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代農民工城市文化融入現狀及路徑研究

2018-11-07 03:39鮑鏡伊
報刊薈萃(上) 2018年9期
關鍵詞:路徑選擇

摘 要:新生代農民是一代特殊群體,伴隨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而產生,并且總體數量呈遞增趨勢。新生代農民工接受文化教育的時間較長,對于融入新的城市生活充滿了期待,他們對于城市建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在現實生活里,新生代農民面對城市新生活尤其城市文化生活存在許多問題。本文主要是具體分析當前新生代農民城市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路徑選擇。

關鍵詞:新生代農民;文化融入困境;路徑選擇

一、背景

2010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意見》中,首次提出“新生代農民工”。[1]指20世紀80年代后出生,逐漸進入城市找工作,從事體力勞動、經商等非農產業,包括80后和90后農民工的青年農民工。新生代農民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他們對職業的期望值較高。2012年的調查中顯示出了約60%以上的新生代農民都基本到達初中水平的受教育程度,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9.8年。[2]隨著獲取教學資源機會的增多,如網課、書刊等,新生代農民也會自行設計職業生涯對自己未來的職業要求變高。其次,新生代農民具有雙重邊緣性。一重身份就是農村人身份,另一重身份則是城市人身份。[3]一方面,新生代農民的戶口仍是農村戶口,身上保持著一些農民特有的味道。比如思想信念、風俗習性。另一個方面,年輕一代的農民更能感受到新時代下謀生手段的不斷變化,更科技化和技能化。最后,新生代農民城市融入的愿望較老一輩更加強烈。在清華大學最早對第一代農民工調查研究中,近九成的人表示將來希望回歸農村。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調查顯示56%的新生代農民望在城市定居。[4]顯然,新生代農民中大多數都希望可以融入城市,在城市追尋自己的人生夢想。

二、新生代農民城市文化融入困境

新生代農民在城市文化融入中仍然面臨重重問題,主要有四大困境。第一,受現存的戶籍制度影響,“看客”心理衍生。戶籍制度使得新生代農民在城市中成為了邊緣人群,在程度上加劇了他們的自卑感和異樣感。并且,城市文化色彩濃厚,鮮少帶有農村文化的特點。這使得新生代農民如同“看客”,沒有很強的文化呼應感,在城市文化的適應途中道阻且長。第二,新生代農民在城市生活中的經濟壓力大,導致文化融入的障礙疊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新生代農民的收入普遍不高,多在第二產業工作,工作強度較大且工作時間不靈活,有的還要承擔老家一些開銷費用,因此他們身上背負著較大的家庭責任和負擔。同時隨著社會發展和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新生代農民在城市生活的費用也隨之上漲,在城市定居的開銷在增大。面對買房、結婚、醫療、養育下一代等一系列經濟壓力,使得新生代農民融入城市文化的主動性和可實現性大大減少。第三,社會關注度不夠,文化供求不平衡。一方面,社會上對新生代農民這一特殊群體的關注度不高,使得他們感受不到在城市生活的溫暖。另一方面,新生代農民在城市務工多年,他們對文化設施的需求變大。但實際上政府財政投入在城區文化建設領域的設施,比如公共圖書館、免費的科教文娛活動等實則是為城市戶口的居民服務的,導致新生代農民在城市文化生活的供求得不到滿足。第四,新生代農民所在的單位文化投入不足。新生代農民多從事于第二和第三產業的工作,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雇傭企業只注重利益最大化,而不是那么顧及員工工作條件的改善和提高。[5]他們對一些基本娛樂和體育文化活動的開展不足,缺乏基本的文化體育設施,比如圖書休息室、健身館、電影放映室等,使得新生代農民無法感受到企業文化,影響員工的工作效率和激情。

三、新生代農民城市文化融入的路徑選擇

文化是國家的軟實力,文化產業是綠色產業其成效的性價比是很高的。[6]新生代農民能否很好地被城市的文化生活所容納,決定了他們能否真正地融入新生活。因此,需要實現以下幾個方面的改進。第一,政府部門要建立健全相應的政策制度。一方面要擴大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適用范圍,要各地的相關公共服務實施細則中明確規定為新生代農民提供文化服務。另一方面,要增加相關財政支出,提供公共文化免費服務的力度,吸引新生代農民參與公共文化活動。例如建立免費的圖書館、電子閱覽室,還要可以在民間鼓勵建立歌舞社團、朗誦比賽等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文化娛樂活動。第二,要加強新生代農民所在的用人單位對文化宣揚的重視。要通過提供豐富的文化活動,實現對新生代農民的文化熏陶,加強與新生代農民的聯系和情感溝通。促進他們對企業的歸屬感和提升企業凝聚力,也有利于新生代農民更好的融入企業文化,提升其文化水平和素質。第三,著力加強社會回應度,提高城市居民對新生代農民的認同感。要借助大眾媒體,呼吁全社會對于新生代農民的接納。我們應該認識到新生代農民也是城市人口中的一個重要的部分,他們為城市的建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還要盡可能的提升城市居民對他們的認同度,認同新生代農民在城市中所付出的努力。最后,要融入城市社區力量為新生代農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積極舉辦文化活動吸引新生代農民的參與,比如社區線上斗地主,歌唱比賽等活動去吸引新生代農民參與,潛移默化打開新生代農民文化交流的封閉性,著力去搭建新生代農民和城市居民交流的平臺。

參考文獻:

[1]費建文,張向陽.浙江省地方高校參與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路徑與舉措——基于實證調研的分析與思考[J].今日科技,2013(12):60-62.

[2]康順利.進城務工青年社會心理狀況研究[J].浙江青年專修學院學報,2014(3):15-19.

[3]江智華.金華市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轉型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5(12):18-21.

作者簡介:鮑鏡伊,女,安徽合肥人,碩士研究生在讀,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猜你喜歡
路徑選擇
西安市物流企業多元化發展路徑選擇
我國社會保障理念演進與路徑選擇研究
新課標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學改革的困境與路徑選擇
做好青少年工作,培養接班人素養
民辦高校持續發展的路徑選擇
軍休服務管理社會化:現實需求與路徑選擇
社會治理面臨的現實困境與路徑選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