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質節目受贊譽

2018-11-23 02:31云南廣播電視臺民族頻率
今日民族 2018年10期
關鍵詞:頻率民族

·勐臘縣潑水廣場熱鬧非凡·

第一次到民族頻率做客,楊在彭的辦公室便給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不大的房間里,泛黃的草帽一頂套一頂地在地上整齊摞著,帽檐已被磨得光亮;草帽的旁邊,是一個個向上堆起的紙箱,里面裝有傳輸線纜、天線、麥克風等多種設備,部分箱子表面還黏附著半干的泥土。紙箱和草帽讓本就不大的辦公室更顯局促,還多了一絲鄉土氣息。

“今天算是少的了,有些同事出差還沒回來。要是全部器材加在一塊兒的話,能堆滿大半間辦公室?!睅r甩冬告訴記者,這些器材與草帽,都是平日采訪和做節目時經常使用的東西。由于采訪對象大多是少數民族群眾,民族頻率工作人員經常要走村串寨和深入田間地頭,因此,草帽這種看似早已落伍的裝備,對他們而言卻是極好的遮陽擋雨利器。一般性采訪,員工身上常常要攜帶采訪機、相機、手提電腦、鏡頭、腳架等器材,負重有五六公斤;要是趕上做大型直播節目,光是搬運器材一件事兒,就需要五六個人手?!斑^去,我們常用‘采編譯播’四個字來概括民語廣播人須具備的專業技能,現在看來還得再加上一個‘扛’字?!?/p>

與從前相比,現在的情況改善了很多。上世紀90年代初參加工作的王春回憶說,那時云南的交通還不太發達,少數民族村寨往往處于大山之中,有些地段堪稱無“路”可走,需要手腳并用才能通過。第一次外出采訪,還是小姑娘的她就背著沉重的錄音機和一盒盒開盤帶跟著老員工走了一整天山路,當到達目的地時,她渾身癱軟坐在地上不想動,頭一次體會到了什么叫做“精疲力竭”。

“以前出差,基本是走到哪兒就吃在哪兒;采訪在哪里做完,就在哪里借宿?!蓖醮赫f,一撮鹽巴就一鍋青菜打發一頓飯是常有的事兒。有時候,體力不支的他們,只能靠去當地供銷社買紅糖熬水喝來補充能量?!坝腥艘詾槲覀兊墓ぷ魇浅商熳诓ヒ羰依镤浌澞?,實際上,雨打風吹日曬對民族頻率每個人來說都是家常便飯,遠沒有外界想象的那么風光?!?/p>

即便是在絕大部分村寨都已經通了硬化路、交通已不是大問題的今天,民族頻率的日常采訪任務量依然較重?!稗r村都有著固定的勞作時間,我們不能耽誤老百姓生產,只能按他們的作息習慣來安排采訪?!睏钤谂斫榻B說,村民大多在天黑以后才收工,等回家吃了飯、喂完牲口后,差不多就到了晚上九點多鐘,這時才有空和記者聊上幾句,但聊不了多久又要休息了。當村寨里的人都進入夢鄉的時候,民族頻率員工還得忙著整理采訪素材和撰寫稿件。等一切處理完后,躺不了多久天就亮了。

日復一日不辭勞苦地在村村寨寨間穿梭往來,使得民族頻率不但及時了解和掌握了邊疆地區所涌現出來的眾多新人新事,而且還進一步認識到了什么樣的節目是少數民族群眾喜聞樂見的。

為了更好地傳播黨和政府的聲音并服務于邊疆群眾,民族頻率并沒有把民語節目做成漢語節目的翻版,而是一直努力在宣傳實效上下苦功,在節目質量上精益求精。除了播發日常要聞之外,還將農業、科技、衛生、文化、法律、金融、教育、娛樂等多項內容融入其中,打造出了符合群眾需求,集新聞性、教育性、知識性、文藝性于一體的綜合節目,在受到邊疆各族群眾廣泛歡迎的同時,還陸續收到來自日、韓、泰、緬、法、俄、美等國聽眾的來信,在國際上有著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憑借著優秀的節目內容和良好的工作作風,上世紀80年代以來,民族頻率先后5次被評為“云南省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1次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

與此同時,民族頻率也在多年的采訪中,保留下了共和國各個時期云南少數民族同胞的聲音。尤其是那些采錄于民間的大量戲曲和音樂,如傣族的“章哈”、傣戲,傈僳族的“擺時”“優葉”“目刮”,景頗族的“目占”“吐良”“洞巴”,拉祜族的口弦、蘆笙等,很多都已成為了重要的歷史文化資料。

