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壯鄉文化旅游創新開發對策探討

2018-10-21 02:34梁堃
當代旅游(下旬) 2018年5期
關鍵詞:旅游開發創新

摘要:在文化旅游興起的背景下,壯鄉文化的推廣和滲透不僅激發了廣西文化旅游的開發活力,更成為了廣西經濟增長的亮點。本文從廣西壯鄉文化旅游現狀分析入手,對壯鄉地域特色獨有的少數民族文化魅力進行分析,研討其特征和旅游開發的價值,深化改革創新精神,提出以政府主導為依托、創新整合為兩點,經濟資源優化配置為根本的具體創新對策。

關鍵詞:壯鄉文化;旅游開發;創新

少數民族文化旅游是民族藝術與旅游業融合發展的產物,是現代文化旅游業向縱深發展的亮點,也是弘揚地方民族文化的好機會。廣西調整產業結構,乘著文化產業發展的新時期的東風,發展壯鄉特色文化旅游產業,成為地區經濟增長的新途徑。因此,剖析廣西壯鄉旅游現狀,找出壯鄉文化旅游開發不足的根源,深入全面地分析壯鄉地域特色獨有的少數民族文化魅力,創新發展廣西壯鄉文化旅游,對提升廣西經濟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廣西壯鄉文化旅游特點和優勢

壯鄉文化體現了廣西以壯族為首的少數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是一種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行為民俗,屬于土著文化范疇。壯鄉文化旅游是以青山綠水、少數民族鄉土藝術文化、廣西田園古村特色為活動空間的特色旅游形式。廣西壯鄉文化有著豐富的內容:(1)廣西民歌富有濃郁的少數民族氣息,展示了少數民族地域的風情,蘊含著豐富的民俗內涵,壯族人民唱山歌已經由國際民歌節的屢屢舉辦享譽國內外。(2)民間手工藝品造型別致,反映著廣西地域風情特色內涵,北壯的繡球、背帶、錦帶制作手工纖秀精巧,竹編產品儀態萬方,龍脊馬海一帶的木雕石雕古趣盎然,尤為出名。(3)廣西風景多秀麗,由于地處丘陵地帶,地域特色濃郁,山清水秀,風景秀麗,自然區位優勢是發展旅游的良好基礎。四是分布角度有利,廣西壯鄉文化與旅游的融合開發具有區位優勢。

二、廣西發展壯鄉文化旅游創新發展的重大意義

首先,發展壯鄉文化旅游創新發展是培育廣西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實現少數民族地區跨躍式發展的必然選擇。其次,發展壯鄉文化旅游創新發展是推動廣西產業結構調整、提高地區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再次,發展壯鄉文化旅游創新是廣西民族地區實現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體現。最后,發展壯鄉文化旅游創新是發掘、保護和傳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中的重要內容。

三、廣西壯鄉旅游開發的現狀及制約因素

(一)思想觀念落后,創新意識不強

廣西由于歷史方面等各種因素,加上本身的民族文化旅游市場體系尚未完全形成和市場機制的發揮空間有限,導致廣西的民族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相對周邊的云南省仍處于低層次的競爭水平。此外,廣西的旅游品牌相對工業、商貿等產業相比,在是意識覺醒和品牌建設上的實踐出現較晚。廣西目前的旅游促銷主要還是“老三篇”,即:導游圖、宣傳冊、光盤。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很多發達旅游區的宣傳促銷方式已經增加到所謂“新三篇”,即交易會、說明會和網絡宣傳。缺少文化鏈聯合運作,導致了廣西很多地方的民族文化旅游在規劃、活動策劃、品牌設計和市場推廣方面缺乏創新和體現當地獨特文化內涵。

(二)資源開發廣度深度不夠,缺乏戰略性眼光

由于在一些開發文化旅游資源時缺乏戰略性統一規劃和眼光,導致出現類似與廣西巴馬由長壽鄉變成癌癥村的失敗例子。巴馬養生旅游發展讓當地的環境面臨巨大的壓力,隨著療養人的增多,開發商過度開發不斷考驗著巴馬的承載能力,環境污染和配套不足等問題開始顯現出來。追其根本原因,在于對長壽之鄉巴馬的缺乏統一科學的規劃,導致了配套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之后,在沒有科學及時的合理布局和規劃情況下盲目開發巴馬旅游,導致巴馬的旅游資源開發的無序和浪費,甚至呈現出庸俗的商業化。

(三)文化內涵承繼性不夠

文化內涵可讓游客在實際體驗中親身體驗、欣賞廣西古老而獨特的土著文化,從而取得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但是承繼性不足,(1)廣西壯鄉文化旅游資源雖獨特,但挖掘其深厚的文化藝術內涵不夠。(2)廣西壯鄉文化被同化和大眾化對壯鄉文化旅游資源極為不利?,F代文化的沖擊使原始的壯鄉鄉土藝術民俗獨特之處只能在深山鄉村或個別鄉村找到。(3)廣西文化旅游發展沒有依托自然資源和厚重的壯鄉歷史文化并重。

