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注有效性,踐行真課堂

2018-12-05 18:37
湖南教育·C版 2018年11期
關鍵詞:教具小數細節

長沙市望城區星城實驗小學位于湘水之濱、麓山之北,建校八年來,學校秉承以心換心、“心星相印”的理念,踐行“以人為本、盡善至美”的辦學宗旨,取得了豐碩的辦學成果。學校數學組老師們以課例為載體,演繹教研四部曲:初試、再探、細探、復研,在磨課中淬煉,在研究中前行。數學教學中,老師們關注細節,化錯為真,關注教學的有效性,打造孩子們真正喜歡的數學課堂。

細節為真

在構成課堂的眾多因素中,具體的教學細節是構成課堂的基本單位。細節雖小,但在教學過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在促進學生發展的意義與價值方面卻舉足輕重。星城實驗小學年輕數學老師多,有時候,老師們對教學細節把控不到位,使數學不那么自然流暢。比如提問比較隨意粗糙,沒有直擊數學內容,導致課堂偏離方向等。我們根據本校學情,經過多次實踐和討論,認為要從提問、語言、教具等細節著手,讓數學教學充滿生機。

從問題提出上抓細節。數學課堂是由一個個問題串起來的,但是,我們的一些課堂,很多時候問題的提出流于形式,重結論、輕過程,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具體表現為:或用簡單的集體應答取代學生的深入思考,造成課堂氣氛活躍的假象;或忽視對問題的精心設計和組織,隨意性很大,缺少質疑和認知沖突的激發。數學組老師們認為,問題的提出要有深度,有的放矢,才能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于是,為了讓數學課堂的提問精益求精,數學組會定期召開關于怎么提問的專題研討會,就如何提出好問題進行集體研究,獲得了一些經驗。比如,我們在教學“解比例”時,一般會出示情境:柯南要配制一種藥水,將溶液和水按1∶8的比例混合就可以產生隱身的效果??履险{制藥水時用了30毫升溶液和200毫升水,學生發現藥水不能達到隱身效果。如果教師問:“要加多少水才可以達到隱身效果呢?”學生不難算出,30毫升溶液需要配240毫升水。通過討論和實踐,我們會這樣問:“要怎樣處理這瓶藥水才能達到隱身效果呢?”學生除了想到加水,還可以想到減少溶液。同樣的問題,不一樣的問法,效果明顯不同。而后者明顯更發散,更能發掘學生思維的廣度與深度。

從課堂語言上抓細節。數學是科學性和邏輯性很強的一門學科,數學語言的特點是精煉、準確、嚴謹。例如,把“非負數”說成“正數”,把“a衣b”說成“a除b”等都是不準確的。這樣不嚴謹的說法如不及時矯正,會使學生對概念混淆不清,也會給學生的推理論證帶來不良影響,可以說教學語言起著一種無形教科書的作用。數學組老師們根據自身實踐經驗以及外出聽課所發現的問題,一致認為,我們的課堂要從語言上抓細節,做到通俗而不失科學性。

首先,我們規定老師們上課時,盡量保持使用規范的數學術語,對于一些數學概念和公式等,不使用口語。其次,我們的教學語言也盡量做到準確、簡練。教師嚴謹、規范的教學語言,能幫助學生快速抓住重點。例如,課堂上,我們發現年輕教師指導學生畫圖時說“這兩條直線畫得不夠平行”“這個直角沒畫成90毅”等,這就違背了矛盾律;而“所有的偶數都是合數”“所有的奇數都是質數”之類的語言錯誤就在于以偏概全,缺乏準確性。又如,我們要求老師們不能把“垂線”說成“垂直向下的線”,不能把“最簡分數”說成“最簡單的分數”,等等。除此之外,數學組老師們還會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說他們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話語,用較短的時間傳遞較多的信息,達到教學目的。

