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腸梗阻的CT影像學表現及CT與X線診斷價值探討

2018-11-05 08:07楊新勇
關鍵詞:腸壁腸梗阻符合率

楊新勇

(江蘇省昆山市花橋人民醫院放射科,江蘇 昆山 215300)

腸梗阻具有病情復雜、起病急、變化快、發病率高等特點,是臨床常見的急腹癥。通常情況下,通過及時診斷和積極治療,大部分患者均可治愈,但若診療不及時或失誤,極易誘發腸穿孔、休克等并發癥,甚至可導致死亡。對于此類急癥,臨床救治的關鍵是扼制病情進展,盡快明確病因以對癥施治。近年來,隨著醫療診斷器械的開發和利用,腸梗阻早期診斷率有所提升。為進一步明確CT與X線在腸梗阻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擴大CT在腸梗阻臨床診斷中的普及范圍,提高腸梗阻早期臨床明確診斷率,本院開展了對照研究并總結了腸梗阻CT影像學特點?,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腸梗阻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齡31~75歲,平均(45.05±3.70)歲。所有患者經臨床、相關檢查、治療及病理,均證實為腸梗阻,臨床表現有所側重,其中24例伴惡心嘔吐,19例停止肛門排氣/便,25例腹部現腸型,31例腹部壓痛明顯,17例腹部反跳痛嚴重,20例腸鳴音減弱,23例腹部肌張力增高,2例休克。經篩查,入選者中19例曾行腹部手術,手術類型包括婦科手術,小腸、膽囊、脾胃、闌尾切除術和胃大部分切除術。

1.2 醫療器械

本研究所用CT機為西門子Emotion16層螺旋CT。X線機為飛利浦平板數字化X線攝影機。

1.3 方法

入選者均接受CT和X線檢查。①CT檢查:開啟CT機,調整電流和電壓分別為200 mA、120 kV,取仰臥位,將掃描探頭放置在患者腹部,由膈頂順沿向恥骨聯合下緣移動,將掃描的層厚設置為5 mm,間距調整為5 mm。平掃完成后,部分患者實施了增強掃描,造影劑選用碘海醇,注射速率每秒為2.5~4.0 mL,總量為70~110 mL,上述掃描均為4期。增強掃描完畢后,需要重建處理原始數據,處理過程中應用對應薄層,層厚為0.75 mm,層距為0.5 mm。②X線檢查:在胃腸減壓處理前行腹部X線檢查,檢查前精準定位,協助患者維持仰臥前后位以及站立位,分別攝取X線片。上述像片由放射科和胃腸外科醫師共同閱覽、分析。

1.4 觀察指標

統計入選者病理診斷結果,對比CT與X線腸梗阻診斷(梗阻部位、原因、類型)符合率,總結腸梗阻CT影像學特點。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入選者病理診斷結果

50例腸梗阻患者,結腸梗阻18例,小腸梗阻32例;梗阻原因分布為腫瘤16例,腸粘連22例,腸套疊12例;單純性梗阻34例,絞窄性梗阻16例,CT共檢出48例,陽性檢出率為96.00%,X線檢出43例,陽性檢出率為86.00%,兩組陽性檢出率對比,CT呈明顯優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CT與X線腸梗阻診斷符合率對比

X線梗阻部位診斷符合率為72.00%,梗阻原因診斷符合率為66.00%,梗阻類型診斷符合率為76.00%。CT梗阻部位診斷符合率為86.00%,梗阻原因診斷符合率為82.00%,梗阻類型診斷符合率為80.00%。與X線比較,CT梗阻部位和梗阻原因診斷符合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梗阻類型診斷符合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腸梗阻CT影像學表現

梗阻部位區分:小腸梗阻者其腸管徑明顯增大,存在多個液平且長度較短,腸內氣柱處于較高水平,腸壁厚度明顯變薄,而結腸梗阻者平行于其結腸橫徑的部位呈現出不連貫條狀紋理。不同梗阻誘因差異:腫瘤誘發腸梗阻者,其腸壁明顯增厚且不規則,未探及完整的腸周脂肪間隙,部分消失,可見腫大的淋巴結分布,且有軟組織腫塊投影。腸粘連誘發腸梗阻者,其腸管外圍分布有多條長形索影。腸套疊誘發腸梗阻者,其腸管內部可見腸型腫塊投影,且存在套鞘積氣征。不同梗阻類型表現:單純性腸梗阻者腸內多有積氣,外形彎曲式舒展,存在多個氣液平面且長度較短,氣柱處于較高水平;絞窄性腸梗阻者腸壁厚度明顯增加,且范圍較大,伴發腹水,腸系膜不清晰。

表1 CT與X線腸梗阻診斷符合率 [n(%)]

