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自我責任感發展的相關因素及教育啟示

2018-10-16 12:10王雅琴姜麗霞
現代基礎教育研究 2018年3期
關鍵詞:責任感學業兒童

王雅琴,李 丹,姜麗霞

(1.上海師范大學 教育學院,上海 200234;2.上海七寶明強小學,上海 201101)

一、引言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責任感是指樂于承擔分內之事并盡力完成以及勇于負責行為后果的情感。[1]換句話說,責任感就是厘清并認同自己的角色規范,按照角色規范去行動,并且在知行過程中體驗到相應的角色情感。[2]姜勇和龐麗娟根據責任感的對象,將其劃分為“對自我、對他人、對集體、對任務、對承諾、對過失”六個方面。[3]其中,自我責任感是責任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扮演好獨立生命個體角色的基石,[2]是兒童認清自己角色責任的關鍵。自我責任感主要指個體對承擔自身發展的責任,在其中做出的行為選擇、行為過程及后果是否符合內心需要而產生的情感體驗;[4]反映了個體對自身學業、成長、人生規劃、身心健康等的責任。[5]

素質教育始終是教育改革發展工作的戰略主題,在素質教育中必須堅持德育為先,而在德育中,責任感教育至關重要。西方許多研究者認為,責任感的形成是兒童“自我”概念發展的一個主要標志,更是道德感的核心和基礎,是衡量個體道德是否發展成熟的重要標志。[6]另外,兒童發展中的消極影響,例如獨生子女受到過度嬌慣、學校教育的忽視等,家庭、學校教育乃至社會環境的某些失誤、不恰當的壓制,都會在一定程度上給兒童期道德發展造成某些缺陷,如何避免或克服這些缺陷,也是道德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7]對于社會經驗薄弱、各方面尚未發展成熟的兒童來說,與自身密切聯系的自我責任感是推動和強化其責任行為的一種穩定而又積極的情感素質,也是衡量其是否具有完善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心理發展質量的基本指標。[8]在小學這個重要的道德發展時期,家長和學校必須重視兒童自我責任感的形成、發展和完善,這是小學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務和必然要求。

如果說0~6歲是兒童的自我意識啟蒙期,6~12歲則是兒童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期。根據皮亞杰(Piaget)的兒童道德認知發展三階段理論,兒童在9~10歲進入自律道德階段,也是兒童責任感發展三階段[9]中的第二階段——半理解的責任水平,相當于柯爾伯格的習俗水平。在這種水平上的責任形成可能是外力的強制和個人對責任理解的混合產物。該階段兒童逐漸擺脫命令者的束縛,對某項責任的重要性做出自己相應的認知判斷,雖然這種理解尚不全面,卻足以使兒童在一定程度上逐漸控制自己的行為,并有穩定、合理的習慣,能夠獨立完成日常生活和學習任務。雖然這些行為習慣與心理特征不是道德本身,卻是兒童在日后發展并形成完善道德品質的基礎。[10]兒童自我責任感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個人、家庭、學校多方面的影響下逐漸形成的。

兒童自身的身心發展水平首先會制約其自我責任感的發展水平。國內外學者調查研究發現,兒童的認知能力等都與其責任感水平有高度相關。[11]比如,自尊和自我責任感之間的相關性表明,自尊水平高的兒童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自己有能力表現出較高的自我責任感,高自尊可以減少由自我責任感所造成的問題。[12]自尊源于個人的社會生活和日?;顒?,是人的個性和行為特征最重要的方面之一。[13][14]對于學生來說,學習生活占據了他們大部分的時間,在學業方面表現出來的學業自尊是該階段兒童最具代表性的自尊內容,學業自尊也就成了兒童自我責任感形成的強大內在動力。

