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老煤竹竹刻審美特征分析

2018-11-07 03:39吳明翰蘇淑嫻
報刊薈萃(上) 2018年9期
關鍵詞:審美廣西

吳明翰 蘇淑嫻

摘 要:近年來,廣西老煤竹作為竹刻界的新起之秀,尤其本身材料的美加上雕刻藝術的造詣令人大開眼界。本文筆者將從老煤竹竹刻的產生和老煤竹作品竹刻特點來分析其美學特征。

關鍵詞:廣西;老煤竹;審美

竹子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有特色的植物之一,而竹刻最早時期已經在商朝時期出現。學術、考古界一直認為,遠在紙墨筆硯發明之前,漢族先民們已經學會用刀在柱子上刻字記事。這種最原始的竹刻,應該先于甲骨文。但因為竹刻不容易保存,因此很少有作品保留了下來?,F在可找到最早的作品湖南長沙馬王堆西漢墓出土的彩漆龍紋竹勺。從考古出現的竹刻來看當時的制作工藝已經非常精湛。

竹刻藝術主要出現在盛產竹子的江南地區,如上海嘉定與江蘇金陵兩派。兩派的竹刻藝術家不僅擅長書畫,而且在竹子上雕刻如同在紙上作畫一般,非常的雅致。竹刻的雕刻手法分為很多種,如竹刻微雕、翻簧竹刻、留青竹刻等等。廣西作為同樣盛產竹子的省份之一,其竹刻的名氣卻遠不如江浙一帶的名氣。這主要還是與廣西獨特的人文條件有關,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家。廣西老煤竹竹刻反映的是廣西的工藝大師在實踐中產生的感情、文化、崇拜和審美觀等等。這些與為我們研究廣西的老煤竹提供了積極的意義。老煤竹的文化和審美的解讀也影響到我們對廣西藝術文化進程的了解和認識。因此,研究老煤竹在廣西工藝中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從老煤竹竹刻的產生過程來了解其審美的特征

老煤竹原為廣西瑤族人的房屋建筑材料,其顏色經過時間的沉淀改變了竹子原本的黃綠色而變為古典的紅木色。提起老煤竹,不得不提到目前正在南寧開老煤竹工作室的市級工藝大師覃嶺。他便是老煤竹竹刻工藝的領軍人物。覃嶺是廣西南寧人,1973年生,本科從廣西藝術學院畢業。從事美術相關的工作也有23年。老煤竹是他在2012年時期,一次偶爾的機會到柳州三江的瑤族游玩。發現瑤族地區的人使用竹子蓋房子。一些瑤族人蓋了新房子之后便將竹子丟棄在一邊。覃嶺曾見過竹刻大師帥立志的作品,帥立志先生喜歡使用各種廢棄的材料進行雕刻。本著一樣的心情,覃嶺覺著這竹子不錯便拿起來雕刻。

筆者曾在覃嶺工作室進行訪談,他說“那時候也不懂的,只是覺著好玩,這竹子看著好看,便拿來雕刻了。沒想到一雕刻起來,這色澤還挺好看,所以就開始了大量收購老煤竹回到南寧進行雕刻?,F在已經弄得蠻好啦。作品也獲得了獎,算是很欣慰了。老煤竹的制作是天然形成的,需要十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去累積的。作為建筑材料在房頂上放久了,傳統的燒火做飯的方式使得房頂上的竹子熏上了顏色。我們才稱之為‘老煤竹的?,F在這一門工藝慢慢發展起來了,雖然有人工熏烤出來的竹子,但是那個色澤始終比不上自然沉淀下來的顏色?!?/p>

談起老煤竹竹刻,覃嶺老師認為它的美有很大一部分美在它的自然成分之上。相對于其他省份的竹刻,單論其顏色是古典美麗。廣西實際上也是一個生產竹子的大省份。但廣西的竹子大多數以實用為美,因而竹子一般被作為竹筷、竹席和竹編等實用的生活用品。作為實用品之時,其美感又是另一番感覺,但其價值卻遠低于能作為文玩和收藏品的竹刻。從實用目的到賞玩目的的改變,老煤竹竹刻是廣西工藝大師深入探索及運用自然美發展的表現。

