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政治教育大眾文化境遇的實證研究

2018-12-11 11:32趙志業
黑龍江教育·高校研究與評估 2018年10期
關鍵詞:實證研究大眾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趙志業

摘 要:隨著社會開放程度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日益多元而復雜的文化境遇。大眾文化作為其中一種文化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對人們的思想和行為造成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同時由于大眾文化自身的良莠不齊及其消極影響,它的興起也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诖?,文章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眾文化境遇進行實證研究,分析大眾文化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并做出總結。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大眾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實證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8)10-0078-05

從文化視野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是一種文化建構,在這一建構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多樣而復雜的文化境遇。在這樣的文化境遇中,大眾文化作為人們喜聞樂見的文化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對人們的思想和行為造成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但大眾文化的層次又是良莠不齊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回避的環境?;诖?,有必要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眾文化境遇進行實證研究。本文一方面,借鑒前人的研究數據成果和網絡權威數據;另一方面,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對陜西省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北大學等16所高校的3000名大學生進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多元化境遇》的調查問卷,共計發放問卷3000份,回收2936份,有效問卷2910份,有效率為97%。在此基礎上,分析大眾文化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并做出總結。

一、大眾文化內涵界定

大眾文化最早產生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西方社會,在20世紀30年代開始興盛,到現在它已經成為一種影響廣泛的世界性潮流。西方社會對大眾文化的定義大體上有兩種取向。一種是以德國法蘭克福學派理論家為代表,在他們看來,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大眾文化已經成為強大的文化工業并對人們實施了強大的社會控制,這種控制以商品化和標準化方式消除了人們的創造性和個性,因此它是一種消極的文化。另一種以英國著名的文化理論家雷蒙·威廉斯為代表,他認為,大眾文化是一種為普通民眾所擁有的文化、是民眾在生活中為它們實際制作的文化。因為大眾具有文化選擇和批判能力,所以大眾對大眾文化是有能動作用的。同時,大眾文化是與大眾的生活聯系在一起的,所以,大眾文化具有促進溝通和交流的作用。

大眾文化是建立在大工業和現代科學技術基礎上的現代工業社會的產物,它按照商品經濟市場規律進行生產,并以普通大眾為受眾,進而通過大眾傳媒進行傳播,旨在使普通大眾獲得愉悅感和滿足感的日常文化樣態。隨著文化全球化的發展,我國的大眾文化市場種類繁多,包括網絡文化、影視文化、流行歌曲、廣告文化等內容。同時,有兩點需要澄清,從而為后面的分析做鋪墊。一方面,隨著我國文化全球化的發展,我國大眾文化市場局勢復雜,總的來說,主要包括我國本土的大眾文化和外國的大眾文化兩部分。我國本土的大眾文化是“從大眾日常生活中來、直接面向社會大眾、由大眾參與作品的創造和意義的生成”[1],因此它是具有社會主義性質和人民性質的。國外的大眾文化從性質上來看,它不是社會主義性質的,但是它通過各種途徑涌入我國大眾文化市場,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另一方面,在大眾文化中,大眾文化傳媒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以網絡為代表的新型傳播手段,對我國大眾各個層面都帶來極大的影響。這樣的大眾文化境遇,勢必會給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多方面的影響。

二、大眾文化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積極影響

(一)大眾文化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豐富的文化載體

大眾文化雖然不像精英文化那樣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但它“作為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自覺不自覺地傳播民主政治、市場經濟隱含的一些現代社會理念”[2],因此它在很大程度上蘊含著極大的教育價值。比如許多農村題材的電視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生活在農村的農民如何努力奮斗與市場經濟接軌,從而樹立現代化觀念的過程,這對生活在廣大農村地區的群眾具有極大的思想啟蒙作用。同時,大眾文化由于其人民性、通俗性、流行性、日常性等特點,它所表達和傳遞的是能夠為多數大眾認可與接受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因此把大眾文化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載體,很大程度上能夠達到對大眾“潤物細無聲”的價值引領。具體而言,大眾文化對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載體的豐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流行音樂、商業娛樂性的影視、流行小說等大眾文化形態豐富著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載體。從《中國統計年鑒2014年》的統計數據來看,中國電影故事片廠從1978年的12個增加到2013年的31個。國有電影制片廠在2013年有38個。廣播節目套數從2010年的2552套發展到2013年的2644套,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從2010年96.78%上漲到2013年的97.79%。電視節目套數在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分別是3350套、3353套和3338套。電視劇播出數在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分別是24.92萬部、24.23萬部和24.10萬部。從以《中國好聲音》為代表的中國流行音樂點擊率來看,其點擊人次都高達幾十萬。這些數據充分說明,以電影、電視、流行音樂等為代表的大眾文化其覆蓋面和影響力十分之大。對這些大眾文化進行積極引導,都可以成為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的文化載體。