美國心理學家布朗芬布倫納提出了人類發展的生態系統模型,他認為個體發展的生態環境由若干個相互聯系的系統組成,包括宏觀系統、外層系統、中觀系統和微觀系統,其中對個體有直接影響的環境是“微系統”,主要包括家庭和學校等。[15]家庭是兒童社會化的最初場所和重要場所,家庭因素對兒童責任感的形成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父母的教養態度和方式是重要的家庭環境因素,反映和傳遞了他們對子女個性品質和行為習慣的期望,是促進子女社會化的一種途徑和手段。國內外對教養方式與責任感之間關系的研究結果都表明:民主型教養方式最有利于培養兒童的責任感。[16][17]另外,父母給予的理解、溫暖越多,孩子的自尊水平就會越高;而被父母拒絕、否認得越多,孩子的自尊水平就會越低。[18]同時,學校教育也是培養兒童形成良好道德品質的一個主要途徑。同處某一發展階段的兒童會因主觀能動性的狀態不同,呈現出自我責任感發展水平的差異。[19]可見,做到以學生為本,轉變教育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是學校自我責任感教育的關鍵。

因此,本研究擬通過探究兒童自我責任感發展的相關因素,進一步探討家庭、學校該如何順應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來對其進行自我責任感校教育,探求培養兒童自我責任感的有效對策。真正讓教育帶給兒童以力量,對兒童的一生負責,促進他們的社會化過程,幫助他們走向社會,走向明天,讓他們早日做好獨自踏入社會并能有所作為的準備,這也是本研究的意義所在。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參與本研究的是上海市三所小學的516名兒童,分別為3年級171名,4年級160名,5年級185名;其中男生248名,女生268名。其中462名學生的母親參與了相關的問卷調查。

2.研究工具

(1)自我責任感

本研究在借鑒以往有關責任感測量工具[20]的基礎上,編制了小學生自我責任感問卷,共20個項目,采用5點計分(1=完全不符合,5=完全符合)。以上海市L小學287名四、五年級兒童為被試,對問卷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最終保留14個與個人的日常生活、學習自理相關的項目,如我每天都會堅持完成作業;我覺得提高自己的成績、素養等是自己的責任;我會照顧好自己,根據天氣情況穿脫衣服;我能整理自己的床鋪,做好個人衛生;當我克服困難時,內心是無比的喜悅;很多事情我都能做好等。以M小學215名五年級兒童為被試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表明:模型的擬合指標良好(χ2/df=2.39,CFI=0.96,GFI=0.90,RMSEA=0.08)。所編問卷可用作測量兒童自我責任感,得分越高,表明兒童自我責任感水平越高。本研究中各項目的因素載荷均在0.55以上,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8。

(2)學業自尊

采用由Harter(1982)編制、丁雪辰等人修訂的兒童自我知覺量表測量。[21]學業自我知覺,即學業自尊,是該量表的一個維度,由6道題組成,如“我覺得自己沒有別人聰明”“我的功課做得很快”等。本研究之所以使用學業自尊測量兒童的自尊水平,是因為對于自我意識發展尚不成熟的小學生來說,有關學業情況的評估比對于人生價值感方面的評估更加具體,更易于理解。量表采用Likert式五級計分,從1“完全不符合”到5“非常符合”,分數越高,表示小學生學業自尊越高。本研究中學業自尊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4。

(3)學校態度

采用由Ladd編制的學校態度量表。[22]量表由 11 道題組成,如“我覺得學校里很好玩”“我早上醒來很希望到學校去”。要求兒童根據自己的真實感受,選出每道題與自己最符合的選項,采用五級計分,分別為“1-完全不符合、2-不太符合、3-有時符合、4-比較符合、5-非常符合”,分數越高,表示兒童學校態度越積極。本研究中,量表的內在一致性系數為0.83。

(4)教養方式

采用由Block(1965)編制、陳欣銀等人修訂(1997)的中國版父母教養方式問卷。該問卷已用于國內的實證研究,有良好的信效度。[23]該問卷由母親填寫,包括“接納溫暖、拒絕懲罰、鼓勵成就和鼓勵獨立”等多個維度,本研究主要分析“鼓勵獨立”與“溫暖接納”2個維度?!肮膭瞠毩ⅰ惫?個項目,如“在很多事情上,我讓我的孩子自己作決定”“我鼓勵我的孩子要有獨立性,不要依賴我”等;“溫暖接納”共7個項目,如“我讓我的孩子自己安排他/她的課余時間”“我以溫和、親切的態度和我的孩子說話”等。問卷采用Likert式5級計分,1~5分別代表“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本研究中“鼓勵獨立”和“溫暖接納”的內部一致性系數分別為0.82和0.84。

