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汝南縣楸樹栽培管理技術及推廣應用成效

2018-10-12 09:26國平和
現代農業科技 2018年16期
關鍵詞:楸樹成效背景

國平和

摘要 本文介紹了汝南縣楸樹種植推廣的背景,從組織措施、技術措施2個方面總結了項目推廣采取的措施,并分析了項目取得的成效,以期為汝南縣楸樹的栽培管理提供參考。

關鍵詞 楸樹;背景;措施;成效;河南汝南

中圖分類號 S792.9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6-0144-02

為了發掘楸樹資源,加快楸樹生產發展步伐,提高楸樹科研、教學、生產水平,汝南縣林業局于2015年3月與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簽訂協議,引進楸樹優良無性系選擇和離體再生繁殖技術,推廣種植洛楸3號,并申報中央財政科技推廣項目,該項目經省林業廳批復實施汝南縣速生楸樹優質苗木繁育技術推廣,建設楸樹繁育優質苗木60 hm2。

1 項目推廣采取的措施

1.1 組織措施

1.1.1 加強組織領導,確保項目順利實施。一是成立項目建設領導組,由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王軍輝博士任組長,駐馬店市和汝南縣林業技術推廣站工作人員及錢道守花木專業合作社技術人員任成員,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二是明確責任,分工協作。錢道守花木專業合作社是項目承建單位,駐馬店市林業局是管理單位。依托各自的優勢和特點,做到優勢互補、利益共享,分工具體、責任明確,保證項目的有效推進。

1.1.2 成立項目實施小組,形成強有力的項目推廣隊伍。該項目承擔單位為汝南縣錢守道花木專業合作社,該合作社是汝南縣最大的苗木專業合作社之一,有較強的技術力量和雄厚的資金作為完成本項目所要求的各項技術保證。由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所林木遺傳育種專家、研究員王軍輝博士主持,主要參加人員有2名高級林業職稱人員、6名中級林業職稱人員、4名初級林業職稱人員和2名園藝師,引進采用了多項林木新品種、新技術,為該項目的實施提供技術支撐。

1.1.3 方案編制。項目承擔單位按照推廣項目程序組織項目的實施,進行項目實施的總體設計和具體實施,實行項目目標責任制,確保項目建設質量。對項目實施地的土地整理,種子選購、催芽播種、移植嫁接,栽植補植、水肥管理、苗木管護、病蟲害防治等各個技術環節按照有關技術標準和制度進行操作。

1.2 技術措施

1.2.1 苗圃地選擇。楸樹苗圃地選擇在交通便利、地勢平坦、水源充足、土層厚度60 cm、土壤肥沃的砂質土壤上。

1.2.2 種子催芽處理。播種前進行催芽處理,把楸樹種子浸泡一晝夜后,撈出種子放在筐內或編織袋內,每天用清水早晚各沖洗種子1次,7 d左右種子裂嘴露白即可播種。

1.2.3 整畦做床。把選擇好的育苗土地深犁細耙,然后按南北方向整畦做床,畦寬1.5~2.0 m,長依地形而定。

1.2.4 播種覆膜。3月初播種。播前畦床要灌足水,條溝撒播,溝寬5~10 cm,深2 cm,行距25~30 cm,穴狀點播,每穴5~6粒種子,穴距20 cm。覆蓋土厚0.5 cm,播種量15 kg/hm2,播種15萬穴/hm2。播后用腐熟的馬糞、細濕沙和細土各1/3拌勻過篩后覆蓋,厚0.5 cm。在操作中,工作人員要穿平底鞋,以免種子深淺不一,影響苗木出土整齊,覆土后畦床面架設薄膜小拱棚,既增溫又保濕,給幼苗出土和生長創造有利條件[1]。

1.2.5 苗期管理。

(1)破膜:種子播種后15~20 d即有苗木出土,在這期間應經常檢查苗木出土情況,凡已出苗的地方,應把薄膜劃破,以防膜內溫度過高烙傷幼苗,待幼苗出土約85%時,全部揭掉地膜[2]。

(2)拔草和鋤草:拔草是在揭膜時進行,揭1幅拔3行,不要一次性把所有的膜全揭開。揭膜拔草時間不要太長,最好在3~5 d全部拔完。鋤草只能在苗木稍大時進行,苗木太小時用鋤除草容易傷苗[3]。

(3)病蟲害防治:楸樹苗木生長期間易發生病害等,必須及時噴藥防治。幼苗期間要防治的害蟲為地老虎和蠐螬,用呋喃丹或辛硫磷農藥(拌土)15 kg/hm2于18:00左右均勻撒往苗床。