其次,以網絡為代表的大眾傳播媒介豐富著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載體。在現代信息技術的影響下,人們的生活方式由傳統的落地生活方式轉變為虛實結合的生活方式。隨著計算機科學的不斷深入發展,網民的數量也急劇增加。2015年7月16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3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高達6.68億,半年新增網民1894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48.8%。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到5.94億,比2014年底增加3679萬人。我國網民中農村人口達到1.86億,占全部網民的27.9%,比2014年底增加800萬人。從上網時長來看,2015年上半年中國網民平均每周上網時長達到25.6小時,上網目的從高往低排列前十依次為:即時通信(90.8%)、網絡新聞(83.1%)、搜索引擎(80.3%)、網絡音樂(72.0%)、博客/個人空間(71.1%)、網絡視頻(69.1%)、網絡游戲(56.9%)、網絡購物(56.0%)、網上支付(53.7%)、網上銀行(46.0%)。本人在對大學生上網情況的調查顯示,大學生每天上網時間“不到1小時”的只占13.2%,有41.6%的大學生每天上網時長在“1—2個小時”,有26.2%的大學生每天上網時長在“2—3個小時”,19%的大學生上網時長在“3個小時以上”。當問及“您上網的目的是什么”時,從高往低排列依次為“獲取資料,分享各類信息”(76.3%)、“結交朋友、關注好友動態”(59.2%)、“參加社會活動和班級活動”(39.4%)、“發表日志,休閑娛樂”(39%)、“無聊,打發時間”(28.2)。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網絡已經成為人們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和活動載體,并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也就意味著網絡載體如果利用好,就可以成為我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

(二)大眾文化豐富著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

大眾文化使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眾文化的快速興起和迅猛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傳統意義上精英文化和大眾文化之間的等級制度,從而使得獨斷性文化狀態向平等性文化狀態轉向。這種轉向表現在大眾文化屬于大眾自己的文化,“目的是使大眾獲得自己所需的精神消費,滿足個人的價值需求,大眾可以隨意地進入消費,獲取自己的文化趣味,同時大眾可以參與大眾文化的生產和制作,隨意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表達個人的見解”。正是在這一過程中,達到了宣泄壓力、調節情緒、豐富生活和平衡心態的作用。正如本人對一位資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授的訪談中,談到大眾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關系時,他認為:“大眾文化并不是一無是處的。它之所以能夠興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大眾的一種心理需求和文化需要。也正是在參與大眾文化的創作和消費過程中,大眾心中的不滿、孤獨等情緒宣泄了出來,從這一角度來講,大眾文化是有益于人們身心健康的?!蓖瑫r,本人在對大學生所做的問卷調查顯示,大學生平時參加文化活動從高到低排列依次為:“上網,看影視節目”(87.2%)、“看報紙、雜志、書籍”(65.4%)、“進行美術、音樂、書法等藝術創作”(19%)、“唱歌、跳舞”(16.5%)、“其他”(11.1%)。僅有35.1%的大學生每天參加文化活動的時間“不到1小時”,高達64.9%的大學生每天參加文化活動的時間在1小時以上。這組數據表明,大學生已經通過各種方式廣泛地參與到大眾文化的消費和創作中。當問及“您認為參加文化活動的好處是什么?”時,僅有5%的大學生認為“沒有好處”,剩余的大學生認為參加文化活動可以“愉悅身心,有益健康”(78.8%)、“凈化心靈,思想提升”(68.9%)、“結交朋友,增進友誼”(65%)。當問及“您參加文化活動后,是否得到精神上的滿足”時,“滿足不多”和“不滿足”的比例分別僅占11.5%和1.2%,而“非常滿足”和“基本滿足”的比例分別占到25%和62.3%。這組數據說明,大學生通過對大眾文化的消費和創作過程,在很大程度上達到了思想上的提升和精神上的滿足??偠灾?,大眾文化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利用大眾文化的特點和功能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更加彰顯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關懷。

