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元比較 趣學古文
——統編教材三年級上冊《司馬光》教學設計

2019-01-11 02:36□李
教學月刊(小學版) 2018年34期
關鍵詞:司馬光文言文言文

□李 萍

《司馬光》是統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第一篇課文,也是小學階段的第一篇文言文。課文短小精悍、語言生動,描寫的故事“司馬光砸缸”又是學生耳熟能詳的,教學的重點在于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正確朗讀課文,借助注釋理解意思。根據文本特點和學生實際,教學中采用多元比較的策略,如圖文比照、人物對比、互文比較、古今比照等,讓學生走進文言文,感受其獨特的語言表達特點、濃厚的文化味,進而愛上文言文。

【教學目標】

1.通過隨文識字、字理識字等方法認識“甕、登、跌”等生字,能正確跟讀課文,注意詞句間的停頓。

2.能借助注釋、插圖等了解課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話講故事。

3.通過互文比較、多形式朗讀等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激發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古今對比,揭示課題

1.出示圖畫,引出故事

出示“司馬光砸缸”的圖畫。

師:看到這幅圖,你想到了哪個故事?讀過的請舉手??磥泶蠹覍λ抉R光的故事都非常熟悉。

2.古今對比,初談特點

(1)出示現代文

師:你們以前看到的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可能是這樣的。(出示現代文版的《司馬光》)

(2)出示古文

師: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卻是這樣的。(出示課文)第一次看到這篇課文,你覺得它和我們以前學過的課文有什么不一樣?(預設:字數少,全文就30個字,句子短,語言不同,等等)

(3)揭示文體

師:其實像這樣的語言,我們在一、二年級都讀到過,比如: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不知則問,不能則學。像這樣常常用幾十個字,卻能表達出幾百字甚至上千字意思的語言,我們稱之為“文言”,由這樣的語言組成的文章叫作“文言文”。這個故事最早被記錄在《宋史·司馬光傳》中。

(4)揭示課題

師:今天咱們就走進文言文版的《司馬光》,一起跟老師寫課題。(板書:司馬光)司馬是姓,光是他的名。齊讀課題。請把書翻到第102頁,拿起書本。

(設計意圖:古今對比,讓學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字數少,句子短。勾連舊知,從“文言”引出“文言文”這一文體,消除學生對文言文的陌生感,激發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興趣和熱情。)

二、跟讀課文,讀出節奏

1.自由讀文,讀準字音

師: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學習文言文,貴在誦讀。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讀準每一個生字的字音。

教師指名試讀課文。

2.對比圖片,教學“甕”字

師:這個“甕”字比較難讀。聯系上下文,你知道它是什么東西嗎?(出示缸和甕的圖片)選一選。是呀,甕就是口小肚大的陶器。課文中的那個小朋友就是掉進了這樣一個口小肚大的甕里才爬不出來的。

3.跟讀課文,讀出節奏

師:文言文不僅要讀正確,還要讀出它特有的韻律和節奏。請大家捧起書本,坐正身姿,跟著老師來讀一讀。(師一句一句地帶讀了兩次)聽出節奏停頓了嗎?誰能學著老師的樣子來讀一讀?(指名再讀)

重點點撥:足跌沒水中。光持石擊甕破之。

(設計意圖:學習文言文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反復誦讀,此處教師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讀,在交流朗讀中讀準“甕”等字,同時在帶讀中讀出文言文的停頓和節奏。這種“跟老師讀”的形式,適合第一次接觸文言文的學生。)

三、圖文比照,理解文義

1.圖文配對,理解意思

師:讀著讀著,你知道這篇文言文講了什么嗎?如果要給《司馬光》的繪本配上文言,應該怎么搭配?

(出示圖片,學生思考)

?

