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定市農業氣象災害及防災減災服務對策

2018-10-12 09:26張良玉魏麗欣李芝
現代農業科技 2018年16期
關鍵詞:農業氣象災害對策

張良玉 魏麗欣 李芝

摘要 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安全是氣象工作的總體要求,也是氣象服務的主要任務。本文分析了保定市農業氣象災害發生特征及其對農業生產的危害,提出了相應的防災減災對策,以避免或減輕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造成的損失。

關鍵詞 農業氣象災害;防災減災服務;對策;河北保定

中圖分類號 S16;S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6-0195-01

保定市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光熱充足,雨熱同季,土壤肥沃,耕地條件良好,非常利于農業、林業、牧業生產。保定市為農業氣象災害多發區,氣象災害種類多、范圍廣、頻率高。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保定市氣象災害頻發,干旱、暴雨洪澇、冰雹、大風、低溫等給當地農業生產造成了極大影響。保定市氣象部門根據農業災害發生特征及其對農業生產的危害,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做出減災防災措施,以避免或減輕氣象災害給農業生產帶來的損失。

1 保定市農業氣象災害及其危害

1.1 干旱災害

干旱災害在保定市發生頻率較高,為春旱、伏旱和秋旱。保定市春天多風少降水,對于冬小麥返青影響較大,長時間缺水,土壤墑情匱乏,無法滿足冬小麥正常生長;同時,春旱會推遲春耕作物播種時期。保定市6—8月氣溫高,此時為玉米和高粱拔節期,長時間無降水形成伏旱會導致農作物植株枯萎,嚴重時大批作物枯死、絕收。玉米、高粱抽穗期高溫干旱會導致抽穗期推遲或焦花。秋季是農作物灌漿成熟期,對水分需求量較大,干旱會降低作物產量。

1.2 洪澇災害

保定市降水集中在6—9月,持續暴雨會沖毀大片農田和堤壩,引發洪災,同時導致水土流失,土壤結構受到破壞,造成農作物大面積減產。保定市洪澇災害主要發生于7—8月,此時正值農作物生育期,強降水沖毀農田,在地勢較低處大量積澇,農作物長時間浸泡在水中,受高溫天氣影響,根系易死亡或植株提前衰老,影響農作物品質和產量[1-2]。

1.3 冰雹災害

冰雹災害是保定市農業氣象災害之一,降雹時會伴隨著雷雨、大風天氣。冰雹災害發生時間短,但危害卻很大。保定市冰雹通常發生于4—10月,集中在6—8月,冰雹災害對農作物果實破壞較大,產生爛果、畸果,嚴重影響農作物果實品質。同時,驟然降溫會抑制農作物正常生長發育,冰雹會導致農田土壤板結,間接影響農作物生長。

1.4 大風災害

保定市風災多發生在春季和秋季,4—5月風災危害最大。春季氣溫回升,土壤表層蒸發加大,加劇土壤水分流失,大風常引發浮塵或沙塵暴。此時正值農作物出苗、幼葉或真葉期和果樹開花期,最不耐風吹沙打,輕則葉片蒙塵,使光合作用減弱,且影響呼吸,降低作物產量;重則苗死花落。同時,大風刮走土壤中有機物質,降低土壤肥力,對第2年農業生產不利。

1.5 干熱風

干熱風一般發生在5月至6月中旬,正值小麥開花、灌漿、成熟期。在干熱風作用下,小麥植株水分失衡,光合作用受阻,迫使小麥早熟、麥粒干癟,小麥產量和品質均受到嚴重影響[3]。

1.6 低溫凍害

保定市低溫凍害發生于3—5月和10—11月。3月正值保定市春耕播種期,低溫凍害會造成春耕播種延遲,縮短農作物春化時間,植株作物根系不發達,出苗率低、苗弱。10—11月出現低溫霜凍,此時正值農作物收獲季節,相對于春季低溫凍害,此時損失較小。

1.7 霧霾

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化,人類活動加劇,生態環境遭到破壞,保定市霧霾天氣日益增多。霧霾削弱了農作物正常光合作用,不利于農作物正常生長發育。

2 農業防災減災服務對策

2.1 建設氣象災害預警系統,加強氣象災害預警能力

要提高天氣預報預警準確度,加大氣象災害監測站點建設,采用先進設備和技術,提高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能力,提升氣象災害發生時間、地點及強度預測精度,完善氣象災害預警系統,建立農村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體系,完善農業氣象監測預報服務平臺,建立特色農業氣象監測預警服務平臺,加強農村氣象災害重點區域防災抗災設施建設,為新農村建設做好氣象技術支撐[4-5]。

2.2 提高氣象部門中長期天氣預測分析水平

氣象預報是防御和減輕氣象災害的關鍵環節,提升天氣預報準確率和精細化水平是適應“面向民生、面向生產、面向決策”公共氣象服務需求的根本保障。氣象部門要瞄準社會生活實際需要,依靠數值天氣預報、氣象衛星、天氣雷達等現代預報手段,著力提高短時臨近、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能力,當好防災減災隊伍前哨和參謀[6]。

2.3 完善氣象災害預警發布體系

農民自身文化程度低,對于氣象災害知識了解貧乏,防御氣象災害的能力有限。氣象部門要加大氣象災害科普知識的宣傳力度,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如安裝鄉村氣象預警大喇叭和LED電子顯示屏,及時通過電視、廣播、手機短信、微信公眾平臺等媒體向農村傳遞氣象災害信息,同時備好氣象災害防御措施,增強農民防災減災的能力,降低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造成的損失[7-9]。

3 結語

氣象部門要把為農服務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加強與應急管理、自然資源、農業農村等部門的合作,建立完善災害信息共享機制;加強農業氣象預報,細化服務需求,創新服務手段,深化直通式氣象服務;合理地開發和利用氣候資源,為農業生產有序發展和實現農民增產增收保駕護航。

4 參考文獻

[1] 李晶,林蓉,張海娜,等.遼寧省農業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及評估[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6):3563-3566.

[2] 喬盛西.湖北省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及減災對策[J].氣象,1991,17(4):33-37.

[3] 褚超.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及對策探析[J].科技致富向導,2013(21):416.

[4] 石大山,李雪,張玲,等.氣象為現代農業防災減災服務的思考[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7(6):289-290.

[5] 王蘆.氣象為現代農業生產防災減災服務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7(23):193.

[6] 盧雙玲.關于氣象為農業防災減災服務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導,2012(8):409.

[7] 郝東敏,隋巖,任廣治,等.氣象為現代農業防災減災服務的思考[J].中國農業氣象,2009,30(增刊2):313-315.

[8] 夏旦丹.自然災害對浙江農業的影響及防災減災對策建議[J].浙江水利科技,2013,41(4):21-24.

[9] 賈敬敦.加強農村防災減災科技創新[J].中國減災,2012(11):24.

猜你喜歡
農業氣象災害對策
LabVIEW下的模擬電路實驗教學創新對策
提高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質量對策探討
“深度偽造”中個人隱私的保護:風險與對策
走,找對策去!
我國貨幣錯配的現狀及對策
農業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研究進展探索構建
建立氣象災害評估機制 降低農業經濟損失
基于VB.net的農業氣象災害查詢系統研究
探析氣候變化對中國農業氣象災害與病蟲害方面的影響
農業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研究進展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