當然,我們也會關注語言的生動性。老師抑揚頓挫的語音語調也是能引起學生傾聽的一個重要因素。比如,我們會在新授課結束之后用簡單的一句“同學們真的很厲害,想不想來接受挑戰?”過渡到練習環節,也會用“你們想不想看看?”取代以前在課堂中的“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些語言看起來差距不大,但是學生卻由被動體驗轉為了主動體驗。

從教學用具的使用上抓細節。教學用具的使用能很好地輔助我們的教學。因此,學具的使用也是我們經常研討的對象。我們經常思考:這節課是否需要用到教學用具?需要選擇怎樣的教學用具才最合適?結合教學實踐,數學組老師們認為,主要應關注以下幾點:第一,教師應當科學地、準確地對教具進行操作。第二,教師應當合理把握時間,不能把數學課變成操作課。第三,在運用教具進行教學時,教師應當以知識的特點為根據,靈活利用傳統教具、電子教具,發揮出兩者的優勢,而且傳統教具、電子教具的結合使用,還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避免學生出現審美疲勞,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使其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進行學習,從而有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

比如,在教“圓柱側面積”時,學生最難理解的是側面積展開圖的長就是圓柱底面的周長。雖然多媒體課件能直觀地展示,但是我們仍然準備學具,讓學生動手操作研究,這樣兩者結合,學生印象會更深刻。我們要求數學組老師必須非常清楚每種教學用具的優勢,能根據教學需要巧妙運用教學用具,做到有機結合、整體優化,使之更好地服務于教學。

化錯為真

數學組老師們在對自己班上學生的調查中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一些讓人啼笑皆非的錯誤,比如,在學習了長度單位“米、厘米”后,有部分學生會進行以下填空:一張床長2(厘米),升國旗的旗桿高16(厘米),爸爸的身高是174(米),等等。出現錯誤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針對這類現象,數學組老師們認為,應采取正確的措施加以處理,不讓差錯成為學生學習的障礙,而應當充分利用差錯,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形成能力?;谶@樣的理念,我們要求老師善待學生的差錯,化錯為真。

化“定”為“變”。正確的解答可能是模仿,而錯誤的解答卻可能是創新。因此,可怕的不是學生犯錯誤,而是教師錯誤地對待學生的錯誤?;獠铄e不在于差錯本身,而在于師生從中獲得新啟迪。例如,在鞏固練習:4×9+5×8、63÷7+35÷5、42-12÷6+14時,學生完成第一題、第二題后思維不知不覺地進入慣性軌道,形成思維定式,導致第三題的解答出現先減后除的錯誤。針對這種現象,我們找到突破思維定式的方法:一是變式,設計角度多元的變式練習,突出事物多元的本質屬性及隱蔽要素;二是求異,設計形態各異的綜合性情景習題,發展學生綜合觀察與思考的習慣及能力。

化“負”為“正”。學生的很多錯誤是負遷移造成的。比如,我們在教學“小數的認識”時,讀小數3.14,孩子們習慣讀成“三點一十四”。這一錯誤引起了我們的反思:第一,在教小數的認識時學生已有整數讀寫的經驗,因而知識發生了負遷移,影響了孩子們新知的學習;第二,對小數部分的計數單位理解不透。針對這樣的問題,我們化“負”為“正”,教學從學生的負遷移開始,引導學生認知理解小數部分的計數單位;當計數單位充分理解后,引導學生得到正確的小數讀法,從而有效提高小數的認識的教學效果。

我們呼喚本真的數學教育,讓課堂返璞歸真。教師潤物無聲,學生如沐春風,這樣的教育怎能不美?我們將以關注教學有效性,踐行真課堂為己任,繼續以學習與研究的心態行走在課堂教學、教研的路上。

(執筆:王倩、史湘、蘇鵬、楊雙)

猜你喜歡
教具小數細節
自制玩教具《拼拼樂》
失蹤的小數
關注48個生活細節
細節取勝
一起解答含小數的方程
時尚細節
小數精靈成長記
數軸上的小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