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文化交際中的適度文化移情及其培養

2018-12-07 20:47朱秀芝
經濟研究導刊 2018年34期
關鍵詞:移情跨文化交際

朱秀芝,胡 慧

(東北林業大學外國語學院,哈爾濱 150040)

引言

語言和文化,兩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對語言學習者來說,語言是交際的方式,交際是目的??缥幕浑H不僅是言語交流,也是不同文化之間的溝通。因此,為了交流和溝通順利進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就需要雙方自覺地進行文化移情。文化移情是指在跨文化交際中的主體和客體自覺地站在雙方的文化立場上,相互理解、相互適應,以達到準確交流的目的。另外,在跨文化交際時要堅持文化移情適度原則,即在交際中既不完全固執地恪守本民族文化,又不完全放棄本土文化,努力在與他國文化之間尋求互相適應和動態平衡的機制和張力[1]。因此,要成功地完成雙向溝通,培養適度的文化移情能力是重要的前提。

一、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移情

移情理論是Robert Vischer(1873)在他的文章《視覺的形式感》中首次使用的美學概念,隨后由立普斯創立并由美學家谷魯斯進一步發展,而后,朱光潛將其引入中國[2]。之后,日本語言學家Kuno將移情的概念帶入語言學領域,如今該概念已經擴大到了認知心理學和跨文化交際學等多個領域。由Ruben(1976)提出了有效交際模式理論,強調移情能力是有效交際的七種組成要素之一。移情的作用主要體現在獲取信息和排除障礙。交際主體在交際中感覺遠離客體文化的心理距離是由于缺乏足夠的信息造成的。即使現代科技與通訊的發展速度迅猛,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看似變得越來越小,但人們并非能獲取和吸收所有信息,因此,與目的語文化的心理距離也就并不一定會縮小。低移情的人很難感知別人的情緒和想法,盡管有很多關于目的語文化的信息,他們也很難獲取,他們的心理距離仍然很大,無法適應外國文化。例如,在西方,如果一名男士稱贊女士的外貌,她一定會欣然接受,但若是對一位中國女士如此恭維,卻會得到完全不同的反應。相反,高移情的人具有較高的感知能力,積極觀察他人的言語和非言語符號,懂得換位思考。通過移情的技能,學生可以獲得目的語文化的核心,由此他們可以推斷出尚未獲得的其他信息,可以增加他們對目的語文化的了解,并最終促進文化適應。

心理距離的另一個原因是學習外國文化的主要障礙導致的,如民族中心主義、陳規定型觀念、偏見、缺乏知識和技巧等。每種文化都有自己的主導心態,跟其他文化的人交流時,有時彼此會感到很難理解對方的言語或者行為。民族中心主義和陳規定型觀念往往會衍生一種優越感。然而,通過移情的交際技能,學生可以做出適當的情緒反應,產生情感共鳴,消除障礙。高移情的人知道如何投身于他人的情境,體驗其情感或情緒,避免評價、評判和批評他人及其文化。學生可以采取適當的行動,并通過言語或非言語行為表達對他人的真誠理解和支持,從而消除由于缺乏文化等所造成的障礙。

總之,通過移情有意識地置身于對方的文化立場上,從對方文化的角度來看待問題,縮短文化的心理距離,克服跨文化交際中的民族中心主義,可以對他人的情感、價值觀念等產生更加敏銳的感覺,提高文化移情能力。

二、跨文化交際中文化移情的適度原則

在跨文化交際中要堅持適度原則,有效整合本土文化和目的語文化,促使交際順利進行。然而,在實際的跨文化交際中,我們常見以下兩種極端的文化移情模式,這對跨文化交際產生了極其消極的影響。一種模式是文化移情“缺位”。由于交際雙方受到自身民族文化長期積累的影響和束縛,交際過程中自身的情感被過度壓抑,不能敏銳地覺察對方的情感并予以恰當的呼應,導致雙方對彼此文化的不理解、不認同或者不尊重,因而雙方不能站在對方的立場順利地交流。另外一種模式是文化移情“越位”。眾所周知,跨文化交際必然包括“兩體”——主體與客體,而當交際者否認或者忽視了這“兩體”時,在交際過程中完全拋棄本民族的立場而一味地去迎合他人,就會導致移情過度。這種移情并不是真正的文化移情,而是一種文化上的過度適應,結果會導致溝通不暢。

此外,堅持文化移情的適度原則,還要注意移情和同情之間的區別。當談及知覺技能時,移情和同情的概念幾乎是相同的,即都是指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暗示,感知和識別他人情感和情緒的技能。然而,在交際技能上同情與移情本質上是不同的。首先,從情感反應來看,同情是替別人感到難過、焦急、憂慮等,在跨文化交際中還是從自身出發,用自己的文化準則去解釋和評價他人的行為,立足點依舊是本土的民族文化,這樣就會讓人不自覺地產生民族中心主義等心理障礙。而移情是將自己處于他人境地,體驗對方的情感,從而更好地理解對方。其次,從動作行為反應來看,同情往往是安慰他人或充滿優越感地可憐他人,有時非但不能緩解他人的不良情緒,反而會傷害他人的自尊心,最終拉大雙方的交際距離,而移情原則是用言語和動作來向對方表達其情感是符合情理、值得尊重的。

