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鹽池縣天然草場植被類型與改良措施

2018-10-12 09:26毛寧
現代農業科技 2018年16期

毛寧

摘要 本文簡述了鹽池縣干草原草場、荒漠草原草場、沙生草原草場和鹽生植被草場4個類型的面積、分布、土壤與水資源條件、主要植物組成、平均覆蓋度、產草量、生產力等指標,提出了各草場改良的主要措施,以期促進天然草場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天然草場;植被類型;改良措施;寧夏鹽池

中圖分類號 S812.3;S812.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6-0224-01

鹽池縣位于寧夏東部,全境處于中部干旱帶,是一個以牧為主,農林牧結合的半農半牧縣。鹽池縣海拔1 600~1 800 m,多年平均降水量300 mm,70%的降水集中在7—9月,呈現出干旱半干旱的氣候特征?,F有天然草場面積55.7萬hm2,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64.3%,其中可利用草場面積47.65萬hm2,占草場毛面積的85.6%。對鹽池縣天然草場進行分類,旨在探索天然草場的改良措施,促進天然草場可持續發展。

1 天然草場植被類型

依據植物—生境(即植物群落組成—生態環境)分類方法,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的三級制(類、組、型)分類系統進行分類,將鹽池縣草場劃分為4個草場類,即干草原草場、荒漠草原草場、沙生草原草場和鹽生植被草場,類下共劃分為21個草場組,75個草場型。

1.1 干草原草場類

干草原草場面積14.2萬hm2,占草場總面積的25.4%,其中可利用草場面積12.1萬hm2,主要分布在南部黃土丘陵溝壑區。土壤以淺黑壚土和侵蝕黑壚土為主,土壤有機質含量0.82%,溝壑縱橫,丘陵起伏、無補給水源,水土流失嚴重。牧草以長芒草、牛枝子、冷蒿、甘草、中亞白草、花苜蓿等草原植物為主。該類草場的平均覆蓋度45%,年產草量(鮮草、下同)1 500 kg/hm2,其中可利用鮮草960 kg/hm2;屬二三等六七級草場,生產力中等,約0.95 hm2可飼養1只綿羊。該草場可劃分7個草場組,23個草場型。

1.2 荒漠草原草場類

荒漠草原草場面積13.3萬hm2,占草場總面積的23.9%,其中可利用草場面積11.8萬hm2,主要分布在中部緩坡丘陵區。土壤以灰鈣土為主,質地砂壤土,土壤有機質含量0.67%,基本無補給水源,干旱少雨、風多沙大、草原植被退化,沙化嚴重。生長的牧草除短花針茅、牛枝子、長芒草、隱子草外,還有刺蓬、甘草、苦豆子以及飼用價值低的貓頭刺、老瓜頭、兔唇花等植物。草場的平均覆蓋度30%~40%,年產草量1 650 kg/hm2,其中可利用鮮草870 kg/hm2;屬三四等六七級草場,約1.05 hm2可飼養1只綿羊。該草場可劃分7個草場組,26個草場型。

1.3 沙生植被草場類

沙生植被草場面積26.6萬hm2,占草場總面積的47.8%,其中可利用草場面積22.5萬hm2,是鹽池縣天然草場的主體,主要分布在北部鄂爾多斯緩坡丘陵的平鋪沙區。土壤以灰鈣土為主,質地砂壤土,土壤有機質含量0.78%,有井、泉、揚黃灌溉條件。植物以黑沙蒿、苦豆子、甘草、中亞白草為主。草場的平均覆蓋度60%,年產草量2 100 kg/hm2,其中可利用鮮草1 065 kg/hm2;屬三四等五六七八級草場,約0.86 hm2可飼養1只綿羊。該草場可劃分4個草場組,16個草場型。

1.4 鹽生植被草場類

鹽生植被草場面積1.6萬hm2,占草場總面積的2.9%,其中可利用草場面積1.3萬hm2,主要分布在中北部鹽堿湖、低洼地周圍。土壤以灰鈣土為主,質地砂壤土,土壤有機質含量0.51%,有井、揚黃灌溉,地下水位高,含鹽量0.5%~0.8%,地勢平坦。主要植物有鹽爪爪、白刺、芨芨、鹽蒿、水蓮、紅沙、披針葉黃花等,植被稀疏。草場的平均覆蓋度15%~30%,年產草量22 500 kg/hm2,其中可利用鮮草1 080 kg/hm2;屬四五等五六七八級草場,約0.85 hm2可飼養1只綿羊。該草場可劃分3個草場組,10個草場型。