(三)大眾傳播媒介強化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效果

大眾傳播媒介尤其是網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地位平等性,強化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效果。在此,我們以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為例加以說明。易鵬、李榮華、徐曉黎的調查顯示,7.5%的大學生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表示非常滿意,21.5%的大學生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表示滿意,49.2%的大學生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表示基本滿意,僅有21.8%的大學生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表示不滿意[3]。大學生之所以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如此感興趣,是因為它與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相比,有著很大的優勢。具體而言,在真實的世界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主客體之間的地位是不平等的,相關部門領導、輔導員和教師等教育者一般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權威,支配著教育過程的方方面面。學生則是受動對象,被動地接受著來自教育者的說教和灌輸,其主動性和積極性受到了很大的壓制。同時,“在現實場景中,思想政治主客體之間的交往行為和后果總是要遵循一定的社會規范、一定社會的風俗習慣、法律、道德、規章制度等,這些必然對思想政治主客體雙方都具有約束力,由此他們的行動也就具有一定的標準與具體的參照系”[4]。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教師要有教師的樣子,學生要有學生的樣子”。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教育者和學生地位的不平等。在網絡世界中,由于網絡本身是一個自由、平等、開放的系統,這就決定了在現實社會中教育者的權威在網絡社會中力不從心,權力去中心化成為網絡社會與現實社會的重大區別之一。同時,在網絡社會里,教育者和學生之間的言語和行為在某種程度上失去了現實社會中的統一參照系,這就跨越了文化、身份、地位以及繼成偏見的界限,使主客體之間可以在網絡社會里暢所欲言、自由自在的展示自我,平等地就自己的看法和觀點進行探討;“可以在這里自由探討人生、吸取經驗、領悟生活中的哲理;可以緩解思想政治教育客體在現實中所遭遇的各種社會壓抑,從而突破物質表現的障礙,自由而充滿創造性地表述自己的另一面”[5]。同時,正如任祥、楊國良等人的調查顯示,大學生認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方便快捷(49.7%)、覆蓋面更大(48%)、形式更活潑,從而更易被接受(33.1)、更具時代感(52.3%)[6]。這就意味著利用網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可以通過圖像和聲音等真實地展現表情和情緒,而且這種表象系統和文字系統在合作的情況下,可以產生即刻進行視覺和聽覺報道的優勢和潛力,使人們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頓時強化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效果。

三、大眾文化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消極影響

(一)大眾文化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環境變得

更為復雜

由于大眾文化是以營利為目標的商業文化,它是按照商品經濟的規律來運行的。而商品經濟具有進化論所持有的“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特點。在這一規律和特點的支配下,大眾文化的種類之多和更新換代的速度之快是人們難以想象的。這勢必造成不同的大眾文化形態如各種流行音樂、流行小說、肥皂劇、各種商業性廣告和電影存在于市場之中,當人們還沒有完全了解、適應和接收這一波,下一波大眾文化產品就又流通于市場之中,使人們面臨著頭腦風暴。在此,我們以廣播電視劇、綜藝節目和廣告為例進行說明。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14年》的統計數據來看,我國廣播劇制作時間由2005年的75,456小時增加到2013年的178,163小時,綜藝廣播節目制作時間從2005年開始一直保持在190萬小時以上,2013年的綜藝廣播節目為1,976,162小時,廣播廣告節目由2005年的671,071小時增加到2013年的785,278小時。從2013年的廣播節目制作時間來看,廣播劇、綜藝廣播節目和廣播廣告的制作時間占廣播節目制作時間的39.4%。同時,我國影視劇制作時間由2005年的193,771小時增加到2013年的201,117小時,綜藝電視節目由2005年的382,350小時增加到2013年的464,977小時,電視廣告由2005年的524,892小時增加到2013年的542,823小時。從2013年的電視節目制作時間來看,影視劇、綜藝電視節目和電視廣告的制作時間占電視節目制作時間的35.6%。從我國2013年廣播電視節目播出時間來看,廣播播出時間在2013年為13,795,461小時,其中廣播劇節目、綜藝益智類節目、廣告類節目分別播出770,085小時、3,732,369小時、1,259,629小時,占廣播播出時間的41.8%。電視播出時間為17,057,212小時,其中影視劇類節目、綜藝益智類節目、廣告類節目分別播出7,366,010小時、1,419,911小時、1,951,125小時,占電視播出時間的62.9%。不論是從縱向的時間發展來看,還是從橫向所占比例來看,都可以看出以電視劇、綜藝節目和廣告為代表的大眾文化以十分迅猛的態勢占據著大眾文化的市場。同時,隨著大眾傳播媒介的發展,尤其是網絡的發展,一些沒有良知和底線的人為了占領大眾文化市場,利用網絡兜售一些低俗的、啟迪性小的大眾文化產品,從而迎合了一些人的低層次文化需要。正如葛超對南京地區15所高校1500名學生使用微博情況進行調查后顯示,大學生通過微博“曾經收到垃圾信息和虛假信息的占82%;表示微博信息中有低俗的思想文化和消極反動的價值觀念的占57%;曾經收到過存在色情的、暴力的音頻、文字、圖片和視頻的占34%”[7]。這樣的局面,必然導致思想政治教育所面臨的文化環境越來越復雜多樣,相應地,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也就越來越大。

