視會達到一種極致。信息傳播也不例外,“根據信息傳播接受規律,一條新聞首先引起人們關注的原因并不是其本身內容的說服力,而是表達其意義的形式,所有以視覺為信息傳入通道的媒體都必須注意形式的運用,以使一條信息的意義得到最好的表達與傳播[6]”。信息尚且如此,文學經典也要適應社會發展的趨勢,注重形式美。形式美可以包括很多方面,圖書的裝幀、排版,文字的圖像化表達,經典的影視化等等。有一些人會認為這是對經典的褻瀆。持這種態度,是把經典擺在過高的位置。經典并不是一出現就是經典,經典的形成需要若干代人的解讀、欣賞。讀者的閱讀感受無論好與壞,都是不同時代人對經典的關注。只有有關注度,經典才能長久地煥發出活力,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3.2.3 提高讀者對文學經典的參與度 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當代與遠古有著持久的相似性,相似性的根源在于人類情感的共通性?!澳承┳髌繁唤嫗槲膶W經典,主要在于作品本身以真切的體驗寫出了屬人的情感,這些情感是人區別于動物的關鍵所在,容易引起人的共鳴。[7]”文學經典必有共鳴者。吸引共鳴者的方式是讀者參與文學經典。新媒介為讀者參與提供了可能性,而且新媒介也要求人的深度參與?,F代人,特別是年輕人,找尋個人存在感,就是提高參與度,尋求自我身份認同。讀者不再是文學經典的旁觀者,可以是研究者,是發現者。這種研究發現不一定是高層次的,可以是淺層次、表面化的。讀者可以對作品進行再創作,每一位讀者都可以成為作者。

3.3 閱讀文學經典真正成為社會的風尚

3.3.1 借助國家政策,形成人人閱讀、傳播文學經典的慣性 國家近年來對傳統文化的大力弘揚,從政治層面,做出了良好的社會引導和示范。這為學習傳統文化,包括閱讀經典,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人人都有責任與義務參與到文學經典的閱讀、學習中去。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相當大的一部分由文學經典體現出來。培養人,特別是青年一代,自覺閱讀文學經典的意識,將這種意識深入骨髓,成為他們行為的一種慣性,這需要社會各種力量的合力。

3.3.2 抓住當代人追逐潮流的心理,使文學經典閱讀成為引領時代的風尚 人是社會化的動物,渴望人際關系的和諧。與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都維持著融洽的關系,可以說是達到一種藝術的境界。新媒介時代,社會變化會第一時間到達各個角落。為實現人際關系的和諧,人自然會有追逐潮流的心理。文學經典閱讀成為時代的潮流,不僅要提高作品本身的質量,也需要國家政策的扶持,主流媒體的宣傳,學校教育的引導,家庭教育的配合。

新媒介時代,文學經典能否散發出持久的魅力,一方面在于文學經典是否與時代相融合,符合歷史發展的潮流;另一方面在于現代人對于它的品讀與關注。無論媒介如何發展,中華文化的傳承,人是根本所在。

猜你喜歡
參與者媒介問卷
休閑跑步參與者心理和行為相關性的研究進展
門限秘密分享中高效添加新參與者方案
媒介論爭,孰是孰非
書,最優雅的媒介
歡迎訂閱創新的媒介
基于代理的多方公平交換簽名方案
問卷網
海外僑領愿做“金絲帶”“參與者”和“連心橋”
問卷大調查
反思媒介呈現中的弱勢群體排斥現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