2 主要改良措施

2.1 干草原草場類

2.1.1 坡地改造。將15°以上的坡地全部退耕,修筑梯田。據姚世平[1]測定,反坡梯田種植檸條3~5年可成林,生物量達 6.0 t/hm2,產鮮草7.5 t/hm2,水平梯田糧食增產超20%。經測算,坡耕地改造后生產的林草可飼養綿羊10 只/hm2。

2.1.2 草田輪作。將15°以下的基本農田種草比例提高到50%,將牧草納入輪作。試驗表明,將冬小麥改種紫花苜蓿,平均產草量12 465 kg/hm2,可飼養綿羊13.9只/hm2。大量試驗研究表明[2],4年后,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20.3%,速效磷含量增加25%,苜蓿根茬累計增加氮素1 250 kg/hm2,改種糧食作物3年內平均增幅達80%。

2.2 荒漠草原草場類

草原圍欄是鹽池縣草原建設、保護和合理利用的主要形式之一,采取打土墻、打土墩、壓鋼絲網的辦法進行草原圍欄。截至目前,已圍欄2.17萬hm2,取得良好的恢復效果。據2016年抽樣調查,圍欄5年后的草場平均覆蓋度50%~60%,年產草量3 245.6 kg/hm2,其中可食鮮草1 360.0 kg/hm2,分別較圍欄前提高20%、96.7%和56.3%,載畜量也由0.95只/hm2提高到1.49只/hm2。

2.3 沙生草原草場類

沙生草場地勢平坦,適宜機械化作業。利用內蒙農牧業機械化研究所生產的9MSB-2.1型牧草免耕松土補播機一次性完成施肥、播種、覆土、鎮壓等工序,利用其深松部件開溝小、對原生植被破壞程度小、能在高低起伏的作業條件下完成免耕松土補播作業的機具優勢,完成各種牧草補播作業。據測定,播種后的第3年,植被平均覆蓋度可提高25.6%、產草量可提高3 876.4 kg/hm2,可食產草量增加1 776.4 kg/hm2,載畜量也由1.16只/hm2提高到4.22只/hm2。據孫 磊等[3]試驗結果可知,機械免耕補播改良的天然草場平均產草量(干草)達1 312.5 kg/hm2。

2.4 鹽生植被草場類

鹽生植被草場地勢平坦,有井、揚黃灌溉,可利用全方位深松技術,對含鹽量0.5%~0.8%的鹽生植被草場深松后種植紫花苜蓿。由于全方位深松作業形成“鼠道”的排鹽堿作用,深松后第3年,土壤含鹽率平均下降至0.17%,當年產苜蓿鮮草1 427.8 kg/hm2,載畜量由1.18只/hm2提高到1.58 只/hm2。含鹽量的下降提高了苜蓿的成活率與生物量。姜文珍等[4]在鹽池縣馬惠灌區的試驗也表明:0~5 cm的脫鹽率為59.6%,5~15 cm的脫鹽率為55.4%,15~30 cm的脫鹽率為56.9%,30~50 cm的脫鹽率為36.4%,50~60 cm的脫鹽率為72.1%,苜蓿平均產量(鮮草)1 624.5 kg/hm2。

3 結語

依據鹽池縣天然草場的自然條件,除制定封山禁牧、草原承包等措施外,有計劃地推行坡地改造、草田輪作、圍欄封育、補播改良、鹽漬化土壤改良,能有效恢復植被,提高天然草場產草量與載畜量,是當地天然草場改良的有效途徑。

4 參考文獻

[1] 姚世平.彭陽縣旱作節水農業機械化技術的試驗研究[C]//全國機械化旱作節水農業技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國農業技術推廣協會農機化專業委員會,2000.

[2] 寧夏回族自治區農牧廳課題組.WTO與寧夏農業發展對策研究[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3.

[3] 孫磊,陶維華.天然草場松土補播改良機械化作業技術及效益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0(18):318.

[4] 姜文珍,陶維華,楊朝暉.全方位機械化深松對鹽漬化土壤的改良作用[J].科技成果管理與研究,2016(5):57-5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