(二)大眾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沖擊

從深層的文化意義來講,大眾文化是具有意識形態性的。因為大眾文化作為文化形態的一種表現,是對一定政治經濟觀念形態的反映,不會完全跟社會政治割裂開來,因此會受到特定的政治背景和意識形態的影響,最終包含著一定的意識形態內容和文化價值理念。大眾文化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沖擊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國外大眾文化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沖擊。在介紹大眾文化的定義時,我們知道大眾文化本身是屬于西方的一種文化現象,現在成為一種全球文化現象。這就意味著西方大眾文化依靠自己的資金和技術的強勢對我國大眾文化市場進行滲透。尤其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憑借著自己的“電影、電視為整個美國創造了‘品牌形象,這種形象既出口了美國的價值觀念,使人們在潛移默化中自覺不自覺地接受了電影中的行為總則、價值觀念和消費觀念,又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這個目標能不能實現是個疑問,但是發達國家從來沒有放棄努力,而且在這方面的重視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從而達到不戰而勝的目的”[8]。以電視節目為例,《中國統計年鑒2013年》和《中國統計年鑒2014年》的統計數據來看,我國對國外電視節目進口量呈現上升趨勢,即從2012年全年電視節目進口量的13,089小時上升為2013年全年電視節目進口量的18,943小時。在2013年,對歐洲和美洲的電視節目進口量分別為6657小時和4863小時,其總額占全年電視節目進口量的60.8%;其中,對美國的電視節目進口量為4603小時,占全年電視節目進口量的24.3%。這組數據說明,國外電視節目,尤其是歐美電視節目在我國文化市場上占據著一定的比重,它們勢必會以此為載體對我國大眾進行西方意識形態滲透。正如筆者在對一位資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授進行訪談時,當談到美國電影時,他指出:“美國電影是在傳播美國的意識形態觀念,這是毫無疑問的。同時,美國電影利用現代高科技手段,讓人身臨其境時有一種超級的感官震撼和視聽快感,這就會讓人迅速進入規定的情境并處于迷醉狀態,因此人們很難對所包含的西方價值觀念進行冷靜的思考和判斷,美國電影的意識形態灌輸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p>

本人對大學生所做的問卷調查中,當問及“您西方影視作品看得多,還是中國影視作品看得多”時,只有4%的大學生“不看影視作品”,有44.9%的大學生是“中國影視作品看得多”,有27.2%的大學生是“西方影視作品看的多”,有23.9%的大學生中西方影視作品看的“一樣多”。從這組數據可以看出,西方影視作品還是很受一大批大學生的喜歡和青睞。當問及“您如何看待西方影視文化在中國市場的傳播”時,67.8%的大學生認為是“有利于拓展我們的文化視野”,有7%的大學生“沒什么看法”,僅有25.2%的大學生認為“是一種西方文化價值觀滲透的策略”。從這組數據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學生意識到了西方影視作品的積極的一面,這是我們不能否定的。但是,大部分學生對西方影視的意識形態滲透處于無意識狀態,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西方影視意識形態滲透的隱秘性??偠灾?,國外大眾文化正在以十分巧妙的手段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造成威脅和挑戰,這是需要我們保持高度警覺的。

