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三峽大老嶺自然保護區科研監測現狀分析與發展建議

2019-01-09 07:50王功芳李道新田風雷劉益平
中南林業調查規劃 2019年2期
關鍵詞:保護區技術人員監測

王功芳,李道新,田風雷,劉益平

(宜昌三峽大老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湖北 宜昌 443000)

1 保護區概況

大老嶺自然保護區位于湖北宜昌市夷陵區境內,長江三峽之一西陵峽的左岸,在110°51′08″—111°00′26″E和30°52′35″—31°07′24″N之間,總面積14 225 hm2。保護區處于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向第三級階梯的過渡區域,是江漢平原與鄂西山地的分界線,自然環境獨特,地貌類型多樣,野生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是三峽庫區生物多樣性典型和關鍵地區;氣候屬于中亞熱帶北緣——暖溫帶南緣氣候類型,具有中亞熱帶北緣的過渡性氣候類型,溫暖濕潤,季相鮮明;保護區以保護和恢復中亞熱帶山地森林與濕地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資源及其棲息地為主,屬于“森林生態系統”類型,兼有“濕地生態系統”特征。

2 科研監測現狀

2.1 與外界合作狀態良好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大老嶺保護區先后與中國科學院、中國林業科學院的下屬研究所、北京大學、北京林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湖北大學、三峽大學等開展了廣泛合作,建立了產學研教學基地,先后有1萬多名大學生來大老嶺進行教學科研實習,累計有100多名博士(碩士)生完成了以大老嶺生物多樣性為研究對象的學位論文。通過合作為建設保護區提供科研能力、培養人才以及解決保護區的發展與保護問題起到了重要作用。

2.2 成果顯著

保護區已收集了陸生植物標本12 000余份,水生生物標本300余份,苔蘚植物標本1 150份,林木種子標本313份;建立了長期定位觀測的森林群落樣地2 hm2、植物群落種子雨觀測樣地1 hm2,及珍稀植物保護與研究基地15 hm2;建立了三峽庫區不同海拔梯度氣候氣象自動觀測站;保護區還是全國鳥類環志監測站、國家級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三峽工程生態與環境監測系統森林資源監測大老嶺基層站,并承擔相應的監測任務。另外保護區還多方爭取創建了“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 “全國野生動物保護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國林業科普基地”,為推廣普及和展示大老嶺自然保護區科研監測成果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在研究課題方面,保護區獨立承擔完成了“長江三峽地區優良用材針葉樹種試驗示范”和“日本落葉松無性系品比試驗”等宜昌市級科研項目,參與完成了“高山珍稀樹種繁殖研究”“華山松地理種源試驗”“落葉松種和種源選擇試驗研究”等國家和原林業部科研課題,與北京大學合作完成了“地形影響下的森林干擾及其植被響應”“地形對種子擴散和幼苗補充過程影響的機理研究”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課題任務。在科技成果方面,以保護區植物多樣性為研究對象發表的研究論文共計138篇、學術專著2部,累計取得國家、省、市科技成果18項。

3 科研監測存在的主要問題

3.1 科研能力薄弱,監測設備落后

保護區內設有科研監測科,但是人員編制沒有到位,實則名存實亡,導致科研監測工作無人管理也難以有效全面開展。保護區現有的專業技術人員37名,但真正從事專業技術相關工作的不足15人,相當一部分技術人員從事于行政管理和財務管理工作。保護區現有高學歷、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不足,有博士研究生1人、本科學歷的9人,2者僅占技術人員的27%,且人員結構不合理,科研力量薄弱的問題十分突出,加上缺乏各層次的專業知識培訓,人員綜合能力提高緩慢。

保護區嚴重缺乏科研儀器和監測設備,現有的儀器設備大多是一些進行森林資源調查、測量等活動的簡單工具,陳舊落后,難以滿足當前保護區科研監測工作開展的需要,導致很多監測活動無法有效開展,嚴重影響著科研監測能力建設和科研水平的發展。

3.2 缺乏技術手段和數據系統

隨著保護區功能的強化,資源保護和科研監測成為保護區的首要職能,大老嶺保護區目前缺乏完善的巡護和監測體系,不能有效的對生境狀況和野生動植物種群變化進行監測。保護區成立以來,盡管先后開展了一些基本調查,但不夠深入、全面和系統,且技術手段十分落后,使得保護區的本底資源調查欠缺深度、系統性不強。由于沒有全面系統的進行生物環境和社會經濟本底調查工作,社會經濟和野生動物資源數據嚴重缺乏,以及對重點保護對象的種群分布和動態掌握不清,嚴重制約了保護工作科學深入、有效全面的開展。

