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生態文明理念的美麗鄉村建設探析

2018-12-15 05:09王鵬楨陳月娟
中國綠色畫報 2018年8期
關鍵詞:美麗鄉村生態文明建設

王鵬楨 陳月娟

摘要:隨著政府大力扶持農村發展,將推動美麗鄉村建設作為基本目標,政府也在幫助農村不斷加快綜合整治的步伐,并且將其作為工作重點,針對各個村莊都進行了水資源管理、垃圾分類收集處置、農村道路硬化、環境綠化美化等方面的整治,使得村莊從內到外出現了改變,并且也初步實現了美麗鄉村的建設。為了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環境問題,本文基于生態文明理念的美麗鄉村建設進行研究,希望能夠帶動美麗鄉村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美麗鄉村;建設;生態文明

時代發展背景下,隨著生態環境保護口號的宣傳,大部分農村地區生態環境現狀相對樂觀,為生態文明理念提供良好的條件支持。美麗鄉村建設作為一項系統性、全面性的工程,不僅要求環境美,同時也要求村民能夠擁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在十八大報告上正式提出建設美麗中國,使得全國大環境下都開始進行美麗鄉村的打造,并且將重點放置在宜居、宜業、宜游的建設上,從而進一步加快生態文明基礎上的新農村建設。

一、生態文明與美麗鄉村建設

(一)生態文明

生態文明指的是人們改造物質世界,改善并優化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建設社會生態運行機制以及生態環境過程中,所取得的物質、制度、精神等方面的總和。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種文明形式,并且在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道路上需要給予足夠的重視,這樣才可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滿足可持續的發展需求[1]。

(二)美麗鄉村建設

美麗鄉村并非只是表面上大自然的藍天白云、碧綠草地或者是清澈見底的水塘等環境的提升,還包含農民人均純收入的持續增加,農村環境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農村便民服務條件的不斷提高,綠色高效農業的發展壯大等多個方面。為滿足村民日益增長的生活需求,達到安居樂業的生活目標,實現農村生產生活的和諧發展,就應將生態環境作為其物質基礎。相對應的,農民文化、經濟水平以及素質提升,都可以實現對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改善。

二、基于生態文明的美麗鄉村建設需采取的措施

基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魅力鄉村建設,還需要從統籌規劃、生態經濟、鄉村建設生態機制、鄉村補償機制、生態保障體系幾個方面入手,才能滿足生態文明的要求,迎合美麗鄉村建設的需要。

(一)發揮統籌規劃導向性作用

第一,政府部門需要以全局作為出發點,考慮美麗鄉村建設的實際需求,能夠爭取建設綠色環保新型社會,能夠不斷提升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第二,地方政府管理人員還需要堅持因地制宜,能夠按照具體的情況安排詳細工作,從而提升建設效果,穩定基礎性建設。但是在這一過程中還需要注意人民群眾參與積極性的調動,能夠將人民群眾的主體力量發揮出來,確保日常的規劃更具針對性,能夠利用工程建設來改善生活水平,讓其生活變得享受而方便[2]。

(二)偏向于生態經濟建設

鄉村生態經濟發展的制定,需要將生態文明理念與市場機制相互整合;通過現代科技、經濟建設措施的合理選擇,力求能夠將生態方面的優勢朝著經濟優勢轉變,從而落實生態經濟建設對比標準;能夠推動“青山綠水”的鄉村特色活動開展,通過鄉村特色與現代文明彼此之間的碰撞,將美麗鄉村營造成為“生態城”,尋求鄉村旅游經濟與休閑經濟的發展鏈條;全面推動生態經濟發展,不斷優化傳統產業模式,努力創設高效經濟的生態產業以及和諧的生態環境,滿足農村經濟發展所需;實施清潔生產,用于經濟循環建設,確保在最大程度上將環境污染與現有資源的矛盾問題解決掉。

(三)制定鄉村建設生態機制

建設美麗鄉村時,在政府管理人員和決策人員層面上還需要將生態文明理念下的鄉村資源管理體系完善,并且將“生態為政”的美麗鄉村建設主導思想落實,從而制定廉潔化、高效化以及綠色化的管理機制,進而落實與貫徹“生態文明政府”的建設。如美麗鄉村生態建設考評機制的完善,是將綠色GDP制度作為基準,能夠讓傳統的經濟考核朝著綜合性考核轉變,這樣不僅能夠滿足鄉村建設經濟增長的考量,同時也是社會發展的關鍵途徑。

(四)完善鄉村補償機制

生態環境補償政策的完善,如生態補償資金的使用和管理,需要結合美麗鄉村建設需要,根本性的優化與整合環境污染治理制度與生態恢復制度;強調加大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等行為的處罰力度,能夠做好補償與價值機制的合理優化,將鄉村生態環境的保護、恢復、更新作為界定點,最終滿足生態資源的重復利用。

(五)制定生態保障體系

基于生態文明背景下的美麗鄉村建設,作為生態保障體系制度的重要前提,實現環境評價體系的完善與落實,如針對生態資源開發環節的環境問題;努力構建鄉村建設規劃目標,通過“聽證會”的模式來決策重大項目;將農村環保直接納入重點考慮的范疇,落實鄉村建設的反饋機制;努力完善開發與利用許可機制,這樣才可以在美麗鄉村建設領域之中加以利用;合理構建政府人員與社會公眾道德觀念的培養制度,并且落實生態教育;努力推進生態活動的評價工作,能夠利用相互約束與自我管理的模式,在美麗鄉村建設之中納入生態文明理念[3]。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鄉村文化是其基礎前提,為了滿足新時代下人們對于精神文化的整體性需求,當擁有文化精神富裕,才能算作為鄉村富裕。通過生態文明理念的合理宣傳,讓群眾能夠接受健康的生態思想,能夠積極從事農業生產活動,這樣就能夠在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上實施美麗鄉村建設,并且在新時代下能夠開創出美麗鄉村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茍民欣,周建華.基于生態文明理念的美麗鄉村建設“安吉模式”探究[J].林業調查規劃,2017 (03):78-83.

[2]俞白樺,羅賢宇.基于提升生態自覺的美麗鄉村建設研究[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 (07):17-21.

[3]李曉慶,鄭逸芳.基于生態理念的福建省美麗鄉村建設路徑探討[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 (01):12-16.

猜你喜歡
美麗鄉村生態文明建設
寒露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美麗鄉村要靠富民產業支撐
生態文明建設融入高職校園文化發展的思考
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中花卉旅游發展策略研究
生態文明視閾下河北省循環經濟產業體系發展研究
適應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研究
美麗鄉村建設中“三農”媒體的使命與擔當
城市雕塑是一項文化建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