3.研究程序

本研究的主試均為碩士研究生,每名主試在施測前均閱讀統一指導語,強調作答的真實性并做出保密承諾,被試填答的時間在30到45分鐘之間。學生問卷完成后第一時間全部回收,母親問卷由學生帶回交由母親填寫。本研究使用SPSS軟件分析數據。

三、研究結果

1.兒童自我責任感的總體狀況和差異分析

對小學中高年級兒童自我責任感的描述性統計結果為:自我責任感的平均分為3.65(SD=0.79)。結果表明,中小學生自我責任感得分呈中等水平,總體是一個積極、正向的狀態,但是離理想的道德教育目標還有相當差距。

為了解小學中高年級兒童自我責任感的性別和年級差異,本研究對不同性別兒童的自我責任感進行了獨立t檢驗,對不同年級的小學生自我責任感進行了F檢驗, 結果發現自我責任感在性別上不存在顯著差異(t=-1.59,p>0.05),但在年級上存在差異(F=25.53,p<0.001):三年級的平均分(M)為3.69(SD=0.59),四年級的平均分(M)為3.94(SD=0.65),五年級的平均分(M)為4.16(SD=0.52)。即年級越高,兒童自我責任感水平越高。

2.兒童自我責任感的相關影響因素

首先采用Pearson積差相關分析各個變量之間的關系。各變量相關矩陣見表1,學業自尊、學校態度、鼓勵獨立、溫暖接納、社區環境與自我責任感之間均呈顯著正相關。本研究中的各個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在統計學上有顯著意義,適合進一步的分析。

表1 各變量與自我責任感的相關分析

注:**p<0.01

在相關分析的基礎上,以自我責任感為因變量,以個人因素和環境因素為自變量,進行回歸分析(見表2),結果表明:學業自尊、學校態度、鼓勵獨立、溫暖接納分別可解釋自我責任感水平的52% 、21% 、11% 、12%。

表2 母親教養方式、兒童學校態度和學業自尊對自我責任感的回歸分析

注:***p<0.001

四、結果分析與討論

1.兒童自我責任感的差異分析

本研究選取的是小學三到五年級(10~12歲)的學生,屬于小學中高年級,該階段是兒童心理和行為發展的敏感期、關鍵期。結果表明:年級越高,自我責任感水平顯著提高??梢?,由于兒童年齡的不同,他們的自我責任感水平也不同。責任意識受記憶、理解因素的影響,其發展表現為道德責任判斷能力隨年齡發展而不斷提高。[24]并且,兒童主觀能動性的作用與影響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加大。因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的社會化也在不斷深入,社會技能和道德發展水平在實踐活動中不斷提高,接受教育和進行自我教育的主動性、自覺性逐漸形成,促使自我責任感逐步提高。

2.個人因素與兒童自我責任感的關系

詹姆斯的自尊理論認為,自尊是一種動力能量,能夠激發個體奮發向上,產生更多積極的心理資源,也是人類行為的決定因素之一。[25]一直以來,人們普遍認為高自尊與個體健康的、合乎社會要求的行為有關,而低自尊與非期望的、否定的行為有關。[26]本研究結果證實了學業自尊能夠顯著正向預測自我責任感的水平:學業自尊越高,自我責任感水平也就越高。學業自尊迫使兒童更加主動地認識自己,理解自我角色責任,調節行為對有關自我發展各方面的責任。[27]對自己學業成就有著積極評價的兒童,相對來說也會對其他方面有較高的自我評價,會認為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去擔負相應的自我責任,[28]并在生活、學習等方面做出更多符合其角色的責任行為,促進自我責任感的進一步發展。