1.2.6 移栽。11月底落葉后至翌年3月發芽以前均可移栽,株行距保持0.4 m×0.5 m,栽50 025株/hm2左右。

1.2.7 嫁接時間。楸樹嫁接應在清明前后樹液開始流動時進行,樹芽開始膨大時嫁接最好,嫁接成活率一般在96%以上[4]。

1.2.8 嫁接方法。嫁接以單芽貼接為主。嫁接時,先在接穗芽的下方1 cm處橫切一刀,深達木質部,然后再從芽的上方0.5 cm處斜切一刀入木質部,再從芽兩側向下豎直切至芽下切口,使芽呈塊狀,取下芽片。在砧木離地面4~8 cm處的陰面,選光滑部位,同上法削一同樣大小的切面,然后迅速將芽片與切面對齊,注意使上方切口的形成層密接,用塑料膜綁扎,綁扎處要避開接芽,10~15 d即可萌芽抽梢。

1.2.9 剪砧。在苗木嫁接后,種芽萌發破膜后,在種芽上部2 cm處及時剪砧,確保種芽的正常生長。

1.2.10 嫁接苗管理。嫁接后砧木上容易多次長出萌蘗,要及時抹掉,以集中水、養分供接芽生長。同時要跟進水肥管理和蟲害防治,以促進幼苗生長和避免幼芽嫩稍受危害。

2 項目取得的成效

2.1 項目建設取得的成果

經過近3年的項目實施和歷年的觀察、測量,實施單位對速生楸樹良種的繁育及生長習性的相關數據進行了統計匯總。通過觀測發現項目繁育示范基地速生楸樹良種苗木成活率和生長量明顯高于其他楸樹品種,說明該類品種非常適合在駐馬店地區種植。此外,隨著苗木株行距的加大,苗木生長速度和質量明顯提高,特別是株行距0.8 m×0.8 m的栽植密度更適宜苗木生長,當年即可出圃造林,生態效益、經濟效益極好,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目前,已在周邊縣區(確山縣、西平縣、驛城區)推廣種植133.33 hm2以上。

2.2 項目推廣應用效果

通過3年來的精心組織實施,項目取得了明顯的建設成效。在楸樹良種繁育上,嫁接平均成活率達96%,出圃優良苗木合格率達95%以上,培育出優質苗木300萬株,生產的苗木數量多、質量好,在駐馬店市創森造林建設中得到了充分的應用和推廣,尤其是在國道、高速、省道等大的河流兩側的綠色通道建設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時在鄉土樹種推廣應用中起到很好的帶動效果,受到市、縣領導的一致好評。目前該合作社在西平縣、驛城區、確山縣推廣種植楸樹示范基地66.67 hm2以上。

通過項目實施,帶動了周邊地區林農發展速生楸樹良種的積極性,促進了在汝南縣及周邊地區造林綠化、景觀園林中的栽植應用,實現了速生楸樹優質苗木的快速推廣。

2.3 技術培訓、技術示范及輻射效果

該項目以推廣優良樹種、提高造林質量、優化林種結構為核心,堅持市場導向、擇優開發、多元化投入的原則,依托汝南現有資源優勢,幫助合作社成員及周邊林農樹立“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生產理念,先后組織逾500人進行繁育推廣技術培訓,發放栽培管理技術資料逾1 000份,從種子處理、催芽播種、苗期管理到苗木嫁接、剪砧、除萌、幼林撫育進行了詳細系統的講解,大大提高了林農的積極性,使速生楸樹良種的繁育與栽培技術得到推廣,為周邊地市種植速生楸樹良種積累大量經驗。

通過該項目的開展,近2年速生楸樹良種在汝南縣其他鄉鎮輻射繁育栽培近66.67 hm2,用于造林綠化面積100 hm2,增加種植林農近100人,極大地推動了速生楸樹良種在汝南縣及周邊地區的推廣應用,為提高林農收入、提高造林質量、優化林種結構、促進生態文明建設起到了明確的導向作用。

3 參考文獻

[1] 王巖,張效良,張月勝,等.速生楸樹繁育及栽培管理技術[J].園林科技,2009(3):7-9.

[2] 黃鵬.楸樹速生豐產栽培技術規程[J].安徽農學通報,2008(19):149-151.

[3] 劉春燕,呂啟良,宋紅梅.楸樹的大苗培育及栽培養護技術[J].北方園藝,2008(3):149-150.

[4] 吳迎福.楸樹的繁育與栽培[J].林業實用技術,2002(6):25.

猜你喜歡
楸樹成效背景
等腰直角三角形背景下的旋轉相似
比大小,想背景,悟本質
跟蹤導練(一)5
楸樹
基于Modelica的高爐頂壓控制仿真
幸福一日
致秋天的花楸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