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互聯網環境下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

2018-11-07 03:39董夢婕
報刊薈萃(上) 2018年9期
關鍵詞: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互聯網

摘 要:21世紀以來,互聯網的廣泛使用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此同時,高校的輔導員進行思想政治工作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本文從互聯網時代的特征入手,分析互聯網環境下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探究其未來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互聯網;思想政治工作;輔導員

進入21世紀以來,互聯網絡技術飛速發展,這些技術應用到人們日常的生產生活中,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社會的發展方式。在我國的高等教育中,互聯網絡技術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不僅體現在大學生的課堂學習中,還體現在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當中?;ヂ摼W的使用為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機遇,既提高了信息傳播的速度,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方式,又提高了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本文將結合互聯網時代的特征,分析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在面臨機遇時同樣面臨著的挑戰,并探究其未來的發展方向。

一、互聯網環境下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挑戰

(一)網絡信息良莠不齊,輔導員監管難度大

與高校中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不同,在互聯網環境下,高校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時不再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掌握絕對主動權的組織者和決定者,其扮演的角色開始向溝通者和監督者轉變。這是因為隨著互聯網絡的廣泛使用,高校學生面對的信息來源范圍更加廣泛,網絡上的信息成為大學生了解社會、增長閱歷的重要來源,也成為大學生思維方式和思想覺悟的重要影響因素。在這樣的情況下,輔導員已經不再像從前那樣,僅通過手中的教育資源就能夠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較大的主動權,而是面臨著復雜的網絡信息和網絡輿論帶來的影響。

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網絡中的信息來源廣、傳播快,盡管能夠在短時間內大大豐富大學生們的閱歷,卻也讓大學生們面臨著在不良信息和不良誘惑中迷失自我的挑戰。大學生仍然處在從學校向社會的過渡階段,尚未完全踏入社會,分辨能力尚且不足。與此同時,論壇、貼吧、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的流行讓不良信息甚至謠言的傳播變得更為容易。拜金主義、守舊主義、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極易對大學生的思想價值取向與社會道德觀念產生消極影響。如何完成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由傳統向現代的轉變,對大學生予以正確引導,為輔導員的監管工作大大增添了難度。

(二)學生過分依賴網絡,面對面溝通被忽視

互聯網廣泛使用不僅影響著大學生的信息來源,還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生活方式與行為方式。面對新時代互聯網絡的沖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將課余時間投入到網絡之中,沉迷網絡游戲、網絡小說等娛樂形式,逐漸喪失了對思考和學習的熱愛。近年來,各大高校紛紛曝出大學生因沉迷網絡被學校勒令退學等事件,表明大學生對網絡極易產生依賴心理,長此以往對接受教育、學習新思想十分不利。

除此之外,過分依賴網絡還弱化了大學生與身邊人的交流溝通。在社交媒體盛行的今天,大學生們更傾向于用微信、QQ等聊天軟件進行溝通,轉而對傳統的“面對面”交流方式產生厭惡感。在遇到困難時,他們也會第一時間上網求助,而非向老師、同學敞開心扉。這種對網絡的過分依賴使輔導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須努力克服溝通上的困難,選擇合適的方式打開學生的“心門”,幫助學生擺脫對網絡的依賴,建立起獨立成熟的道德人格。

二、互聯網環境下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未來的發展方向

(一)多種工作方式結合,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教育目的要想實現,選擇科學合理的教育手段不可或缺。對于高校輔導員來說,要想讓學生能夠真正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敞開心扉表達自我,就必須選擇適當的教育方式。在互聯網使用如此廣泛的今天,如果輔導員不能根據網絡環境的特點,正確分析學生的需求,將工作方式進行相應的調整,就必然無法抓住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教育效果自然不會理想。

在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之中,座談會、報告會、交流研討會等教育方式占了主流,發放思想教育資料、推廣思想教育視頻等手段一直處在輔助地位。這種方式的優點在于充分利用了面對面交流的時間,輔導員能夠直接通學生交流,溝通效率較高,也方便對學生進行開導和啟發。但這種方式僅僅能夠保證在輔導員與學生當面交流的一段時間內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對于學生的日常思想動態和需求無法準確跟進。與傳統方式恰恰相反,互聯網環境下,輔導員利用微信、QQ等聊天軟件,能夠隨時隨地與學生溝通交流。不僅如此,這些社交軟件往往具備轉發網頁鏈接、分享圖片和視頻等功能,輔導員可以通過分享小圖片、小視頻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日常的引導。這不僅彌補了傳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的不足,還能夠靈活地運用大學生們和輔導員們的碎片時間,真正使資源的利用效率得到了提高。

(二)加強溝通與監管,培養信息甄別能力

如同前文所述,互聯網的廣泛使用極易使當代大學生對網絡形成依賴,轉而不愿與老師同學進行溝通。不僅如此,面對復雜紛繁的網絡世界,大學生的信息甄別能力也顯得較為不足。面對這樣的現狀,高校輔導員要想引導學生正確分辨互聯網信息,充分發掘學生需求,就必須加強溝通與監管,培養學生的信息甄別能力。

一方面,輔導員應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積極學習,快速跟上互聯網時代的溝通交流節奏,把握大學生們的思維特點與行為特點。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輔導員要積極應用新的交流方式和大學生們進行交流溝通。與此同時,在溝通交流過程中,輔導員們還應有意識地向大學生們傳遞先進的、有益的思想政治知識,從而幫助大學生們樹立正確的三觀。另一方面,輔導員還應采取先進的信息傳遞方式,例如微信推送、微博分享等,為大學生們及時傳遞甄別不良信息的技巧和方式。在溝通交流中發現學生心理和思想的異常時,要及時采取措施予以開導,避免學生沉迷網絡。

三、結語

互聯網的使用盡管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新的契機,卻也要求輔導員們與時俱進,將多種教育方式相結合,加強溝通與監管。只有靈活應變、勇于迎接挑戰,才能在互聯網廣為所用的時代浪潮中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發展指明道路。

參考文獻:

[1]婁曉敏.互聯網時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與建議[J].中國電化教育,2016(06):136-139.

[2]李鵬,王艷杰.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12):73-75.

作者簡介:董夢婕(1986—),女,漢族,河南新鄉人,碩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互聯網
高校輔導員綜合素質與能力提升探究
淺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醫院思想政治工作需做到“六結合”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論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關懷研究
以高品質對農節目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高校學習型輔導員隊伍建設的時代訴求與角色定位
“有為”也應“有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