由此可見,文化移情若稍有偏頗,表現“不及”或者“過度”最終都會造成交際失敗,因為兩者都不符合文化移情的適度原則。那么,我們應該如何面對世界上如此豐富多彩的文化?費孝通曾經說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盵3]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我們一定要堅持文化移情的適度原則,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立足本土文化,超越本土文化,敏銳觀察交際對象的情感,做出適當反應,最終達到交際主體與客體情感的共鳴。

三、適度文化移情的培養

在跨文化交際中,移情讓我們意識到人類是既有共性,又有獨立性的個體。移情是一種獨特的能力,它使我們能夠深刻地理解目的語文化。換位思考的能力對于發展和維護文化之間的人際關系是十分重要的,因為人們大多都傾向于與能和自己產生共鳴的人相處。因此,培養文化移情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提高文化移情能力。對學生來說,語言學習、專業學習和文化學習有著同樣的重要性,因此學生要將三者整合起來。胡文仲(1994)曾經指出:“語言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倘若不了解英美文化,英語就不可能學好?!盵4]現今社會發展迅速,人們之間的交流逐漸增多,而僅僅表層的語言和專業技能的交流已經不能夠滿足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的需求,學生還需要具備一定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其中,文化學習是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基礎,其重要內容是文化移情的培養。首先,學生要端正學習動機,不要進行功利性的外語學習,這種學習是缺乏主動性、熱情和永恒性的,在交際中會感到疑惑或信心不足。因為在交際過程中,雙方表達的語言往往含有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價值,而由于個體文化背景和文化素養等不同,語言表達就會存在極大的差異,因此,文化學習對于順暢的交流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其次,教師要盡可能地培養學生的融入型動機,讓其能主動和熱情地接受所學知識,并讓其更多了解目的語文化,增強其文化敏感度。

超越本土文化的羈絆,自覺進行文化移情。文化自覺是一個民族文化覺悟和覺醒,是促進文化繁榮和發展的思想基礎和前提。它不僅包含對文化在歷史進程中的作用的深刻認識,還有對文化發展規律的正確把握[5]。只有自覺地進行文化移情,成為多元文化的人,在跨文化交際中,從多方面掙脫本民族文化定勢的束縛,才能減少文化間的摩擦,進而與他人和諧相處。在文化移情的過程中,在傾聽他人話語的同時,還要注意觀察其非言語暗示,從他人的角度客觀判斷他人的實際情緒狀態等,而不是從自身角度出發去主觀臆斷。以關心他人的態度,讓他人與自己平等,嘗試想象自己在同一情況下的感受和反應,情景交融,移情入理。

增強對目的語文化的了解,減少文化移情障礙。文化移情的障礙主要是由文化差異引起的,尤其是不同的習俗、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等。因此,為了減少學生在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移情障礙,除了教授學生語言知識,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有效地學習不同國家的文化、習俗和其他必要的背景知識。例如,在詞匯教學中,教師需要針對詞匯中包含的文化因素提供有針對性的解釋,使學生了解其中的文化內涵,可以加強其對文化差異的敏感度;教師還可以使用圖片、視頻等多媒體手段給學生提供更直觀的情境體驗,這對文化移情障礙的減少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可以布置學生多閱讀外國文學作品和報刊,在此過程中進行分析和指導,幫助學生積累文化背景、各地風俗習慣等文化材料;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文化移情能力,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進行適度的移情,及時糾正學生移情偏頗現象,這樣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適度的文化移情。

結語

學習外語不僅是掌握語言的過程,也是接觸和認識另一種文化的過程。因此,要有意識地結合語言教學向學生傳授所學目的語文化知識,同時增強學生對兩種文化差異的敏感性,使他們逐步具備文化比較能力,以提高文化素質并得體地進行語言交際。而文化移情能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經過后天的培養,通過不斷地在跨文化交際實踐中積累。因此,在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交際雙方不僅要堅持自己的本土文化,還要理解和尊重對方的文化,對彼此的文化進行適當的移情,在鍛煉語言能力的同時,還要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確??缥幕浑H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猜你喜歡
移情跨文化交際
未來事務的色彩
情景交際
跨文化的兒童服飾課程初探
交際羊
兩塊磁的交際
移情于物,借物遣懷(外一則)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寫作
心理咨詢中如何識別和應對反移情
跨文化情景下商務英語翻譯的應對
交際中,踢好“臨門一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