3.家庭、學校與兒童自我責任感的關系

本研究結果表明,母親的教養方式(鼓勵獨立、溫暖接納)能夠顯著預測兒童自我責任感,這和前人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22]“鼓勵獨立”和“溫暖接納”都是民主型的教養方式,能夠做到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尊重孩子的選擇和觀點?!肮膭瞠毩ⅰ钡母改改軌虬押⒆赢斪鳘毩⒌膫€體,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主動用功精神,尊重孩子的要求和意見,也能夠對孩子提出恰當的期望和要求;而“溫暖接納”的父母以溫和、親切的態度接納孩子的想法,與孩子溝通的方式方法正確,頻率適當,并且可以做到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在孩子焦慮不安時給予恰當的安慰和鼓勵。這些教養方式下的孩子一般生活自理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比較強,基本上可以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且主動性強,不需要成人時刻提醒,能夠安排好自己的各項事宜,為自己的學習、生活等負責,這也進一步促進了自我責任感的發展。

此外,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對學校的態度也是影響小學兒童自我責任感的個人因素,對學校的態度越好,自我責任感水平越高。只有當兒童對學校持有積極認可的態度,他們才愿意接受學校的責任感教育。良好的學校態度使兒童更加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學校的學習中,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將教育知識內化成自身的道德品質。兒童的學校態度是學校教育的前提,唯有兒童自愿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顒雍驼n程學習中,學校責任感培養工作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五、家庭和學校自我責任感教育的啟示

本研究結果表明,兒童自我責任感的形成要關注兒童自身的態度和相關的心理特征,更要注重良好教育的潛移默化。學校、家庭等在滿足兒童成長需求和良好品德養成上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家庭教育更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和起點。[29]具體而言,可從以下幾方面加以改進:

1.認識自我,保持健康的個體心理狀態

個體心理是否健康的一個主要標志就是自我悅納,即個體能否欣然接受自我。每個人都有優點和不足,重點在于自己如何看待,只有客觀、全面、愉快地接納自己,才能對自己進行積極恰當的自我評價,促進兒童形成自尊心,為自我責任感的發展提供內在動力。

在實踐操作中,家長和教師應該共同幫助兒童全面地認識自我,正確合理地對待自己的缺點和優點,意識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自己是獨一無二的。比如在生活、學習中,不要一味批評指責,多跟他們溝通交流,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給予表揚,幫助孩子樂觀地去認識、接受自己或他人,培養兒童對自己負責的自信心。

2.更新理念,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在當前中國的教育體制下,眾多父母更多關注的是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孩子自我責任感的培養。[30]

在實踐操作中,家庭教育方面要注重更新觀念,關注孩子的成長需求,關注孩子綜合素養的提升,通過一件件小事去激勵孩子。換句話來說,父母既要鼓勵子女取得良好的學業成就,也要引導他們承擔自我責任,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盡到義務和職責。另外,家長不要事事包辦,要試著對孩子“放手”,鼓勵孩子自己處理自己的事情,接納孩子的意見和想法,鍛煉他們獨立自主的能力。

3.關注教育,構建全方位的兒童成長空間

在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很多學校在德育課程上有了重大進展,但也有不少問題在實踐過程中凸顯出來。最大的問題是對自我責任感教育的忽視,以及授課方式仍以“說教”為主導,忽視了兒童的主體性,不顧兒童的接受能力和身心狀態,無法獲得預期的教育效果。教育尤其自我責任感的道德教育要以學生為本,充分考慮兒童身心發展的特征,創造恰當條件,拓寬自我責任感教育的空間,來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追求個人和社會和諧進步的、內在自覺的、長期的教育效果。

在實踐操作中,學校教育要重視兒童的自我判斷、自我思考、自我體驗,發揮兒童的主觀能動性,改善兒童消極厭學的態度。針對“自我責任感發展”主題進行整體策劃,思考學校教育內容,進行整體推進,達成最大的教育效果。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也可指導兒童完成某一行為訓練,或設計一項活動讓兒童去完成。利用實踐活動激發兒童興趣,引導兒童主動參與,并在活動中充分體驗。對兒童的評價除了由教師擔當評價主體外,還可由學生、小組、家長等共同承擔,實施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使評價從單向性轉變為交互性。尤其要培養兒童自我評價的能力,這將有助于兒童的自我教育,增強他們的自我責任感。

猜你喜歡
責任感學業兒童
艱苦的學業
英國“大爺”的責任感
音樂提升學生學業表現
樹起學業擔當之心
國企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要有“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責任感
淺談提高新聞媒體社會責任感的對策
留守兒童
六一兒童
35
責任感油然而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