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核心素養的普通高中校本課程開發研究

2018-10-21 11:37楊洪坤
當代旅游(下旬) 2018年5期
關鍵詞:普通高中校本課程策略

摘要:課程建設是特色學校發展的落腳點,是師生成長和發展的營養餐。目前,國家實行的三級課程,國家課程關注的是學生的統一的、共同的基本素質需求。而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開發才是充分關注每一所學校和每一位師生的差異性和多樣化問題。所以,積極開發適合本校師生發展需要的校本課程才是創建特色學校的根本源動力。

關鍵詞:普通高中;校本課程;策略

所謂核心素養是指每個人發展與完善自我、融入社會及勝任工作所必需的基礎性素養,是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核心素養是跨學科的素養。當前,我國順應國際教育改革形勢,基礎教育正在從“知識本位”走向“核心素養”時代,正在推進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深化教育改革。下面我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校本課程開發的規劃

學校在課程建設層面,首先應該考慮的是課程管理統一的規劃和設計。再者就是人員的安排和調配。學校的課程建設不是要人人都是課程的開發者,而是學校根據教師本身的能力和學生的需求雙向考慮,合理選材選人,才能讓課程開發成為他們自己構建探索、自我教育和服務大眾的課程。因為校本課程不是用來應付檢查和成列展覽的,也不是單純靠課堂教學來進行的,在某種意義上是促使他們在調查、訪問、研究、體驗、實踐中彰顯出來的一種能力、一種素養和一種情懷,如此,課程建設和課程實施才能讓師生真實的感受到體驗生命的意義。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實質

熱愛生命、尊重個性,不是每天的口號,而是實際的行動,生命不可被壓抑,時光不可被虛度,多樣性的課程必將成為師生放飛心靈的翅膀。正像有一句話說的“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的需要才是真正的教育”。課程建設是服務人的發展需要。校本課程開發的實質必須是順應人的天性、人的良知,在承認差異的基礎上,彰顯個性,喚醒內心,突出教育的價值和意義。

質量和特色是學校發展的支點,要把優質教育的著力定放在創造適合每一個學生發展的課程上,以此為每一個學生提供發展的空間。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施的是國家、地方和校本三級課程。就目前而言,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很多學校在地方和校本課程開發中捉襟見肘,或者是疲于應付,甚至有部分學校連基本的教研部門或者人員都沒有。所謂的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都是有名無實。就是期中期末的考試試卷都是東拼西湊,或者直接網上下載組合,更不用說是題庫建設和進行針對性的題型研究和課題研發,也談不上在開發校本課程的層面下功夫了。

三、校本課程開發的基本原則

校本課程可以按照學校本身特色的定位開發諸如人文素養類、科技實踐類、審美健康類、生活技能類等校本課程。讓每一個課程都系列化,教育的功能發揮才能系列化。另外,校本課程可以延伸至學生社團,將學生社團分門別類,使學生社團的活動課程化,比如文學藝術類、科技體驗類、社會實踐類、體育健康類等。但無論怎樣,校本課程開發一定要堅持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則。

1)堅持課程在人的生命成長中的價值取向;2)堅持科學與人文并舉的課程文化觀;3)堅持回歸人的生命與生活的課程生態觀。4)課程目標的制定必須考慮學生的需求,體現學生的個體差異;必須追求課程內容與社會進步、科技發展、學生經驗的緊密聯系,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滿足學生的理智、情感、審美、道德生活的需要,以促進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健康審美情趣和生活習慣方式的養成。這樣,學校在深化素質教育的同時,既能關注學生個體的成長和發展,讓每一位學生進一步明確學校作為教育主體的一種自我文化定位,獲得一種文化自信,也能讓學校找到在學校實踐中推行素質教育可能的思路和途徑。

四、校本課程開發的關鍵和落腳點

目前,特色學校建設大勢所趨。究其根本,特色學校的創建,課程開發和實施才是落腳點。學校應該在堅持德育為首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可以選擇的課程,改善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開展綜合性的實踐活動,才能為學生充分發展提供最大可能。

一所特色學校的體現,除了理念、制度、評價體系之外,核心價值體系要在不斷的反思中完善,而這種不斷的反思就要靠學校的教研和課程去逐步的總結和凝練。就校本課程開發而言,需要發揮辦學者和教學者的主觀能動性。說到底,特色的教師才能開發出特色的課程,特色的課程就需要有特色的教師去講授。學校要幫助教師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或風格,著眼于未來,重視人才使用和潛能開發,這才是校本課程開發的關鍵。學校的管理層面,需要幫助教師定位、引導和提供平臺。校本課程的開發要成為一種以“浸潤”和“體驗”為特征的教育載體,依托這種載體形成關注生命、關注心靈、關注情感的人文自覺,讓受教育者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至真、至善、至誠、至美的價值追求,建立學校獨特性的教育文化生態。從這個層面講,校本課程的開發,是在學校發展科學定位的基礎上,將這種定位精神滲透到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構建以這種定位為特征的課程體系,反映學校教育教學的本質要義,從內涵到外延,深入挖掘地方或者校本資源,優化資源配置,實現教育教學效度的最大化。

校本課程的研發和開設,是在解放和釋放教師和學生的靈性,師生只有在親身的體驗和實踐中感受和收獲人生的價值,才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出師生的潛能,在不斷的感悟中鍛造人生有理想、有激情、樂觀進取、本真、向善和超然的處世態度。我們期待普通高中能將自己的特色課程作為學校的文化傳承,甚至是文化標志。讓校本課程在目標定位、內容設置、管理實施、評價發展、功用效能等方面“百花齊放”。

(作者單位:貴州省福泉市福泉中學)

作者簡介: 楊洪坤,教師。

參考文獻

[1]索桂芳.基于區域的校本課程開發推進策略研究[J].課程:教材,2016(4):71-75.

[2]肖慶順.校本課程開發的知識選擇研究[M].重慶:西南大學,2015.

猜你喜歡
普通高中校本課程策略
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與實踐
高中:普通與特色同步發展
教育部要求各地防止建設大規模普通高中
培養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現代中國人
新疆高職院校少數民族漢語教學的課程設計及開發研究
高中學?!叭乃仞B特色德育”實施策略研究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