(四)壯鄉文化旅游資源保護力度不夠

隨著現代對傳統文化的沖擊和融合,很多地方民族文化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有很多民族文化瀕臨消失的邊界。雖然國家和各地方都在積極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制定保護措施,但是在市場經濟利益和金錢價值觀的驅使下,民族文化旅游資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目前存在于廣西民間的蠟染技術、壯錦編織技術和少數民族服飾制作等也面臨“滅絕”危險,只能在一些特殊的手工作坊才可以找到。

四、廣西壯鄉文化旅游開發對策

(一)以世界文化遺產申報作為廣西民族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整合發展的突破口

(1)抓住廣西桂林、環江被列入“中國南方喀斯特二期”世界自然遺產名錄的機遇,形成桂林、環江的喀斯特旅游區,將廣西壯族、毛南族、瑤族、侗族、苗族等民族文化融入到桂林、環江旅游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民族旅游文化產品中。抓住左江花山巖壁畫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的機遇,加強對左江花山巖壁畫你開發與保護。重點對龍勝龍脊梯田的壯、瑤稻作文化,陽朔“印象劉三姐”大型山水演出,灌陽千家洞瑤族發祥地、臨桂會仙河白崇禧回族聚居區濕地文化、資源資江、八角寨苗族風情、環江毛南族文化旅游建設。

(2)加強對廣西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備忘錄中的北部灣海上絲綢之路、侗族村寨、興安靈渠申報項目的推進。通過聯合相關省區相關項目,實施捆綁申報,提高申報的成功率。加強對遺產原址的保護、宣傳、規劃,確定遺產保護區范圍,明確保護重點,獲得遺產保護區群眾的支持,全面禁止亂搭亂建等破壞遺產的行為發展。加強遺產的歷史文化挖掘,找到、找準遺產“具有罕見的文化和自然價值,它超越了國家界限,對全人類的現在和未來均具有普遍的重要意義”的“突出普遍價值”。

(3)加強廣西少數民族歷史文化、遺址、旅游區的挖掘,形成民族文化吸引旅游,旅游帶動民族文化的傳承發展。重點推進南寧的廣西民族博物館、隆安“那”文化、武鳴“三月三”歌圩、馬山“三聲部”民歌、上林大明山民族風情;百色的那坡黑衣壯文化、靖西舊州壯族繡球文化、平果嘹歌文化、田陽敢壯山壯族祭祀文化、西林宮保府、田東布兵古人類遺址、百色起義遺址、樂業大石圍天坑群;河池的巴馬盤陽河長壽旅游區、東蘭韋撥群紅色旅游區、鳳山世界地質公園等地的建設。

(二)以建設廣西國際旅游區為依托,打造以長壽民族文化旅游為核心的民族文化旅游精品路線

(1)以桂林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為機遇,推動環桂林72小時國際休閑度假游,建設桂林國際旅游勝地。把將打造桂林國際旅游勝地作為我區加快旅游業跨越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實現富民強桂的一項重要任務。舉全區之力,將桂林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全國旅游創新發展先行區、區域性文化旅游中心和國際交流的重要平臺。

(2)加快以巴馬為核心的長壽養生國際旅游區建設,把長壽民族文化旅游作為廣西對外旅游的最大異質性宣傳點,推進廣西包括永福、東興、金秀、東蘭、鳳山等16個廣西長壽區旅游文化發展。以巴馬長壽養生國際旅游區建設為重點,把巴馬、東蘭、鳳山組團規劃成為長壽養生國際旅游核心區,依托自然環境、長壽生態、民族風情、歷史文化等優勢資源,形成以盤陽河——紅水河長壽養生帶,成為以養生度假、生態休閑、文化體驗為主體功能的國家生態旅游基地。

(3)圍繞三大廣西國際旅游區組織核心—外延型民族文化旅游精品路線。全面構建“一個旅游龍頭、兩條旅游發展帶、三大國際旅游目的地、四大旅游集散地”的旅游產業區域協調發展格局。即:以桂林為龍頭,重點建設“桂林—柳州—來賓—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南北旅游發展帶和“梧州、賀州—貴港、玉林—柳州、來賓—南寧—崇左、百色、河池”西江(東西)旅游發展帶。推動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加快與周邊區域在資源開發、產品建設、線路聯動、市場開拓、宣傳營銷、人才培養、開放交流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合作,共同構建大桂林國際旅游圈。

(作者單位: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

作者簡介:梁堃,1980年生,女,廣西大學商學院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區域經濟、經營與戰略。

參考文獻

[1]胡鞍鋼,王蔚.鄉村旅游:從農業到服務業的跨越之路[J].旅游管理,2017(4):94.

[2]閏巨海.文化旅游業發展的理論思考—以呂梁市為例[J].經濟問題,2017(8):95-100.

猜你喜歡
旅游開發創新
金華非遺旅游開發模式研究
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探析
不同類型旅游景區管理模式的對比分析
慶陽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路徑分析
武當山道教文化資源旅游開發研究
旅游開發對納孔村布依族傳統文化的影響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