·景頗語文藝編輯尚德強和景頗族歌手、樂手在錄音現場·

·1980年代,工作人員的廣播劇配音·

·直播引人注目·

·2010年2月8日,民族頻率5個語種的播音員和各頻率播音員在康巴藝術節開幕式直播現場·

·第十屆康巴藝術節馬術表演·

上世紀70年代,一部名為《村長回來了》的西傣語廣播劇曾因語言詼諧而“火”遍整個西雙版納,它演繹的是一位到內地參觀學習的村長,回到家鄉后向村民描述一路上所見所聞的故事。不久之前,當民族頻率工作人員把這塵封已久的音頻資料傳到微信公眾號上后,馬上受到了眾多粉絲的關注與點贊。有聽眾留言表示:熟悉的聲音讓自己仿佛一下子回到了童年時光,忍不住和家人聽了一遍又一遍。像這樣一條條情感真摯的留言,對于民族頻率的員工來說,遠勝于物質上的獎勵,也成為激勵他們不斷前行的動力。

在整個走訪期間,記者在民族頻率員工口里聽到最多的兩個字就是“感恩”。他們的感恩,既來自于上級有關部門的支持,也來自于粉絲與家人的鼓勵,還來自于對當下媒體生存環境的思考。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普及和人們獲取信息方式的改變,傳統媒體的生存空間正被不斷壓縮。就在前兩年,云南廣播電視臺也和眾多媒體一樣,遭遇了廣告業務量不斷下滑、經費開支日趨緊張的困境。民族頻率沒有財政的全額撥款,一直由臺里統籌保障,所以全體員工深感不安,備顯窘迫。然而,在寒冬面前,民族頻率并沒有選擇坐以待斃,而是順勢積極實踐與新媒體的融合,在做好傳統廣播節目的同時,闖出了一條拓展傳播渠道的新路。

2016年,在嘗試開通了“云南民族廣播”“景頗網”“拉祜雅”“傈僳傈瓦”“傣泐金灣”和“相麗勐傣”6個微信公眾平臺之后,民族頻率便通過這些公眾平臺對當年的目瑙縱歌節、葫蘆節做了5場直播,累計收看量一舉突破70多萬人次,取得了不俗的成績。過去“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民語主播們也紛紛從幕后走到臺前,收獲了媒體融合以來的首波粉絲。

初戰告捷之后,民族頻率緊接著又拓寬了在移動終端的收聽渠道,實現了民語廣播節目在蜻蜓FM、酷FM、優聽Radio、喜馬拉雅FM等移動客戶端上的在線收聽和回放。在徹底打破了地域對傳統廣播限制的同時,還有效彌補了傳統廣播一瞬即逝、順序收聽和不能選擇的缺憾。如今,人們只要掏出手機聯上網絡,就能隨時隨地查找和收聽民族頻率上線以來的任何一期節目。

·第十屆康巴藝術節直播結束后臺領導到現場看望主持人·

·香格里拉直播合影·

轉戰互聯網為民族頻率贏得了更多的受眾,也進一步提高了中國媒體的國際形象。前不久,在超強臺風“山竹”過境云南之前,民族頻率曾做了關于臺風的危害及如何防御臺風的專題報道。有國外聽眾在通過網絡收聽了節目之后,感慨地留言說:“中國媒體做得真好,認真教百姓怎樣預防災害?!?/p>

路子越走越寬,民族頻率員工們的干勁兒也越來越足。

楊在彭介紹說,由于得到省委、省政府及上級有關部門的關心和支持,民族頻率近年來的境遇有所好轉,與新媒體的融合也日益加深,漸漸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生存路徑與努力方向,未來還將再接再厲把更多的優質節目奉獻給廣大聽眾和觀眾。

如今,在省內各個大型民族節慶的活動現場,總少不了民族頻率的身影。僅僅是今年9月期間,民族頻率就兵分兩路前往迪慶州和臨滄市做了兩場網絡直播,每一場耗時一周時間。

在剛剛過去的“十一”長假期間,民族頻率也沒有閑著,員工們帶著直播器材從昆明驅車數百公里趕到德宏州隴川縣目瑙縱歌節活動現場,做了7場網絡直播。這一次,民族頻率又打了場漂亮的直播仗。截至10月7日,累計收看量高達18.1萬人次,評論區留言有上千條之多。這對于一個轉型中的傳統媒體而言,可謂是成績斐然。

一名網友在留言中寫道:“本次活動很成功、很喜歡、很給力。唯一的遺憾是電視臺不直播、也不見轉播,讓很多不會用微信的老人和小孩不得看,太可惜了?!?/p>

而這,正好詮釋了民族頻率積極探索媒體融合道路的意義所在。

(本文圖片由云南廣播電視臺民族頻率提供)

猜你喜歡
頻率民族
黨是民族的脊梁
處理器頻率天梯
振動與頻率
MINORITY REPORT
例析頻率分布直方圖
一類非線性離散動力系統的頻率收斂性
傳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風玩轉的春夏潮流
沒有希望的民族
一般現在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