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圈層危機:高校宣傳陣地建設的困境與路徑

2018-11-07 03:39羅冬妮朱紹權
報刊薈萃(上) 2018年9期
關鍵詞:高校

羅冬妮 朱紹權

摘 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媒介技術迅猛發展,當代大學生在信息傳播交往中逐漸呈現出封閉性、個人性、同質性等圈層化特征,阻礙著主流聲音的傳達,影響著高校宣傳陣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實效性。如何在網絡圈層困境中有效發聲,守握意識形態戰場主導權,成為高校宣傳陣地治理研究面臨的新任務、新挑戰。要解決圈層危機,高校必須革新觀念、整合平臺,在突破與融入信息圈層的基礎上重塑圈層,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實效。

關鍵詞:高校;圈層危機;宣傳陣地

一、圈層現象:高校宣傳陣地建設新任務

“圈層”的概念源于德國農業經濟學家約翰·海因里?!ゑT·杜提出的圈層結構理論,其用來描述作為圈層結構中心點的城市作用于其他區域的經濟發展的程度與空間距離的線性關系(距離城市越遠,作用呈非線性衰減趨勢),整體格局上,呈現以中心城市為核心依層次向外擴展的圈狀分布。[1]伴隨著媒介技術的進步發展,網絡時代的到來,“圈層”逐漸被用來形容互聯時代信息傳播交往的一種趨勢,圈層化即人們在利用以“兩微一端”為代表的新媒體進行信息交流時,由于信息接收與傳播的同質化、定制化、個人社交圈子化、交互關系層級化而形成的一種只在自己的特定圈層中進行信息交互的現象和趨勢。[2]在信息交互過程中,人們通常會選擇性的注意和記憶那些符合自身主導參考結構的信息類型并加以強化,即選擇性接觸、記憶。個體正是以自我為中心,經過選擇性的信息接觸行為,通過傳播與接收特定信息而形成特定的信息“圈”,由于特定的圈子吸引特定的人,圈子的形成與維系基于同質性的觀念、興趣等要素,因而信息“圈”具有穩定性、同質性。進入圈內的信息都是“我”關注的或者“我”所能關注的,信息以“我”為中心,層層向外推送給圈中成員,信息“圈”的自主性、封閉性顯著?,F如今,信息傳播迅捷、各種思潮碰撞,信息交往圈層化穩定、自主、封閉等屬性為網絡異見的滋生提供養分,當虛擬網絡中的圈子滲透到大學生的日常學習與生活,其中的一些負面信息將會對正處于思想波動期的高校學生造成負面影響。

二、圈層危機:高校宣傳陣地建設的新挑戰

高校場域內存在著意識形態激烈交鋒的情形,高校宣傳陣地作為黨和國家的宣傳主陣地,作為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論體系的主陣地,在引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盎ヂ摼W+”時代,網絡的普及對主流意識形態的宣傳教育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然而伴隨網絡而來的信息交互圈層化致使信息內容附帶明顯的邊緣化、亞文化等非主流傾向,為高校宣傳陣地建設帶來新的挑戰,加之新媒體的高利用率,各種新思潮急劇擴散,一些錯誤信息通過網絡途徑企圖爭奪高校輿論主導權,影響廣大青年學生。

(一)陣地建設缺位新興戰場

經過長期發展,高校宣傳陣地建設得到提高加強,陣地建設理念與實施方案不斷緊跟時代潮流,但一些高校仍將主要注意力集中于傳統宣傳途徑,將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橫幅、報刊、電視等傳統媒體平臺建設中,忽視網絡平臺的發掘,沒有第一時間搶占網絡時代語境下的發聲制高點,更談不上關注伴生網絡而出的“圈層化”危機。當傳統宣傳路徑功能弱化、新興路徑把控不牢,陣地建設便陷入事倍功半的窘境。

(二)陣地發聲遭遇信息屏障

高校學生在信息交往中基于性質、特點和旨趣而形成的圈層具有明顯的邊緣性,同質化信息在圈中定向擴散傳播,圈子與圈子、圈內和圈外形成隱形的信息屏障,再加上大學生普遍缺乏接收主流聲音的主動性,進一步削弱了陣地聲音的有效傳播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入,校園輿論宣傳難以達到“同頻共振”、“直擊核心”的工作實效。