3 討 論

腸梗阻指腸腔內容物無法順利通過腸道障礙造成的梗阻現象,常見誘因包括腸粘連、腫瘤壓迫、腸套疊、手術創傷、血管栓塞、腸扭轉等。發病后,患者痛苦異常,部分患者或因疼痛不耐受而暈厥。更為嚴重的是,若延誤治療時機,患者可出現腸穿孔等嚴重并發癥,危急生命安全。有學者明確表示[1],“早期診斷腸梗阻并行針對性治療方案,可降低患者痛苦程度及死亡率”。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筆者發現,明確梗阻為動力性或機械性,高位或低位,完全性或部分梗阻等十分關鍵,是決定治療方案的重要環節??梢?,早期診斷腸梗阻,明確發病部位、病因、類型等臨床意義重大。

通常情況下,梗阻部位集中于小腸或結腸,若高位梗阻則會頻繁嘔吐,但腹部脹痛不明顯,而低位梗阻前期主要表現為腹部脹痛。臨床根據腸梗阻典型癥狀、體征、病史等,并不難診斷腸梗阻是否存在,但若想明確腸梗阻發病原因、發病部位、梗阻類型等還需參考X線、CT等檢查結果。既往,臨床診斷腸梗阻多采用腹部X線檢查,該技術方案操作便利,不會為患者帶來較重的醫療負擔,且可顯示腹腔多器官的形態、密度。但是,近年來X線影像重疊、分辨率不高、易受曝光條件影響的缺陷暴露無遺,顯然已無法滿足臨床的需求。有研究資料提示[2],因腸梗阻與其他急腹癥的臨床表現多有相似之處,加之X線檢查存在明顯不足,導致臨床誤診、漏診現象多發,亟需解決。CT檢查是醫學掃描檢查常用的技術手段,其密度分辨率高,可清晰顯示病變部位及其周邊組織情況。值得一提的是,CT檢查可直接顯示X線檢查無法顯示的器官和病變,應用于腸梗阻診斷中具有如下優勢:CT檢查掃描速度快,不受腹腔條件、曝光條件等的影響,能夠清晰展示梗阻腸段及病灶與腹膜、周圍腸系膜的解剖關系,為臨床提供清晰的原始圖像及二維、三維重建圖像,從而實現病灶的全方位探查,且可規避組織重疊風險[3-4],這對于提高診斷準確率無疑助益良多。曹奔奔[5]在相關研究中指出,“相較于X線診斷,CT在腸梗阻疾病的臨床診斷中應用價值更高,具體表現在對腸梗阻部位及確診率更高,值得臨床進行推廣與應用”。

結合臨床研究成果及多年工作經驗筆者發現,CT檢查適用范圍廣,且不同梗阻類型及病變具有顯著的影像學特點。其中,絞窄性腸梗阻CT表現為腸曲活動受到限制,受累的腸壁強化明顯,鄰近腸系膜出現彌漫性充血腫脹,腸壁增厚水腫,腸腔內大量腹水及系膜血管改變等。不同于絞窄性腸梗阻,單純性腸梗阻表現為小腸積氣、積液,腸管形成明顯的“移行帶”。小腸梗阻者其腸管徑明顯增大,存在多個液平且長度較短,腸內氣柱處于較高水平,腸壁厚度明顯變薄,而結腸梗阻者平行于其結腸橫徑的部位呈現出不連貫條狀紋理。

在本次研究中,CT腸梗阻陽性檢出率為96.00%,高于X線的86.00%(P<0.05),提示CT檢查診斷腸梗阻優于X線,更符合臨床需求。CT梗阻部位診斷符合率為86.00%,梗阻原因診斷符合率為82.00%,依次高于X線的72.00%、66.00%(P<0.05),表明在明確腸梗阻發病部位、原因方面,CT優勢明顯。CT梗阻類型診斷符合率為80.00%,與X線的76.00%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提示CT與X線診斷腸梗阻類型的能力相當。由此表明,CT可實現病灶全方位探查,明確病變部位,具有圖像清晰、操作便捷等優勢,應用于腸梗阻臨床診斷可提高診斷符合率,并為病因分析和臨床治療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

猜你喜歡
腸壁腸梗阻符合率
超聲檢查對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手術決策的意義探討
粘連性腸梗阻,你了解多少
腸梗阻放射診斷中多層螺旋CT的應用分析
腸壁增厚分層并定量分析對小腸壞死的診斷價值
16 排CT 診斷腸壁缺血性病變的診斷價值及臨床作用探討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中西醫結合治療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的體會
一例腎移植術后并發麻痹性腸梗阻患者的護理
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在診斷乳腺良惡性腫瘤中的應用價值
多層螺旋CT與MRI在肝臟腫瘤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