3.3 缺乏自主科研監測成果

保護區現有的科研監測項目主要是與各有關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合作開展的科學研究及考察活動,保護區自身的科研監測專項規劃以及科研監測系統一直沒有編制和建立,保護區現有技術人員很難真正參與到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組織的考察研究活動中,多是充當著向導的角色,加上管理機制不健全,缺乏定向培養的意識等因素,導致保護區缺乏獨立完成的科研監測成果,保護區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亟待提高。

4 科研監測發展建議

4.1 提高專業人員素質是首要任務

一是優化現有專業技術人員隊伍,把其中理論基礎扎實、實踐經驗豐富的科研技術人員不斷充實到科研監測基層去從事科研監測工作;二是通過培訓不斷提升專業技術人員開展科研監測活動的能力,充分利用現有高學歷技術人才的優勢來對培訓其他專業技術人員,不斷豐富專業知識和監測方法,充分提升科研監測基本知識和技術手段;三是充分利用現有的科研基地群優勢,將能夠擔當課題負責人和項目負責人的技術人員,送到相關合作科研院校進行跟班培訓學習,培養自主拔尖人才;四是引進必需的緊缺高精深專業人才,以提升保護區科研監測隊伍的綜合實力,推動保護區科研監測、課題研究的全力進步;五是擬定高技術人才的培養計劃,通過培訓提高技術人員專業技能,鼓勵他們積極深造,樹立良好學風,并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促進橫向聯系與交流,培養成一批專業結構合理、技術水平先進的科研監測中堅力量和技術帶頭人。

4.2 編制總體規劃方案是重要任務

編制大老嶺保護區科研監測總體規劃,明確科研監測技術目標和任務、確定工作原則、擬定科研監測項目內容、制定科研人才培訓計劃、科研檔案管理規范、科研監測工程建設規劃等專項內容,總體規劃方案審批后嚴格按照科研監測總體方案擬定各年度工作計劃并逐步實施;立足資源現狀,明確監測重點,緊緊圍繞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資源監測、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鳥類環志研究、森林資源動態監測、冰凍災害恢復監測、生態環境因子監測、社會經濟調查與監測等內容,開展卓有成效的監測活動,突出保護區科研監測活動的特色和亮點;做好科研監測設施設備與工程建設布局規劃,規劃建設科研監測管理中心、修建氣象站、建立水文觀測站、修建野生動物救助站、修建野生珍稀瀕危植物繁育基地等基礎設施,規劃購置必備的監測設施工具、科研儀器設備等,以適應新時期保護區科研監測的需要,保障保護區科研監測活動有序開展。

4.3 提高科研監測綜合協調能力迫在眉睫

一是有效搭建好保護區科研監測工作平臺,根據科研監測總體規劃方案逐步落實相關科研監測任務到人,提高科研監測工作平臺的透明度、公正性;二是要充分調動科研監測人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完善科研監測績效評價機制和考核辦法,鼓勵科研人員積極滲透到科研監測一線和基層開展科研監測活動的具體工作;三是保護區科研監測科應具有統籌兼顧、上下策動、里外溝通、事無巨細的大局意識和綜合協調組織能力,切實做好科研監測工作的引導、協調、組織及后勤保障和服務等工作;四是引進先進的科研監測和課題研究的組織管理形式,根據科研監測項目和科研課題研究的需要,明確項目負責人和課題負責人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建立開放式合作關系,集中力量重點攻關,有效推進保護區科研活動能力建設;五是鼓勵科研技術人才下一線到基層開展科研工作,既可充實了一線的資源管護人員、參與資源保護工作,又可以組織實施科研監測活動和科研課題研究。

猜你喜歡
保護區技術人員監測
河南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鳥類名錄與分布
特色“三四五六”返貧監測幫扶做實做細
越南農業管理和技術人員線上培訓
我國首批正高級船舶專業技術人員評出
黃河三角洲保護區自然資源的開發與保護
網絡安全監測數據分析——2015年12月
網絡安全監測數據分析——2015年11月
馬純棟:維修技術人員應提高診斷儀的利用率
不穿戴也能監測睡眠
淺析科研單位技術人員隊伍建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