(三)陣地監管面臨失效失控

高校學生在信息圈層中接受與傳播特定信息,在自己的信息圈層中決定信息的受眾類型、規模等,這實質上是一種典型的封閉式定向傳播,信息圈層相對封閉、穩定、個人化等屬性意味著在監管上面臨難預見、難介入、難控制等問題,主流意識形態宣傳不能介入起效,圈內信息傳播難以監管,圈子成為錯誤思潮萌芽生長的溫床,一旦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的大學生在信息圈層中就某一錯誤意識達成共識,教育者又不能進入圈層進行引導,思想政治教育將錯失最佳時機,加之借由技術發展而實現的龐大的信息轉發及評論量會導致輿論迅速在封閉場域內發酵甚至爆發。

三、圈層突破:高校宣傳陣地建設新路徑

面對信息傳播圈層生態失真、傳播失語、監管失控等危機,高校宣傳陣地治理研究務必審時度勢,認清當下意識形態宣傳網絡化、媒介化的時代特征,通過樹立新的傳播理念、采用新的傳播方式以突破圈層;整合現有資源、集中力量打造重點平臺以融入圈層;強化信息監管、凈化輿論環境以重塑圈層,切實發揮高校宣傳陣地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職責。

(一)樹立新的傳播理念、采用新的傳播方式以突破圈層

《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8》顯示,截止2017年底,我國網民數量達到7.72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5.8%,人均周上網時長為27小時,[3]走在時代前沿、思維活躍的“99后”、“00”后大學生在網民群體中比重龐大,他們已然將網絡視為學習生活的重要部分,通過網絡表達觀點、抒發情感、發表評論。針對網絡圈層危機,高校宣傳陣地建設務必革新傳統“重實物、輕虛擬”的觀念,要樹立網絡意識,重視虛擬網絡場域的輿論宣傳,根據互聯網大數據、全媒體的特性,借助融媒傳播,拓寬宣傳廣度,提高宣傳精度,以突破圈層屏障,重奪高校網絡場域內意識形態戰場的主導權。

(二)整合現有資源、集中力量打造重點平臺以融入圈層

平臺建設是陣地建設的重要前提和基礎,隨著智慧化校園建設的興起,以“兩微一端”為代表的陣地平臺不斷普及化、常態化,為高校意識形態宣傳融入圈層創造了條件。一方面,在守住傳統優勢宣傳渠道的同時,善用微信、微博、QQ等高校學生慣用的新媒體,從同步交流方式開始,拉近思政教育者與學生的距離。另一方面,適當取舍,及時淘汰投入大、實效差的宣傳形式,集中主要力量打造既具有網絡時代特征,又符合學生特點,滿足學生需求的陣地平臺,“想學生所想、用學生所用”,主動融入圈層。

(三)強化信息監管、凈化輿論環境以重塑圈層

信息交往的圈層化并不會直接引起網絡輿情問題,但圈層內信息來源及流向難以預測,難以追蹤的環境易滋生錯誤思潮,加劇輿論發酵爆發,因此在突破圈層、融入圈層的基礎之上,高校要強化各個層面平臺的監督力度,尤其關注網絡社交圈層中的熱點燃點,遵循“早發現、早預防、早處理”的危機預警機制,及時凈化輿論生態環境,有針對地對一些熱點話題、有爭議性的觀點進行闡釋和解讀,在宣傳主流思想“正能量”的同時,做好圈層內學生的引導、疏通、安撫等工作,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動權和話語權,重塑圈層,鞏固陣地建設成果。

參考文獻:

[1]陳偉,熊靜思.微信圈層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表現境遇及提升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16.05.

[2]潘燁.微交往“圈層化”下的青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探析[J].山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7.02.

[3]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8[EB].http://tech.sina.com.cn/i/2018-07-12/ doc-ihfefkqr1974501,shtml.

作者簡介:羅冬妮,黔南民族醫學高等??茖W校。

猜你喜歡
高校
大數據時代高校學生知識管理
淺議高校儀器設備信息化管理體系建設
高校安全隱患與安全設施改進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傳播效果的幾點思考
新常態下高校檔案工作發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高校輔導員職業認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揚雷鋒精神與轉型期高校校園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試論高校黨建工作中的黨史教育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