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療保障機構改革:成本與機遇

2018-10-16 03:45黃華波
中國社會保障 2018年7期
關鍵詞:保障局共識決策

黃華波人社部社保中心副主任

機構改革如火如荼。新的部委、國家局相繼掛牌,迅速進入工作狀態。國家醫療保障局是這次機構改革新設立的機構,深受社會期待,學界也從多個視角進行解讀。目前,對國家醫療保障局寄予厚望、充滿期待的多,理性分析可能面對的困難與挑戰的少,全面深入分析改革成本并提出妥善應對之策的更少。預則立,不預則廢。筆者試圖粗淺分析醫療保障機構改革可能存在的成本,以供實踐并與學界商榷。

成立國家醫療保障局,整合醫保政策、經辦、招采、價格等職能,可以極大提升醫保團購談判能力,提升醫?;鹫w使用效能,更好發揮醫保引導性、基礎性作用,促進三醫聯動,增強協同性,其重要現實意義、管理服務效益以及深遠重大影響,已具有廣泛共識,不再贅述。

事物是矛盾統一體。改革有收益、有好處,難免就會有成本、有代價,成本和收益構成一對矛盾。收益表現為改革對解決現實問題的正向促進作用,及其蘊含的戰略意義與潛在效能。正如所有改革都會有成本,國家醫療保障局也不能例外。不妨從三個角度,分析其成本,多一分理性,多一分應對,更好實現機構改革的本意。

機構改革是有成本的。改革成本有顯性的,也有隱性的;有眼前的,也有長遠的。當前,顯性的成本如重建辦公場所、重建信息系統、重新聘用和培訓人員等,都耗時耗錢;隱性成本如改革期間現有工作的階段性停滯,對現有成熟的協同機制的破壞,精通業務的領導及業務骨干的流失等等。從長遠看,統一、獨立的醫療保障局,有利于加強協同醫保政策、經辦、價格管理等,但也可能增加醫療保障與其他社會保險、勞動就業、醫療衛生服務、稅務征收等協調成本。從管理效能看,當相關職能分散在衛健、人社、發改、民政等部門時,這些部門其他方面的行政職能可以形成策應式的潛在影響,如衛健部門醫政醫管職能對新農合基金管理的策應,人社部門社保管理、就業管理、勞動關系管理、事業單位管理、專業技術管理、工資福利管理等對基本醫保擴面、基金征繳與醫療服務管理的策應,發改部門項目管理等對價格的策應等等。一旦相關職能從這些部門分離出來,就可能失去這些策應效能,至少大打折扣。打破舊平衡,形成新平衡,需要時間,具有挑戰性。改革成本是可控的。改革有成本,但并不可怕。一是有堅強的政治保證,這次機構改革,源自黨中央和全國人大的權威決策,具有堅強的政治基礎和廣泛的社會共識。二是多次機構改革的經驗積累。這次改革之前,1982年以來僅國務院就進行過7次集中機構改革,其間不乏部門撤并建改。三是2009年新一輪醫改以來,各地進行了一些機構改革探索。比如城鄉居民醫保整合的探索,三明市及福建省將醫保獨立于人社、衛計部門之外的探索等。

改革成本是可變的。因此控制成本、降低成本大有作為。不同改革路徑、改革步驟、改革進度會導致不同改革成本。改革路徑、進度等又取決于改革決心、共識及相機決策的魄力。決策不果斷,貽誤改革時機,會提升改革成本;反之,缺乏共識,缺乏充分權衡論證,盲目決策,最終推倒重來,同樣成本不低。理想情況是謀定后動,在充分論證、權衡各種利弊基礎上,及時決策、相機決策,既把握好時代節奏,也兼顧長遠發展、各方利益訴求。

降低改革成本,需要堅定改革決心、統一改革共識、把握改革機遇、增強改革信心。這次機構改革,一是黨政軍群大協同,改革聯動、協同配套力度前所未有;二是全國自上而下大改革,內容明確、進度清晰,形成廣泛的改革共識;三是行政管理、經辦服務、信息支撐同步推進。這些機遇,將有效保證改革的整體性、系統性和協調性。

猜你喜歡
保障局共識決策
為可持續決策提供依據
天全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打好扶貧“組合拳” 以扶志促脫貧
射洪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五力”齊發 拓寬就業扶貧路
共識 共進 共情 共學:讓“溝通之花”綻放
論思想共識凝聚的文化向度
黑龍江省醫療保障局 黑龍江省教育廳關于開展黑龍江省大學生“兩城一家”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工作的通知
黑龍江省醫療保障局關于進一步加強藥品價格管理工作的通知
商量出共識
決策為什么失誤了
“慢養孩子”應成社會普遍共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