2.借助插圖,講好故事

師:那你能用自己的話來講講這個故事嗎?可以借助繪本中的圖畫,也可以看看課文下面的注釋。打開書,同桌兩個人先說一說。

3.全班交流,教師點撥

(1)教學“群兒戲于庭”一句

指名說:一群小兒在庭院里玩游戲?!巴ァ本褪峭ピ旱囊馑?。

(2)教學“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一句

指名先說說整句的意思。

點撥“登”字:甲骨文的“登”字,字形是“豆”的上方有一雙腳,下面有一雙手,表示捧著祭器登上祭臺,所以有“登高”的意思。

解讀“足跌沒水中”:“足”就是腳;“跌”看看字形就知道是失足摔倒的意思。整句話就是指失足摔倒淹沒在了水中。這是多么危險的情況!誰來讀?

(設計意圖:“登”和“跌”是這節課中需要書寫的生字。此處結合字理、形聲字造字規律,讓學生掌握兩個字的字形,同時幫助學生理解字義,翻譯文言。)

(3)教學“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一句

師:面對這么危險的情況,大家是怎么做的?用文言文中的句子來回答。

①人物對比

a.關注“群兒”的表現:大家是怎么做的?(相機板書:眾、棄)

重點點撥“棄”:“棄”在這里是什么意思呢?(離開)那你能想象一下“眾皆棄去”的場面嗎?請你用上“大家都慌了,有的……有的……還有的……”這樣的句式來說一說。

小結:一個“棄”字就讓我們看到了一幅混亂的場面,文言文雖然語言簡潔,但是表達的意思卻很豐富。

b.關注司馬光的表現:大家慌亂一片的時候,司馬光又是怎么做的?(板書:光持擊)你來讀,并用動作演示。

隨機采訪:司馬光你為什么不跑???當你持石擊甕的時候,你心里在想什么呀?來,咱們一起配上動作讀一讀。聯系上下文,你猜猜這里的“之”指的是什么?(滲透代詞“之”的意思)

②感受品質

師:同樣是七歲的孩子,可是做法卻截然不同。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司馬光?請你上臺寫下來。(生板書:善良、冷靜、聰明、勇敢……)

(設計意圖:此處采用人物對比的方法,通過想象畫面、動作演示等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在人物的對比中感受司馬光機智、勇敢、冷靜、果敢的美好品質。)

(4)教學“水迸,兒得活”一句

師:正因為司馬光的沉著冷靜,所以那個小孩得救了。借助繪本和注釋,我們用現代文翻譯了這篇文言文,老師要為你們點贊。

4.去掉插圖,試說故事

師:那去掉繪本插圖,你還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嗎?

5.對比語言,感受特點

師:學到這兒,你發現文言文的語言和我們現代文比較,最大的不同是什么?語言很少卻能表達豐富的意思,這就叫“言簡義豐”。

(設計意圖:此環節采用給繪本配文言的方式,降低了講故事的難度,讓學生借助注釋和插圖,初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感受文言文和現代文在語言上的不同。同時解決了課后習題二和三中提出的問題,突破了教學重難點。)

四、多元朗讀,積累語言

1.識繁體字,誦讀文言

師:古代的文字應該是這樣的(出示繁體字),像這樣的字叫“繁體字”。變成繁體字的課文,你還會讀嗎?(指名讀古文)

2.去掉標點,再次誦讀

師:其實古時候的文章都是沒有標點的,你還會讀嗎?

3.變換排版,滲透文化

師:其實呀,古時候的文字都是豎著排列的,這樣你們還會讀嗎?(生起立誦讀)

4.介紹人物,推薦閱讀

師:小時候砸缸救人的司馬光長大后成了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和政治家,他還花了19年時間編著了涵蓋16朝1362年歷史的《資治通鑒》。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去讀讀《宋史·司馬光傳》。

(設計意圖:多形式的誦讀增強了朗讀的趣味性,學生初步感受中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反復的吟誦又幫助學生積累了語言。課已結,文已刻入學生腦海。)

猜你喜歡
司馬光文言文言文
文言文閱讀專練
小題精練(二) 文言文翻譯
小題精練(一) 文言文翻譯
司馬光砸缸之謎
司馬光隸書《王尚恭墓志銘》
摭談聞一多的文言詩
司馬光砸缸
文言斷句判斷法
文言實詞50例
會背與會默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