其次,我國大眾文化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沖擊。我國大眾文化的積極功能不能忽視,同時,我國大眾文化也沒有構成與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激烈沖突,這是首先需要澄清的。但是,大眾文化的商品性、世俗性等特點,勢必使大眾文化隱含著另外一種值得我們注意的文化趣味導向,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消散理想、消解崇高、弱化信念,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沖擊。具體而言,大眾文化的商品性,容易滋生人們的消費主義傾向。大眾文化作為現代工業的產物,它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生產出來就是為了供大眾消費的。但是,隨著我國大眾文化市場的快速發展,人們甚至到達了一種“要快樂就必須消費”的狀態,這就導致消費主義傾向在人們心中不同程度地出現。在消費主義的趨勢下,消費“不是為了實際需要的滿足,而是不斷追求被制造出來、被刺激起來的欲望的滿足”[9]。當人們沉浸在無限制的消費欲望中的時候,就可能導致與我國主流意識形態所倡導的勤儉節約、奉獻服務背道而馳,而是一味沉浸在個人的消費和享受中。正如趙孟營在他的著作《跨入現代之門:當代中國的社會價值觀報告》中所做的一個訪談,在該個案訪談中,一個高中女生曾經沉浸在對大眾文化產品無限制的消費中,為了滿足自己的消費欲望,甚至被別人包養[10]。雖然她最終走出來了,而且這種現象在社會上也不是主流,但還是值得我們十分警惕。同時,大眾文化的世俗化,容易淡化人們的崇高理想和信念。

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尊重人們多樣性的生活狀態,也不強迫人們做什么偉大的壯舉。但是,我國主流意識形態是高度提倡人們以崇高的精神追求為價值指向的。然而,大眾文化倡導的是讓人們直面現存的生活境遇,關注當下的自己,這就很容易淡化人們對崇高理想和信念的追求。比如,以英雄人物為例。我們的主流意識形態尊重人們做自己生活和生命中的英雄,更倡導人們做國家和社會的英雄。但是現代大眾文化作品中的一些英雄人物,只是因為一些人當下的個人義憤和個人恩怨、不足以使人稱為英雄的事件而成為英雄。這就會給人留下這樣的印象:英雄人物不需要什么理想感召和信念支撐,只要想成為英雄,隨時都可以。這樣發展下去就會導致大眾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所倡導的英雄人物如雷鋒產生懷疑和不屑一顧,從而不利于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健康發展。再比如,隨著大眾文化的發展,許多真人秀選秀節目可謂琳瑯滿目。這一方面有利于人們休閑娛樂,另一方面也可能導致人們把人生的成功看成是當明星,從而淡化了一部分人尤其是青年在其他方面更為崇高的理想信念。正如孫偉平關于人的職業理想的調查顯示,有15%的人將文體明星當成自己的職業理想,這一比例排8個選項的第3名,而將雷鋒等道德楷模當作是偶像和自己職業理想的只占8%,這一比例排8個選項的第6名[11]。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們受大眾文化的影響而淡化了對崇高理想信念的追求。

四、結論

對思想政治教育大眾文化境遇的實證研究結果表明:一方面,大眾文化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豐富的文化載體、豐富了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利于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對思想政治教育有積極影響;另一方面,大眾文化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環境變得更為復雜,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沖擊,對思想政治教育有消極影響。由此得出兩方面啟示:為強化大眾文化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研究中,應加大對大眾文化的內容、形式和載體等的研究,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借鑒;為應對大眾文化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極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用其引領良莠不齊的大眾文化,并以此為標準對大眾文化進行揚棄。

參考文獻:

[1]金民卿.文化全球化與中國大眾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 社,2004:174.

[2]劉永志,王媚.大眾文化沖擊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應對 策略[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12).

[3]易鵬,李榮華等.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需求調查研究 [J].思想教育研究,2012,(1).

[4][5]饒寧華,賴雪梅.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傳媒載體的基本形 態及其功能研究[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

[6]任祥,楊國良等.云南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綜合調 查[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1).

[7]馮剛,沈壯海.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報告2013[M].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2014:469.

[8]車美萍.全球化與當代中國文化形態[M].濟南:山東大學 出版社,2009:163.

[9]楊魁.消費主義文化的符號化特征與大眾傳播[J].蘭州大 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1).

[10]趙孟營.跨入現代之門:當代中國的社會價值觀報告[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231.

[11]孫偉平.當代中國社會價值觀調研報告[M].北京:中國社 會科學出版社,2013:101.

猜你喜歡
實證研究大眾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中國當代大眾文化的觀察與反思
中國社會現代轉型與大眾文化的內在邏輯
當前大眾文化審丑異化的批判性解讀
玉雕專業學生專業認同的實證研究
溫州小微企業融資環境及能力分析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氣排球的大眾文化屬性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