二、從老煤竹作品看其審美特點

老煤竹本身顏色就極其的光潤漂亮,其雕刻會配合竹子的特性來進行。如工藝美術家張產的作品。其作品大多數以竹片的形式,在竹片的身上寥寥幾刀的刻上花鳥魚蟲便可。猶如國畫作品中的留白,給人豐富的想象空間。他將其書畫、篆刻的線條、刀法、構圖等的繪畫元素融入到竹刻當中,品味高卓。如作品《蜘蛛圖》,首先,長長的竹片上從右上角往下刻一枝散開的彎曲的芭蕉葉,開合有度,在葉子中間刻一條細線引出一枝精細的蜘蛛,直溜溜的蜘蛛線與彎曲的芭蕉葉產生對比。其次,大量的保留了老煤竹原本的顏色,刻出來的淺色與原本的烏紅的顏色也產生一個強烈的對比,大量的吸引住了觀眾的目光。最后,采用竹片的形式使得竹片兩邊切割的地方是亮色,就好像是中國畫裝裱之后的畫面效果,更添加了一種古典雅致的感覺。作者這種巧妙的構思,符合自然之美和中和之美,也在另一方面體現了“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審美觀。

又如覃嶺的《殘荷》,不僅考慮到了荷葉的殘舊也結合了竹跟的殘舊。整幅作品取一節上面已經腐壞的竹字,寥寥幾刀刻上荷葉的脈絡,正好就體現了殘荷葉的感覺。這種表達內容與表達形式的新的統一,也極大的表現了作者的藝術修養和藝術情感。整個雕刻的過程可以看做成為是一個哲學里面的“觀物取相”的過程。作者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將竹子轉化為哲學符號,來表達他們對藝術的認知。中國古代鄭板橋先生曾說:“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紙,落筆倏作變相?!边@是中國傳統的文化素養,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哲學基礎和美學基礎。

竹刻之所以能出現多種多樣的造型和圖案,乃是每個作者的心中所想不一樣,而表現出對世界不同的看法。老煤竹自身造型古樸雅致,再加上作者的浪漫細心的表現,成為一件不凡的藝術品。

三、結語

老煤竹竹刻藝術還處于一個萌芽的狀態,廣西的工藝大師將自己的豐富的情感加上精湛的工藝充分的融合在每一件竹刻作品當中創作出一件件有序平衡、生機昂然的生存形態作品。老煤竹這一種竹刻材料可遇不可求,其天生留下來的疤痕、歲月的痕跡等等都是大自然的意匠。后期的雕刻再經人的把玩包漿之后更加是歷久彌新。解析老煤竹的審美特征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從老煤竹的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工匠應當從哲學審美的角度去探視竹刻的藝術的審美特征,從而更好的去把握這一特征。

參考文獻:

[1]張齊生,程謂山.中國竹工藝[M].中國林業出版社,第2版,2003年5月.

[2]陳燮君.刻竹.北京大學出版社[M],2012年6月第1版.

[3]張紅云.竹刻之美[J].美術教育研究,2010年3期.

作者簡介:吳明翰(1992—),男,漢族,研究生在讀,主要研究方向:水彩畫研究。

蘇淑嫻(1993—),女,漢族,研究生在讀,主要研究方向:藝術美學。

猜你喜歡
審美廣西
和我一起去廣西
歷屆全國美展廣西作品展(三)
歷屆全國美展廣西作品展(二)
歷屆全國美展廣西作品展(一)
2018廣西版畫邀請展作品選登
毛主席來到我廣西
淺談羌族舞蹈“莎朗”的風格特征
發揚藝術之光,讓美術滌蕩靈魂
職業中學美術鑒賞課教學探微
現代陶藝教學特點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